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瀧岡阡表》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瀧岡阡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代表作,被譽為中國古代三大祭文之一。該文是歐陽修在他父親死後六十年所作的墓表。在表文中,作者盛讚父親的孝順與仁厚,母親的儉約與安於貧賤。
瀧岡阡表
歐陽修
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於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於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於衣食,以長以教,俾至於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曰:‘毋以是為我累。’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於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於汝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於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御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餘,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於喪適然耳。既而其後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顧乳者劍汝而立於旁,因指而嘆,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戍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後當以我語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其施於外事,吾不能知;其居於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於中者邪!嗚呼!其心厚於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汝其勉之!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學,鹹平三年進士及第,為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瀧岡。
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縣太君,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後常不使過之,曰:“吾兒不能苟合於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其後修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祿而養。又十有二年,烈官於朝,始得贈封其親。又十年,修為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終於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樞密,遂參政事,又七年而罷。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蓋自嘉〔礻右〕以來,逢國大慶,必加寵錫。皇曾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妣累封楚國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妣累封吳國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皇妣累封越國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賜爵為崇國公,太夫人進號魏國。
於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嗚呼!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積善成德,宜享其隆,雖不克有於其躬,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有三朝之錫命,是足以表見於後世,而庇賴其子孫矣。”乃列其世譜,具刻於碑,既又載我皇考崇公之遺訓,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於修者,並揭於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熙寧三年,歲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修表。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其子修始克表於其阡 克:能夠
B.以長以教俾至於成人 長:撫養
C.以為新兔於喪適然耳 適:恰好
D.回顧乳者劍汝而立於旁 劍:挾在脅下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因”字,與“因指而嘆”的“因”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B.蒙故業,因遺策
C.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D.因利剩便,宰割天下
