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正,字希烈,開封人”閱讀答案及句子翻譯

王中正,字希烈,開封人。因父任補入內黃門,遷赴延福宮學詩書、歷算。仁宗嘉其才,命置左右。慶曆衛士之變,中正援弓矢即殿西督捕射,賊悉就擒,時年甫十八,人頗壯之。遷東頭供奉官,歷幹當御藥院、鄜延、環慶路公事,分治河東邊事。破西人有功,帶御器械。
神宗將復熙河命之規度還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備可取也遂從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遷作坊使嘉州團練使擢內侍押班。
吐蕃圍茂州,詔率陝西兵援之,圍解。自石泉至茂州,謂之隴東路,土田肥美,西羌據有之,中正不能討。乃因吐蕃入寇,言:“其路經靜州等族,榛僻不通,邇年商旅稍往來,故外蕃因以乘間。縣至綿與茂,道里均,而龍安有都巡檢,緩急可倚仗。請割石泉隸綿,而窒其故道。”從之,隴東遂不可得。還,使熙河經畫鬼章,進昭宣使、入內副都知。
元豐初,提舉教畿縣保甲將兵捕賊盜巡檢,獻民兵伍保法,請於村疃及縣以時閱習,悉行其言。復往鄜延、環慶經制邊事,詔凡所須用度,令兩路取給,無限多寡。既行,又稱面受詔,所過募禁兵,願從者將之,主者不敢違。
問罪西夏,以中正簽書涇原路經略司事。詔五路之師皆會靈州,中正失期,糧道不繼,士卒多死,命權分屯鄜延並邊城砦,以俟後舉。自請罷省職,遷金州觀察使、提舉西太一宮,坐前敗貶秩。元祐初,言者再論其將王師二十萬,公違詔書之罪,劉摯比中正與李憲、宋用臣、石得一為四凶,又貶秩兩等。久之,提舉崇福宮。紹聖初,復嘉州團練使。卒,年七十一。
4.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神宗將復熙河/命之規度/還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備/可取也/遂從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遷作坊使/嘉州團練使/擢內侍押班
B.神宗將復/熙河命之規度/還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備/可取也/遂從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遷作坊使/嘉州團練使/擢內侍押班
C.神宗將復熙河/命之規度/還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備可取也/遂從/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遷作坊使/嘉州團練使/擢內侍押班
D.神宗將復/熙河命之規度/還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備可取也/遂從/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遷作坊使/嘉州團練使/擢內侍押班
5.下列對文中相關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帶御器械”,官名。宋初,選三班以上班乾親信官員佩櫜鞬,帶劍,侍衛皇帝,或以宦官充任,稱御帶。鹹平元年(998),改稱帶御器械,為武臣榮銜。
B.提舉,文中多次出現,原意是“管理”,後為宋代以後設主管專門事務的職官,如“提舉常平”、“提舉市舶”、“提舉學事”、“提舉宮觀”(宋)等官號。
C.“仁宗”、“神宗”為皇帝年號,“元豐”“元祐”“紹聖”屬於皇帝廟號。
D.“問罪西夏”中的“問罪”指的是古代兩國交戰時,一方宣布對方罪則,加以譴責,以為出兵進攻的理由。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中正是一個宦官,憑藉其父的恩蔭入宮,宋仁宗看其才華,將其留在身邊。
B.王中正籌劃恢復熙河,他進入熙河,修城牆,準備守城的器械,因功被封官。
C.茂州被圍困,王中正主動請纓解圍,後又積極建言並被採納,因功得到升遷。
D.在討伐西夏的戰鬥中,王中正因糧草誤期自請罷官貶祿,後來又再次受重用。
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慶曆衛士之變,中正援弓矢即殿西督捕射,賊悉就擒,時年甫十八,人頗壯之。
(2)詔五路之師皆會靈州,中正失期,糧道不繼,士卒多死,命權分屯鄜延並邊城砦,以俟後舉。
參考答案
4.A
5.C年號、廟號對調。
6.C下詔而非主動。
7.(1)慶曆時衛士反叛,王中正拿著弓箭到宮殿西邊督促捕射反叛者,反叛者都被抓住,當時他剛十八歲,人們認為他年輕有為。
(即(到,就在),就擒(被擒拿,受擒,被抓住),壯(意動,認為……年輕有為、勇猛強壯),各1分;句意2分)
(2)皇上命令五路兵馬都到靈州會師,王中正超過規定的期限,糧草運輸接續不上,士卒死了很多,皇上下令各軍暫時分屯到延路沿邊各城寨,等待時機出兵。
(會(會和),失期(超過規定的期限),權(暫且),各1分;句意2分)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王中正,字希烈,開封人”閱讀答案及句子翻譯0
“王中正,字希烈,開封人”閱讀答案及句子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