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課內古詩詞賞析彙編(下)

《過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飄搖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心:《過零丁洋》通過追憶自己抗元的艱辛經歷,表現詩人憂國之痛和願意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
大意與賞析:
首聯寫了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頷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盪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頸聯中的惶恐零丁一是指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險惡和境況的危苦。尾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明詩人捨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抒發了作者愛國熱情。請 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明確: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寫出簡要的事例經過。
 小結:
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是一首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的詩篇,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詩的尾聯“正氣凜然,擲地有聲,成為幾百年來鼓舞和激勵後人反抗壓迫、反抗掠奪鬥爭的名言”。它一直在感召著後代的仁人志土為祖國、為民族、為正義事業而奮鬥獻身。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心:《水調歌頭》表達了詞人由心有所鬱結,到心胸開闊的樂觀曠達情懷。
大意;
上片:敘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詞人以拿酒問月開端:明月什麼時候就有了?‘天上的宮殿今晚是何年何月?(體現蘇軾屢受打擊後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徘徊的困惑心態。)於是想乘風飛往月官去,可是又擔心在高寒的月宮自己難以承受,(借神話傳說中的仙女相比,表達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宮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說明蘇軾願意在人間為國家出力,這顯現蘇軾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下片:抒發對弟弟的懷念之情。先是講自己徹夜難眠:月影移動,轉過紅色的樓閣穿過雕花的門窗。這樣寫的目的是——承上啟下,自然轉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了。懷念誰弟弟子由。 接著由己推人,人間有悲歡離合如同月亮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沒有完美無缺的。對離人的同情撫慰,更是賦予哲理,表現詩人曠達的心胸和情懷。惟願(兄弟)彼此珍重,在遠別的時光中共賞中秋美好的月色。
賞析: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用月光的普照表達對天下所有離人的祝願:只希望人人歲歲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體現作者深摯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山 坡 羊•潼 關 懷 古
(元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大意:華山四周群山聚集,黃河之水波濤洶湧,潼關內外地勢險要,前有黃河,後有華山,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 遙望長安,惆悵彷徨,在這樣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麼用呢? 傷心啊!秦代漢朝曾經做過行宮的地方,如今萬間宮殿都化作了塵與土。 朝廷興盛不息,百姓受苦。 朝廷衰亡破敗,百姓更受苦。
中心:《山坡羊潼關懷古》表現了作者憂慮國計民生的思想感情。
賞析: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抒寫潼關內外地勢險要, “峰巒如驟”,一個“驟”字寫出了山形氣勢;“波濤如怒”,一個“怒”字寫出了大河的水勢和聲勢。作者的筆下景物壯觀,氣勢雄奇。寫潼關地理形勢的險要是為下文抒發感慨作的必要而充分的鋪墊,寫景是為寫情。
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抒寫懷古之情。“望西都”,三字承轉自如,一個“望”字,將視線從潼關內外的高山大河轉向了古都長安, “意躊躕”,刻畫了作者複雜的內心感受。可惜啊!那曾經是秦宮漢院如今灰飛煙滅,萬間宮殿都化做了塵與土。那一把火燒掉的,那戰馬踐踏的豈止是秦瓦漢磚?那是多少百姓的血汗和淚水!怎能叫人不傷心啊!
