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

課文《我最好的老師》出自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懷特森先生是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記得第一天上課,他給我們講授的是一種名叫“貓蝟獸”的動物。她說這種動物一般在夜間行動,因為不能適應自然條件的變化而絕種了。他一面侃侃而談,一面讓我們傳看一個顱骨。我們全都認真作了筆記,然後是隨堂測驗。
當他把卷子發下來的時候,我驚得目瞪口呆,因為在我寫下的每一個答案後面,竟然都被畫上了一個刺眼的紅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這不公平,因為每一道題都是根據我的課堂筆記回答的。而且,吃驚的並不是我一個人,我們班上的所有同學都得了零分。
“很簡單,”懷特森先生說,“關於貓蝟獸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編造出來的。這種動物從來就沒有存在過。因此,你們記在筆記本上的,全部是錯誤的信息。難道你們根據錯誤的信息得出的錯誤答案,還應該得分不成?
不用說,我們全都氣炸了。這算什麼測驗?懷特森算哪門子老師?
懷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理會我們的心情。他說,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失誤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他告訴我們,當時他讓我們傳看的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貓的頭骨蓋,並且,就在那堂課上他還提醒國過我們: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從來沒有發現過這種動物的痕跡——那么這個頭骨蓋是從哪兒來的呢?當時我們中間居然沒有一個人提出疑問。“其實我的破綻還有很多。其中包括貓蝟獸這個古怪的名字,你們卻都深信不疑。”為此他特彆強調,本次測驗的零分紀錄都將寫進每個人的成績報告單。同時,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
從此,科學課對於我們來說就成了一種“冒險”。懷特森先生總是想方設法讓我們來接受他的挑戰。有時,為了駁倒他的一個貌似正確的“論點”,我們常常會在課後花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然而,正是在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這是一種終身受益的教訓。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理解懷特森先生的做法。有一次,我把懷特森先生的方法介紹給一位朋友。他聽後嚇壞了,說:“他怎么能夠這樣來糊弄你們呢?”我立刻看著那位朋友的眼睛,並告訴他:“不,你的看法錯了。”
悄話了,字確實寫得很不盡心。
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對一門課,老師們的態度特別寬容,那就是翻譯官上的日文。即使逃課,老師們也是不管的。而從這種寬嚴之間,我們這些小學生似乎也領悟到了老師們沒有明說的某種道理。
中學啟蒙
抗戰勝利那年,我國小畢業。祖父母相繼去世了,父親還在大後方,我於是隨姑母去上海就讀。上海的私立中學英文程度很高,初一就讀開明書局的《活用英文》第五冊。家鄉的國小不上英文課,我自然跟不上班了。本來,一個鄉下孩子在當時的上海,就是容易被人看不起的,更何況有的功課還不行!第二年父親從大後方歸來,我就轉學到了宜興和橋的彭城中學,並在那裡做了住校生。父親是個詩人,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很少關心孩子。是彭城中學的薛順乾先生給了我從未享有過的父愛。記得先生是江陰人,瘦高的個子,愛穿一件灰色長褂,還戴著一副黑邊眼鏡。上夜自習時,他喜歡看我寫作業;監考時,他總長時間地站在身後看我答卷子;他還經常把我帶回他自己的宿舍,關心我的冷暖,請我吃他煮的青蠶豆之類。他那慈祥、親切、信任的目光,溫暖了我孤獨的心,激發了我上進的勇氣和力量。這一年,在全年級近一百名學生中,我竟然出乎意料地得了第一名。從此以後,我就重新建立起了對於自己的信心,並且把在上海時一度有過的自卑感永遠地掃除了。
從初三到高二,我回到家鄉周鐵橋,在竺西中學就讀。這裡的老師,多數原是著名的江蘇省立蘇州高級中學的教學骨幹和行政領導。他們因為開罪於國6*6*dang當局而被解聘,上告法院又遭敗訴,於是才決定集體回鄉重建竺西中學的。他們的教學,不僅水平很高,而且極富特色。比如,程西民先生在公民課上就不講國6*6*dang的黨義,卻告訴我們,世界是物質的,剝削制度是終歸要被消滅的。馮鳳璋先生把教學課也講得十分吸引人。他愛寫板書,總是從左上角寫起,把所講的內容全部用板書加以演示,使學生們一目了然。一堂課下來,正好滿滿堂堂,整整齊齊一黑板。畢馥真先生教英文,他採用原文版的《英文典大全》作語法教科書,引導我們照書本的要求把英文的句子進行圖解,不允許我們對句子裡任何一個詞的含義、作用在理解上有一點誤差。他們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富於正義感;同時學力深厚,責任心極強。能夠在他們的門下受業,實在是我們這些鄉下年輕人的莫大幸運。他們既是為我們授業、解惑的師長,也成了我們為人處世的楷模。
解放後的第二年,我離開學校,到北京參加了革命工作。從那以後,漫長的歲月過去了,經歷的事情許多也已淡忘;只是少年時代國小、中學生活的場景,啟蒙老師們的音容笑貌,還不時地在我的記憶中浮現,引發我的思念和遐想。大前年秋天去無錫參加學術討論會,我終於有機會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遺憾的是,國小時代的老師多已作古,我甚至無法找到他們的墓地,去向他們獻上一個學生的敬禮。中學時代的老師健在的也不多了,感到欣慰的是,我還是在縣城見到了在家中頤養天年的畢馥真先生和馮鳳璋先生。他們高興地回憶起我們班的情況,並且還是象當年一樣,誇獎我的悟性,取笑我的調皮。
畢先生年過九十,身體還硬朗。馮先生小畢先生五歲,可已經臥床多年了。我發現,馮先生枕頭邊放著兩樣東西;一本《無錫名人字典》和一疊信件。字典里一些夾著紙條的頁面上,記載著他的一些成了名的學生們的簡歷;信件也多是學生們寄來的,其中的幾封就寄自現在廈門某大企業任總工程師的、當年我們班的一位學業最優秀的學生。翻閱這部字典和這些信件,大概是他晚年生活的一大樂趣了。
