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紀第五

○仲夏
一曰:仲夏之月,日在東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
祝融,其蟲羽,其音徵,律中蕤賓,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
小暑至,螳螂生,雞始鳴,反舌無聲。天子居明堂太廟,乘朱輅、駕赤騮,載赤
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與雞,其器高以觕,養壯狡。
是月也,命樂師修鞀鞞鼓,均琴瑟管簫,執乾戚戈羽,調竽笙塤篪,飭鍾
磬柷敔。命有司為民祈祀山川百原,大雩帝,用盛樂。乃命百縣雩祭祀百辟卿士
有益於民者,以祈谷實。農乃登黍。
是月也,天子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令民無刈藍以染,無燒炭,
無暴布,門閭無閉,關市無索;挺重囚,益其食,游牝別其群,則縶騰駒,班馬
正。
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齋戒,處必揜,身欲靜無躁,止
聲色,無或進,薄滋味,無致和,退嗜欲,定心氣,百官靜,事無刑,以定晏陰
之所成。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堇榮。
是月也,無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可以登山陵,可以處台榭。
仲夏行冬令,則雹霰傷谷,道路不通,暴兵來至;行春令,則五穀晚熟,百
螣時起,其國乃飢;行秋令,則草木零落,果實早成,民殃於疫。
○大樂
二曰:音樂之所由來者遠矣。生於度量,本於太一。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
陽。陰陽變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渾渾沌沌,離則複合,合則復離,是謂天
常。天地車輪,終則復始,極則復反,莫不鹹當。日月星辰,或疾或徐,日月不
同,以盡其行。四時代興,或暑或寒,或短或長,或柔或剛。萬物所出,造於太
一,化於陰陽。萌芽始震,凝氵寒以形。形體有處,莫不有聲。聲出於和,和出
於適。和適先王定樂,由此而生。
天下太平,萬物安寧。皆化其上,樂乃可成。成樂有具,必節嗜欲。嗜欲不
辟,樂乃可務。務樂有術,必由平出。平出於公,公出於道。故惟得道之人,其
可與言樂乎!亡國戮民,非無樂也,其樂不樂。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
狂者非不武也,亂世之樂有似於此。君臣失位,父子失處,夫婦失宜,民人呻吟,
其以為樂也,若之何哉?
凡樂,天地之和,陰陽之調也。始生人者,天也人,無事焉。天使人有欲,
人弗得不求;天使人有惡,人弗得不辟。欲與惡,所受於天也,人不得與焉,不
可變,不可易。世之學者,有非樂者矣,安由出哉?
大樂,君臣、父子、長少之所歡欣而說也。歡欣生於平,平生於道。道也者,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不可為狀。有知不見之見、不聞之聞、無狀之狀者,則幾
於知之矣。道也者,至精也,不可為形,不可為名,強為之,謂之太一。故一也
者制令,兩也者從聽。先聖擇兩法一,是以知萬物之情。故能以一聽政者,樂君
臣,和遠近,說黔首,合宗親;能以一治其身者,免於災,終其壽,全其天;能
以一治其國者,奸邪去,賢者至,成大化;能以一治天下者,寒暑適,風雨時,
為聖人。故知一則明,明兩則狂。
○侈樂
三曰:人莫不以其生生,而不知其所以生;人莫不以其知知,而不知其所以
知。知其所以知之謂知道;不知其所以知之謂棄寶。棄寶者必離其咎。世之人主,
多以珠玉戈劍為寶,愈多而民愈怨,國人愈危,身愈危累,則失寶之情矣。亂世
之樂與此同。為木革之聲則若雷,為金石之聲則若霆,為絲竹歌舞之聲則若噪。
以此駭心氣、動耳目、搖盪生則可矣,以此為樂則不樂。故樂愈侈,而民愈郁,
國愈亂,主愈卑,則亦失樂之情矣。
凡古聖王之所為貴樂者,為其樂也。夏桀、殷紂作為侈樂,大鼓、鍾、磬、
管、簫之音,以鉅為美,以眾為觀;俶詭殊瑰,耳所未嘗聞,目所未嘗見,務以
相過,不用度量。宋之衰也,作為千鍾;齊之衰也,作為大呂;楚之衰也,作為
巫音。侈則侈矣,自有道者觀之,則失樂之情。失樂之情,其樂不樂。樂不樂者,
其民必怨,其生必傷。其生之與樂也,若冰之於炎日,反以自兵。此生乎不知樂
之情,而以侈為務故也。
樂之有情,譬之若肌膚形體之有情性也。有情性則必有性養矣。寒、溫、勞、
逸、飢、飽,此六者非適也。凡養也者,瞻非適而以之適者也。能以久處其適,
則生長矣。生也者,其身固靜,感而後知,或使之也。遂而不返,制乎嗜欲;制
乎嗜欲無窮,則必失其天矣。且夫嗜欲無窮,則必有貪鄙悖亂之心、淫佚奸詐之
事矣。故強者劫弱,眾者暴寡,勇者凌怯,壯者傲幼,從此生矣。
○適音
四曰:耳之qing6*欲聲,心不樂,五音在前弗聽;目之qing6*欲色,心弗樂,五色在
前弗視;鼻之qing6*欲芬香,心弗樂,芬香在前弗嗅;口之qing6*欲滋味,心弗樂,五味
在前弗食。欲之者,耳目鼻口也;樂之弗樂者,心也。心必和平然後樂。心必樂,
然後耳目鼻口有以欲之。故樂之務在於和心,和心在於行適。
夫樂有適,心亦有適。人之情:欲壽而惡夭,欲安而惡危,欲榮而惡辱,欲
逸而惡勞。四欲得,四惡除,則心適矣。四欲之得也,在於勝理。勝理以治身,
則生全以;生全則壽長矣。勝理以治國,則法立;法立則天下服矣。故適心之務
在於勝理。
夫音亦有適:太巨則志盪,以盪聽巨則耳不容,不容則橫塞,橫塞則振;太
小則志嫌,以嫌聽小則耳不充,不充則不詹,不詹則窕;太清則志危,以危聽清
則耳溪極,溪極則不鑒,不鑒則竭;太濁則志下,以下聽濁則耳不收,不收則不
