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黃帝問曰:診法何如?岐伯對曰: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
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切脈動靜而視精
明,察五色,觀五藏有餘不足,六府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
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渾渾革至如湧泉,病進而色
弊,綿綿其去如弦絕,死。
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
鹽;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
不欲如地蒼。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白黑,
審短長。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
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滿,氣勝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
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
之亂也。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
失守者死。夫五藏者,身之強也,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
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
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
憊矣。得強則生,失強則死。
岐伯曰:反四時者,有餘為精,不足為消。應太過,不足為精;應不足,有
余為消。陰陽不相應,病名曰關格。
帝曰:脈其四時動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變奈何?知病乍在內奈
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請問此五者,可得聞乎?岐伯曰:請言其與天運轉大也。
萬物之外,六合之內,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
為冬之怒,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以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
權。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
微下。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知脈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時。微妙
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
為宜,補瀉勿失,與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聲合五音,色合五行,
脈合陰陽。
是知陰盛則夢涉大水恐懼,陽盛則夢大火燔灼,陰陽俱盛則夢相殺毀傷;上
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甚飽則夢予,甚飢則夢取;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
哭;短蟲多則夢聚眾,長蟲多則夢相擊毀傷。
是故持脈有道,虛靜為保。春日浮,如魚之游在波;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
有餘;秋日下膚,蟄蟲將去;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內者按
而紀之,知外者終而始之。此六者,持脈之da6*法。
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其軟而散者,當消環自已。肺脈搏堅而長,
當病唾血;其軟而散者,當病灌汗,至令不復散發也。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
當病墜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其軟而散,色澤者,當病溢飲,溢飲者渴
暴多飲,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折髀;其軟而散
者,當病食痹。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當病少氣;其軟而散,色不澤者,當病
足<骨行>腫,若水狀也。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折腰;其軟而散者,
當病少血,至令不復也。
帝曰:診得心脈而急,此為何病?病形何如?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當有
形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心為牡藏,小腸為之使,故曰少腹當有形也。
帝曰:診得胃脈,病形何如?岐伯曰:胃脈實則脹,虛則泄。帝曰:病成而變何
謂?岐伯曰:風成為寒熱,癉成為消中,厥成為巔疾,久風為飧泄,脈風成為癘。
病之變化,不可勝數。帝曰:諸癰腫筋攣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氣之腫,
八風之變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此四時之病,以其勝治之愈也。
帝曰:有故病五藏發動,因傷脈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
乎哉問也!征其脈小色不奪者,新病也;征其脈不奪其色奪者,此久病也;征其
脈與五色俱奪者,此久病也;征其脈與五色俱不奪者,新病也。肝與腎脈並至,
其色蒼赤,當病毀傷不見血,已見血,濕若中水也。
尺內兩傍,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
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
心,內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
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
粗大者,陰不足陽有餘,為熱中也。來疾去徐,上實下虛,為厥巔疾;來徐
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有脈俱沉細數者,少陰厥
也;沉細數散者,寒熱也;浮而散者為眴仆。諸浮不躁者皆在陽,則為熱;其
有躁者在手。諸細而沉者皆在陰,則為骨痛;其有靜者在足。數動一代者,病在
