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克殷”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武王⑴克殷⑵,召太公⑶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⑷?”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烏⑸;憎其人者,惡⑹其餘胥⑺。鹹劉厥⑻敵,使靡⑼有餘,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⑽入,王曰:“為之⑾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⑿入,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⒀,百姓有過,在予一人⒁。”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⒂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選自劉向《說苑》)
【注釋】
⑴武王:周武王,姓姬,名發,西周王朝的建立者。⑵克殷:攻下殷都。克,攻下。殷,商朝的都城。⑶太公:姜太公,姓姜,名望,字子牙,又名呂尚。西周初年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⑷奈其士眾何:對他的士眾怎么處置。奈何,怎么辦,怎么處置。⑸烏:即烏鴉。⑹惡:憎恨。⑺余胥:牆壁。⑻厥:其,代詞。⑼靡:無,不。⑽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稱為召公。 ⑾為之:對他們。為,對。之,指士眾。⑿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旦,因封地在周,故稱為周公。⒀惟仁是親:親近有道德的。“惟(唯)……是……”,賓語前置的格式。⒁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紂王。 ⒂君子:有道者。
【文學常識】
《說苑》,西漢劉向撰。劉向曾領校秘書,本書就是他校書時根據皇家藏書和民間圖籍,按類編輯的先秦至西漢的一些歷史故事和傳說,並夾有作者的議論,借題發揮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帶有一定的哲理性。原二十卷,後僅存五卷,大部分已經散佚,後經宋曾鞏搜輯,復為二十卷,每卷各有標目。二十卷的標目依次為:君道、臣術、建本、立節、貴德、復恩、政理、尊賢、正諫、敬慎、善說、奉使、權謀、至公、指武、談叢、雜言、辨物、修文、反質。分類纂輯先秦至漢代史事傳說,雜以議論,藉以闡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lun6*理觀念。一般以第—則或前數則為一卷的大綱,雜引前人言論陳說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歷史上的實例加以證明。
《說苑》是一部富有文學意味的重要文獻,內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敘事意蘊諷喻,故事性頗強,又以對話體為主,《說苑》除卷十六《談叢》外,各卷的多數篇目都是獨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節,有人物對話,文字簡潔生動,清新雋永,有較高的文學欣賞價值,對魏晉乃至明清的筆記小說也有一定的影響。
閱讀訓練
1.下列句子有詞類活用現象的兩項是
A.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 B.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
C.百姓有過,在予一人D.將奈其士眾何
2.解釋下列句中“其”的意義。
①知其可而為之______________②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烏。____________
③使其各居其宅_____________④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
3.翻譯句子。
①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②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
4.填空。
①“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餘胥。”可概括為成語_____________。②仿照“惟仁是親”,再寫出兩個成語:_____
5.聯繫全文看,武王認為可以平定天下的因素是什麼?
參考答案:
1.AB(A“活”,形容詞的使動用法;B前一個“田”名詞用如動詞,耕種;)
2.①代詞,這件事;②代詞,那;③代詞,他們;④副詞,加強反問語氣。
3.①凡是能夠愛護民眾和有道德的人,就是因為他們有仁德之心。②有罪的人就殺了他,沒有罪的人就讓他活著。
4.①愛屋及烏(或: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②惟利是圖、惟命是從
5.“使其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
譯文
周武王攻下了殷都,召見太公問道:“怎樣處置殷都的士卒百姓呢?”太公回答說:“我聽說,愛那個人,同時愛他屋頂上的烏鴉;憎恨那個人,同時憎恨他的牆壁。把那些敵人全部殺掉,一個不留,怎么樣?”武王說:“不行!”太公退出,邵公進見,武王說:“對他們怎么處置呢?”邵公回答說:“把有罪的人殺掉,讓沒有罪的人活命。怎樣?”武王說:“不行!”邵公退出,周公進見,武王說:“對他們怎么處置呢?”周公說:“讓他們各人住著自己的房屋,耕種自己的土地,不改變他們以往的習慣,親近、信任有仁德的人,百姓有過錯,全在紂王一人身上。”武王讚嘆說:“看的遠大啊,(這樣做足以)平定天下啊!凡是能夠愛護民眾和有德行的人,是因為他們有仁德之心。”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