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小雲山記》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小雲山記
(清)王夫之
①湘西之山,自大雲並湘以東,其複數十。大雲之山至東,其陵乘①十數,因而曼衍②,以至於蒸水湘水之交。登小雲,曼衍盡見,為方八十里,以至於蒸水湘水之交,遂逾乎湘。
②天宇澄清,平煙冪野,飛禽重影,虹雨明滅,皆迎目授朗於曼衍之中。其北則南嶽之西峰,其簇如群萼初舒,寒則蒼,春則碧,以周乎曼衍而左函之,小雲之觀止矣。春之雲,有半起而為輪困,有叢岫如雪而獻其孤黛。夏之雨,有亘白,有漩流,有裊雨,有隙日旁射,耀其晶瑩。秋之月,有澄淡而不知微遠之所終。冬之雪,有上如暝,下如月萬頃,有夕燈爍素,懸於泱莽③。山之觀,奚止也?
③小雲之高,視大雲不十之一也。大雲之高,視岳④不三十之一也。豈止大雲,岳之視所能度越此者,唯祝融⑤焉,他則無小雲若。蓋小雲者,當湘西群山之東,得大雲之委,而臨漫衍之首者也,故若此。是故湘西之山,觀之尤者,逮乎小雲而盡。
④系乎大雲而小者,火雲龐然大也。或曰:“道士申泰芝者,修其養生之術於火雲,而以小云為別館(旅館),故小之。”雖然,盡湘以西,終無及之者。自麓至山之頸,皆高柯叢樾,陰森蔥綠。陟山之巔,則古木百尺者,皆俯以供觀者之極目。養生者去,僧或廬之。廬下蒔雜花,四時縈砌。右有池,不雨不竭。
⑤予自甲辰始游,嗣後歲一徑之。不倦。
注釋:(1)陵乘:高山。(2)曼衍:山峰連綿不絕。(3)泱莽:天空。(4)岳:指南嶽衡。(5)祝融:即祝融峰,衡山主峰之一。
1.第①段開篇先寫大雲山及周圍群山,這樣寫有何用意?(2分)
2.第②段中,作者先說“小雲之觀止矣”,後又說“山之觀,奚止也?”這樣寫矛盾嗎?為什麼?(3分)
3.閱讀第④段,概述小雲山得名的緣由(2分)
4.下列對“養生者去,僧或廬之”一句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2分)
A.養生的道士去到那裡,僧人就給他安排住宿。
B.養生的道士離開此處,僧人有時居住在這裡。
C.養生的道士去到那裡,有時僧人也在此居住。
D.養生的道士離開此處,有個僧人住他的房屋。
5.閱讀全文,簡析最後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點明小雲山的地理位置及周圍的環境,(1分)為下文寫登小雲山所見之景作鋪墊。(1分)(鋪墊內容要明確,只寫“為下文做鋪墊”不給分)
2.不矛盾。(1分)登小雲山看到的山峰形態的變化是有限的,(1分)而隨著四季變化呈現的景色卻是無窮的。(1分)(籠統地說兩種情況下看到的景色不同只給1分,一定要答出“變化”)
3.相對大雲山的高大,它比較矮小。(1分)道士在大雲山修道養生,以小雲山為旅館。(1分)
4.B
5.結束全文(“收束全文”,“總結全文”不對)。(1分)表現出小雲山美景無限,令人百看不厭,(1分)表達了作者對小雲山獨特的喜愛之情。(1分)
參考譯文
湘西地區的崇山峻岭,從大雲山和湘江以東,連綿起伏共有幾十座山嶺;大雲山於是向東伸展,一個比一個高的山嶺有十幾個,就這樣連綿延展,一直到蒸水和湘江交匯的地方。登上小雲山頂往下看,那一條接一條的小水流全都看得到,它們綿延遠去也全都看得見,延展在方圓八十里之地,一直到了蒸水與湘江交匯之處,於是就可以望見湘江以東的地區了。
天空澄明清澈,雲煙籠罩四野,群鳥齊飛,鳥影重重,雨後長虹時隱時現,在綿延不斷的山水中,這些景致都清楚明朗地呈現在眼前。小雲山的北面是南嶽衡山西部的群峰,那簇擁在一起的山峰好像花萼剛剛伸展,寒冬到來山色蒼青,春暖時節山色碧翠,那群峰連綿的形勢向南把小雲山包起來,登上小雲山所看到的四周美妙的山景,真是可以嘆為觀止了。
小雲山的高度。跟大雲山比還不到它的十分之一。大雲山的高度,跟南嶽衡山比不到它的三十分之一。但是,如果從觀賞山水風光的角度看,豈止是大雲山,就是衡山所能夠超過小雲山的.唯獨祝融峰而巳,其他山峰都比不上這小雲山。原來這座小雲山,正處在湘西群山的東部,像是受到大雲山的委派。而居於群山綿延的開頭。所以它就有如此優越的條件。因此之故,在湘西地區的群山中,能夠觀賞到秀美風光的,到了小雲山就再也沒有了。
小雲山屬於大雲山的山系而被稱為“小”的原因。是由於大雲山是一座龐然大山啊!有人說:“有一個叫申泰芝的道士,在大雲山修煉長生不老之術,而以小雲山作為他另設的客館,所以把它稱為小雲。”雖說是這樣,所有湘江以西的山峰,終究沒有能比得上小雲山的。從山腳下一直到山的上半部,都是高大的樹木,濃密的樹蔭,樹林裡陰森蔥鬱。攀登到山的頂巔,那百尺高的古樹,都俯身恭侯游山的人極目觀賞。修煉養生術的道士離開以後,又有僧人在這裡建起了佛寺。寺院裡栽種了各種各樣的花卉,一年四季都有鮮花圍繞著台階。寺院的右邊有一個泉池,即使天旱不雨,池裡的水也不會枯竭。
我自從甲辰年第一次遊覽小雲山,以後每年都要來登覽一次,從不感到厭倦。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王夫之《小雲山記》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
王夫之《小雲山記》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