人們常說,教師是一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不過,我以為,他們其實也並不只是付出,而沒有收穫的。看著自己養育的幼苗長成大樹,這難道不是一種巨大的享受和崇高的歡樂嗎?就拿我們班來說吧,同學裡確是出了不少人材的。他們中有誠實的普通勞動者、鄉村幹部、中國小教師,也有大學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和高級軍官、高級幹部。要不是啟蒙老師為我們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和學業的基礎,我們這些鄉村少年是很難想像會有後來那種發展的。誠然,老師們本人一生過的是默默無聞的清貧的生活,連在縣誌上大概也只有很少幾位能夠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是,他們播下的知識和真理的種子確曾在我們這些學生身上發芽、生長、開花、結果,他們昭示的生活信條和顯現的高潔人品也已經被我們這些學生印在了腦際、融化到血液中去了。所以,老師不朽,這句話是確實的。因為他們匆促的生命,正是在他們的學生那裡得到了無限的延長。
從五十年代後期以來,我也走上我的啟蒙老師們走過的路,成了一名教師。我是自願地愉快地作出這種選擇的。我熱愛教師這個職業。即使在擔負學校行政工作的那幾年,我也仍然完成著一名普通教師應當完成的全部教學工作量;即使在調離學校、外出做“官”的那幾年,我也仍然作為一名兼職教師堅守著自己的教學崗位。當我站在講壇上向年輕人宣講自己所崇奉的信念的時候,我會想起我的啟蒙老師們。我由此想到,人們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所付出的辛勞不會是徒然的。既然我們的老師播下的種子在他們學生的身上開花結果了,為什麼我們播下的種子不會在自己學生的身上開花結果呢?
【教材簡說】
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課文具體描寫了懷特森老師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學過程。第一天上課,懷特森老師給我們講授“貓蝟獸”這種動物,我們根據課堂筆記做的隨堂測驗竟然都得了零分,原來懷特森老師講的關於貓蝟獸的一切都是編造的,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具有懷疑的能力。
這篇課文的結構清晰簡潔,詳細具體地描寫了一堂科學課的經過,概括簡略地描寫了此後的科學課成了一種“冒險”,最後描寫了“我”對懷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讚揚。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能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個側面──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
【學習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2.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3.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建議】
1.這篇課文的語言淺顯流暢,富有情趣,初讀課文可以採用自由讀,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課文中的一些新詞的意思,可以結合課文研讀,聯繫上下文理解。
2.根據課文的寫作特點,研讀課文按照兩種不同的思路展開。一種是抓住“人”展開。核心問題是“為什麼說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最好的老師?”可以分三個層次來理解,第一層次是了解懷特森老師的特點,“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可以在課文里找一找哪些描寫表現了這個特點;第二層次是了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的真正用意,可以讓學生讀讀懷特森老師的話,找出關鍵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比如,“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第三個層次是讀懂“我”對懷特森老師的讚揚,體會獨立思考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的重要。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描寫“我”和同學行為、心理變化的句子,體會“我”和同學對懷特森老師從不理解到接納到感激讚揚的變化過程。
另一種研讀的思路是抓住“事”展開。也可以分三個層次推進。第一層次是“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讓學生自己去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件事,教學時要突出這件事的矛盾和令人費解之處,可以讓學生質疑:“懷特森老師為什麼要向學生講授錯誤的信息呢?”;第二層次是“這件事說明了什麼”,可以從懷特森老師的解釋中初步了解這件事的意義,還可以通過設身處地的體驗和想像,認識到獨立思考和懷疑精神的重要;第三層次是“這件事對‘我’和‘我’的同學有什麼影響”,引導學生深入地閱讀課文,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促進了學習”“終身受用”“明白了一個個道理”。
3.要把課文放到本組教材的整體中去考慮,本組課文是圍繞“科學精神”編排的,因此研讀課文的方向不能僅僅停留在讚揚懷特森先生是一個好老師,而是要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是科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4.課文蘊含的科學精神是比較抽象的,教學中要多運用感性化的教學手段。比如,課文中一些富有情趣的描寫,可以通過設身處地的體驗和想像,用有感情的朗讀來還原當時的情境,在情境中體會、感悟;課文的結尾很有特點,“我立刻看著那位朋友的眼睛,並告訴他:‘不,你的看法錯了。’”可以讓學生想像當時“我”的眼神和說話的語氣,嘗試朗讀,體會“我”對懷特森老師的讚揚和對獨立思考的科學精神的認同。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0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