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章 後戰
凡戰,若敵人行陣整而且銳,未可與戰,宜堅壁待之,候其陣久氣衰,起而擊之,無有不勝。法曰:“後於人以待其衰。”①唐武德②中,太宗③圍王世充④於東都⑤,竇建德⑥悉眾來救。太宗守武牢⑦以拒之。建德陣汜水⑧東,彌亘數里,諸將皆有懼色。太宗將數騎登高以觀之,謂諸將曰:“賊起山東⑨,未見大敵。今渡險而囂,是軍無政令;逼城而陣者,有輕我之心也。我按兵不動,待彼氣衰,陣久卒飢,必將自退,退而擊之,何往不克!”建德列陣,自辰至午時⑩,卒飢倦,皆列坐,又爭飲水。太宗令宇文士及⑾率三百騎,經賊陣之西,馳而南,戒曰:“賊若不動,正宜退歸;如覺其動,宜率東出。”士及才過,賊眾果動。太宗曰:“可擊矣。”乃命騎將建旗列陣,自武牢乘高入南山,循谷而東,以掩賊背。建德遽率其陣,卻止東原,未及整列,太宗輕騎擊之,所向披靡。程咬金⑿等眾騎纏幡⒀而入,直突出賊陣後,齊張旗幟,表里俱奮,賊眾大潰,生擒建德。⒁
【譯文】大凡作戰中,如果遇到敵人陣容嚴整且士氣銳盛時,不可貿然與其決戰,應當堅守壁壘以待有利時機;等到敵人列陣過久而士氣衰落之時,再出兵攻擊它,就沒有不勝利的。誠如兵法所說:“後發制人是為了等待敵人士氣衰落時再攻擊它。”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軍圍攻洛陽的王世充,竇建德應王世充之請而率領全部兵馬自河北而來援救。李世民率軍東進扼守虎牢以阻截竇建德軍。竇建德於汜水以東布陣,綿延橫貫數里,唐軍將領望見此情都面生懼色。李世民親率數名騎兵登上高岡觀察敵陣,回頭對將領們說:“竇建德自山東(指太行山以東地區)起兵至今,尚未遇到過強大對手。如今他們越過險要地帶而喧鬧不止,這說明其軍隊沒有嚴格的號令;迫近我們城前而布列營陣,這說明其有輕視我軍的心理。對此,我們要按兵不與其交戰,以等待其士氣衰落之時;他們列陣過久而士卒飢疲,必將自行退走,乘其後退而出兵追擊,哪有不勝之理!我與諸位約定,一定要在中午剛過之時打敗它。”竇建德軍從清晨擺開陣勢,直到中午時分(也不見唐軍出戰),士卒們飢疲不堪,個個都無精打彩地坐在佇列里,以至又有互相爭奪飲水的。李世民(見此情景)便命令宇文士及率領三百騎兵,經敵陣之西向南急馳,並告戒他說:“如果此舉仍不見敵軍有後退行動,你應引兵退回;如果發覺敵軍行動了,就應率兵向東出擊。”宇文士及剛過敵陣,敵軍果然行動了。李世民這時對部將說:“現在可以出擊了。”於是,命令騎兵將領樹旗列陣,從虎牢關上以高屋建瓴之勢直插南山,沿著山谷向東,襲擊敵軍背後。竇建德急忙率領其軍向後撤退,剛剛退到東山坡處,還未來得及整頓好隊伍,李世民已率領輕騎兵衝殺過來。唐軍所向之處,敵軍無不瓦解潰散。唐軍大將程咬金等所率騎兵捲起軍旗衝進敵陣,徑直突擊敵軍陣後,齊張旗幟,內外奮擊,大敗敵軍,活捉了竇建德。
【解析】本篇以《後戰》為題,旨在闡述運用“後發制人”作戰原則的條件及其作用問題,與前篇《先戰》乃是相反相成的姊妹篇。它以《左傳》的“後於人以待其衰”為理論根據,主張對於行陣嚴整、士氣銳盛的來犯之敵,不要輕易與之決戰,應當採取“後發制人”而堅壁不出,等待敵人出現陣久氣衰、師老兵疲的情況時,再出兵攻擊之,便可取得勝利。這一作戰思想無疑是正確的。具備先機制敵的條件而不敢於適時出兵進攻敵人,這是右傾保守主義;不具備先機制敵的條件卻輕率出兵進攻敵人,這是左傾冒險主義。此兩種傾向,都極易導致作戰的失敗,因此,如何防止在對敵作戰中可能發生的上述兩種致敗傾向,便成為歷代兵家十分注重研究解決的問題。唐初李世民率兵抗擊竇建德軍的虎牢之戰,便是在不具備先機制敵條件下運用“後發制人”原則而取勝的典型一例。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月,正當秦王李世民率軍圍攻拒守洛陽的王世充的時候,據河北稱夏王的竇建德應王世充之求援,親率十萬大軍南下渡過黃河後正向洛陽方向機動。顯而易見,一旦竇、王合勢,那么,從兵力對比和戰場態勢上,將使唐軍處於劣勢和被動挨打之地位。而對此種嚴峻形勢,李世民沉著應戰,一面留部分兵力繼續圍困洛陽的王世充,一面親率精銳騎兵迅速東向進據虎牢關以阻截西進的竇建德。唐軍進駐虎牢後,李世民親自登高觀察當面敵情,並根據敵人來勢兇猛的實際情況,採取了按兵不動以憑險固守,待機破敵以後發制人的正確作戰方針,迫使竇建德的十萬大軍受阻於虎牢之東月余不得西進,已經完全陷於師老氣衰的困難境地。此時,李世民鑒於出兵擊敵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親率程咬金、秦叔寶等騎兵主力東進“直突出其陣後”(見《舊唐書·太宗紀上》),實施內外夾擊,一舉殲滅竇軍,生擒竇建德。爾後,李世民乘勝揮軍回攻洛陽,兵不血刃地迫降了王世充,取得了整個作戰的全面勝利。
