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定,字季通,建州建陽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蔡元定,字季通,建州建陽人。生而穎悟,八歲能詩,日記數千言。父發,號牧堂老人,以程氏《語錄》、邵氏《經世》、張氏《正蒙》授元定,曰:“此孔、孟正脈也。”元定深涵其義。既長,辨析益精。登西山絕頂,忍飢啖薺讀書。聞朱熹名,往師之。熹扣其學,大驚曰:“此吾老友也,不當在弟子列。”遂與對榻講論諸經奧義,每至夜分。四方來學者,熹必俾先從元定質正焉。太常少卿尤袤、秘書少監楊萬里聯疏薦於朝,召之,堅以疾辭。
時韓侂胄擅政設偽學之禁以空善類台諫承風專肆排擊然猶未敢誦言攻朱熹至沈繼祖劉三傑為言官始連疏詆熹並及元定未幾,果謫道州。州縣捕元定甚急,元定聞命,不辭家即就道。熹與從游者數百人餞別蕭寺中,坐客興嘆,有泣下者。熹微視元定,不異平時,因喟然曰:“友朋相愛之情,季通不挫之志,可謂兩得矣。”元定賦詩曰:“執手笑相別,無為兒女悲。”眾謂宜緩行,杖屨同其子沉行三千里,腳為流血,無幾微見言面。
至舂陵,遠近來學者日眾,州士子莫不趨席下以聽講說。有名士挾才簡傲,非笑前修者,亦心服謁拜,執弟子禮甚恭。人為之語曰:“初不敬,今納命。”愛元定者謂宜謝生徒,元定曰:“彼以學來,何忍拒之?若有禍患,亦非閉門塞竇所能避也。”貽書訓諸子曰:“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勿以吾得罪故遂懈。”一日,謂沉曰:“可謝客,吾欲安靜,以還造化舊物。”閱三日卒。侂胄既誅,贈迪功郎,賜諡文節。
元定於書無所不讀,於事無所不究。下至圖書、禮樂、制度,無不精妙。古書奇辭奧義,人所不能曉者,一過目輒解。熹嘗曰:“人讀易書難,季通讀難書易。”熹疏釋《四書》及為《易》、《詩》傳、《通鑑綱目》,皆與元定往復參訂。《啟蒙》一書,則屬元定起稿。嘗曰:“造化微妙,惟深於理者能識之,吾與季通言而不厭也。”及葬,以文誄之曰:“精詣之識,卓絕之才,不可屈之志,不可窮之辯,不復可得而見矣。”學者尊之曰西山先生。
(選自《宋史·蔡元定傳》,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時韓侂胄擅政/ 設偽學之禁/ 以空善類/ 台諫承風/ 專肆排擊/ 然猶未敢誦言攻朱熹/ 至沈繼祖劉三傑為言官/ 始連疏詆熹/ 並及元定/
B. 時韓侂胄擅政/ 設偽學之禁/ 以空善類台諫/ 承風專肆排擊/ 然猶未敢誦言攻朱熹/ 至沈繼祖劉三傑為言官/ 始連疏詆熹/ 並及元定/
C. 時韓侂胄擅政/ 設偽學之/ 禁以空善類/ 台諫承風/ 專肆排擊/ 然猶未敢誦言攻朱熹/ 至沈繼祖劉三傑為言官/ 始連疏詆熹/ 並及元定/
D. 時韓侂胄擅政/ 設偽學之/ 禁以空善類台諫/ 承風專肆排擊/ 然猶未敢誦言攻朱熹/ 至沈繼祖劉三傑為言官/ 始連疏詆熹/ 並及元定/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人除了名、字,常常還有號。“號”實際上是一種固定別名,它是由使用者本人取的。古人取號往往是藉此標榜自己的某種情操。
B.古代的詩包括了詩、詞、曲。就體裁而言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大類。古體詩不講平仄對仗押韻,形式靈活。近體詩是格律詩,有絕句、律詩之分。
C.禮樂指的是禮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常以禮樂教化作為手段推行治國政策,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
D.《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長期以來,這是儒家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四書”之名始於宋朝。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蔡元定少年聰慧,才情出眾。父親給他傳授的孔孟正統理論,他都能深刻領悟。長大後曾上西山苦學。他傾心做學問,對朝廷的徵召,以病體為由堅決推辭。
B.蔡元定追隨朱熹,因韓侂胄施行打壓朱熹理學之舉而受牽連被貶謫。蔡元定坦然面對,餞別宴上作詩寬慰眾人。而後強拖病體和兒子水路兼行趕往謫居地。
C.蔡元定抵達道州後,四方聞之而來拜師的人很多。蔡元定不忍推辭,他無懼種種壓力,堅持收徒講學,並勸誡學生不要做虧心事,不要鬆懈求學。
