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威后問齊使》原文及翻譯

戰國策

原文:

齊王使使者(1)問趙威后。書未發(2),威後問使者曰:“歲(3)亦無恙(4)邪?民亦無恙邪?王亦無恙邪?”使者不說(5),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6),苟(7)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 何以有君?故(8)有舍本(9)而問末(10)者耶?”
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11)曰鍾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12),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13),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14)也?葉陽子(15)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16),恤(17)孤獨,振(18)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19)無恙耶?徹其環瑱(20),至老不嫁,以養父母。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21)也?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22)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23)尚存乎?是其為人也,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於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

譯文/翻譯:

齊襄王派遣使者問候趙威后,還沒有打開國書,趙威后問使者:“今年收成還沒有憂患吧?百姓還沒有憂患吧?(你們的)大王還沒有憂患吧?”使者(有點)不開心,說:“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問好,您不先問我們大王狀況卻打聽收成、百姓的狀況,怎能把低賤者放在前頭而把尊貴者放在後邊呢?”趙威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如果沒有收成,百姓憑什麼繁衍生息?如果沒有百姓,怎么會有國君?哪有不問根本而去問末梢的人呢?”
她接著又問:“齊有隱士鍾離子,還好吧?他主張有糧食的人讓他們有飯吃,沒糧食的人也讓他們有飯吃;有衣服的給他們衣服,沒有衣服的也給他們衣服,這是在幫助君王養活百姓,齊王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葉陽子還好吧?他主張憐恤鰥寡孤獨,振濟窮困不足,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為何至今還不加以任用?北宮家的女兒嬰兒子還好嗎?她摘去耳環玉飾,至今不嫁,一心奉養雙親,用孝道為百姓作出表率,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獎?這樣的兩位隱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見,齊王怎能治理齊國、撫恤萬民呢?於陵的子仲這個人還活在世上嗎?他在上對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業,又不和諸侯交往,這是在引導百姓朝無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齊王為什麼至今還不處死他呢?”
注意:“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這句話,王念孫認為“故”是“胡”之訛誤,意為“怎么,怎么能”。

注釋:

(1)使:命令,派遣。使(音事)者:奉使命的人。者:...的人。問:,問候,聘問,當時諸侯之間的一種禮節。
(2)趙威后:趙惠文王之妻。
(3)書未發:國書沒有打開。書:信,此指齊國給趙國的國書。 發,啟封。
(4)歲:年成,收成。
(5)恙:憂患。
(6)說:通“悅”高興。
(7)不然:不是這樣的。然:……的樣子。
(8)苟:如果。
(9)故:哪有,難道。
(10)本:根本。
(11)末:次要的。
(12)處士:未作官或不作官的士人。鍾離:複姓。
(13)食(sì ):拿食物給人吃, 作動詞。
(14)衣(yì):給人衣服穿,作動詞。
(15)業:使之作官而成就功業。用作動詞。
(16)葉(shè)陽子:齊國的處士。葉陽為複姓。
(17)哀鰥(guān)寡:憐憫鰥夫寡婦。
(18)恤:撫恤。
(19)振;通“賑”,救濟。
(20)北宮:複姓。嬰兒子,是其名。
(21)徹:通“撤”。環瑱(tiàn):耳環和戴在耳垂上的玉。
(22) 朝:謂使之為命婦而朝見君主。
(23)王(wàng):統治。子萬民:以萬民為子,意謂為民父母。
(24)於陵子仲:於(wū烏)陵,地名;子仲,人名。
(25)發:打開。
(26)哀:憐恤。
(27)業:成就事業。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趙威后問齊使》原文及翻譯0
《趙威后問齊使》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