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溪石記》“菱溪之石有六,其四為人取去”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菱溪石記
歐陽修
 ①菱溪之石有六,其四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臥於溪側,以其難徙,故得獨存。每歲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見其可怪,往往祀以為神。
 ②菱溪,按圖與經皆不載。唐會昌中,刺史李漬為《荇溪記》云:水出永陽嶺,西經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無所謂荇溪者。詢於滁州人,日此溪是也。楊荇密有淮南,淮人諱其嫌名,以荇為菱,理或然也。
 ③溪旁若有遺址,雲故將劉金之宅,石即劉氏之物也。金,為吳時貴將,與荇密俱起合淝,號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愛賞奇異,為兒女子之好,豈非遭逢亂世,功成志得,驕矜富貴之佚欲②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異草與此石稱,亦一時之盛口!今劉氏之後散為編民④,尚有居溪旁者。
 ④予感夫人物之廢興,惜其可愛而棄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於白塔民朱氏,遂立於亭之南北。亭負城而近,以為滁人歲時嬉遊之好。
 ⑤夫物之奇者,棄沒於幽遠則可惜,置之耳目則愛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劉金者雖不足道,然亦可謂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豈不偉哉。及其後世,荒堙零落,至於子孫泯沒而無聞,況欲長有此石乎?用此可為富貴者之戒。而好奇之士聞此石者,可以一賞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釋:①本文是作者在慶曆五年被貶滁州任太守的次年寫的。②佚欲:淫佚之欲。③編民:編入戶籍的平民。
22.寫出本學期學過的歐陽修的作品篇名《______________》(2份)
23.寫出第①段的段意。(2分)
24.第②段畫線句“理或然也”中的“然”指_____________。(可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25.填入第③段方框處最恰當的虛詞是( )(2分)
 A.也 B.矣 C.哉 D.夫
26.分析本文的寫作意圖。(4分)
參考答案
22.(2分)伶官傳序
23.(2分)交代了菱溪之石的數量和去同(或“命運”、“遭遇”)。
24.(2分)菱溪之名原無記載,可能原名荇溪,為避楊荇密的名諱而改名為菱溪。
25.(2分)C
26.(4分)本文借菱溪石的流傳經歷,(1分)警戒富貴者、好奇者都可對奇物一賞而足,
不必占為已有,(2分)體現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1分)
參考譯文
菱溪的奇石共有六塊,其中四塊被,水乾涸而露出了石頭,溪旁住的人見它形狀怪異,往往把它作為神靈祭祀。
菱溪在各類圖冊經籍中都沒有記載。唐代會昌年間,刺史李濆寫了一篇《荇溪記》,說:“荇溪水出永陽嶺,向西從皇道山下經過。”從地理上尋找,現在沒有稱為“荇溪”的河流。問滁州人荇溪在什麼地方,他們回答說就是菱溪這條河。楊行密占據淮南的時候,淮南人為了避諱他的名字,把“荇”改為“菱”,從道理上說也許就是這樣。
溪旁有一處遺址,聽說是以前將軍劉金的住宅,奇石就是劉金的。劉金,偽吳的時候的貴將,和楊行密同時在合淝舉事,號稱“三十六英雄”,劉金就是其中之一。劉金本來是一個剽悍武夫,卻也知道喜歡、欣賞奇異的事物,有了像小孩子一樣的愛好,難道不是因為在亂世之zhong6*功成志得,滿足於富貴的安樂與嗜欲無節而使他這樣嗎?遙想這宅院當年的水池台榭、奇木異草,和這些石很相稱,也是一時的盛事!現在劉金的後人,散居為平民,還有住在溪兩岸的。
我感嘆於那些人與物的興盛與衰廢,尤其可惜這塊大石讓人喜愛卻反而遭到遺棄,就用三頭牛拖出來,放置於幽谷之中,又尋找那塊稍微小一點的,在白塔的老百姓朱某家得到了它,就將它們立在豐樂亭的南北。豐樂亭靠城路近,可以作為滁州人每年遊玩的好去處。
那些奇異的事物,讓它們棄置在僻遠的地方則可惜,把它們放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則喜歡它的人免不了會將它取了去。唉!劉金雖然不值一提,但也可以說是一個勇猛的人,他平生的理想志向,難道不大嗎?可是到了他的後輩,衰敗零落,以至於子孫沒落而不知是誰,何況是要想長久地占有這塊石頭呢?通過它可以作為那些富貴者的警戒。而那些喜歡奇異事物的人聽到了這塊石頭的故事以後,也就可以欣賞就行了,何必取走占為己有呢!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菱溪石記》“菱溪之石有六,其四為人取去”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菱溪石記》“菱溪之石有六,其四為人取去”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