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字東壁,父言聞,以醫為業”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李時珍,字東壁,父言聞,以醫為業。年十四,補諸生,三試於鄉不售。讀書十年不出戶庭,博學無所弗規。善醫,即以醫自居。楚王聞之,聘為奉祠,掌良醫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薦於朝授太醫院判,一歲告歸,著《本草綱目》。
年七十六,為“遺表”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羸疾,長成鈍椎,惟耽嗜典籍,奮切編摩,纂數諸家,心殫厘定。優念“本草”一書,關係頗重,謬誤實多,竊加訂正,歷歲三十,功始成就。自炎皇辨百穀,嘗眾草,分氣味之良毒;軒轅,師歧伯,遵伯高,剖經絡之本標,爰有《神農本草》三卷。梁陶宏景,益以注釋,為藥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勛重修,長史蘇恭,表請增藥一百一十四。宋太祖命劉翰詳較,仁宗再詔補註,增藥一百。唐慎微合為《證類》。修補諸本,自是指為全書。夷考其間,瑕疵不少。有當析而混者,葳蕤、女萎二物,併入一條;有當並而析者,南星、虎掌一物,分為二種。生薑、薯芋,菜也,而列為草品;檳榔、龍眼,果也,而列木部。似茲之類,不可枚舉。臣不揣愚陋,僭肆刪述,復者芟,缺者補。舊藥一千五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四;分一十六部,五十二卷。正名為綱,附釋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誤,詳其出產、氣味、主治。上自墳典,下至稗記,凡有攸關,靡不收掇。雖命醫書,實賅物理。
萬曆中,敕中外獻書,建元以遺表進,命禮部謄寫,發兩京、各省布政刊行。
晚年,自號瀕湖山人,又著《過所館詩》《醫祟》《脈訣》《五藏圖論》《三焦客難》《命門考》《詩話》。詩文他集失傳,惟《本草綱目》行世。搜羅百氏,探訪四方,始於嘉靖壬子,終於萬曆戊寅(公元1593年)。凡二十八年而成書。舊本附方三千九百三十五,增千一百六十一。
贊曰:“李公份份,樂道遺榮;下學上達,以師古人。既智且仁,道熟以成;遐以媲之,景純通明。”
①份份:同“彬”,文質兼備。
4.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三試於鄉不售 售:考試得中。
B.惟耽嗜典籍 耽:愛,喜歡
C.有當析而混者 析:分開。
D.僭肆刪述 僭:虛假,不實。
5.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部表現李時珍為著《本草綱目》一書“下學上達”的一組是(3分)
①楚王聞之,聘為奉祠,掌良醫所事②惟耽嗜典籍,奮切編摩,纂數諸家
③辨百穀,嘗眾草④師歧伯,遵伯高,剖經絡之本標
⑤上自墳典,下至稗記,凡有攸關,靡不收掇 ⑥搜羅百氏,探訪四方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⑥ D.②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時珍善於鑽研。少年時參加科舉考試失利,於是十年不出家門,潛心詩書,廣泛涉獵各門知識,。因為擅長醫學,於是就以醫者自居。
B.七十六歲時,李時珍寫了一封遺表。其中,他敘述了自己修改《本草綱目》的緣由:“本草” 之前雖歷經幾朝修補,但仍存在許多錯誤。
C.《本草綱目》的創作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炎皇辨百穀、嘗眾草、遵伯高之法剖析了經絡的始末緣由,寫下《神農本草》,為它打下基礎
D.李時珍修改的《本草綱目》較以前的醫書更為系統些。除了對草藥進行說明、辨誤外,還詳細地介紹了各種草藥的產地、氣味、主治等。
