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賈易 董敦逸 上官均 來之邵 葉濤 楊畏 崔台符 楊汲 呂嘉問
李南公 董必 虞策(弟奕)郭知章
賈易,字明叔,無為人。七歲而孤。母彭,以紡績自給,日與易十錢,使從
學。易不忍使一錢,每浹旬,輒復歸之。年逾冠,中進士甲科,調常州司法參軍。
自以儒者不閒法令,歲議獄,唯求合於人情,曰:“人情所在,法亦在焉。”訖
去,郡中稱平。
元祐初,為太常丞、兵部員外郎,遷左司諫。論呂陶不爭張舜民事,與陶交
攻,遂劾陶黨附蘇軾兄弟,並及文彥博、范純仁。宣仁後怒其訐,欲謫之,呂公
著救之力,出知懷州。御史言其謝表文過,徙廣德軍。明年,提點江東刑獄,召
拜殿中侍御史。遂疏彥博至和建儲之議為不然,宣仁後命付史館,彥博不自安,
竟解平章重事而去。蘇轍為中丞,易引前嫌求避,改度支員外郎,孫升以為左遷。
又改國子司業,不拜,提點淮東刑獄。復入,為侍御史。上書言:
天下大勢可畏者五:一曰上下相蒙,而毀譽不得其真。故人主聰明壅蔽,下
情不得上達;邪正無別,而君子之道日消,小人之黨日進。二曰政事苟且,而官
人不任其責。故治道不成,萬事隳廢,惡吏市奸而自得,良民受弊而無告;愁嘆
不平之氣,充溢宇宙,以乾陰陽之和。三曰經費不充,而生財不得其道。故公私
困弊,無及時預備之計,衣食之源日蹙;無事之時尚猶有患,不幸倉卒多事,則
狼狽窮迫而禍敗至矣。四曰人材廢闕,而教養不以其方。故士君子無可用之實,
而愚不肖充牣於朝;污合苟容之俗滋長,背上欺君之風益扇,士氣浸弱,將誰
與立太平之基。五曰刑賞失中,而人心不知所向。故以非為是,以黑為白,更相
欺惑,以罔其上;爵之以高祿而不加勸,僇之以顯罰而不加懼,徼利苟免之奸,
冒貨犯義之俗,將何所不有。
今二聖焦勞念治,而天下之勢乃如此,任事者不可以不憂。是猶寢於積薪之
上,火未及然,而自以為安,可不畏乎?
然則欲知毀譽真偽之情,則莫若明目達聰,使下無壅蔽之患。欲官人皆任其
責,則莫若詢事考言,循名責實。欲生財不逆其道,則莫若敦本業而抑末作,崇
儉約而戒奢僣。欲教養必以其方,則莫若廣詳延之路,厲廉恥之節,使公卿大臣
各舉所知,召對延問,以觀其能否,善者用之,不善者罷之。欲人心皆知所向,
則莫若賞以勸善,刑以懲惡,不以親疏貴賤為之輕重。ze6*民志一定,而放僻邪侈
不為矣。
其言雖頗切直,然皆老生常談,志於抵厄時事,無他奇畫。
蘇軾守杭,訴浙西災潦甚苦。易率其僚楊畏、安鼎論軾姑息邀譽,眩惑朝聽,
乞加考實。詔下,給事中范祖禹封還之,以謂正宜闊略不問,以活百姓。易遂言:
“軾頃在揚州題詩,以奉先帝遺詔為‘聞好語’;草《呂大防制》雲‘民亦勞止’,
引周厲王詩以比熙寧、元豐之政。弟轍蚤應制科試,文繆不應格,幸而濫進,與
軾昔皆誹怨先帝,無人臣禮。”至指李林甫、楊國忠為喻,議者由是薄易,出知
宣州。除京西轉運副使,徙蘇州、徐州,加直秘閣。元符中,累謫保靜軍行軍司
馬,邵州安置。
徽宗立,召為太常少卿,進右諫議大夫。陳次升論其為曾布客,改權刑部侍
