“安成康王秀字彥達,文帝第七子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安成康王秀字彥達,文帝第七子也。天監元年,封安成郡王。京口自崔慧景亂後,累被兵革,人戶流散,秀招懷撫納,惠愛大行。仍屬飢年,以私財贍百姓,所濟甚多。
六年,為江州刺史。將發,主者求堅船以為齋舫①。秀曰:“吾豈愛財而不愛士。”乃教以牢者給參佐,下者載齋物。既而遭風,齋舫遂破。及至州,聞前刺史取徵士陶潛曾孫為里司,嘆曰:“陶潛之德,豈可不及後胤②。”即日闢為西曹。時夏水泛長,津梁斷絕,外司請依舊僦度,收其價。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為患,可利之乎。”
尋遷荊州刺史,加都督。立學校,招隱逸。辟處士河東韓懷明、南平韓望、南郡庾承先、河東郭麻等。是歲,魏縣瓠城人反,殺豫州刺史司馬悅,引司州刺史馬仙琕,仙琕簽荊州求應赴。眾鹹謂宜待台報,秀曰:“彼待我為援,援之宜速,待敕非應急也。”即遣兵赴之。及沮水暴長,頗敗人田,秀以谷二萬斛贍之。使長史蕭琛簡州貧老單丁吏,一日散遣百餘人,百姓甚悅。荊州嘗苦旱,秀乃責躬,親祈楚望。俄而甘雨即降,遂獲有年。及去任,風波暴起,船艫淪溺,秀所問唯恐傷人。
十三年,為郢州刺史,加都督。郢州地居衝要,賦斂殷煩,人力不堪。秀務存約己,百姓安堵,境內晏然。夏口常為戰地,多暴露骸骨,秀於黃鶴樓下祭而埋之。一夜夢數百人拜謝而去。每冬月,常作襦袴以賜凍者。
遷雍州刺史,在路薨。武帝聞之,甚痛悼焉。初,秀之西也,郢州人相送出境,聞其疾,百姓商賈鹹為請命。及薨,四州人裂裳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
秀美容儀,每在朝,百僚屬目。性仁恕,喜慍不形於色。左右嘗以石擲殺所養鵠,齋帥請按其罪。秀曰:“吾豈以鳥傷人。”在都旦臨公事,廚人進食,誤覆之,去而登車,竟朝不飯,亦弗之誚也。
秀精意學術,蒐集經記,招學士平原劉孝標使撰《類苑》,書未及畢,而已行於世。
(節選自《南史·列傳·梁宗室下》)
註:①求堅船以為齋舫:南朝梁武帝時佛教達於鼎盛,故視齋物為聖物。②胤:後代。
1. 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屬於蕭秀“敬重士人”的一組是
①京口自崔慧景亂後,累被兵革,人戶流散,秀招懷撫納,惠愛大行②秀曰:“吾豈愛財而不愛士。”乃教以牢者給參佐,下者載齋物③嘆曰:“陶潛之德,豈可不及後胤。”即日闢為西曹④使長史蕭琛簡州貧老單丁吏,一日散遣百餘人,百姓甚悅⑤左右嘗以石擲殺所養鵠,齋帥請按其罪。秀曰:“吾豈以鳥傷人。”⑥招學士平原劉孝標使撰《類苑》,書未及畢,而已行於世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①④⑤體現蕭秀的愛民惠民,而不是“敬重士人”。
答案:C
2. 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重點表現蕭秀仁惠愛民的事跡,蕭秀每到一處就任,都安撫民眾,有時甚至以私人財物供給百姓,所救濟的人很多。
B.文章介紹了當時百姓累被兵革,人戶流散,賦斂繁重,不堪重負的情況,客觀地反映了南北朝時期百姓生活的艱難。
C.蕭秀到江州任刺史時,不按崇佛的時俗辦理,將堅牢的船撥給僚佐,下等的船運載齋物,是他預測到會遭遇風暴,下等船要破沉。
D.蕭秀容貌儀表俊美,引人注目。他性情仁慈寬容,對待下屬的過錯不計較;精心留意於學術,蒐集經籍與載記,招攬學士編撰《類苑》。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他預測到會遭遇風暴,下等船要破沉”有誤。
答案:C
二:
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累被兵革,人戶流散被:遭受
B.尋遷荊州刺史,加都督尋:不久
C.使長史蕭琛簡州貧老單丁吏簡:挑選
D.百姓安堵,境內晏然堵:安定
2:下列句子中,全都體現蕭秀“敬重士人”的一組是(3分)
①京口自崔慧景亂後,累被兵革,人戶流散,秀招懷撫納,惠愛大行②秀曰:“吾豈愛財而不愛士?”乃教以牢者給參佐,下者載齋物③(秀)嘆曰:“陶潛之德,豈可不及後胤?”即日闢為西曹④使長史蕭琛簡州貧老單丁吏,一日散遣百餘人,百姓甚悅⑤左右嘗以石擲殺所養鵠,齋帥請按其罪。秀曰:“吾豈以鳥傷人?”⑥招學士平原劉孝標,使撰《類苑》,書未及畢,而已行於世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重點表現了蕭秀仁惠愛民的事跡,蕭秀每到一處就任,都招納難民,安撫民眾,撫恤百姓,以私人財物供給百姓,救濟了很多人。
B.文章介紹了當時京口、郢州、夏口百姓多次遭受兵禍,人戶流散、賦斂繁重、不堪重負的情況,客觀地反映了南北朝時期百姓生活的艱難。
C.蕭秀到江州任刺史時,不按崇佛的時俗辦理,將堅牢的船撥給參謀僚佐,用下等的船運載齋物,這是因為他預測到船隊會遭遇風暴,下等的船要毀壞沉沒。
D.蕭秀容貌儀表俊美,引人注目。他精心留意於學術,蒐集經籍與相關記載,招攬學士編撰《類苑》;性情仁慈寬容,不計較下屬的過錯。
4: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為患,可利之乎?”(3分)
(2)去而登車,竟朝不飯,亦弗之誚也。(3分)
參考答案
1:D 本義為“牆”,文中引申為“家”。
2:C ①④⑤是表現蕭秀愛民惠民的,不是“敬重士人”。
3:C C項“這是因為他預測到船隊會遭遇風暴,下等的船要毀壞沉沒”有誤,原文僅說到“吾豈愛財而不愛士”,意即蕭秀僅僅是出於“愛士”的原因,才把好船給參謀僚佐。
4:(1)蕭秀教導他說:“我這個刺史並無恩德,水澇為患,怎么可以因此而獲利呢?”