作者傷心的是朝代在不斷更替,而百姓的痛苦卻沒有改變。作者在此通過暗喻的手法,含蓄地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無比同情,對統治階層無比失望的複雜的思想感情。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以滿腔義憤揭示了封建社會對人民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深切地表達了對百姓之苦的理解和同情,對昏君的鞭笞和怨憤。,語言剛正率直,說理入木三分,表現了深刻的思想性,這對於一個封建社會的文人來說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小結:這首小令,語言形象生動,感情宕盪起伏,將描寫、抒情、議論融匯貫通,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曲調抑揚頓挫,風格高昂壯闊,轉換自然順暢,是難得的懷古寫實的篇章。
《飲酒》其五(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掛,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中心:他描寫農村風光的恬美和靜穆,勞動的樂趣和生活的美好,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對黑暗官場的憎惡。
詩的前四句,主要寫作者歸隱田園的心情,說明“心遠地自偏”的道理。開頭兩句表現作者潔身自好的品格。只要保持一份平靜的心境,內心遠離塵世,方能“悟”到此境。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掛,飛鳥相與還:詩人涉足田園,把酒信步,或翹首遐觀鳥兒飛還、山氣夕佳;或俯身采籬下菊花一朵、馨香怡人,菊香四溢;夕陽斜照;飛鳥吟唱;遠山悠悠。作者藉助具體的物象,菊是高潔的,詩人的節操也是高潔的,“見”字用得極好,它精確地表達出詩人採菊之時,本非有意看山,可是抬頭之際,山的形象忽然進入他眼中的情景。即寫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和超然物外的心境。表現了作者的恬淡、閒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情。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作者知鳥兒倦飛而還,意喻自己迷途知返,此時心兒亦如雲飛悠悠,與飛鳥作伴,仿佛飛向南山,與之融為一體,酒不醉人,景醉人,人亦自醉也。欲想說出此中真意,怎能不忘言?而“心遠地自偏”也就不難理解了。最後二句是又一對富有哲理性的名句,從字面來看是說此情此境中的田園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該怎樣用言語來表達了。其實詩人的意思是說:既然領會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別,何必要用言語去表達呢?
行路難(其一)(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天。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
背景;本來就有慷慨悲歌的韻味,加之詩人對自己政治追求的含蓄表達和形象描述,使詩意更加撲朔迷離。李白少有大志,他二十四歲離開蜀地,“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歲才奉詔供奉翰林,兩年後又不容於朝,被迫出京。推敲詩意,這首詩當是李白入長安求仕無路時的作品,所以既作激憤之語,亦存有“長風破浪”之志。
中心:“行路難”是樂府古題,這首詩充滿了隱喻。借樂府古題抒fa6*情志,多詠嘆世路艱難及貧困孤苦的處境。該詩主要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情懷,在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在失意中仍懷有希望。
賞析:詩以敘事開篇,漸而過渡到抒情。開頭以極為誇張的筆法領起,寫“金清酒”,“玉盤珍羞”,仿佛在營造歡樂的宴飲氣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這樣強烈的反差,襯出詩人內心的悲苦。當精神苦悶的時候,美味佳釀也難以下咽。以樂景寫哀,強化了哀的程度。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這是一種憂來無端的惆悵,是一種無所適從的迷惘。詩人以形象化的語言,寫出了世途的艱難,寓含著無限的悲慨。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現實之路雖然坎坷險阻,但夢還在,理想還在。詩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樣,八十歲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樣,夢見自己乘舟到“日邊”,有為於當世。但理想和現實是有距離的,理想不能征服現實,現實也不肯認同理想。這樣的痛苦交織於詩人心中。“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他終於發出了感嘆。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詩的結尾,在沉鬱中振起,堅定了“長風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滄海揚帆的勇氣。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Juan)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中心思想:全詩先敘事,後議論抒情,既寫了詩人貧窮甚至惱羞成怒的窘狀,也表達了詩人博大寬廣的胸懷。這是一種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
