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選擇的路教學設計

課文《末選擇的路》出自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條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藝術特色】
這是一首哲理抒情詩,寫於1915年,自問世以來,廣為流傳,成為美國詩歌中的名篇。
詩人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兩條路在黃色的樹叢中叉開,一條路蜿蜒地進入叢林榛蕪;一條路長滿茸茸的綠草。作為過客的“我”在岔路前猶豫、徘徊,因為兩條路雖然風格不同,但都美麗、平坦、覆滿落葉,以同樣的魅力吸引著我,等待著踏踐,而“我”只能選擇其一。如果僅僅是兩條路的選擇,詩人也不需躊躇再三,在這裡“路”有更深的含義,它象徵著人生的旅途,詩人面臨的是人生道路的選擇,難怪他難以舉足。因為無論這種選擇是明智還是糊塗,我們都不能回到原來的岔路重新開始。
這首詩揭示了人的一個根本問題──選擇。弗羅斯特避免直言這兩條路代表著什麼,對選擇的具體內容沒有任何暗示,詩人所要闡明的僅僅是選擇本身。詩描繪的是一個面臨選擇的人和他在進行選擇時的心態,這個人是弗羅斯特,也是我們。選擇是人生經驗中的一個方面,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選擇,人生就是由無數次選擇組成的。同一時刻同樣的機遇,我們只能選擇其一。當我們沿著自己選定的道路前行時,常常會對那條未選擇的路懷著深深的眷戀,如果走那條路又會怎樣?也許更奇偉、瑰麗,也許更平凡、黯淡,不管怎樣,我們都無法去實踐,它成為一個永遠難圓的夢。選擇的存在決定了生活中具有現實性和可能性兩個方面。當一種選擇成為現實,必然伴隨著另一種可能,它們無法互換,因為我們不能返回選擇的中國。這是人生無法解決、無法擺脫的深層悲劇,所以,作者要發出無奈的“深深嘆息”。選擇造成無法彌補的差異,幸運與不幸,快樂與悲哀,希望與渺茫,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生。
詩人用了象徵的手法,通過直覺和戲劇性來傳達詩中的哲理,以個別反映一般,以小見大,以近寓遠。清新的詩句後面,是詩人對人生深層的思索和嘆息。反覆閱讀,我們可以領會其中的哲理,得到智慧的啟迪。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末選擇的路教學設計0
末選擇的路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