陽之脈也,泄及便膿血。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餘也,滑者陰氣有餘也。陽氣
有餘為身熱無汗,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陰陽有餘則無汗而寒。推而外之,內而
不外,有心腹積也。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
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頭項痛也。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腰脊痛而身有
痹也。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黃帝問曰:平人何如?岐伯對曰: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
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調病人,醫不病,故
為病人平息以調之為法。人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曰少氣。人一呼脈三動,
一吸脈三動而躁,尺熱曰病溫,尺不熱脈滑曰病風,脈澀曰痹。人一呼脈四動以
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乍疏乍數曰死。
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
今病。藏真散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
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藏真通於心,心藏血脈之氣也。長夏胃
微軟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軟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
藏真濡於脾,脾藏肌肉之氣也。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
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於肺,以行榮衛陰陽也。冬胃微石曰平,
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藏真下於腎,
腎藏骨髓之氣也。
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鬲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盛喘
數絕者,則病在中;結而橫,有積矣;絕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
欲知寸口太過與不及,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曰頭痛。寸口脈中手長者,曰足
脛痛。寸口脈中手促上擊者,曰肩背痛。寸口脈沉而堅者,曰病在中。寸口脈浮
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脈沉而弱,曰寒熱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脈沉而橫,曰脅
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寸口脈沉而喘,曰寒熱。脈盛滑堅者,曰病在外。脈小
實而堅者,病在內。脈小弱以澀,謂之久病。脈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脈急者,
曰疝瘕少腹痛。脈滑曰風。脈澀曰痹。緩而滑曰熱中。盛而緊曰脹。
脈從陰陽,病易已;脈逆陰陽,病難已。脈得四時之順,曰病無他;脈反四
時及不間藏,曰難已。臂多青脈,曰脫血。尺脈緩澀,謂之解亻亦。安臥脈盛,
謂之脫血。尺澀脈滑,謂之多汗。尺寒脈細,謂之後泄。脈尺粗常熱者,謂之熱
中。
肝見庚辛死,心見壬癸死,脾見甲乙死,肺見丙丁死,腎見戊己死,是謂真
藏見皆死。
頸脈動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腫如臥蠶起之狀,曰水。溺黃赤安臥者,黃疸。
已食如飢者,胃疸。面腫曰風,足脛腫曰水。目黃者曰黃疸。婦人手少陰脈動甚
者,妊子也。
脈有逆從四時,未有藏形,春夏而脈瘦,秋冬而脈浮大,命曰逆四時也。風
熱而脈靜,泄而脫血脈實,病在中脈虛,病在外脈澀堅者,皆難治,命曰反四時
也。
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藏
脈不得胃氣也。所謂脈不得胃氣者,肝不弦腎不石也。
太陽脈至,洪大以長;少陽脈至,乍數乍疏,乍短乍長;陽明脈至,浮大而
短。
夫平心脈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氣為本。病心脈來,
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脈來,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心死。
平肺脈來,厭厭聶聶,如落榆莢,曰肺平,秋以胃氣為本。病肺脈來,不上
不下,如循雞羽,曰肺病,死肺脈來,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
平肝脈來,軟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氣為本。病肝脈來,
盈實而滑,如循長竿,曰肝病。死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
平脾脈來,和柔相離,如雞踐地,曰脾平,長夏以胃氣為本。病脾脈來,實
而盈數,如雞舉足,曰脾病。死脾脈來,銳堅如烏之喙,如鳥之距,如屋之漏,
如水之流,曰脾死。
平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按之而堅,曰腎平,冬以胃氣為本。病腎脈來,
如引葛,按之益堅,曰腎病。死腎脈來,發如奪索,闢辟如彈石,曰腎死。
黃帝問曰:診法何如?岐伯對曰: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
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切脈動靜而視精
明,察五色,觀五藏有餘不足,六府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
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渾渾革至如湧泉,病進而色
弊,綿綿其去如弦絕,死。
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
鹽;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
不欲如地蒼。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白黑,
審短長。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
