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時字中立,南劍將樂人”閱讀答案及翻譯
楊時字中立,南劍①將樂人。幼穎異,能屬文。稍長,潛心經史。熙寧九年,中進士第。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於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於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顥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書赴告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關西張載嘗著《西銘》,二程深推服之,時疑其近於兼愛,與其師頤辨論往復,始豁然無疑。
杜門不仕者十年,久之,歷知瀏陽、餘杭、蕭山三縣,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張舜民在諫垣,薦之,得荊州教授。時安於州縣,未嘗求聞達,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遠千里從之游,號曰龜山先生。會有使高麗者,國主問龜山安在,使回以聞。召為秘書郎,遷著作郎。
李綱之罷,太學生伏闕②上書,乞留綱,軍民集□數十萬,朝廷欲防禁之。吳敏乞用時以靖太學,時得召對,言:“諸生伏闕紛紛忠於朝廷非有他意但擇老成有行誼者為之長則將自定。”欽宗曰:“無逾於卿。”遂以時兼國子祭酒。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陛對言:“自古聖賢之君,未有不以典學為務。”除兼侍讀。連章丐外,以龍圖閣直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已而告老,致仕,優遊林泉,以著書講學為事。卒年八十三,諡文靖。
時在東郡,□交皆天下士,先達陳瓘、鄒浩皆以師禮事時。暨渡江,東南學者推時為程氏正宗。晚居諫省,僅九十日,凡所論列皆切於世道。凡紹興初崇尚元祐學術,而朱熹、張栻之學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脈絡皆出於時。
(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七》,有刪改)
【注】①南劍:今屬福建省。②伏闕:拜伏於宮闕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書奏事。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二程深推服之 推:推行
B.杜門不仕者十年 杜:阻塞,關閉
C.先達陳瓘、鄒浩皆以師禮事時事:侍奉
D.凡所論列皆切於世道 切:切合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①而□書赴告同學者
②軍民集□數十萬
③時在東郡,□交皆天下士
A.①於②然③所 B.①以②然③則
C.①於②者③則 D.①以②者③所
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諸生伏闕/紛紛忠於朝廷/非有他/意但擇老成有行誼者為之/長則將自定
B.諸生伏闕紛紛/忠於朝廷/非有他意/但擇老成有行誼者為之長/則將自定
C.諸生伏闕紛紛忠/於朝廷/非有他意/但擇老成有行誼者為之長/則將自定
D.諸生伏闕紛紛/忠於朝廷/非有他/意但擇老成有行誼者為之/長則將自定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楊時用心於經史,他棄官不做,到潁昌拜程頤為師,師生相處很是快樂。
B.楊時任瀏陽、餘杭、蕭山等地的地方官,都有好的政績,民眾對他始終不忘。
C.楊時任州縣官職從不尋求聞達顯貴,各地士大夫都樂意和他交遊,稱他龜山先生。
D.楊時對李綱被免引發的太學生伏闕事件的處理方式,獲得欽宗皇帝的讚賞。
9.根據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7分)
①時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3分)
②會有使高麗者,國主問龜山安在,使回以聞。(4分)
(2)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吾道東矣”的佳話,思想家程顥望著自己學生楊時遠去的背影又說出“吾道南矣”的名言。請結合文章內容,簡析程顥說這句話的心情和根據。(3分)
參考答案
5A
推:尊崇,稱譽
6D
①句“而以書赴告同學者”,此處用介詞“以”,“用”的意思。②句“軍民集者數十萬”中“者”為定語後置的用法。③句“所交皆天下士”為以“皆”為標誌的判斷句,“所”與“交”形成“所”字結構,意為“所交往的人”,作主語;句中沒有因果關係,用“則”不妥。
7B
本句斷句可從句意判斷,“各位太學生紛紛俯伏於宮闕之前,是忠於朝廷,並沒有別的用意,只要選擇老成持重而有行誼的人擔任將帥,那么這件事就會自然平息。”
8A
楊時當時到潁昌拜的老師是程顥,不是程頤;拜程頤是在洛地。
9.翻譯(10分)
(1)①楊時侍立(在門外),沒有離開。程頤醒來之後,就發現門外的雪已經一尺多深了。
(評分標準:去,離開;覺,睡醒。各1分。 句意1分。)
②正逢有使節出使高麗,高麗國主詢問龜山先生在哪裡,使者回來後把這個情況(高麗國主詢問楊時情況的事)向皇上稟報。
(評分標準:會,正逢,恰逢,正趕上;安在,在哪裡,倒裝句;聞,使動,使之聞,翻譯為“告訴”“稟報”即可,各1分。句意1分。)
(2)“心情”包括兩個方面:
吾道東矣 (wú dào dōng yǐ)
解釋:道:主張。自己的學術主張得人繼承和推廣。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鄭玄傳》:“問畢辭歸,融喟然謂門人曰:‘鄭生今去,吾道東矣!’”
