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仁義第十三(凡四章)
貞觀元年,太宗曰:“朕看古來帝王以仁義為治者,國祚延長,任法御人者,
雖救弊於一時,敗亡亦促。既見前王成事,足是元龜,今欲專以仁義誠信為治,
望革近代之澆薄也。”黃門侍郎王珪對曰:“天下彫喪日久,陛下承其餘弊,弘
道移風,萬代之福。但非賢不理,惟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賢之情,豈舍夢
寐!”給事中杜正倫進曰:“世必有才,隨時所用,豈待夢傅說,逢呂尚,然後
為治乎?”太宗深納其言。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朕謂亂離之後,風俗難移,比觀百姓漸知廉恥,
官民奉法,盜賊日稀,故知人無常俗,但政有治亂耳。是以為國之道,必須撫之
以仁義,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異端,自然安靜。公等宜共行
斯事也!”
貞觀四年,房玄齡奏言:“今閱武庫甲仗,勝隋日遠矣。”
太宗曰:“飭兵備寇雖是要事,然朕惟欲卿等存心理道,務盡忠貞,使百姓
安樂,便是朕之甲仗。隋煬帝豈為甲仗不足,以至滅亡,正由仁義不修,而群下
怨叛故也。宜識此心。”
貞觀十三年,太宗謂侍臣曰:“林深則鳥栖,水廣則魚游,仁義積則物自歸
之。人皆知畏避災害,不知行仁義則災害不生。夫仁義之道,當思之在心,常令
相繼,若斯須懈怠,去之已遠。猶如飲食資身,恆令腹飽,乃可存其性命。”王
珪頓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雖救弊於一時,敗亡亦促。既見前王成事,足是元龜,今欲專以仁義誠信為治,
望革近代之澆薄也。”黃門侍郎王珪對曰:“天下彫喪日久,陛下承其餘弊,弘
道移風,萬代之福。但非賢不理,惟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賢之情,豈舍夢
寐!”給事中杜正倫進曰:“世必有才,隨時所用,豈待夢傅說,逢呂尚,然後
為治乎?”太宗深納其言。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朕謂亂離之後,風俗難移,比觀百姓漸知廉恥,
官民奉法,盜賊日稀,故知人無常俗,但政有治亂耳。是以為國之道,必須撫之
以仁義,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異端,自然安靜。公等宜共行
斯事也!”
貞觀四年,房玄齡奏言:“今閱武庫甲仗,勝隋日遠矣。”
太宗曰:“飭兵備寇雖是要事,然朕惟欲卿等存心理道,務盡忠貞,使百姓
安樂,便是朕之甲仗。隋煬帝豈為甲仗不足,以至滅亡,正由仁義不修,而群下
怨叛故也。宜識此心。”
貞觀十三年,太宗謂侍臣曰:“林深則鳥栖,水廣則魚游,仁義積則物自歸
之。人皆知畏避災害,不知行仁義則災害不生。夫仁義之道,當思之在心,常令
相繼,若斯須懈怠,去之已遠。猶如飲食資身,恆令腹飽,乃可存其性命。”王
珪頓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0
猜你喜歡
道端第六 卷上
《鶡冠子》天者,萬物所以得立也,地者,萬物所以得安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隋書》 ○宇文述雲定興 宇文述,字卷三百六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宋史》 ○王德 王彥 魏勝 張憲米開朗琪羅傳-上編-戰鬥-03-絕望
《米開朗琪羅傳》 對卷一○○ 奏議卷四
《歐陽修集》 ◎諫院進札子十首 【論乞不卷二十八 列傳第九
《南齊書》 ◎崔祖思 劉善明 蘇侃 垣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五
《北齊書》 ○李稚廉 封述 許惇 羊烈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於洛侯 胡泥 李洪之 高卷四
《穆天子傳》 ○古文 庚辰,至於滔水。濁卷八 治國平天下之道(凡二十五條)
《近思錄》 濂溪先生曰:治天下有本,身之謂也卷五十九
《蘇軾集》 ◎奏議六首 【乞相度開石門卷七 本紀第七
《南齊書》 ◎東昏侯 東昏侯寶卷,字智卷五 帝紀第五
《隋書》 ◎恭帝 恭皇帝,諱侑,元德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明史》 ○史昭(劉昭 李達) 巫凱(白鯨(上)-第08章-講壇
《白鯨》 我卷七十 列傳第三十
《宋書》 ◎袁淑 袁淑,字陽源,陳郡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宋書》 ◎蕭思話 劉延孫 蕭思話卷一百 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
《史記》 季布者,楚人也。為氣任俠,有名於卷二十 列傳第十四
《陳書》 ◎到仲舉 韓子高 華皎第五卷 呂大郎還金完骨肉
《警世通言》 毛寶放龜懸大印,宋郊渡蟻占高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