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滿,氣勝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
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
之亂也。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
失守者死。夫五藏者,身之強也,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
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
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
憊矣。得強則生,失強則死。
岐伯曰:反四時者,有餘為精,不足為消。應太過,不足為精;應不足,有
余為消。陰陽不相應,病名曰關格。
帝曰:脈其四時動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變奈何?知病乍在內奈
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請問此五者,可得聞乎?岐伯曰:請言其與天運轉大也。
萬物之外,六合之內,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
為冬之怒,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以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
權。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
微下。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知脈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時。微妙
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
為宜,補瀉勿失,與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聲合五音,色合五行,
脈合陰陽。
是知陰盛則夢涉大水恐懼,陽盛則夢大火燔灼,陰陽俱盛則夢相殺毀傷;上
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甚飽則夢予,甚飢則夢取;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
哭;短蟲多則夢聚眾,長蟲多則夢相擊毀傷。
是故持脈有道,虛靜為保。春日浮,如魚之游在波;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
有餘;秋日下膚,蟄蟲將去;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內者按
而紀之,知外者終而始之。此六者,持脈之da6*法。
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其軟而散者,當消環自已。肺脈搏堅而長,
當病唾血;其軟而散者,當病灌汗,至令不復散發也。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
當病墜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其軟而散,色澤者,當病溢飲,溢飲者渴
暴多飲,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折髀;其軟而散
者,當病食痹。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當病少氣;其軟而散,色不澤者,當病
足<骨行>腫,若水狀也。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折腰;其軟而散者,
當病少血,至令不復也。
帝曰:診得心脈而急,此為何病?病形何如?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當有
形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心為牡藏,小腸為之使,故曰少腹當有形也。
帝曰:診得胃脈,病形何如?岐伯曰:胃脈實則脹,虛則泄。帝曰:病成而變何
謂?岐伯曰:風成為寒熱,癉成為消中,厥成為巔疾,久風為飧泄,脈風成為癘。
病之變化,不可勝數。帝曰:諸癰腫筋攣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氣之腫,
八風之變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此四時之病,以其勝治之愈也。
帝曰:有故病五藏發動,因傷脈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
乎哉問也!征其脈小色不奪者,新病也;征其脈不奪其色奪者,此久病也;征其
脈與五色俱奪者,此久病也;征其脈與五色俱不奪者,新病也。肝與腎脈並至,
其色蒼赤,當病毀傷不見血,已見血,濕若中水也。
尺內兩傍,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
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
心,內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
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
粗大者,陰不足陽有餘,為熱中也。來疾去徐,上實下虛,為厥巔疾;來徐
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有脈俱沉細數者,少陰厥
也;沉細數散者,寒熱也;浮而散者為眴仆。諸浮不躁者皆在陽,則為熱;其
有躁者在手。諸細而沉者皆在陰,則為骨痛;其有靜者在足。數動一代者,病在
陽之脈也,泄及便膿血。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餘也,滑者陰氣有餘也。陽氣
有餘為身熱無汗,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陰陽有餘則無汗而寒。推而外之,內而
不外,有心腹積也。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
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頭項痛也。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腰脊痛而身有
痹也。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黃帝問曰:平人何如?岐伯對曰: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
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調病人,醫不病,故
