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獬《古硯說》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古硯說
[明]許獬
余家有古硯,往年得之友人所遺者,受而置之,當一硯之用,不知其為古也。已而有識者曰 :“此五代、宋時物也,古矣,宜謹寶藏之,勿令損毀。”予聞諸言,亦從而寶之,不暇辨其為真五代、宋與否。
雖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當時人亦僅以當一硯之用耳,豈知其必不毀,必至於今而為古耶?蓋至於今,而後知其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時,所寶為周、秦、漢、魏以上物者,視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漢、魏以上物,示周、秦、漢、魏以上人,其人自視又奚如?
人見世之熙熙者,沉酣於紛華綺麗之樂,奔走於權貴要津之門,被僇辱①而不知羞。於是有一人焉,出而矯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書圖畫,器物玩好自娛,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 ,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則庸俗人亦從而效之。於是士之射利求進者,必窮極其所無,以諂事權貴要津;權貴要津亦時出其所有以夸士。而 士之慕為古而不知務者,亦每與世競逐,必盡效其所有而後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與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與庸俗人同好矣,而猶嘵嘵②然竊好古之名,以求其自異於庸俗,不知其名則是,而其意則非。
吾之所謂好古者,學其道,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見,徘徊上下,庶幾得其手澤③之所存而以玩焉,則恍然如見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厭。故夫古之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予觀今世之所好,大率類是。不能盡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硯說。
[注]①僇辱:羞辱,侮辱。 ②嘵(xiāo)嘵:吵嚷。 ③手澤:先人或前輩的遺墨.遺物。
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往年得之友人所遺者 遺:遺留 B.示周、秦、漢、魏以上人 示:給……看
C.必盡效其所有而後快 效:模仿 D.特與庸俗人同好而已 特:只不過
7.下列句子中,全都屬於真正“好古者”的表現的一組是( )(3分)
①當一硯之用,不知其為古也
②士之慕為古而不知務者
③學其道,為其文
④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A .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8.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從一方古硯起筆,圍繞人們對待古物的不同態度展開議論,借題發揮,聯繫現實,最後點明了寫作緣由。
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傳到後世的古物,在它所產生的那個時代,只是被當作一件普通的物品來對待的。
C.作者認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風雅,或諂媚權貴以逐利求進。
D.文章對當時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風氣進行針砭,體現了作者直面時俗的批判精神和卓爾不群的個性特徵。
9.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此五代、宋時物也,古矣,宜謹寶藏之,勿令損毀。(3分)
(2)則恍然如見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厭。(3分)
參考答案:
6A
7D
8.D【解析】 “批判精神”倒是有一點,但要說“卓爾不群的個性特徵”,屬無中生有。
9.(1) 這是五代 、宋時的古董,年代很久了,應該小心的把它當作珍寶一樣收藏著,不要使它毀壞。(判斷句1分,寶:像珍寶一樣,名作狀1分,句意1分)
(2)就好像恍然見到他們真人一樣,因此喜好而從不滿足。(是以:因此,賓語前置1分,厭:滿足1分)
二: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人見世之熙熙者 熙熙:忙碌來往追求名利
B.出而矯之 矯:違背
C.於是士之射利求進者 射:追逐
D.大率類是 類:似,像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當一硯之用,不知其為古也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則庸俗人亦從而效之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D.不能盡述,述其近似者! 今者項莊拔劍舞
4.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得知家中之硯是古硯後,沒有及時驗證真偽。這古硯產生時僅是普通工具,沒有特殊意義。
B.文章圍繞人們對待古物的不同態度展開議論,借題發揮,聯繫現實,最後點明了寫作緣由。
C.作者認為“好古”是淡泊,不與壞風氣同流合污,體現了直面時俗的批判和卓爾不群的個性。
D.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義;可“好古”後來漸漸變成附庸風雅,諂媚權貴。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示周、秦、漢、魏以上人,其人自視又奚如?
(2)而士之慕為古而不知務者,亦每與世競逐,必盡效其所有而後快。
參考答案
2、B (糾正,改變)
3、B(轉折連詞“但是”。A項第一個“它”,指古硯;第二個“我的”。C項第一個承接連詞“那么”;第二個並列連詞。D項第一個助詞“的”,第二個語氣助詞,不譯。)
4、C (“卓爾不群的個性特徵”屬無中生有。)
5、拿來給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人看,那時期的人看這些器物有怎樣呢?
可是那些羨慕“好古”卻不知追求什麼的讀書人,也每每與世人競爭角逐,一定要仿效他們所擁有的器物而後快。
參考譯文:
我家有方古硯,是過去因友人的贈送所得到的,接受了後就一直放在那裡,當作一方(普通)的硯台使用著,不知道它是一方(珍貴)的古硯。不久有能辨識古物的人告訴我:“這是五代.宋時的古董,年代很久了,應該小心的把它當作珍寶一樣收藏著,不要讓它受損和毀壞了。”我聽到了這樣的勸告後,也就依從了他的話把(這方硯)當作了寶貝。但沒時間來辨識它是否真的是五代.宋代是的物件。
雖然這樣,這器物如果真的是五代.宋時的東西,當初的人也只僅僅把它當作一個硯台來使用罷了,哪裡知道一定不能毀壞.還一定要把它傳到現在而成為一件古物呢?傳到現在,然後才知道它是五代.宋時(的寶物),不知道它在五代.宋時,那些把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器物當作珍寶的人,對這塊(五代.宋時的)硯台又如何(看待)呢?但又不知道那些把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器物,拿來給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人看,那時期的人看這些器物有怎樣呢?
人們看到世上那些和和樂樂的人,沉醉於 奢華艷麗的享樂中,在權貴和地位顯赫的人的門前來回奔跑,卑躬屈膝的樣子,遭受羞辱卻不知道羞恥。這時,有一個人站出來改變這種風氣,高高直立守道自重,憑淡泊的心態守住自己的操守,拿古代先人琴書圖畫.器物愛好來娛樂自己,並且美其名叫“好古”。所以大凡能名之曰“好古”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世俗的人。因為那不是平庸世俗的人所喜歡的,那么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也就追隨並模仿著他們。於是讀書人中那些追求財利求得上進的人,一定想竭盡辦法拿出權貴們沒有的東西,來巴結侍奉那些權貴要人;權貴要人也時時拿出自己的器物的在讀書人中誇耀。可是那些羨慕“好古”卻不知追求什麼的讀書人,也每每與世人競爭角逐,一定要仿效他們所擁有的器物而後快。
唉!這不是真能愛好古物,只不過與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罷了。既然與平庸世俗的人愛好相同,可是還要吵嚷著要擁有好古的名聲,來顯示與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不一樣。不知道他們的名聲是這樣,而他們真實想法卻不是這樣的。
我所說的好古的人,想學習(先人或前輩)的道義,寫他們那樣的文章,思念他們的人卻不能相見,上下徘徊,期望只能得到他們的遺墨. 遺物來保存把玩,就好像恍然見到他們真人一樣,因此喜好而從 不滿足。所以古代的那些“好古”的人,不是因為他們留下的器物,而是他們的為人。
我看當今詩人所愛好的,大都像這樣。不能詳盡闡述,只能表述相近似的,就寫了一篇《古硯說》。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