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世衡初營清澗城,有紫山寺僧法崧”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種世衡初營清澗城,有紫山寺僧法崧,剛果有謀,以義烈自名。世衡延置門下,恣其所欲,供億無算。崧酗酒狎博,無所不為。世衡遇之愈厚。留歲余,崧亦深德世衡,自處不疑。一日,世衡忽怒謂崧曰:“我待汝如此,而陰與賊連,何相負也?”拽下械繫捶掠,極其苦楚。凡一月,瀕於死者數矣,崧終不伏,曰:“崧,丈夫也。公聽奸人言,欲見殺,則死矣,終不以不義自誣。”毅然不顧。世衡審其不可屈,為解縛沐浴,復延入臥內,厚撫謝之曰:“爾無過,聊相試耳。欲使為間,萬一可脅,將泄吾事。設虜人以此見窮,能不相負否?”崧默然曰:“試為公為之。”
世衡厚遺遣之,以軍機密事數條與崧曰:“可以此藉手,仍偽報西羌。”臨行,世衡解所服絮袍贈之曰:“胡地苦寒,此以為別。至彼須萬計求見遇乞,非此人無以得其心腹。”遇乞,虜人之謀臣也。崧如所教,間關求通遇乞,虜人覺而疑之,執於有司。數日,或發袍,領中得世衡與遇乞書,詞甚款密。崧初不知領中書,虜人苦之備至,終不言情。虜人因疑遇乞,舍崧,遷與北境。久之,遇乞終以疑死。崧邂逅得亡歸,盡得虜中事以報。崧後官至諸司使,至今邊人謂之“王和尚”。
元昊之臣野利,常為謀主,守天都山,號天都大王,與元昊乳母白姥有隙。歲除日,野利引兵巡邊,深涉漢境數宿,白姥乘間乃譖其欲叛,元昊疑之。世衡嘗得蕃酋之子蘇吃曩,厚遇之。聞元昊嘗賜野利寶刀,而吃曩之父得幸於野利,世衡因使吃曩竊野利刀,許之以緣邊職任、錦袍、真金帶。吃曩得刀以還,世衡乃唱言野利已為白姥譖死,設祭境上,為祭文,敘歲除日相見之歡。入夜,乃火燒紙錢,川中盡明。虜見火光,引騎近邊窺覘。乃佯委祭具,而銀器凡千餘兩悉棄之。虜人爭取器皿,得元昊所賜刀。及火爐中見祭文已燒盡,但存數十字。元昊得之,又識其所賜刀,遂賜野利死。野利有大功,死不認罪。自此君臣猜貳,以至不能軍。平夏之功,世衡計謀居多,當時人未甚知之。世衡卒,乃錄其功,贈觀察使。
(節選自《夢溪筆談•補筆談•權智》)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自此君臣猜貳,以至不能軍軍:指揮作戰。
B.白姥乘間乃譖其欲叛譖:責備。
C. 崧亦深德世衡德:感激。
D. 世衡遇之愈厚遇:對待。
4.B(譖:誣陷)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或發袍,領中得世衡與遇乞書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B.遇乞終以疑死余船以次俱進。
C.世衡乃唱言野利已為白姥譖死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
D.世衡卒,乃錄其功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5.D(A項,①代詞,有人;②副詞,或許。B項,①介詞,因為;②介詞,按照。C項,①介詞,被;②介詞,替、給。D項,副詞,才)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種世衡臨別解下所穿的絮袍贈送給法崧,叮囑他千方百計求見敵方謀臣遇乞,法崧至敵方按照種世衡的指教去做。
B. 種世衡設計考驗法崧,法崧不為嚴刑拷打所屈。於是種世衡對法崧去間諜的有關事項面授機宜,交代得一清二楚,法崧答應按計去做。
C.敵方懷疑法崧,法崧主管官吏捉住,敵方打開袍子,搜到了藏在領子中的種世衡給遇乞的信。後來還是被遇乞殺死了。
D.種世衡巧妙利用、激化敵人內部矛盾,大大削弱了元昊的戰鬥力。平定西夏,世衡屢設奇計,功不可沒,這一切都為人了解,為人讚嘆。