特,不特則怒。故太巨、太小、太清、太濁,皆非適也。
何謂適?衷,音之適也。何謂衷?大不出鈞,重不過石,小大輕重之衷也。
黃鐘之宮,音之本也,清濁之衷也。衷也者,適也。以適聽適則和矣。樂無太,
平和者是也。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平也;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國
之音悲以哀,其政險也。凡音樂,通乎政而移風平俗者也。俗定而音樂化之矣。
故有道之世,觀其音而知其俗矣,觀其政而知其主矣。故先王必托於音樂以論其
教。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嘆,有進乎音者矣。大饗之禮,上玄尊而
俎生魚,大羹不和,有進乎味者也。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特以歡耳目、極口腹
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行理義也。
○古樂
五曰:樂所由來者尚也,必不可廢。有節,有侈,有正,有淫矣。賢者以昌,
不肖者以亡。
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風而陽氣畜積,萬物散解,果實不成,故士達作
為五弦瑟,以來陰氣,以定群生。
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
草木,四曰奮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萬物之極。
昔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氣鬱閼而滯著,
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
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伶倫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陰,取竹於嶰溪之谷,
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間──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吹曰
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聽鳳皇之鳴,以別十二律。其雄鳴為六,
雌鳴亦六,以比黃鍾之宮,適合;黃鍾之宮皆可以生之。故曰:黃鍾之宮,律呂
之本。黃帝又命伶倫與榮將鑄十二鍾,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
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鹹池。
帝顓頊生自若水,實處空桑,乃登為帝。惟天之合,正風乃行,其音若熙熙
淒淒鏘鏘。帝顓頊好其音,乃令飛龍作,效八風之音,命之曰承雲,以祭上帝。
乃令鱓先為樂倡。鱓乃偃寢,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
帝嚳命鹹黑作為《聲歌》:《九招》、《六列》、《六英》。有倕作為鼙、
鼓、鍾、磬、吹苓、管、塤、篪、鞀、椎、鍾。帝嚳乃令人抃,或鼓鼙,擊鐘磬、
吹苓、展管篪。因令鳳鳥、天翟舞之。帝嚳大喜,乃以康帝德。
帝堯立,乃命質為樂。質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革各>置缶而鼓之,
乃拊石擊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獸。瞽叟乃拌五弦之瑟,作以為十五
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
舜立,仰延,乃拌瞽叟之所為瑟,益之八弦,以為二十三弦之瑟。帝舜乃令
質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
禹立,勤勞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決壅塞,鑿龍門,降通漻水以導河,
疏三江五湖,注之東海,以利黔首。於是命皋陶作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
殷湯即位,夏為無道,暴虐萬民,侵削諸侯,不用軌度,天下患之。湯於是
率六州以討桀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寧。湯乃命伊尹作為《大護》,歌《晨露》,
修《九招》、《六列》,以見其善。
周文王處岐,諸侯去殷三淫而翼文王。散宜生曰:“殷可伐也。”文王弗許。
周公旦乃作詩曰:“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以繩文王之
德。武王即位,以六師伐殷。六師未至,以銳兵克之於牧野。歸,乃薦俘馘於京
太室,乃命周公為作《大武》。
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踐伐之。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周公遂以師逐
之,至於江南。乃為《三象》,以嘉其德。
故樂之所由來者尚矣,非獨為一世之所造也。
上一篇:孟夏紀第四
下一篇:季夏紀第六
目錄:呂氏春秋
仲夏紀第五_呂氏春秋原文_國學 子部0

猜你喜歡

仲夏紀第五_呂氏春秋原文_國學 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