郎,歷工部、吏部,未滿歲為真。以寶文閣待制知鄧州,尋入黨籍。卒,年七十
三。
董敦逸,字夢授,吉州永豐人。登進士第,調連州司理參軍、知穰縣。時方
興水利,提舉官調民鑿馬渡港,雲可灌田二百頃,敦逸言於朝,以為利不補害,
核實如敦逸言。免役夫十六萬,全舊田三千六百頃。徙知弋陽縣,寶豐銅冶役卒
多困於誘略,有致死者,敦逸推見本末,縱還鄉者數百人。稍遷梓州路轉運判官。
元祐六年,召為監察御史,同御史黃慶基言:“蘇軾昔為中書舍人,制誥中
指斥先帝事,其弟轍相為表里,以紊朝政。”宰相呂大防奏曰:“敦逸、慶基言
軾所撰制詞,以為謗毀先帝。臣竊觀先帝聖意,本欲富國強兵,鞭撻不庭,一時
群臣將順太過,故事或失當。及太皇太后與皇帝臨御,因民所欲,隨事救改,蓋
事理當然爾。昔漢武帝好用兵,重斂傷民,昭帝嗣位,博採眾議,多行寢罷,明
帝尚察,屢興慘獄,章帝改之以寬厚,天下悅服,未有以為謗毀先帝者也。至如
本朝真宗即位,弛放逋欠以厚民財;仁宗即位,罷修宮觀以息民力。凡此皆因時
施宜,以補助先朝闕政,亦未聞當時士大夫有以為謗毀先帝者也。比惟元祐以來,
言事官用此以中傷士人,兼欲動搖朝廷,意極不善。”轍復奏曰:“臣昨日取兄
軾所撰《呂惠卿告》觀之,其言及先帝者,有曰:‘始以帝堯之仁,姑試伯鯀;
終然孔子之聖,不信宰予。’兄軾亦豈是謗毀先帝者邪?臣聞先帝末年,亦自深
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爾。元祐改更,蓋追述先帝美意而已。”宣仁後曰:“先
帝追悔往事,至於泣下。”大防曰:“先帝一時過舉,非其本意。”宣仁後曰:
“皇帝宜深知。”於是敦逸、慶基並罷。敦逸出為湖北運判,改知臨江軍。
紹聖初,軾、轍失位,劉拯訟敦逸無罪。哲宗記其人,曰:“非前日白須御
史乎?”復除監察御史。論常安民為二蘇之黨,凡論議主元祐者,斥去之。改工
部員外郎,遷殿中待御史、左司諫、侍御史,入謝曰:“臣再污言路,第恐擠逐,
不能久奉彈糾之責。”哲宗曰:“卿能言,無患朕之不能聽;卿言而信,無患朕
之不能行也。”
瑤華秘獄成,詔詣掖庭錄問。敦逸察知冤狀,握筆弗忍書,郝隨從旁脅之,
乃不敢異。獄既上,於心終不安。幾兩旬,竟上疏,其略云:“瑤華之廢,事有
所因,情有可察。詔下之日,天為之陰翳,是天不欲廢之也;人為之流涕,是人
不欲廢之也。臣嘗閱錄其獄,恐得罪天下。”哲宗讀之怒,蔡卞欲加重貶,章惇、
曾布以為不可,曰:“陛下本以皇城獄出於近習,故使台端錄問,冀以取信中外。
今謫敦逸,何以解天下後世之謗。”哲宗意解而止。明年,用他事出知興國軍,
徙江州。
徽宗即位,加直龍圖閣、知荊南,召入,為左諫議大夫,敦逸極言蔡京、蔡
卞過惡。遷戶部侍郎。卒,年六十九。
上官均,字彥衡,邵武人。神宗熙寧親策進士,擢第二,為北京留守推官、
國子直講。元豐中,蔡確薦為監察御史里行。時相州富人子sha6*人,讞獄為審刑、
大理所疑,京師流言法官竇莘等受賕。蔡確引猜險吏數十人,窮治莘等慘酷,無
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獄事詔臣參治,坐是,謫知光澤縣。莘等卒無罪,