重點賞析:“俄頃風定雲墨色。”這是雨要來了的徵兆。風雖然定了,可是墨色的雲聚集起來了。“秋天漠漠向昏黑。”“漠漠”,這裡是形容黃昏時細雨初來,天色灰暗,墨色的雲很快就醞釀成雨。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前後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表現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等,又聲聲洪亮,從而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乾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生huo6*體驗迸發出來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千百丈冰,愁雲慘澹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中心意思:全詩以“雪”為線索,生動描繪了唐代西北邊塞冰天雪地的奇麗風光,抒發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依依惜別之深情。
名句賞析: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一夜大風雪造出來的冰雪世界,好像是春風吹了一夜,使千樹萬樹開滿了梨花。運用比喻的修辭,以梨花比雪花,以千萬株梨樹枝頭的繁花來比邊塞的茫茫雪原,加上“忽”的配用,寫出了雪下得大而急,也表出了充滿濃郁春意的奇麗壯美境界。詩人筆下呈現出來的這個春意盎然的梨花滿樹的春天景象,是他的想像和主觀感受,可是卻把雪的潔白、鮮潤的特點揭示出來了,也為這個寒冷的邊塞增添了無限春意。表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寫作特色:
①這首歌行體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詠雪兼送別,而以“雪”貫串全篇。以雪起,寫送別前、送別時所在地的雪;以雪終,寫送別後目送友人望到的雪景;以雪為敘事線索,寫了送別友人的過程;又以雪為寄託離情之物,無邊無際,紛紛揚揚,美麗純潔
②這首詩通篇寫景,通篇有情。借景抒情,景中有情。
如:餞別友人分手之際,“愁雲慘澹萬里凝”恰是詩人此刻心境的寫照。“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更是意味深長,不但流露了詩人當時“送君去”的依依惜別之意,而且揭示出作者“不見君”後心靈深處若有所失的虛空和惆悵,甚至還可能夾帶著因友人歸去而觸發起來的思鄉之情。
③思想性與藝術性高度結合。
這首詩不但出色地刻畫了我國西北邊疆奇特瑰麗的風光,還成功地表現了將士們的精神風貌。寫送別卻豪壯、樂觀,全無令人神傷之情,把依依的送別寫得豪邁奔放,體現了詩人浪漫樂觀的本色。
己亥雜詩(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內容簡介: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雲,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鬆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裡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詩的後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詩句的意思是落花不是無情的,就是化作春泥也要守護著新花。運用比喻,表明了作者的心志,表明作者雖然辭了官,仍然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名句賞析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詩人從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律中得到啟發。落紅說不上是“有情物”還是“無情物”,只是詩人把自己的身世與落花完全結合起來,把感情移向落花,才使落花也具有人的感情,從而變成有情物了。去釀造新的彩色的世界——“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終於把飛花般紛亂的思想捉住,從愁思中擺脫出來。“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飛花的獨白,也是詩人與腐敗的官場決裂,向黑暗的勢力抗爭的莊嚴而神聖的宣誓。為了國家和黎民百姓,為了似錦繁花,不惜獻身化為春泥。
中心意思《己亥雜詩》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著“浩蕩離愁”,卻表示仍然要為國為民儘自己最後一份心力。
寫作特色: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襲自珍論詩曾說“詩與人為一,人外無詩,詩外無人”(《書湯海秋詩集後》),他自己的創作就是最好的證明。
望江南(唐 溫庭筠)
梳洗罷, 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
大意兼賞析:
1、“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是寫她清晨起來梳洗完畢後,在樓上憑欄眺望。“獨”字說明她是在等候遠行愛人的歸來;寥寥數字便簡明地寫出了這女子孤單寂寞的時候處境和盼望心上人歸來的殷切心情。
2、“過盡千帆皆不是”
她看見許許多多帆船從樓前駛過,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歸舟。充分體現了她從希望到失望的心理變化過程與內心的痛苦。
3、“斜暉脈脈水悠悠”
是寫夕陽即將西下,江水不斷東流的自然景象,同時也是在表達這一女子的思想情緒。
4、“腸斷白頻洲”
說明她把視線從“千帆”“斜暉”和江水那裡收攏回來,集中在“白頻洲”,那是她當初同愛人分手的地方,當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腸寸斷的地方。
歸納
這首小詞表現了一位因心愛的人遠行而獨處深閨的女子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情感。這首小詞風格清新、明快,不到30個字,卻容納了很多內容:就時間而言,從清晨寫到黃昏;就景物而言,從樓頭、千帆,寫到斜暉、江水,又寫到白頻洲;就人物內心情感而言,從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後“腸斷”。景物層出,情感起伏。全詞沒有粉飾、刻板之語,多用白描、直敘的手法,卻又含蓄、細膩。
漁家傲 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大意與賞析:整首詞不失為一篇抵禦外辱,報國立功的愛國詩篇。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
