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謙益《秋水閣記》閱讀答案

秋水閣記
錢謙益
①閣于山與湖之間,山圍如屏,湖繞如帶,山與湖交相襲也。虞山,嶞山也。蜿蜒西屬,至是則如密如防,環拱而不忍去。西湖連延數里,繚如周牆。湖之為陂為寖者,彌望如江流。山與湖之形,經斯地也,若胥變焉。閣屹起平田之中,無垣屋之蔽,無藩離之限,背負雲氣,胸盪煙水,陰陽晦明,開斂變怪,皆不得遁去豪末。
②閣既成,主人與客,登而樂之,謀所以名其閣者。
③主人復於客曰:“客亦知河伯之自多於水乎?今吾與子亦猶是也。嘗試與子直前楹而望,陽山箭缺,累如重甗。吳王拜郊之台,已為黍離荊棘矣。邐迤而西,江上諸山,參錯如眉黛,吳海國、康蘄國之壁壘,亦已盪為江流矣。下上千百年,英雄戰爭割據,杳然不可以復跡,而況於斯閣歟?又況於吾與子以眇然之軀,寄於斯閣者歟?吾與子登斯閣也,欣然騁望,舉酒相屬,已不免啞然自笑,而何怪於人世之還而相笑與?”
④客曰:“不然。於天地之間有山與湖,于山與湖之間有斯閣,於斯閣之中有吾與子。吾與子相與晞朝陽而浴夕月,釣清流而弋高風,其視人世之區區以井蛙相跨峙而以腐鼠相嚇也為何如哉?吾聞之,萬物莫不然,莫不非。因其所非而非之,是以小河伯而大海若,少仲尼而輕伯夷,因其所然而然之,則夫夔蚿之相憐,鯈魚之出遊,皆動乎天機而無所待也。吾與子之相樂也,人世之相笑也,皆彼是之兩行也,而又何間焉?”
⑤主人曰:“善哉!吾不能辯也。”姑以秋水名閣,而書之以為記。崇禎四年三月初五日。
【注】:嶞,山形狹長的樣子。陂,河岸。寖,同浸,滲透之意。吳海國、康蘄國:海國公吳禎,蘄國公康茂才,均為明初大將,協助朱元璋一統天下。天機:自然。
22.根據文中相關信息,作者以“秋水”名閣,是取 (人名)《秋水》之意。(1分)
23.第③段寫主人登閣產生“黍離”、“江流”之悲,其作用是什麼?(3分)
24.結合上下文,對文中劃線句理解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世間萬物沒有不是這樣的,也沒有是這樣的。
B.持肯定的立場去認識世間萬物,這樣的方法是不對的。反之亦然。
C.順著所肯定的方面就去肯定,世間萬物沒有不被肯定的。反之亦然。
D.對世間萬物的態度,要么持肯定的立場,要么持否定的立場。
25.概括結尾主人言“吾不能辯也”的原因。(3分)
26.結合文章相關內容,分析本文是如何將情景理有機結合的。(4分)
參考答案
22.(1分)莊子(周)
23.(3分)悲嘆時間流逝,世事變遷,(1分)與上文登閣之樂形成對比,(1分)為下文領悟到樂與悲不過是人的主觀感受作鋪墊。(1分)
24.(3分)C
25.(3分)因為登閣不管引發怎樣的情緒,也不管是自己還是別人對這種行為有什麼看法,在莊子等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看來,都沒有什麼區別,(2分)不必拘泥這些世間的俗見。(1分)
26.(4分)首段描繪山河環繞下的秋水閣的景色,令作者產生心曠神怡之情。第二段點出登閣之樂。第三段觸景生情,聯想到相關歷史人物,抒發了人生苦短的悲懷。(2分)第四段移情入理,舉《秋水》中井蛙、腐鼠的例子,論述萬物莫不然、莫不非的哲理,以莊子的天機自然來緩解內心的苦悶。最後一段則借秋水名閣,表達了人生態度。(1分)全文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情景理交融,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1分)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錢謙益《秋水閣記》閱讀答案0
錢謙益《秋水閣記》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