天下服其持平。有巫托神能禍福人,致貲甚富,均焚像杖巫,出諸境。還,監都
進奏院。
哲宗即位,擢開封府推官。元祐初,復為監察御史。議者請兼用詩賦取土,
宰相遂欲廢經義。均言:“經術以理為主,而所根者本也,詩賦以文為工,而所
逐者末也。今不計本末,而欲襲詩賦之敝,未見其不得也。”自熙寧以來,京師
百司有謁禁。均言:“以誠待人,則人思竭忠;以疑遇物,則人思苟免。願除開
封、大理外,余皆釋禁,以明洞達不疑之意。”遂論青苗,以為有惠民之名而無
惠民之實,有目前之利而為終歲之患,願罷之而復為常平糴糶之法。又言官冗之
弊,請罷粟補吏,減任子員,節特奏名之濫,增攝官之舉數,抑胥史之幸進,以
清入仕之源。詔有司議,久之不能有所省。復疏言:“今會議之臣,畏世俗之譏
評,不計朝廷之利害,閔鄙耄之不進,不思才者之閒滯,非策之善也。”因請對,
力陳之,宣仁後曰:“當從我家始。”乃自後屬而下至大夫,悉裁其數。
又言:“治天下道二,寬與猛而已。寬過則緩而傷義,猛過則急而傷恩。術
雖不同,其蠹政害民,一也。間者,監司務為慘核,郡縣望風趣辦,不暇以便民
為意。陛下臨御,務從寬大,為吏者又復苟簡縱弛,猛寬二者胥失。願明詔四方,
使之寬不縱惡,猛不傷惠,以起中和之風。”詔下其章。
蔡確弟碩盜貸官錢以萬計,獄既上,均論確為宰相,挾邪撓法,當顯正其罪,
以厲百官。張璪、李清臣執政,與正人異趣,相繼擊去之。監察御史張舜民論邊
事,因及宰相文彥博,舜民左遷。均言:“風憲之任許風聞,所以廣耳目也。舜
民之言是,當行之;其言非,當容之。願復舜民職。”不從。台諫約再論,均謂
事小不當再論,王岩叟遂劾均反覆,岩叟移官。均遷殿中侍御史,內不自安,引
義丐去,改禮部員外郎。居三年,復為殿中侍御史。
西夏自永樂之戰,怙勝氣驕,欲復故地。朝廷用趙禼計,棄四砦,至是,又
請蘭州為砦地。均上疏曰:“先王之御外國,知威之不可獨立,故假惠以濟威,
知惠之不可獨行,故須威以行惠,然後外國且懷且畏,無怨望輕侮之心。今西夏
所爭蘭州砦地,皆控扼要路,若輕以予之,恐夏人搗虛,熙河數郡,孤立難守。
若繼請熙河故地,將何辭以拒之?是傅虎以翼,借寇以兵,不惟無益,祗足為患。
不如治兵積穀,畫地而守,使夏人曉然知朝廷意也。”
時傅堯俞為中書侍郎,許將為左丞,韓忠彥為同知樞密院。三人者,論事多
同異,俱求罷。均言:“大臣之任同國休戚,廟堂之上當務協諧,使中外之人,
泯然不知有同異之跡。若悻悻然辨論,不顧事體,何以觀視百僚。堯俞等雖有辨
論之失,然事皆緣公,無顯惡大過,望令就職。”詔從之。御史中丞蘇轍等尚以
為言,均上疏曰:“進退大臣當,則天下服陛下之明,而大臣得以安其位。進退
不當,則累陛下之哲,而言者自此得以朋黨,合謀併力,以傾搖大臣。天下之事,
以是非為主。所論若當,雖異,不害其為善;所論若非,雖同,未免為不善。今
堯俞等但不能協和,實無大過。蘇轍乃以許將當時已定議,既而背同列之議,獨
上論奏。臣以為善則順之,惡則正之,豈在每事唯命,遂非不改,然後為忠邪?