“寨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點明地域、時令及作者對邊地風物的異樣感受。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托物寄興。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聽覺上塞上四周響起了特有的邊聲:西風呼嘯,駝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蕭蕭,襯上悲涼的軍中號角聲,使得邊塞的秋天更顯蕭殺。 “閉”字寫出戒備森嚴,透出緊張氣氛,可見戰事緊張,戰士們在傍晚提高警惕,守衛孤城,防止來犯。從視覺上把整個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動形象地描畫出來,使人如臨其境,同時感受邊塞將士的慷慨悲壯的情懷。 “長煙落日”, 描繪出一幅雄渾壯闊的畫面。但是“孤城閉”三字頓然情勢突變,顯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門緊閉的景象暗示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在這樣的夜晚,鉤起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愁,白髮蒼蒼的將軍,遠離家鄉的士卒淚水盈眶,久久難以入眠,都流下了憂國思家的淚水。戍邊將士借酒澆愁,但一杯濁酒怎能抵禦鄉關萬里之思?“一杯”與“家萬里”形成對比,久困孤城,他們早已歸心似箭。詩人又運用典故,表明自己戍邊報國的一腔熱情。但是在北宋當時積貧積弱的時代,要想保家衛國,抗擊侵略,談何容易?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的矛盾,使他充滿苦悶與悲憤。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直道將軍戰士之感傷,並點出他們徹夜無眠、鬢髮染霜、淚下如霰的正是這種感傷之情。表現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師老無功、鄉關萬里的悵恨心聲,其情調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迥不同。蒼涼悲壯中透出一種激越奮發的基調,拳拳愛國之心,濃濃思鄉之愁,表現了守邊將士的悲壯情懷,慷慨而又惆悵的情緒。
此詞慷慨悲涼,同樣表現了他抵禦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而更值得重視的則是,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歷首創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夫先路。
江城子 密州出獵 (宋 蘇軾. )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
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內容與形象分析。
(1)由典故運用,我們可以看出,詞人蘇軾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 形象?明確:雄心勃勃、英武豪邁、挽弓勁射、保家衛國、征戰沙場的英雄形象。
(2)詞的內容
上闋:“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 射虎,看孫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獵圖,勾畫出一個狂飈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獵而 “報”知人民跟隨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須“傾城”,其狂二也;獵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孫郎,其狂四也。
下闋:“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 望,射天狼。”好一個豪放不羈的個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壯志:鬢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節雲中,此豪二也;會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4.以本詞為例,概括豪放詞風格。
全詞由敘述而抒懷用一個“ 狂”字貫穿始終,顯得胸襟磊落,壯懷激越,詞鋒凌厲,氣勢逼人,具有一種陽剛之美。這首詞也以它的粗獷豪放的風格,奠定了蘇詞豪放的基調,沿著這種風格繼續發展,才有了《念奴嬌 赤壁懷古》那樣的千古絕唱。
武陵春(宋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詞句賞析:
1、“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交代的是季節特徵,鮮花經過春風的搖動已經零落殆盡,只有土地上殘留些花的芬芳,說明這時已到了暮春時節。通過日色已晚而作者仍無心梳洗打扮來表達內心的哀傷。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在春天裡花開花落年年如此,並沒有新的變化,而人卻與以前大不一樣了,國破、家亡、夫死,她對一切都喪失了興趣。即使有心訴說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淚先流,這比“聲淚俱下”的描寫更深入了一層。作者利用“日晚倦梳頭”和“欲語淚先流”兩個外在的行為具體地表達了她內心的濃重哀愁。
3、“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聽人說雙溪春色還不錯,詩人也曾產生了去那裡泛舟的念頭,去尋找一個消除愁苦的去處。
4、“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怕的是雙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自己內心沉重的哀愁。自己的愁重得連船都承載不動。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實在很新鮮、奇特。她又用“也擬”“只恐”等虛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動層次清楚地表露了出來,所以被詞論家稱讚為“創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破陣子(南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中心:詞中形象地描寫了抗金部隊的壯觀軍容,豪邁的意氣,道出了愛國英雄的一片愛國之心。這首詞把夢境和現實相結合,來抒發抗金救國的遠大理想及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的遠大理想,抒發了現實中的壯志難酬的悲憤。
