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商英《《素書》原序》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素書》原序
(宋)張商英
《黃石公素書》六篇,世人多以“三略”為是,蓋傳之者誤也。
晉亂,有盜發子房冢,於玉枕中獲此,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許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傳,亦受其殃。 ”嗚呼!其慎重如此。
黃石公得子房而傳之.子房不得傳而葬之。五百餘年而盜獲之, 自是《素書》始傳於人間。然其傳者,特黃石之言耳,而公之意,其可以言盡哉。
余竊嘗評之:“天人之道,未嘗不相用,古之聖賢皆盡心焉。堯欽若昊天,舜齊七政,禹敘九疇,傅說陳天道,文王重八卦,周公設天地四時之官,又立三公以燮理陰陽。孔子欲無言,老聃建之以常有。”《陰符經》曰:“宇宙在乎手,萬物生乎身。道至於此,則鬼神變化,皆不逃吾之術,而況於刑名度數之間者歟!”
黃石公,秦之隱君子也。其書簡,其意深;雖堯、舜、禹、文、傳說、周公、孔、老,亦無以出此矣。
然則,黃石公知秦之將亡,漢之將興,故以此《書》授子房。而子房者.豈能盡知其《書》哉!凡子房之所以為子房者僅能用其一二耳。
《書》曰:“陰計外泄者敗。”子房用之,嘗勸,高帝王韓信矣;《書》曰:“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子房用之,嘗勸高帝侯雍齒矣;《書》曰:“絕嗜禁慾,所以除累。”子房用之,嘗棄人間事,從赤松子游矣。
嗟乎!遺粕棄滓,猶足以亡秦、項而帝沛公,況純而用之,深而造之者乎!
自漢以來,章句文詞之學熾,而知道之士極少。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蓮的一項是( )
A.堯欽若吳天 欽:恭敬
B.禹敘九疇 敘:劃分
C. 嘗勸高帝侯雍齒矣侯 封……為侯
D.而知道之士極少 知道:曉得,對事物有所了解、認識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於玉枕中獲此書/燕王拜送於庭
B.其可以言盡哉/其孰能譏之乎
C.又立三公以燮理陰陽/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D.而知道之士極少/夫趙強而燕弱
7.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西晉時期,天下大亂。盜墓賊挖掘了張良的墳墓,在玉枕中發現了這本《素書》,總計有一千三百三十六字,上面題有秘誡。
B.作者認為天道和人道是相輔相成的,對於天道和人道的關係,古代的聖人賢哲都能夠心領神會並盡心竭力地去順天而行。
c.黃石公這位世外高人的書詞語簡略,但含義很深邃,即使堯、舜、禹、文王、傳說、周公、孔子等人也無法達到他的高度。
D.張良未能完全精通《黃石公素書》的奧妙;張良之所以能成為張良,也只不運用了其中十分之一二的謀略罷了。
8.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Z語。(10分)
(1)黃石公得子房而傳之,子房不得傳而葬之。(3分)
(2)然則,黃石公知秦之將亡,漢之將興,故以此《書》授予房。(3分)
(3)遺粕棄滓,猶足以亡秦、項而帝沛公,況純而用之,深而造乏者乎!(4分)
參考答案
5.D(知道:認識宇宙大道)
6.D(此項“而”均為連詞,但是一錶轉折,一表並列。A項,“於”均是介詞,解釋為“在”;B項,“其”均表反問,解釋為‘難道“;C項,“以”均是連詞,表目的,解釋為“來”)
7.C(“即使堯、舜、禹、文王、傳說、周公、孔子等人也無法達到他的高度”說法錯誤,堯、舜、禹、文王、傳說、周公、孔子等人只是沒有超出黃石公)
8.(1)黃石公找到子房將這本書傳給1他,子房未能找到那個可傳之人,因而將I這本書連同自己一起埋葬。
(2)既然如此,那么,黃石公知道秦就要滅亡,漢朝即將興起,因此把《素書》傳給了張良。1
(3)張良只用了《素書》中一些殘渣唾,就足夠推翻秦王朝、打敗項羽而佐劉邦統一天下了,更不要說能運用其中的精華奧義,發揮其中的深意一的人了J
參考譯文:
《黃石公素書》共有六章,世人以為素書》就是《三略》,大概是傳誦之人的誤傳。
西晉時期,天下大亂。盜墓賊發掘了張良的墳墓,在玉枕中發現了這本《素書》,總計有一千三百三十六字,上面題秘誡說:“不允許將此書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如果不是那個可傳乏人(卻傳授了),一定要遭受災禍,但是如果遇到了那個可傳之人而不傳授,也要遭受災禍。”啊!黃石公就是這樣慎重。.
黃石公找到子房將這本書傳給他,予房未能找到那個可傳之人,因而將這書連同自己一起埋葬。五百多年後,盜得到了這本書,從此這本書開始流傳人間,,然而那些公之於世的,也只不過黃石公的極其簡略的言詞,但黃石公深意,難道可以道得盡嗎?
我曾經私下裡評論:“天道和人道,嘗不是相輔相成呢?對於天道和人道關係,古代的聖人賢哲都能夠心領神並盡心竭力地去順天而行。比如帝堯,敬地順應上天的法則就像敬畏上帝一;舜遵循天道建立健全治理國家的七重大政治制度;禹把天下劃為九州:傅講述天道的原則;文王推演發展了八;周公效法天地四時的規則建立了封官吏組織,同時設立三公(太師;太傅、太保)負責調和平衡陰陽;孔子想不談論天人之道;老子卻用‘無,與‘有’來概天道運行的規律。”《陰符經》中說:宇宙在自己手中掌控,萬物在自身中生。一個人道行到了這種地步,神鬼化都無法逃脫自己的謀術,更何況類刑罰、名實、制度、相卜這些不足掛齒小事呢!“
黃石公是秦時的一位世外高人,他的書中詞語雖然簡略,但含義卻很深邃,使堯、舜、禹、文王、傅說、周公、孔子、子,也無法超過他。
既然如此,那么,黃石公知道秦朝就要滅亡,漢朝即將興起,因此把《素書》傳了張良。而張良,怎么能完全精通這本的奧妙呢?張良之所以能成為流芳千的張良,也只不過用了其中的十分之一二罷了。
《素書》上說:“陰謀詭計外泄者要失敗。”張良採用這一謀略,曾勸漢高祖封韓信為王。《素書》上說:“人家有小怨恨赦免,那么大怨恨一定產生。”張良采這一謀略,勸漢高祖封賞了雍齒為侯;書》上說:“禁絕嗜好和貪慾,用,來去麻煩(使自己免受連累)。”張良採用了一策略,跟隨赤松子游賞天下去了。
唉!張良只用了《素書》中一些殘渣余唾,就足夠推翻秦王朝、打敗項羽而輔劉邦統一天下了,更不要說能運用其的精華奧義,發揮其中的深意的人了!
從漢朝以來,詩賦文章掀起了熱潮,但是真正認識掌握宇宙大道的人卻寥寥無幾。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