將舍同列之議,上奉聖旨,是能將順其美,不當反以為過惡也。若使不忠,雖與
同列協和,是乃奸臣爾,非朝廷之利也。”將罷,均又言:“呂大防堅強自任,
每有差除,同列不敢異,唯許將時有異同。轍素與大防善,盡力排將,期於心勝。
臣恐綱紀法令,自此敗壞矣。”因論:“御史,耳目之任;中丞,風憲之長。轍
當公是公非,別白善惡,而不當妄言也。”遂乞罷,出知廣德軍,改提點河北東
路刑獄。
紹聖初,召拜左正言。時大防、轍已罷政,均論大防、轍六罪,並再黜大防,
史禍由此起。又奏罷詩賦,專以經術取士。宰相章惇欲更政事,專黜陟之柄,陰
去異己,出吏部尚書彭汝礪知成都府,召朱服為中書舍人。均言汝礪不可出,服
不可用。惇怒,遷均為工部員外郎。尋提點京東、淮東刑獄,歷梓州淮南轉運副
使、知越州。
徽宗立,入為秘書少監,遷起居郎,拜中書舍人、同修國史兼《哲宗實錄》
修撰,遷給事中。太學生張寅亮應詔論事,得罪屏斥,均言:“寅亮雖不識忌諱,
然志非懷邪。陛下既招其來,又罪其言,恐沮多士之氣。”寅亮得免。時宰相欲
盡循熙、豐法度為紹述以風均,均曰:“法度惟是之從,無彼此之辨。”由是不
協,以龍圖閣待制知永興軍,徙襄州。崇寧初,與元祐黨籍,奪職,主管崇禧觀。
政和中,復集賢院修撰、提舉洞霄宮。久之,復龍圖閣待制,致仕。卒,年七十
八。
來之邵,字祖德,開封鹹平人。登進士第,由潞州司理參軍為刑部詳斷官。
元豐中,改大理評事,御史中丞黃履薦為監察御史。未幾,買倡家女為妾,履劾
其污行,左遷將作丞。
哲宗即位,為太府丞、提舉秦鳳常平、利州成都路轉運判官,入為開封府推
官,復拜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之邵資性奸譎,與楊畏合攻蘇頌,論頌稽留
賈易知蘇州之命。又論梁燾緣劉摯親黨,致位丞弼。又論范純仁不可復相,乞進
用章惇、安燾、呂惠卿。紹聖初,國事丕變,之邵逆探時指,先劾呂大防。惇既
相,擢為侍御史。王安石配食神宗,之邵又請加美謚。疏:“司馬光等畔道逆理,
典刑未正,鬼得而誅。獨劉摯尚存,實天以遺陛下。”其阿恣無忌憚如此。
進刑部侍郎。陽翟民蓋漸以訟至有司,之邵二子皆娶蓋氏,誣漸非蓋氏子,
以規其貲。諫官張商英論之,以直龍圖閣出知蔡州。卒,年四十八。蔡京為相,
特贈太中大夫。
葉濤,字致遠,處州龍泉人。進士乙科,為國子直講。虞蕃訟起,濤坐受諸
生茶紙免官。濤,王氏婿也,即往從安石於金陵,學為文詞。哲宗立,上章自理,
得太學正,遷博士。紹聖初,為秘書省正字,編修《神宗史》,進校書郎。曾布
薦為起居舍人,擢中書舍人。司馬光、呂公著、王岩叟追貶,呂大防、劉摯、蘇
轍、梁燾、范純仁責官,皆濤為制詞,文極醜詆。安燾降學士,濤封還命書,云:
“燾在元祐時,嘗詆文彥博棄熙河,全先帝萬世之功,不宜加罪。”蔡京劾為黨,
罷知光州。又以訴理有過,為范鏜所論,連三黜。曾布引為給事中,居數月而病,