賞析詩句:
1、賞析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寫了醉里還 挑燈看劍,念念不忘的是殺敵報國,在迷離的恍惚的醉態中,英雄酣然入夢,一夢醒來,各軍營里連續響起了雄壯的軍號聲。他的神志立即回到了軍營里,“吹角連營”意味著動員令已經下達,軍心振奮,這是詩人的願望,也是人民的願望!投入備戰。
3、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這兩句意氣激昂,形象闊大,這應該是具體描繪動員令下達的情況,部下的官兵們分食烤熟的牛肉,軍隊奏起雄壯的戰歌。進一步渲染了軍中的戰鬥生活氣息,官兵鬥志昂揚。
4、“沙場秋點兵”。 人們仿佛看到了這支隊伍的赫赫軍威,秋天在沙場上檢閱軍隊,陣容威武雄壯秋高馬肥,秋又是肅殺之氣,都和“沙場”、“點兵”結合得很密切,把殺氣騰騰的氣氛渲染得符合實際。“點兵”意味著就要對敵人下總攻擊令而進入戰鬥的陣地了,只用五個字,就筆酣墨飽地對上文所描寫的情況作出了出色的小結。
5、“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這兩句是說馬飛快如的盧(的盧,良馬名),弓弦驚如霹靂。英雄們騎著快馬,拉著有力量的弓,飛馳戰場,英勇殺敵,馬快弦急說明戰鬥的激烈和順利。但結語卻只有五個字“可憐白髮生”。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生動地描繪了驚險激烈的場面,進一步刻畫了衝鋒陷陣、殺敵報國的抗戰英雄形象。
6、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他要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復失地的大業,以贏得生前的功勳,身後的美名。兩句意味著作者看到大功告成,躊躇滿志,從而發出愉快的歡呼聲,連調子也是輕鬆而又大氣磅礴的。這是作者的壯志,也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字裡行間洋溢著愛國的熱情和雄心壯志。
7、 “可憐白髮生”,把自己的悲憤展現在人們眼前,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抑鬱。壯志和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祖國沒有統一,自己沒有功名,卻已經年紀大了,生了白髮,沒有機會了。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大意與賞析:詩中這位男子在河邊聽到鳥鳴,順著鳥聲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雙成對的鳩鳥,因而引起一種美好的聯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聽著鳩鳥和鳴的時候,有一個姑娘在河邊采荇菜,她左右採摘荇菜的美好姿態給了他一個難忘的印象,愛慕之情油然而生,並使他醒時夢時都思念著她。“求之不得”以下四句,總括地寫出這種強烈激動的感情。但因為追求這個姑娘沒有達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輾轉反側”。
第二章的八句,寫這個男子日夜不安的苦悶和焦灼的心情。
最後一章,進一步表達了這個男子對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願望。“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是寫他寤寐求其實現的願望,也就是他想像結婚時的熱鬧情景。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大意與賞析:“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展現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給全詩籠罩了一層淒清落寞的情調。這時主人公來到河邊,翹首佇立,凝視著河的對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鄉瓊樓,給人以隔霧觀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主人公反覆去尋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恍惚迷離,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沒有因此罷休,決心衝破天塹,追求伊人。一忽兒逆水而上,一忽兒順水而下,但都無法到達“蓬萊仙境”。咫尺天涯,令人無限惆悵!
比較鑑賞:《關雎》一詩著重於“敘事”,我們從詩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從愛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這樣一條線索。《蒹葭》中卻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就寫到主人公隔水遠望,苦苦追尋,伊人卻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覆詠嘆,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表現出主人公不能夠走近“伊人”,又永遠點亮希望的情感狀態。與《關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做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並無交往,甚至還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夠遠望,便心滿意足。“朦朧”和“距離”正是這首詩的動人之處。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國中課內古詩詞賞析彙編(下)0
國中課內古詩詞賞析彙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