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梁惠王上》閱讀答案及翻譯
【甲】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節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孟子對曰:“sha6*人以梃①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以刃與政②,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曰:“庖③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④,此率⑤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⑥在其為民父母也!&rdquo
——節選自《梁惠王上》
【注釋】①梃(tǐnɡ):棍棒。②政:施行惡政。③庖(páo):廚房。④餓莩(piǎo):餓死的人。⑤率:帶領。⑥惡(wū):表示反問的語氣。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刺:
②sha6*人以梃與刃 以:
13.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予觀夫巴陵勝狀
B.臣之客欲有求於臣 所欲有甚於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獸相食,且人惡之
D.以刃與政,有以異乎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14.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15.國家要強盛,國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強調的是 ;乙文強調的是 。(2分)
16.甲文中的鄒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運用了類比手法奉勸國君,試結合文章內容作簡要說明。(2分)
參考答案
12.(1)面刺:當面指責。(2)以:用。(各1分,共2分)
13.D(2分)
14.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別國)。(“所謂”必須譯出,“戰勝於朝廷”必須譯順,少譯 、誤譯一點扣1分,共2分)
15.國君要廣開言路,樂於(善於)納諫(1分);國君不要施行惡政(要施行仁政)(1分)。(共2分)
16.鄒忌把家事和國事進行類比(1分),讓齊威王廣開言路,樂於(善於)納諫;孟子把用刀sha6*人(或“率獸食人”)和用惡政sha6*人進行類比(1分),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惡政,而要施行仁政。(共2分)
參考譯文
於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麗。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懼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麗。如今的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不懼怕大王的;國內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厲害了。”
齊威王說:“說得真好。”於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並能傳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獎賞。”政令剛一下達,所有大臣都來進言規勸,宮門庭院就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後,有時偶爾還有人進諫。一年以後,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了敵國。
二:
梁惠王說:“我樂於聽取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道:“用木棍da6*死6*人跟用刀殺死人,(性質)有什麼不同嗎?”
惠王說:“沒有什麼不同。”
(孟子又問道:)“用刀子殺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麼不同嗎?”
惠王說:“沒有什麼不同。”
孟子說:“廚房裡有肥嫩的肉,馬棚里有壯實的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飢色,野外有餓死的屍體,這如同率領著野獸來chi6*人啊!野獸自相殘食,人們見了尚且厭惡,而身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卻不免於率領野獸來chi6*人,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