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無榮辱,道無炎涼
隱逸林中無榮辱,道義路上無炎涼。
【譯文】 一個退隱林泉之中與世隔絕的人,對於紅塵俗世的一切是是非非完全忘懷而不存榮辱之別:一個計講求仁義道德而心存濟世救民的人,對於世俗的 貧賤富貴人情世故都看得很淡而無厚此薄彼之分。
【註解】 炎涼:炎是熱,涼是冷,以氣候的變化來比喻人,清的冷暖。
【評語】 道家提倡出世,故隱者之所以無榮辱之感,原因在於他們已經完全擺脫了世俗的是非觀念。世俗之人認為榮榜與恥辱的事,在他們看來不過有如鏡 花水月。儒家提倡入世。在道義路上就要恩怨分明,提倡“人我兩忘,恩怨 看空”。孔子說:“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因為儒家講的是世 間作為,所以凡事都權衡輕重,而且處處以中庸之道為準。兩種世界觀決定 了對勞辱、恩怨的不同看法。但在傳統思想中,兩種觀念往往融為一體,即 既提倡出世不計恩怨,又提倡在人世中行道義不計榮辱,故無所謂炎涼。
0
猜你喜歡
周書 泰誓上第一
《尚書》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三國演義》 卻說陳登獻計於玄德曰:“曹操所懼白鯨(上)-第07章-小教堂
《白鯨》 在難言第三
《韓非子》 臣非非難言也,所以難言者:言順比卷一百四十三 志五
《舊五代史》 ◎禮志下 後唐長興元年九月卷一百七 子部十七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天文算法類二 △《九章算卷八十七
《蘇軾集》 ◎碑二首 【富鄭公神道碑】卷四十上 班彪列傳第三十上(自東都主人以下分為下卷)
《後漢書》 班彪字叔皮,扶風安陵人也。祖況,九嘆 離世
《楚辭》 靈懷其不吾知兮,靈懷其不吾聞。卷二十 越語上
《國語》 越王句踐棲於會稽之上,乃號令於三卷二十三
《蘇軾集》 ◎詩六十七首 【江郊(並引傲慢與偏見(上)-第07章
《傲慢與偏見》 貝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舊唐書》 ○嚴武 郭英乂 崔寧(弟寬卷七 六朝、唐文
《古文觀止》 【陳情表】(李密) 臣密言卷二十八上 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上
《後漢書》 桓譚字君山,沛國相人也。父成帝時安娜_卡列寧娜(上)-第4部-15
《安娜·卡列尼娜》 街周書 君陳第二十三
《尚書》 周公既沒,命君陳分正東郊成周,作白痴(三)-第三部-03
《白痴》 游卷二百十一 列傳第九十九
《明史》 ○馬永 梁震(祝雄) 王效(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西遊記》 卻說那怪將八戒拿進洞去道:“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