3.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B.夫養不必豐要於教/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C.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D.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4.桐城派散文家林紓曾評註此文:“公雖不見其父,而自賢母口中述之,則崇公之仁心惠政,栩栩如生。”根據文意,說說歐陽修的父親(崇公)是個怎樣的人。請分條概括。(4分)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非敢緩也,曾有待也。(3分)
譯文:這並不是敢有意遲緩,是因為有所等待。
(2)吾何恃而能自守邪?(3分)
譯文:我倚仗什麼才能夠守寡呢?
(3)吾之始歸也,汝父免於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4分)
答:我剛嫁到你家時,你的父親脫去為母親所穿的孝服才一年,每逢年節祭祀時,他定必流淚
答案:
1.C2.C3.A(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4. 為官清廉 ,樂善好施,奉親至孝,居心仁厚。
二:
(1)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①修不幸,生四歲而孤。
②毋以是為我累!
(2)從太夫人的話中,你能看出歐陽修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2分)
參考答案:
(1)1歐陽修(我)很不幸,(長到)四歲就成了孤兒。2不要因為這些(財物)使我受累。(“孤”、句子疏通各1分;“以是”、句子疏通各1分)
(2)為官清廉、樂善好施的人。(“清廉”、“樂善好施”各1分)
【譯文】
唉!我的父親崇國公,在瀧岡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後,他的兒子修才能夠在墓道上立碑,這並不是敢有意遲緩,是因為有所等待。
我不幸,四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立志守節,家境貧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還要撫養我、教育我,使我長大成人。母親告訴我說:“你父親為官清廉,樂於助人,又愛結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無幾,說:‘不要讓錢財使我受累!’他去世後,沒有留下可賴以生存的家產。我靠什麼守節呢?我對你父親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從我成為你家媳婦的時候,沒趕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親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親,我不能斷定你將來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親一定後繼有人。我剛出嫁時,你父親為他母親守孝剛一年。歲末祭祀祖先,他總是流淚說:‘祭祀再豐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養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會流淚說:‘從前娘在時常常不夠,如今富足有餘,又無法讓她嘗到!’剛開始我遇到這種情形,還以為是剛服完喪不久才這樣。後來卻經常如此,直到去世。我雖然沒來得及侍奉婆婆,可從這一點能看出你父親很孝敬父母。你父親做官,曾經在夜裡點著蠟燭看案卷,他多次停下來嘆氣。我問他,就說:‘這是一個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為他求得一條生路卻辦不到’我問:‘可以為死囚找生路嗎?’他說:‘想為他尋求生路卻無能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沒有遺憾了,況且去尋求生路而又辦到呢!正因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認真推求而被處死的人可能有遺恨啊。經常為死囚求生路,還不免錯殺;偏偏世上總有人想置犯人於死地呢?’他回頭看見奶娘抱著你站在旁邊,於是指著你嘆氣說:‘算命的說我遇上戌年就會死,假使他的話應驗了,我就看不見兒子長大成人了,將來你要把我的話告訴他。’他也常常用這些話教育其他晚輩,我聽慣了所以記得很清楚。他在外面怎么樣,我不知道;但他在家裡,從不裝腔作勢,他行事厚道;是發自內心的!唉!他是很重視仁的啊!因此;我就是知道你父親一定會有好後代的原因。你一定努力啊!奉養父母不一定要豐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雖然不能遍施於所有的人,重在仁愛之心。我沒什麼可教你的,這些都是你父親的願望。”我流著淚記下了這些教誨,不敢忘記。
先父年幼喪父,努力讀書。鹹平三年考中進士,曾任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做過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歲,葬在沙溪的瀧崗。
太夫人姓鄭,她的父親名諱是德儀,世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太夫人恭敬、儉約、仁愛又有禮儀教養,起初誥封為福昌縣太君,進封為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從我們家道中落以後,她就以儉約的原則持家,後來家境富裕了,也不許花費過多,她說:”我的兒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儉約一些,才能度過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難。”後來,我被貶夷陵,太夫人言笑如常,說:”你的家本來就貧賤,我已經習慣這種日子。你能安樂對待,我也能安樂。”
