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文言文翻譯

宋史文言文翻譯

《宋史》與《遼史》、《金史》同時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宋史文言文翻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宋史文言文翻譯1:《宋史·孟珙傳》

原文:

孟珙,字璞玉,隨州棗陽人。四世祖安,嘗從岳飛軍中有功。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陽,駐團山,父宗政時為趙方將,以兵御之。珙料其必窺樊城,獻策宗政由羅家渡濟河,宗政然之。越翼日,諸軍臨渡布陣,金人果至,半渡伏發,殲其半。

珙以身鎮江陵,而兄憬帥武昌,故事,無兄弟同處一路者,乞歸田,不允。詔以兵五千援淮,珙使張漢英帥之。樞密調兵五千赴廣西,珙移書執政曰:“大理至邕,數千里部落隔絕,今當擇人分布數郡,使之分治生夷,險要形勢,隨宜措置,創關屯兵,積糧聚當於何地,聲勢既張,國威自振。計不出此而聞風調遣,空費錢糧,無補於事。”不聽。大元大將大納至江陵,遣楊全伏兵荊門以戰,珙先期諜知,達於樞密,檄兩淮為備,兩淮不知也,

後果如所報。珙奏:“襄、蜀盪析,士無所歸,蜀士聚於gong6*安,襄士聚於鄭諸。臣作gong6*安、南陽兩書院,以沒入田廬隸之,使有所教養。”請帝題其榜賜焉。

初,珙招鎮北軍駐襄陽,李虎、王旻軍亂,鎮北亦潰,乃厚招之,降者不絕。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為質,珙白於朝,不從。珙嘆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今志不克伸矣。”病遂革,乞休致,授檢校少師、寧武軍節度使致仕,終於江陵府治,時九月戊午也。是月朔大星隕於境內聲如雷薨之夕大風髮屋折木。訃至,帝震悼輟朝,賻銀絹各千,特贈少師,三贈至太師,封吉國公,溢忠襄,廟曰威愛。

珙忠君體國之念,可貫金石。在軍中與參佐部曲論事,言人人異,珙徐以片語折衷,眾志皆愜。謁士遊客,老校退卒,壹以恩意撫接。名位雖重,惟建鼓旗、臨將吏而色凜然,無敢涕唾者。退則焚香掃地,隱几危坐,若蕭然事外。遠貨色,絕滋味。其學邃於《易》,六十四卦各系四句,名《警心易贊》。亦通佛學,自號“無庵居士”。

《宋史·孟珙傳》

翻譯:

孟珙,字璞玉,隨州棗陽人。他的四世祖孟安,曾跟從岳飛,立有戰功。嘉定十年(1217) ,金人進犯襄陽,駐紮在圍山,孟珙的父親孟宗政當時是趙方的部將,率兵抵禦金人。孟珙估計金人一定會窺伺樊城,向孟宗政獻計由羅家渡過河,孟宗政採納。第三天,各軍在羅家渡布陣,金人果然到來,金人渡河一半時,宋伏兵發起進攻,殺死一半金人。

孟珙親自鎮守江陵,他的哥哥孟憬鎮守武昌,按慣例,沒有兄弟同在一路的,孟珙請求回家務農,皇上不許。朝廷詔命孟珙派五千兵支援淮河守軍,孟珙派張漢英率兵前去。樞密調兵五千奔赴廣西,孟珙致書執政說:“大理國到邕州,數千里內部落互相隔絕,現在應該選人分別到各郡,讓他們分管生夷,根據地形的險易,可隨宜處置,建關屯兵,確定在何處積糧聚草,這樣,形成聲勢,國威自然振奮。不從這方面制定計畫而是聞風調兵,空費錢糧,對事情無補益。”他的意見沒被採納。大元大將大納到江陵,派楊全在荊門布兵同宋軍交戰,孟珙事先偵知這情況,報告給樞密,傳檄讓兩淮做準備,兩淮不知道,後來果然如他所報的那樣。孟珙上奏說:“襄、蜀兩地動盪不安,人民流離,士人無處安身,蜀地士人聚集在gong6*安,襄陽士人聚集在鄭諸,臣設立了gong6*安、南陽兩座書院,使那些被沒收的田舍隸屬書院,使士人有地方受教育。”他請皇上題寫榜文賜給書院。