D.蔡元定深得朱熹的賞識,朱熹曾讓來求學的人先得到蔡元定的認可才接收,著書立說也是跟蔡元定商討後才動筆。無論是人品抑或才華,朱熹對他的評價都很高。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有名士挾才簡傲,非笑前修者,亦心服謁拜,執弟子禮甚恭。
(2)造化微妙,惟深於理者能識之,吾與季通言而不厭也。
參考答案
4.A
5.B(“古體詩不講平仄對仗押韻”說法有誤,“平仄對仗”可以不講,但“押韻”還是要有的。)
6. B(“強拖病體和兒子水路兼行趕往謫居地”說法有誤,原文是“杖屨同其子沉行三千里”,是“拄著拐杖帶著兒子蔡沉步行近三千里”,並非“強拖病體”“水路兼行”。)
7.(1)有位名士恃才傲慢,非議、取笑那些前去向元定求學的人,後來也心悅誠服,拜蔡元定為師,並表現得十分恭敬。(“簡傲”“非”“謁拜”各1分;句意2分)
(2)天地、自然界奧妙無窮,只有精通義理的人才能了解它。我與蔡元定交談總是十分投機。(“造化”“識”“不厭”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蔡元定字季通,建州建陽人。他從小聰穎,悟性好,八歲時即能做詩,每日記寫數千言。蔡元定的父親名蔡發,號牧堂老人。蔡發將程顥、程頤的《語錄》,邵雍的《皇極經世》、張載的《正蒙》教授給蔡元定,說:“這些都是繼承孔子、孟子之道的正統理論。”蔡元定深深理解其話的涵義。長大後,辨析理解能力更精強。蔡元定曾登上西山頂峰,並在那裡忍飢食菜,潛心苦讀。
蔡元定聽說朱熹有名望,就前往拜師。朱熹在了解蔡元定已有的學識後,大驚曰:“這個人應該是我的老友,而不應該是我的弟子。”於是朱熹常與蔡元定研討各種經典的深奧義理,每每談至深夜。對從四方來求學的人,朱熹要他們先得到蔡元定的肯定才接收。當時的太常少卿尤袤、秘書少監楊萬里兩人聯名將蔡元定舉薦給朝廷,但是蔡元定對朝廷的召用,以有病為由,堅辭不就。
當時,韓侂胄擅權專政,將道學誣為偽學加以查禁,目的是要清除不合己意的理論學說。台諫受韓胄的要挾與影響,專門從事打擊排擠忠良之事。不過當時還沒有直接放言攻擊朱熹。到了沈繼祖、劉三傑擔任諫官的時候,才開始連篇累牘地詆毀朱熹,並牽連到蔡元定。不久,蔡元定果然被貶謫道州。州縣的官吏(奉韓胄的密令)急於逮捕蔡元定。元定聽此訊息後,來不及與家人告別就準備出走。朱熹與從游者數百人在蕭寺為蔡元定餞行。許多人長吁短嘆,有人甚至流下了悲傷的眼淚。朱熹悄悄觀察蔡元定,見他與平時一樣平靜,感嘆說:“朋友之間的關愛友情,元定不怕受挫的志氣,我都得到了。”蔡元定當時賦詩說:“執手笑相別,無為兒女悲。”大家都囑咐元定慢走並注意身體。蔡元定拄著拐杖帶著兒子蔡沉步行近三千里,腳都走得流了血,面容憔悴,不成人形。
走到舂陵,遠近慕名前來求學的人一天天地多起來,當地讀書人沒有誰不到聽蔡元定門下聽他講學。有位名士恃才傲慢,取笑那些前去向元定求學的人,後來也心悅誠服,拜蔡元定為師,並表現得十分恭敬。人們對他說:“當初不恭敬,如今接受聽命。”有關心愛護蔡元定的人勸他辭謝前來求學的生徒,蔡元定說:“人家為求學而來,怎么好忍心拒絕呢?如果有禍患,你就是閉門不出也不能避免。”蔡元定贈書並訓導諸學子說:“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不要因為我有罪而放鬆了學習,失去了志向。”有一天,蔡元定對兒子蔡沉說:“可以辭謝客人的拜訪,我想安靜一下,將我身體還給造物主。”三天后蔡元定辭世。待韓侂胄被誅殺,蔡元定被朝廷追贈為迪功郎,並被賜諡號“文節”。
蔡元定對書沒有不讀的,對事沒有不探究的,對圖書、禮樂、典制,沒有不精通的。有些古書詞句及意思艱澀深奧,許多人弄不懂,但他一看便知曉。朱熹曾這樣說:“許多人讀易懂的書很困難,而蔡元定則是讀難懂的書很容易。”朱熹在為《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做註疏和著《周易本義》、《詩集傳》和《資治通鑑綱目》時,都是在與蔡元定反覆商討後下筆的,《啟蒙》一書,則由蔡元定起草。朱熹曾說:“天地、自然界奧妙無窮,只有精通義理的人才能了解它。我與蔡元定交談總是十分投機。”到蔡元定下葬,朱熹寫悼文說:“精深的見識,超凡的才幹,不可屈折的志向,不可折服的辯才,不能再見到了啊!”學者們都尊稱蔡元定為“西山先生”。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蔡元定,字季通,建州建陽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
“蔡元定,字季通,建州建陽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