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初,太宗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閱讀答案及句子翻譯

貞觀初,太宗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比見前、後《漢史》載錄揚雄《甘泉》、《羽獵》, 司馬相如《子虛》、《上林》,班固《兩都》等賦,此既文體浮華,無益勸誡,何假書之史 策?其有上書論事,詞理切直,可裨於政理者,朕從與不從皆須備載。”。
貞觀十一年,著作佐郎鄧隆表請編次太宗文章為集。太宗謂曰:“朕若制事出令,有 益於人者,史則書之,足為不朽。若事不師古,亂政害物,雖有詞藻,終貽後代笑,非所須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陳後主、隋煬帝,亦大有文集,而所為多不法,宗社皆須臾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竟不許。
貞觀十三年,褚遂良為諫議大夫,兼知起居注。太宗問曰:“卿比知起居,書何等事? 大抵於人君得觀見否?朕欲見此註記者,將卻觀所為得失以自警戒耳。”遂良曰:“今之起 居, 古之左、右史,以記人君言行,善惡畢書,庶幾人主不為非法,不聞帝王躬自觀史。” 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記耶?”遂良曰:“臣聞守道不如守官,臣職當載筆,何不書之?” 一黃門侍郎劉洎進曰:“人君有過失,如日月之蝕,人皆見之。設令遂良不記,天下之人皆記之矣。”
貞觀十四年,太宗謂房玄齡曰:“朕每觀前代史書,彰善癉惡,足為將來規誡。不知 自古當代國史,何因不令帝王親見之?”對曰:“國史既善惡必書,庶幾人主不為非法;止應畏有忤旨,故不得見也。”太宗曰:“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國史者,蓋有善事, 固不須論;若有不善,亦欲以為鑑誡,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錄進來。”玄齡等遂刪略國史為編年體,撰高祖、太宗實錄各二十卷,表上之。太宗見六月四日事①,語多微文,乃謂玄齡曰:“昔周公誅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鴆叔牙而魯國寧。朕之所為,義同此類,蓋所以安社稷,利萬民耳。史官執筆,何煩有隱?宜即改削浮詞,直書其事。”侍中魏徵奏曰:“臣聞人主位居尊極,無所忌憚。惟有國史用為懲惡勸善書不以賣後嗣何觀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辭雅合至公之道。”
(節選自《貞觀紀要•論文史》)
【注】①六月四日事:即玄武門之變。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朕從與不從皆須備載  備:完備,齊全。
B.兼知起居注  知:主持。
C.彰善癉惡  癉:憎恨。
D.語多微文  微:精深奧妙。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其有上書論事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B.有益於人者  餘威震於殊俗
C.將卻觀所為得失以自警戒耳 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D.昔周公誅管、蔡而周室安  倚歌而和之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惟有國史/用為懲惡勸善/書不以實/後嗣何觀/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辭/雅合至公之道
B.惟有國史用/為懲惡勸善/書不以實/後嗣何觀/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辭雅/合至公之道
C.惟有國史/用為懲惡勸善書/不以實後嗣/何觀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辭雅/合至公之道
D.惟有國史用/為懲惡勸善書/不以實/後嗣何觀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辭/雅合至公之道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太宗認為選入史書的文章應該有勸誡的作用,有利於為政治國,是否迎合君王的 意思、文體是否華美倒不是重要的。
B.太宗認為君主聖明與否,關鍵在於他的品性和行為,那些有文章傳世的君主只會斷 送江山、貽笑後人,因而拒絕鄧隆為他出文集的請求。
C.面對唐太宗想看記錄本朝皇帝言行的起居注的要求,褚遂良不卑不亢,婉言拒絕, 表現了他履行職責、堅持為官職分的可貴精神。
D.對“玄武門之變”這個最敏感的事件,唐太宗坦然面對,毫不迴避,要求史臣真實客觀地記錄歷史,他的這種態度得到魏徵的讚揚。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若事不師古,亂政害物,雖有詞藻,終貽後代笑,非所須也。(5分)
(2)國史既善惡必書,庶幾人主不為非法;止應畏有忤旨,故不得見也。(5分)
參考答案
“貞觀初,太宗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閱讀答案及句子翻譯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貞觀初,太宗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閱讀答案及句子翻譯0
“貞觀初,太宗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閱讀答案及句子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