以龍閣閣待制提舉崇禧觀,卒。
楊畏,字子安,其先遂寧人,父徙洛陽。畏幼孤好學,事母孝,不事科舉。
黨友交勸之,乃擢進士第。調成紀主簿,不之官,刻志經術,以所著書謁王安石、
呂惠卿,為鄆州教授。自是尊安石之學,以為得聖人之意。除西京國子監教授,
舒亶薦為監察御史里行。時有御史中丞出為郡守,監司薦之,畏言:“侍從賢否,
上所素知,監司乃敢妄薦,蓋為異日地爾,乞戒其觀望。”舒亶有盜學士院廚錢
罪,為王安禮所白,畏抗章辨論,以為可謂之失,未可謂之故。亶罷,畏坐左轉
宗正丞,出提點夔州路刑獄。
元祐初,請祠歸洛。畏恐得罪於司馬光,嘗曰:“畏官夔峽,雖深山群獠,
聞用司馬光,皆相賀,其盛德如此。”至光卒,畏復曰:“司馬光若知道,便是
皋、夔、稷、契;以不知道,故於政事未盡也。”呂大防、劉摯為相,俱與畏善,
用畏為工部員外郎,除監察御史,擢殿中侍御史。畏助大防攻摯十事,並言梁燾、
王岩叟、劉安世、朱光庭皆其死黨,必與為地。既而燾等果救摯,皆不納。摯罷,
蘇頌為相,畏復攻頌,以留賈易除書為頌罪。頌罷,畏意欲蘇轍為相。宣仁後外
召范純仁為右僕射,畏又攻純仁,不報。畏本附轍,知轍不相,復上疏詆轍不可
用。其傾危反覆如此,百僚莫不側目。
遷侍御史,畏言事之未治有四:曰邊疆,曰河事,曰役法,曰內外官政。時
有旨令兩省官舉台官,畏言:“御史與宰執,最為相關之地。宰執既不自差,使
其屬舉之,可乎?”太常博士朱彥以議皇地示祭不同,自列乞罷。畏言:“彥據
經論理,若彥罷出,恐自是人務觀望,不敢以守官為義。”
宣仁後崩,呂大防欲用畏諫議大夫,范純仁以畏非端士,不可,大防乃遷畏
禮部侍郎。及大防為宣仁後山陵使,畏首背大防,稱述熙寧、元豐政事與王安石
學術,哲宗信之,遂薦章惇、呂惠卿可大任。廷試進士,李清臣發策有紹述意,
考官第主元祐者居上,畏復考,悉下之,拔畢漸以為第一。
惇入相,畏遣所親陰結之,曰:“畏前日度勢力之輕重,遂因呂大防、蘇轍
以逐劉摯、梁燾。方欲逐呂、蘇,二人覺,罷畏言職。畏跡在元祐,心在熙寧,
首為相公開路者也。”惇至,徙畏吏部,引以自助。中書侍郎李清臣、知樞密院
安燾與惇不合,畏復陰附安、李,惇覺其情;又曾布、蔡卞言畏平日所為於惇,
遂以寶文閣待制出知真定府。天下於是目為“楊三變”,謂其進於元豐,顯於元
祐,遷於紹聖也。
尋落職知虢州,入元祐黨。後知郢州,復集賢殿修撰、知襄州,移荊南,提
舉洞霄宮,居於洛。未幾,知鄧州,再丐祠,以言者論列落職,主管崇禧觀。
蔡京為相,畏遣子侄見京,以元祐末論蘇轍不可大用等章自明,又因京黨河
南尹薛昂致言於京,遂出黨籍。尋復寶文閣待制。政和二年,洛人詣闕,請封禪
嵩山,畏上疏累千餘言,極其諛佞。方洽行,得疾卒,年六十九。
畏頗為縱橫學,有才辯而多捭闔,與刑恕締交,其好功名富貴亦同。然恕疏
而多失,畏謀必中,其究俱為搢紳禍雲。
論曰:賈易初以剛直名,觀其再劾文彥博、范純仁,而斥蘇軾、蘇轍尤甚,