當初,孟珙招鎮北軍駐守襄陽,李虎、王的軍*作亂,鎮北軍也潰散了,孟珙就用優厚的條件招撫他們,歸降的人不斷。大元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書,以所受文告為憑證,孟珙向朝廷匯報,朝廷不許。孟珙嘆道:“收復中原三十年的人,如今志向不能實現了。”他的病加重,請求辭官,他被授予檢校少師、寧武軍節度使後辭官,在江陵府治所去世,當時是九月廿六日。九月初一,有顆大星隕落在境內,聲音如雷。孟珙去世的那天傍晚,大風吹毀了房屋樹木。孟珙去世的訊息傳到朝中,皇上震驚,停止朝政追悼他,贈給他喪葬費銀絹各一千兩匹、特贈他為少師,三次贈官後為太師,封他為吉國公,溢號“忠襄”,廟名叫威愛。

孟珙忠君體國的念頭,可貫金石。他在軍中與部下議論事情,人們說的`都不一樣,孟珙慢條斯理地用簡短的話進行折衷,大家都很高興。他對拜見他的士人、遊客、老*官、退役的兵卒,都是一視同仁,待以恩惠。孟珙的名聲和地位雖然顯赫,但只設鼓旗這樣的儀仗,在將士、官吏面前他神色凜然,沒有敢輕視他的人。他回到家中後就是焚香掃地,倚著几案端坐,像是超然世外。他不貪戀財富、美女,飲食很平常。他對《易》頗有研究,六十四卦各聯繫為四句話,稱為《警心易贊》。他也通曉佛學,自號“無庵居士”。

宋史文言文翻譯2:《宋史·虞允文傳》

原文: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壽人。以父任入官。丁母憂,哀毀骨立。既葬,朝夕哭墓側。念父之鰥且疾,七年不調,跬步不忍離左右。父死,紹興二十三年始登進士第。

金主亮修汴,已有南侵意。王綸還言敵恭順和好湯思退再拜賀置邊備不問。允文上疏言:“金必敗盟,願詔大臣豫思備御。”時三十年正月也。十月,借工部尚書充賀正使,允文見運糧造舟者多,辭歸,亮曰:“我將看花洛陽。”允文還,奏所見及亮語,申言淮、海之備。

九月,金主命李通為大都督,造浮梁於淮水上。金主自將,兵號百萬,氈帳相望,鉦鼓之聲不絕。十月,自渦口渡淮。十一月壬申,金主率大軍臨採石。命允文往蕪湖趣顯忠交權軍,且犒師採石,時權軍猶在採石。允文至採石,權已去,顯忠未來,敵騎充斥。我師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皆權敗兵也。允文謂坐待顯忠則誤國事,遂立招諸將,勉以忠義,眾曰:“今既有主,請死戰。”或曰:“公受命犒師,不受命督戰,他人壞之,公任其咎乎?”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將安避?”時敵兵實四十萬,馬倍之,宋軍才一萬八千。允文乃命諸將列大陣不動,分戈船為五,其二並東西岸而行,其一駐中流,藏精兵待戰,其二藏小港,備不測。部分甫畢,敵已大呼,這操小紅旗麾數百艘絕江而來,瞬息,抵南岸者七十艘,直薄宋軍,軍小卻。允文入陣中,士殊死戰。大敗之,殭屍凡四千餘,殺萬戶二人,俘千戶五人及生女真五百餘人。以捷聞,犒將士。丁丑,復大戰,焚其舟三百,始遁去,再以捷聞。乙未,亮為其下所殺。

御史蕭之敏劾允文,上過德壽宮,太上曰:“採石之功,之敏在何許?毋聽其去。”上為出之敏,且書扇制詩以留之。允文言之敏端方,請如歸以辟言路。上謂其言寬厚。淳熙元年薨。詔贈太傅,賜謚忠肅。

(選自《宋史卷三百八十三列傳第一百四十二》,有刪節)