(句意對、語言通順,1分;“潦”意為“水災”,1分;“利之”,意動用法,“以之為利”,1分)
(2)他登車離開了,到上朝結束了也沒有吃飯,也沒有指責那個廚師。(句意對、語言通順,1分;“竟”,意為“結束”,1分;“弗之誚”,賓語前置,即“弗誚之”,沒有批評他,1分)
【參考譯文】
安成康王蕭秀字彥達,是梁文帝的第七個兒子。天監元年,被封為安成郡王。京口自崔慧景之亂後,屢次遭受兵禍,民眾大多流離失所,蕭秀招納並安撫民眾,仁惠愛民之政廣泛推行。一再遇到飢年,他把私人財物供給百姓,所救濟的人很多。
天監六年,蕭秀擔任江州刺史。將要出發時,主事者找來一艘堅牢的船運送齋物。蕭秀說:“我怎么可以愛惜財物而不愛護士人?”便讓主事者將堅牢的船撥給僚屬,下等的船運載齋物。不久遭逢風暴,齋舫破沉了。到達江州後,蕭秀聽說前任刺史讓陶潛的曾孫擔任里司,便嘆息說:“陶潛的德行,難道會不澤及其後代嗎?”當天就徵辟他為西曹。其時夏季水上漲,津渡橋樑都斷絕了,外司請求依照舊例租船渡人,按價收錢。蕭秀教導他說:“我這刺史並無恩德,水積為災禍,怎么可以因此而獲利呢?”
不久蕭秀任荊州刺史,加授都督。他在那裡建立學校,招攬隱居之士。徵召處士河東韓懷明、南平韓望、南郡庾承先、河東郭麻等人。這一年,魏縣瓠城人zao6*反,殺害了豫州刺史司馬悅,引起司州刺史馬仙琕的緊張,仙琕發籤到荊州以求應允赴援。眾人都說應當等待台官的批覆,蕭秀說:“他那裡等待我援助,援助他應迅速,等待敕令不能應急。”便立即派兵赴救。後來沮水暴漲,淹毀了很多百姓的田地,蕭秀用二萬斛谷供給百姓。派長史蕭琛選擇州署中貧苦衰老和單丁的役吏,一天就遣散了一百多人,百姓非常高興。荊州常常遭受乾旱,蕭秀就自陳己過,親自祈告楚人的願望。不一會兒甘霖就降落下來了,於是獲得了豐收。到他離任時,風波驟起,船沉櫓沒,蕭秀所詢問的是唯恐人員傷亡。
天監十三年,蕭秀擔任郢州刺史,加授都督。郢州地處要地,賦稅繁重,人力不堪負擔。蕭秀撫恤百姓,約束自己,百姓安居,境內安定。夏口經常成為交戰之地,很多地方骸骨暴露野外,蕭秀在黃鶴樓下祭奠亡者並將骸骨掩埋。一夜夢見有數百人跪拜謝恩而後離去。每年冬天,他常常製作衣服給受凍的人。
蕭秀遷為雍州刺史,在路途中去世。梁武帝聽到噩耗後,非常沉痛哀悼。起初,蕭秀往西行時,郢州人士送他出境,聽說他病了,百姓商人都為他請命(要他歸來)。到他去世時,四州人士都撕裂衣裳做白帽哀痛哭泣,迎接他並送往京城。
蕭秀容貌儀表俊美,每每在朝廷上,百官注目。他性情仁慈寬容,喜怒不形於色。近臣曾經拋擲石頭殺害了他養的天鵝,齋帥請求治其罪。蕭秀說:“我怎能因為鳥而傷害了人?”在都城某日早晨辦理公事時,廚師送上食物,不慎將餐具弄翻了,蕭秀登車而去,至上朝結束了也沒有吃飯,也不指責那廚師。
蕭秀精心留意於學術,蒐集經籍與載記,招攬學士平原劉孝標,讓他編撰《類苑》,書還沒有編完,就已流傳於世。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