何以剛直為哉?董敦逸於元祐末與黃慶基誣二蘇,以開紹聖之禍,及紹聖則肆詆
元祐諸臣,甚至瑤華之冤不能持正,雖終悔而諫,亦何及焉。及見蔡京、蔡卞稔
惡,乃論其過惡以自文,杯水不足以救車薪之火也。上官均諫切中時事,及不從
紹述之議,其為人若可觀,然論呂大防、蘇轍,以之再黜,是亦助紹述者也。楊
畏傾危反覆,周流不窮,雖儀、秦縱橫,無以尚之,豈徒有三變而已。至於倡紹
述以取信哲宗,又謂王安石之學有聖人意,可謂小人無忌憚也哉。來之邵盡擊時
賢而進章惇、安燾、呂惠卿,又請加美謚於安石,其流惡不已,乃誣人非其子而
欲掩其貲,亦何所不至焉。葉濤在太學,已著污跡,擢第之後,諂安石而從之學,
後得曾布之薦,凡元祐名賢貶責制辭,肆筆醜詆,雖有善猶不能自滌,況無可述
者乎!
崔台符,字平叔,蒲陰人。中明法科,為大理詳斷官,校試殿帷,仁宗賜以
“盡美”二字。熙寧中,文彥博薦為群牧判官,除河北監牧使,入判大理寺。初,
王安石定按問欲舉法,舉朝以為非,台符獨舉手加額曰:“數百年誤用刑名,今
乃得正。”安石喜其附己,故用之。歷知審刑院,判少府監。復置大理獄,拜右
諫議大夫,為大理卿。時中官石得一以皇城偵邏為獄,台符與少卿楊汲輒迎伺其
意,所在以鍛鍊笞掠成之,都人惴慄,至不敢偶語。數年間,麗文法者且萬人。
官制行,遷刑部侍郎,官至光祿大夫。元祐初,御史林旦、上官均發其惡,出知
潞州,又貶秩徙相州。後兼監牧使。卒,年六十四。
舊制,武臣至內殿崇班,始蔭其族。台符言:“文吏州判司猶許用蔭,武臣
五歲一遷,自借職四十年乃得通朝籍,輕重不相準。請自供奉官即用蔭。”從之。
嘗使遼,至其朝,久立帳前,儐者不贊導。問其故,曰:“太子未至。”台符誚
之曰:“安有君父臨軒而臣子偃蹇不至,久立使者禮乎?”儐者懼,贊導如儀。
楊汲,字潛古,泉州晉江人。登進士第,調趙州司法參軍。州民曹潯者,兄
遇之不善,兄子亦加侮焉。潯持刀逐兄子,兄挾之以走,潯曰:“兄勿避,自為
侄爾。”既就吏,兄子云:“叔欲紿吾父,止而殺之。”吏當潯謀殺兄,汲曰:
“潯呼兄使勿避,何謂謀。若以意為獄,民無所措手足矣。”州用其言,讞上,
潯得不死。
主管開封府界常平,權都水丞,與侯叔獻行汴水淤田法,遂釃汴流漲潦以溉
西部,瘠土皆為良田。神宗嘉之,賜以所淤田千畝。提點淮西刑獄,提舉西路常
平,修古芍陂,引漢泉灌田萬頃。召判都水監,為大理卿,遷刑部、戶部侍郎。
元祐初,以寶文閣待制知廬州。崔台符被劾,汲亦落職知黃州。歷徐、襄、越州。
紹聖中,復為戶部侍郎,卒。
呂嘉問,字望之,以蔭入官。熙寧初,條例司引以為屬,權戶部判官,管諸
司庫務,行連灶法於酒坊,歲省薪錢十六萬緡。王安石用魏繼宗議,即京城置市
易務,命嘉問提舉。上建置十三事,其一欲於律外禁兼併之家輒取利,神宗去之,
安石執不可。居二年,連以羨課受賞。神宗聞其擾民。語安石。安石曰:“嘉問