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世子暴厥立活之,薦於朝授太醫院判,一歲告歸,著《本草綱目》。
(2)上自墳典,下至稗記,凡有攸關,靡不收掇。雖命醫書,實賅物理。
參考答案
4.D(越禮,過分)
5.D(①寫因李時珍醫術高明被封官③炎黃行為④軒轅行為)
6.C(向歧伯學習,遵循伯高的方法是軒轅的做法 《神農本草》三卷作者不是炎黃)
7.⑴因楚王嫡子突然休克,李時珍藥到病除,使之活命,(於是)就被推薦到京都太醫院任副總管。一年後請求回鄉,開始寫作《本草綱目》一書。(句意2分,活、暴、厥各1分。)
⑵上自古代典籍,下至稗官野史,凡是有關記載藥物的內容,沒有什麼不收錄採摘。雖然名為醫藥書,實際上包羅了許多事物的道理。(句意2分,墳典、靡、賅各1分。)
參考譯文: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他父親叫李言聞,以行醫為業。李時珍在十四歲時補做國學學生,三次參加鄉試沒有中舉。讀書十年不出家門,廣泛學習,沒有不思考的。他尤其擅長醫學,就以醫生自居。楚王聽說李時珍後,召他去做王府“祭祠”,併兼管王府醫療事務。因楚王嫡子突然休克,李時珍藥到病除,使之活命,(於是)就被推薦到京都太醫院任院判。一年後請求回鄉,開始寫作《本草綱目》一書。
在七十六歲那年(公元1594年) 他寫了份遺表,交給了他的兒子李建元。內容大致是說:我從小就受體瘦多病之苦,到了成年又像鈍椎一樣笨拙,只是我卻沉湎在經典書籍中,勤奮切磋反覆琢磨,收集諸家學術觀點,竭盡心力整合。特別擔心的是《本草》這本書,對人十分重要,但錯誤確實很多,我私下進行校訂,經歷了整整三十年,才算有了最終結果。上古時炎帝就辨別各種穀物,嘗遍百草,通過藥的氣味分辨它的藥性和毒性;軒轅,向歧伯學習,又按著伯高的指導,剖析了經絡的始末因由,於是有了《神農本草》三卷。待到了梁代,陶宏景又對其加以注釋,歸納了藥品共有三百六十五味。唐高宗時又命李勛對“本草”重新加以編寫修正,長史蘇恭上表申請增加新藥一百一十四味。至宋太祖時,又命劉翰對此書進行了詳細校正,仁宗再次下詔要求補加注釋,又增添了一百味藥。唐慎微合編為《證類》。《本草》修補了各個版本,從此可以認為它是一部較系統全面闡述草藥的書籍。可是仔細認真的考證這本書的內容,(發現)仍有不少瑕疵。有應當分開但混在一起的,葳蕤和女萎兩種東西,合併在了一起;有原本應當合併但分開的,南星與虎掌是一種東西,但卻分為兩類。生薑還有山藥,已成為日常菜蔬,而被列為草藥;檳榔與龍眼,是水果,但又把它列為了木部。像這樣的混淆,不能一一列舉。我不是不自量地對此書進行超越常規的肆意刪改,而是把重複的地方去掉,有缺漏的進行補充。原有藥物一千五百一十八味,今天增加的有三百七十四味;而把它們分為了十六部,共有五十二卷。以正名的為主綱,而將附加解釋的條為目,後又加以集中的說明。辨別了更正了差誤、以往的疑似,而又詳細地說明其產地、氣味、主治等。上至歷代的經典,下至手記,凡是有所涉及的,無不進行收入整理。雖然命名是醫書,但實際是包括了萬物的道理。
在萬曆年間,皇帝詔令朝廷內外獻書,李建元把父親的遺表呈遞了上去,皇上命令禮部進行謄寫,下發到了二地京都、各省的布政司進行刻本發行。
李時珍晚年,自號瀕湖山人,又寫了《過所館詩》《醫祟》《脈訣》《五藏圖論》《三焦客難》《命門考》《詩話》。但詩文及其它文集都失傳,唯有《本草綱目》留傳在世。他蒐集了多家著述,出訪各地,從嘉靖壬子年開始,到萬曆戊寅年為止。共用了二十八年才完成此書。舊書附有方法和藥理,總計三千九百三十五條,新增加的就有一千一百六十一條。
評價說:“李公文質兼備,他執守敬業,拋棄榮華富貴;向下學習向上通達,向古人學習。他既智慧又仁愛,醫道成熟以至大成;前人誰能和他媲美呢,只有西晉時的學者郭璞(字景純)和梁代的陶宏景(字通明)了。”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李時珍,字東壁,父言聞,以醫為業”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李時珍,字東壁,父言聞,以醫為業”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