翻譯: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壽人。因為父親的緣故入選做官。母親因病不幸逝世後,虞允文因過度悲傷而身體極度虛弱。安葬母親後,他整日在母親墓旁哭泣。考慮到父親一人鰥居且身體有病,虞允文七年沒有調遷官職,不忍心離開他的父親半步。父親逝世後,紹興二十三年,才考中進士。

金主完顏亮開始修整汴京,呈現出南侵的意圖。王綸從金朝返回後,報告說金人態度恭敬友好,沒有絲毫戰爭跡象。湯思退再次去金國朝拜祝賀,對邊境備戰仍不聞不問。虞允文上奏疏說:“金人一定會撕毀盟約,希望陛下下詔令大臣們加強備戰,做好防禦準備。”當時正是紹興三十年正月。十月,虞允文假借為工部尚書充任使金的賀正使,他看到金人大量運輸糧草,建造戰艦,便向金主告辭回去,完顏亮說:“我準備去洛陽觀賞牡丹花。”虞允文回來後,將自己在金國見到的備戰情況及完顏亮的言行立即上奏告知皇上,再次強調必須加強淮、海兩地的防禦力量。

九月,金主完顏亮任命李通為大都督,在淮水上游建造浮橋。完顏亮親自統率,號稱雄兵百萬,氈制帳篷一座連著一座,鉦鼓聲不絕於耳。十月,金軍從渦口渡過淮河。十一月九日,完顏亮率大軍到達採石附近。宋高宗命令虞允文前往蕪湖催促李顯忠接交王權的軍*,並犒賞駐紮採石的宋軍,當時王權的軍*還駐在採石。虞允文到達採石時,王權已經離去,新帥李顯忠還沒有到任,敵人的騎兵已到達長江北岸,形勢十分危急。將士們三五成群,卸除武裝零星地坐在路旁,都是王權手下的敗兵。虞允文考慮到坐以等待李顯忠到來必將貽誤國家大事,毅然招來諸將,勉勵他們為國盡忠盡義,眾將士回答:“現在既然有了統帥,我們願意與金人決一死戰。”有人問:“你是受命前來犒勞部*的,並沒有受命督戰,如有人告發你,你難道會任憑他們責難嗎?”虞允文斥責他說:“現在是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我怎么能逃避不管呢?”當時金實有士兵四十萬,騎兵也超過宋軍一倍,宋軍總共才有士兵一萬八千人。虞允文因此命令宋軍將士排成大陣按兵不動,把戰船分為五組,兩組沿長江東西兩岸並列航行,一組駐紮長江中流,隱蔽好精兵良將枕戈待戰,另外兩組藏在小港中,以備不測。虞允文剛剛部署完畢,敵軍已經大聲叫喊起來,完顏亮親自搖著小紅旗指揮數百艘戰船橫渡長江而來,眨眼之間,金軍抵達長江南岸的船就達到七十艘,徑直衝向為數不多力量單薄的宋軍,宋軍向後稍稍退卻了一些。虞允文親入戰陣指揮,將士們不怕犧牲,與金軍展開殊死搏鬥。金軍大敗,殺死金兵四千多人,殺死萬戶長二人,俘虜千戶長五人,活捉女真士兵五百多人。虞允文把捷報報告了皇上,並犒賞三軍將士。十四日,兩軍再次展開激烈戰鬥,宋軍焚燒敵船三百艘,金軍被打得大敗而逃,虞允文再次向皇上上報捷報。十一月二十七日,完顏亮被他的部下殺死。

御史蕭之敏上書彈劾虞允文,皇上去德壽宮拜見高宗,太上皇說:“採石大捷時,蕭之敏在哪裡?不要聽從他的意見,將蕭之敏罷官趕走。”孝宗因這件事罷黜蕭之敏,並在摺扇上題詩以挽留虞允文。虞允文認為蕭之敏品行端正,請求皇上將其召回宮中以廣開言路。孝宗深感他為人寬厚善良。淳熙元年,虞允文去世。下詔追贈虞允文為太傅,賜謚“忠肅”。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宋史文言文翻譯0
宋史文言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