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帶翻譯及注釋加賞析五

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翻譯,注釋,賞析
惠(huì)崇(chóng)《春江曉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作者背景
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作者背景。
注詞釋義
惠崇:北宋早期僧人,蘇軾的朋友。能詩善畫,尤其喜畫鵝、雁等禽鳥與河湖等水景,《春江曉景》是他的名作。
曉:一作“晚”。
蔞蒿:一種野草,多生在河灘,春天開白色小花,莖可以吃。
蘆芽:蘆葦嫩芽。
河豚:一種味道鮮美而有毒的魚,加工處理後可食用。
古詩今譯
竹林外桃花剛剛綻放了兩三枝,江水暖鴨子最先感受春天氣息。蔞蒿已滿地而蘆葦剛長出嫩芽,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之時。
名句賞析——“春江水暖鴨先知。”
這是一首著名的題畫詩。作者因為懂畫、會畫,所以他能緊緊抓住惠崇這幅《春江曉景》的畫題畫意,僅用桃花初放、江暖鴨嬉、蘆芽短嫩等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優美畫境。尤其令人叫絕的是“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一句,他把畫家沒法畫出來的水溫冷暖,描繪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傳神!此外,他的高妙還表現在幽默的想像上,他能看到畫外,以畫上並沒有的“河豚欲上”,來點染初春的氣息,深化畫中的意境。如果說惠崇的畫是“畫中有詩”的話,那么這首詩便是“詩中有畫”了。難怪它能作為一首人人喜愛的名詩而傳誦至今!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作者背景
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作者背景。
注詞釋義
西林:即廬山乾明寺。
廬山:又名匡山,匡廬,在今江西省,我國名山之一。
橫看:從正面看。
識:知道。
緣:由於,因為。
古詩今譯
橫看是蜿蜒山嶺側看是險峻高峰,遠近高低看過去千姿百態不相同。之所以不能認識廬山的真實面目,只因為身處在這層巒疊嶂深山中。
名句賞析——“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元豐七年(1084)春末夏初,蘇軾暢遊廬山十餘日,被廬山雄奇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揮毫寫下十餘首讚美廬山的詩,這是其中的一首。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岭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中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這兩句充滿了意味深長的哲理,並成為人們廣為傳誦的警句。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作者背景
李清照(1084-約1151),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在今山東)人。早期詞風清麗婉約。後期避難江南,國破家亡,詞風轉向悽苦,但她的詩卻充滿慷慨悲憤之情。
注詞釋義
人傑:人中的豪傑。漢高祖曾稱讚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傑”。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shāng)》:“身既死兮神似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後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古詩今譯
活著應該做人中的豪傑,死後應該做鬼中的英雄,人們為什麼至今還思念項羽,就因為他不苟且偷生回江東。
名句賞析——“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為國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kuì)的作用。但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詩人用項羽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讀來句有餘味,篇有餘意,使人與之共振。
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作者背景
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他的詩風格多樣,內容豐富。最受人們推崇讚賞的,是他表現殺敵報國志願、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
注詞釋義
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
九州:指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
同:統一。
王師:指南宋軍隊。
定:平定,收復。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區。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乃翁:你的父親。
古詩今譯
我知道人死後萬事皆空,只悲嘆看不到九州統一。大宋軍隊收復中原之日,家祭時別忘了告我亡靈。
名句賞析——“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是南宋寧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臨終前留下來的最後一首絕筆詩。從他兩歲時北宋滅亡,到他85歲即將去世,北方大好山河始終沒能收復。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後,萬事皆空,個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惟一悲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國家統一。80多年來,驅除敵虜、統一河山的強烈願望,在他心裡始終沒有動搖過。所以在他臨終前,仍然叮囑孩子們,將來這一天到來時,一定不要忘記祭祀他的亡靈,把這勝利的喜訊告訴他。全詩文字質樸自然,情感沉痛真摯,催人淚下,表現了作者相信恢復中原大好河山的壯志一定能夠實現。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帶翻譯及注釋加賞析五0
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帶翻譯及注釋加賞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