為病人平息以調之為法。人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曰少氣。人一呼脈三動,
一吸脈三動而躁,尺熱曰病溫,尺不熱脈滑曰病風,脈澀曰痹。人一呼脈四動以
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乍疏乍數曰死。
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
今病。藏真散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
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藏真通於心,心藏血脈之氣也。長夏胃
微軟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軟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
藏真濡於脾,脾藏肌肉之氣也。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
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於肺,以行榮衛陰陽也。冬胃微石曰平,
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藏真下於腎,
腎藏骨髓之氣也。
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鬲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盛喘
數絕者,則病在中;結而橫,有積矣;絕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
欲知寸口太過與不及,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曰頭痛。寸口脈中手長者,曰足
脛痛。寸口脈中手促上擊者,曰肩背痛。寸口脈沉而堅者,曰病在中。寸口脈浮
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脈沉而弱,曰寒熱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脈沉而橫,曰脅
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寸口脈沉而喘,曰寒熱。脈盛滑堅者,曰病在外。脈小
實而堅者,病在內。脈小弱以澀,謂之久病。脈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脈急者,
曰疝瘕少腹痛。脈滑曰風。脈澀曰痹。緩而滑曰熱中。盛而緊曰脹。
脈從陰陽,病易已;脈逆陰陽,病難已。脈得四時之順,曰病無他;脈反四
時及不間藏,曰難已。臂多青脈,曰脫血。尺脈緩澀,謂之解亻亦。安臥脈盛,
謂之脫血。尺澀脈滑,謂之多汗。尺寒脈細,謂之後泄。脈尺粗常熱者,謂之熱
中。
肝見庚辛死,心見壬癸死,脾見甲乙死,肺見丙丁死,腎見戊己死,是謂真
藏見皆死。
頸脈動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腫如臥蠶起之狀,曰水。溺黃赤安臥者,黃疸。
已食如飢者,胃疸。面腫曰風,足脛腫曰水。目黃者曰黃疸。婦人手少陰脈動甚
者,妊子也。
脈有逆從四時,未有藏形,春夏而脈瘦,秋冬而脈浮大,命曰逆四時也。風
熱而脈靜,泄而脫血脈實,病在中脈虛,病在外脈澀堅者,皆難治,命曰反四時
也。
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藏
脈不得胃氣也。所謂脈不得胃氣者,肝不弦腎不石也。
太陽脈至,洪大以長;少陽脈至,乍數乍疏,乍短乍長;陽明脈至,浮大而
短。
夫平心脈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氣為本。病心脈來,
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脈來,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心死。
平肺脈來,厭厭聶聶,如落榆莢,曰肺平,秋以胃氣為本。病肺脈來,不上
不下,如循雞羽,曰肺病,死肺脈來,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
平肝脈來,軟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氣為本。病肝脈來,
盈實而滑,如循長竿,曰肝病。死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
平脾脈來,和柔相離,如雞踐地,曰脾平,長夏以胃氣為本。病脾脈來,實
而盈數,如雞舉足,曰脾病。死脾脈來,銳堅如烏之喙,如鳥之距,如屋之漏,
如水之流,曰脾死。
平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按之而堅,曰腎平,冬以胃氣為本。病腎脈來,
如引葛,按之益堅,曰腎病。死腎脈來,發如奪索,闢辟如彈石,曰腎死。
0
猜你喜歡
卷八十九(晉書) 列傳四
《舊五代史》 桑維翰,字國僑,洛陽人也。父珙,巴黎聖母院(上)-第01卷-愛斯梅拉達
《巴黎聖母院》 我卷六十一 孟子十一
《朱子語類》 ◎盡心下 △盡信書章 孟子說卷五 論忠義第十四(凡十四章)
《貞觀政要》 馮立,武德中為東宮率,甚被隱太子卷八 宋
《歷代兵制》〈宋〉 竊聞祖宗兵制之善者,蓋能深第七十二回 王熙鳳恃強羞說病 來旺婦倚勢霸成親
《紅樓夢》 且說鴛鴦出了角門,臉上猶紅,心內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淨
《西遊記》 話說唐僧師徒三眾,脫難前來,不一卷七十二 王貢兩龔鮑傳第四十二
《漢書》 昔武王伐紂,遷九鼎於雒邑,伯夷、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
《後漢書》 譚自稱車騎將軍,出軍黎陽。尚少與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
《後漢書》 竇武字游平,扶風平陵人,安豐戴侯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明史》 ◎熹宗 熹宗達天闡道敦孝篤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
《西遊記》 話說孫大聖得了金箍棒,打出門前,卷一百七十三 表十三
《清史稿》 (表略)志第五 禮儀中
《後漢書》 立夏 請雨 拜皇太子 拜王卷一百八十八 志第一百四十一
《宋史》 ◎兵二(禁軍下) 熙寧以後第三十一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三國演義》 卻說曹操乘袁紹之敗,整頓軍馬,迤人情冷暖,原非奉我
《菜根譚》機緣品第七
《六祖壇經》 師自黃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卷五十 列傳第三十八
《魏書》 ◎尉元 慕容白曜 尉元,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一百九
《舊唐書》 ○衛次公(子洙) 鄭絪(子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