6.A(B並非交代得一清二楚,而是有所保留C不是被遇乞殺死的D生前並不被人了解 )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崧,丈夫也。公聽奸人言,欲見殺,則死矣,終不以不義自誣。(5分)
(2)數日,或發袍,領中得世衡與遇乞書,詞甚款密。(5分)
7.參考答案(10分)
(1)我是個男人(男子或大丈夫)。您聽信壞人的話,想要殺我,那就殺死我吧,我終究不會用不義之事來誣陷自己。
正確譯出大意給2分,“丈夫”、“見殺”、“自誣”三處,譯對一處給1分。
(2)幾天后,有人打開(世衡所贈的)絮袍領子,在領子中得到世衡給遇乞的書信,言詞十分親密
正確譯出大意給2分,“發”、“書”、“款密”三處,譯對一處給1分。
【參考譯文】
種世衡剛剛建造青澗城,有位紫山寺的僧人法崧,剛正果敢有謀略,以義正剛烈自稱。種世衡邀請他安置門下,任憑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按需要而供應財物不計算。法嵩酗酒狎妓du6*博,什麼都乾,種世衡對待他更加優厚。留了一年多,法嵩也深深感激種世衡,自己安處無疑。一天,種世衡忽然發怒對法嵩說:“我這樣待你,你卻暗中和敵人勾結,為什麼背棄我呢?”把他拖下加刑具捆綁拷打,受盡了痛苦。總共一個月,有多次他差一點死去,法嵩終究不認罪,他說:“我是個男人。你聽壞人的話,想要殺我,那就殺死我吧,我終究不會用不義之事誣陷自己。”他堅定地不顧一切。種世衡知道他不能屈服,為他解開捆縛讓他沐浴,又把他請進臥室內,深情地安撫向他道歉說:“你沒錯,我姑且試試你罷了。我想讓你做間諜,萬一被威脅,將要泄漏我的事。假如敵人用這種方式逼迫你,你能夠不背棄我嗎?”法嵩默默地說:“我試著為你做吧。”
世衡給他豐厚的禮物,打發他去(執行任務),把幾條軍事機密告訴法崧說:“可以以這個為憑藉,仍然給西羌送假情報。”(法崧)臨走時,世衡解下所穿的絮袍送給他說:“胡地特別寒冷,以這件衣作為分別紀念。到那裡,要想一切辦法求見遇乞,不是這個人就不能得到胡人的實情。”遇乞,是胡人的謀臣。法崧依照(世衡)教的(方法),輾轉求見遇乞。胡人發覺了,懷疑他,(將他)抓到官衙里。幾天(後),有人打開(世衡所贈的)絮袍領子,得到世衡給遇乞的信,言詞十分親密。法崧當初不知道衣領中有信,胡人對他用盡了刑,(他)始終不講實情,胡人於是懷疑遇乞,放了法崧,(把他)放逐到北方邊境。很久之後,遇乞最終因受懷疑而死。法崧偶然得以逃回,得到了敵人所有的情況來報告宋朝。法崧後來官至諸司使,到現在邊境上的人都叫他 “王和尚”。
元昊的大臣野利,經常是元昊的謀主,鎮守天都山,號天都大王,和元昊的乳母白姥有嫌隙。除夕日,野利帶兵巡視邊境,進入漢境以內好幾個晚上,白姥趁這個機會就誣陷他要叛亂,元昊也懷疑他。世衡曾經捕獲蕃酋長的兒子蘇吃曩,非常優厚地對待他。聽說元昊曾經賜給野利寶刀,而吃曩的父親深得野利的寵幸,世衡於是讓吃曩去偷野利的刀,答應給他緣邊職任、錦袍、真金帶。吃曩偷到刀後回來,世衡於是高聲宣揚野利已經被白姥誣陷死,在邊境上設立祭壇,寫好祭文,敘說歲除日相見之歡。深夜,就火燒紙錢,平野一片明亮。外族敵人看見火光,帶領騎騎兵到邊境來窺覘。世衡於是假裝拋棄祭具,而且銀器共千餘兩全都扔掉了。外族敵人爭著搶取器皿,找到了元昊賜給野利的刀。等到火爐中見祭文已燒盡,只存數十字。元昊得到這個燒殘的祭文,又認識他賜給野利的刀,於是就賜野利死。野利有大功,死不認罪。從此君臣猜忌對方有二心,以至不能讓他帶領軍隊指揮作戰。平定夏的功勞,世衡計謀居多,當時不是很了解詳情。世衡死後,才記錄下他的功勞,贈觀察使。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種世衡初營清澗城,有紫山寺僧法崧”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種世衡初營清澗城,有紫山寺僧法崧”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