【注釋】①後於人以待其衰:語出《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引自《軍志》。但與原文略異,原文為:“後人有待其衰”。②武德:唐高祖李淵的年號。③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率軍圍攻王世充、抗擊竇建德之戰發生在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此時李世民為秦王,尚未即帝位。④王世充:隋代官吏。新封(今陝西臨潼東北)人,字行滿。隋煬帝時任江都通守等職,鎮壓過隋末農民起義。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於江都被殺後,他在洛陽擁立越王楊侗為帝,次年廢侗,自稱皇帝,國號鄭。唐武德四年被李世民打敗降唐。⑤東都:即洛陽(位於今河南洛陽東)。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改稱“東都”。⑥竇建德:隋末河北農民起義軍首領。大業七年(公元611年)率眾起義,投高士達處任軍司馬。士達犧牲後,他繼為領袖,稱將軍,擁兵十餘萬。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在河間作戰中,殲滅隋將薛世雄部三萬餘人,聲勢大振。次年,稱夏王,建都樂壽(今河北獻縣),國號夏,據有今河北大部地區。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虎牢作戰中被李世民軍所俘,後被害於長安。⑦武牢:本為“虎牢”,因唐諱“虎”(唐太宗曾祖李虎),故寫史者改“虎”為“武”。虎牢,故址在今河南滎陽縣汜水鎮。該處地勢險要,向為軍事要地。⑧汜水:古縣名。位於今河南滎陽西北。⑨山東:古代指太行山以東地區為“山東”,即今河北地區。⑩自辰至午時:馬本及各本皆將“辰”誤作“卯”,今據史校改。自辰至午時,即從七時至十三時,亦即上午時間。⑾宇文士及:武川(今河南南陽北)人,字仁人。隋煬帝之婿。煬帝死後,他歸附李淵父子,因從討王世充有功,封郢國公,官拜中書令。⑿程咬金:唐初大將,後改名知節。濟州東阿(今屬山東)人。隋末從李密參加瓦崗軍,任內軍驃騎。密敗,歸王世充;後歸唐任秦王府左三統軍,後又任左領軍大將軍,封盧國公。⒀纏幡:謂捲起旗幟。纏,扎束,捲起;幡,旗幟。⒁本篇史例出自《舊唐書·太宗紀上》和《資治通鑑·唐紀五》。
猜你喜歡
卷八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舊唐書》 ○韋思謙(子承慶 嗣立) 陸卷一四六 書簡卷三
《歐陽修集》 【與趙康靖公〈叔平〉九通】卷五 北朝
《歷代兵制》〈北朝〉 漢光武始以南庭數萬徙入西卷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宋書》 ◎文五王 竟陵王誕 廬江卷五 居士集卷五
《歐陽修集》 ◎古詩一十八首 【答原父〈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下)-第二部-第六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旅卷一 對燭賦
《六朝文絜》 龍沙雁塞甲應寒,天山月沒客衣單。卷一百六十六 表六
《清史稿》 ◎公主表 (表略)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八十五
《宋史》 ○景泰 王信 蔣偕 張忠卷七十 志四十五
《清史稿》 ◎地理十七 △福建難三第三十八
《韓非子》 魯穆公問於子思曰:“吾聞龐氏之子說唐後傳-第42回-雪花鬃飛跳養軍山-應夢臣得救真命主
《說唐全傳》 詩曰:&nb內篇 浮詞第二十一
《史通》 夫人樞機之發,亹亹不窮,必有徐音第十五卷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警世通言》 塞翁得馬非為吉,宋子雙盲豈是凶。卷二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明史》 ○許譽卿 華允誠 魏呈潤(胡回歸自然,述古暢懷
《菜根譚》卷七十八 蕭望之傳第四十八
《漢書》 蕭望之字長倩,東海蘭陵人也,徙杜卷二十八
《蘇軾集》 ◎詩一百十首 問淵明(或曰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四
《元史》 ○劉秉忠 劉秉忠,字仲晦,卷三十三 中山
《戰國策》 ○魏文侯欲殘中山 魏文侯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