先父死後二十年,我才取得俸祿來供養母親。又過了十二年,列位於朝廷做京官,才獲得贈封雙親。又過了十年,我擔任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母親因病逝世於官邸,享年七十二歲。又過了八年,我以不相稱的才能,做了朝廷的副樞密使,進為參知政事。又過了七年才解除職務。自從進入軍、政二府後,天子施恩,褒獎三代宗親。自從仁宗嘉佑年間以來,每逢國家大慶,必定對我的先祖加以賜恩。曾祖父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母累贈為楚國太夫人。祖父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母累贈為吳國太夫人。先父崇國公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先母累贈為越國太夫人。皇上初次舉行祭天大禮,先父賜爵為崇國公,先母進爵為魏國太夫人。
於是我流著淚說:”唉﹗做善事無不得到好報的,時間或遲或早,這是必然的道理。我先祖和父親積善有德,理應享有這種盛大的酬報。雖然他們在有生之年不能享受到,但是賜爵位、受封官,經表彰而光榮,因褒獎而崇大,具有三朝恩賞誥封,這就足夠使其德行顯揚於後世,庇蔭支持子孫。”於是排列我家世代的譜系,詳細刻在石碑上,接著又記下先父崇國公的遺訓,以及太夫人的教育,以及所以對我有所待的原因,都寫在阡表上,好讓大家知道我德行淺薄,能力微小,只是適逢其時才能得到高位,有幸保全大的原則,沒有辱及先祖,都由於上述的原因。
神宗熙寧三年,庚戌年,四月初一辛酉,十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歐陽修立表。
背景
歐陽修於北宋皇裕年間(公元1049年-公元1054年)便已寫好《先君墓表》。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歐陽修任青州知州的時候,又對此墓表進行了精心修改,最終改名為《瀧岡阡表》並刻在他父親墓道前的石碑上。歐陽修的《瀧岡阡表》與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祭文,這篇飽含深情、膾炙人口的名文為後世散文開拓了更為廣泛、更富文學價值的領域。
賞析
本文是追悼亡父的.但父親亡故時,歐陽修年僅四歲,無法知悉父親的生平行狀,所以作者避實就虛,巧妙地以其母太夫人鄭氏之口,從側面落筆來寫父親。這樣即表現了父親的孝順與仁厚,同時又頌揚了母親的賢良。(《東都事略·歐陽修傳》記載“母鄭氏守節自誓,親教修讀書。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
在選材上,都是些瑣事瑣談,不事描繪,而又句句人情。這一點深刻影響了明代歸有光的家庭記事小品,如《項脊軒志》《先姚事略》等。這些瑣事,看似隨意而選,實則經過精心篩選。歐陽修在《論尹師魯墓誌》中曾指出寫人切忌備舉人物的全部事跡,而要選擇一二重要實例來突出人物的精神風貌。(其事不可遍舉故舉其要者一二事以取信)“居家廉潔、奉親至孝、居官仁厚”這三方面典型事例就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3]
從文章中我們可以得知,歐陽修父親去世的時候他只有四歲,所以他要想通過自己與父親的直接接觸來追憶父親是很難的。因此,歐陽修便採取了十分巧妙的一條路,即通過母親之口來追憶父親、還原父親的形象。
文章中對父親的描寫主要集中在第二段,而第二段除了前兩句和最後一句外,都是來自歐陽修母親的敘述,可謂娓娓道來、真摯感人。通過其母親的敘述,一個廉潔好施、孝敬父母、宅心仁厚的父親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眼前。然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其母親追憶其父親的過程中,歐陽修又以神來之筆於不經意間向讀者展示了其母親自身的優秀品質。
首先,歐陽修的父親為官廉潔又喜宴賓客,所以在去世後並沒有留下什麼可賴以生存的家財。但是歐陽修的母親對自己的丈夫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了歐陽修身上,所以儘管家境貧困,她仍然守節自誓、衣食自力,將歐陽修撫養成人。其次,從歐陽修母親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她了解其夫、敬佩其夫,並謹記其夫的遺訓,在歐陽修成長的過程中進行諄諄教誨。由此,一個好妻子、好母親的形象逐漸變得清晰而飽滿。
來到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歐陽修先介紹了其父親居官的情況,然後又著重描寫了其母親儉約治家的精神。由於在第二段中,歐陽修父親的事跡和形象皆出自其母親之口,再加上其母親賢妻良母的形象得以潛移默化地彰顯,所以此時再描寫母親的勤儉持家便顯得自然而真切。而且尤為不易的一點是,歐陽修的母親竟然能料想到自己兒子日後恐有磨難,“晉兒小能苟介於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這充分體現出歐陽修的母親對他的了解之深,而另一方面也可說這正是歐陽修的母親“晉知汝父之必將有後”的有力證據!及至日後歐陽修當真被貶至夷陵,其母親卻可言笑自若、處之泰然。至此,歐陽修母親堅貞、賢良、勤儉的美好品質得以自然流露。
因此,歐陽修的《瀧岡阡表》明表其父、暗表其母,可謂一碑雙表、二水分流,明暗交叉、互襯互托,讓人不得不讚嘆其構思之巧妙!近代文學家、翻譯家林纖就曾評註道:“文為表其父阡,實則表其母節,此不待言而知。那知通篇主意,注重即在一‘待’字,佐以無數‘知’字,公雖不見其父,而自賢母口中述之,則崇公之仁心惠政,栩栩如生。”[4]
本文結構嚴密,層次甚為醒目。大致首段“有待”二字乃一篇之主,對後面的文字有著領起的作用。作者在寫罷父母的為人後,便一一列出祖宗三代所得的封贈名號,並插進一段寫他立表的用心,繼而鄭重地署上自己官名的全稱,就內容言,作者意在說明他未辜負父母的教誨和期望,同時也是借自己的成就以顯父母之德,所謂“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而從文章布局言,則是和前面的“有待”緊相呼應。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歐陽修《瀧岡阡表》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
歐陽修《瀧岡阡表》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