①程顥對自己理論的自信;②對自己的思想能薪火相傳的欣慰。
(“自信”與“欣慰”答出一個點即可得1分)
“自信”的根據有二:
①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於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表示從者之眾。②朱熹、張栻之學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脈絡皆出於時。表示影響之深廣。
(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自己概括。答對兩點即可得2分。)
“欣慰”的根據有四(從楊時的德、才這兩個角度)分析:
①楊時的求學態度“誠心正意”(可靠);
②師生關係融洽(“相得甚歡”);
③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關西張載嘗著《西銘》,二程深推服之,時疑其近於兼愛,與其師頤辨論往復,始豁然無疑”);
④棄官不做,專心向學。(“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於潁昌”)
⑤學術發展史間接證明他講這個話是有根據的。(朱熹、張栻之學得程氏之正,其源委
脈絡皆出於時)
(答對兩點即可得2分。答出“可靠”即得1分。)
(附:《後漢書•鄭玄傳》 “﹝玄﹞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因從質諸疑義,問畢辭歸。融喟然謂門人曰:‘鄭生今去,吾道東矣。’”後因用為感嘆己之學術東流或同道東去的語典。)
參考譯文
楊時,字中立,南劍州將樂縣人。幼年時特別聰明,能做文章,稍長大以後,潛心於經典史書。熙寧九年(1076),考中進士。河南人程顥與弟弟程頤講授孔子、孟子絕學於熙寧、元豐之際,河、洛一帶的讀書人都集結那裡拜他們為師。楊時被選調官職卻不赴任,以學生拜見老師的禮儀在潁昌謁見程顥,師生相處很是快樂。到他回家的時候,程顥目送他時說:“我的道學思想現在向南傳播了。”四年以後程顥去世,楊時知道這件事後,就在寢門設靈位哭祭,並又用書信轉告他的同學們。到這時,又到洛陽拜見程頤,楊時大概已有四十歲了。有一天去見程頤,程頤偶然閉目休息而坐,楊時侍立門外一直沒有離開,程頤醒來後,就發現門外下雪已深至一尺了。關西張載曾經寫作《西銘》,二程很推崇(稱譽)它,楊時懷疑它近於(墨家的)兼愛之論,與他的老師程頤多次辯論,才豁然開朗沒有疑問。
楊時閉門讀書不去做官有十年,很久以後,才歷任瀏陽、餘杭、蕭山三縣知縣,都有好的政績,民眾思念他始終不忘。張舜民在諫司,推薦他做了荊州教授職。楊時安心在州縣任職,從沒有想到尋求聞達顯貴,而他的品德越來越好,聲望越來越高,四方各地的士大夫們不遠千里都來跟著他學習,稱他“龜山先生”。正逢有使節出使高麗,高麗國主詢問龜山先生在哪裡,使者回來後把這個情況(高麗國主詢問楊時情況的事)向皇上稟報。楊時因此被召任為秘書郎,遷任著作郎。
李綱被罷免之後,太學生跪伏於宮廷前上書,請求留任李綱,集合在一起的軍民有幾十萬,朝廷想禁止他們集中。吳敏請求任命用楊時來平息太學生的集結事件,楊時得以被召到朝廷談論對策,他說:“各位太學生紛紛俯伏在宮闕之前,這是忠於朝廷,並沒有其他的用意,只要選擇老成持重而有品行、道義的人擔任主帥,那么這件事就會自然平息。”欽宗皇帝說:“大臣中沒有誰比你說的更有道理。”於是任命楊時兼任國子祭酒。
高宗即位,楊時擔任工部侍郎。他與陛下論對時說道:“自古聖賢的君王,沒有不以致力於聖賢之學為首要任務的。”授命兼任侍讀。楊時連續上章請求外任,以龍圖閣直學士職提舉杭州洞霄宮。不久告老,以本官辭職家居,優遊于山林名勝之地,把著書講學當作自己的主要事務。去世時八十三歲,諡號“文靖”。
楊時在東郡,交往的人都是天下的名士,先賢顯達之士陳瓘、鄒浩都以老師的禮儀事奉楊時。宋室南渡長江以後,東南的學者都推舉楊時為程氏的學問正統傳人。晚年居任諫省,才九十天,他所論說列舉的都切中時弊世道。並且南宋紹興初年崇尚元祐時期的學術,而朱熹、張栻的學問之所以能夠得到程氏的正統之傳,它的源委脈絡相承都是出於楊時。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