奉法不公,以是媒怨。”神宗曰:“免行錢所收細瑣,市易鬻及果實,大傷國體。”
安石偽辨自解,至譏神宗為叢脞,不知帝王大略,且曰:“非嘉問,執敢不避左
右近習?非臣,孰為嘉問辨?”神宗曰:“即如是,士大夫何故以為不便?”安
石請言者姓名,令嘉問條析。
七年,旱,帝憂心惻怛,語韓維、孫永集市人問之,減坐賈錢千萬。安石遂
持嘉問條析奏曰:“此皆百姓所願,不如人言也。”嘉問言:“朝廷所以許民輸
錢免行者,蓋人情安於樂業,厭於追擾,若一切罷去,則無人祗承。又吏胥祿廩
薄,勢不得不求於民,非重法莫禁。以薄廩申重法,則法有時而不行。縣官為給
事,則三司經費有限,今取民於鮮,而吏知自重,此臣等推行之本意也。議者乃
欲除去,是殆不然。民未嘗不畏吏,方其以行役觸罪,雖欲出錢,亦不可得。今
吏祿可謂厚矣,然未及昔日取民所得之半,市易所收免行錢,亦未足以償倉法所
增之祿,以此推窮,則利害立見矣。”
初,市易隸三司,嘉問恃勢陵使薛向,出其上。曾布代向,懷不能平。會神
宗出手札詢布,布訪於魏繼宗,繼宗憤嘉問掠其功,列其與初議異者。布得實,
具上嘉問多收息乾賞,挾官府而為兼併之事。神宗將委布考之,安石言二人有私
忿,於是詔布與呂惠卿同治。惠卿故憾布,至三司,召繼宗及市賈問狀,其辭同,
乃脅繼宗使誣布語言增加,繼宗不從。布言惠卿不可共事,神宗欲聽之,安石不
可。神宗遂詔中書曰:“朝廷設市易,本為平準以便民,若《周官》泉府者。今
顧使中人之家失業,宜厘定其制。”布見神宗曰:“臣每聞德音,欲以王道治天
下,今所為駸駸乎間架、除陌矣。嘉問又請販鹽鬻帛,豈不詒四方笑?”神宗頷
之。事未決,安石去位,嘉問持之以泣,安石勞之曰:“吾已薦惠卿矣。”惠卿
既執政,前獄遂成,布得罪,嘉問亦出知常州。
明年,安石復相,召檢正中書戶房。安石罷,以知江寧府。歲余,轉運使何
琬劾嘉問營繕越法,徙潤州,復坐免。久之,入為吏部郎中、光祿卿。言者交論
市易之患,被於天下。本錢無慮千二百萬緡,率二分其息,十有五年之間,子本
當數倍,今乃僅足本錢。蓋買物入官,未轉售而先計息取賞;至於物貨苦惡,上
下相蒙,虧折日多,空有虛名而已。於是削嘉問三秩,黜知淮陽軍,悉罪前被賞
者。
紹聖中,擢寶文閣待制、戶部侍郎,加直學士、知開封府。專附章惇、蔡卞,
多殺不辜,焚去案牘以滅口。嘗薦鄒浩,浩南遷,坐罷知懷州。徽宗時,屢暴其
宿惡,至分司南京,光州居住,郢州安置。然為蔡氏所右,其婿劉逵蹇序辰、其
死友鄧洵武羽翼之,故不久輒起。以龍圖閣學士、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贈資
政殿學士。
初,嘉問竊從祖公弼論新法奏稿,以示王安石,公弼以是斥於外,呂氏號為
“家賊”,故不得與呂氏同傳。
李南公,字楚老,鄭州人。進士及第,調浦江令。郡猾吏恃守以陵縣,不輸
負租,南公捕系之。守怒,通判為謝曰:“能按郡吏,健令也。”卒置諸法。知
長沙縣,有嫠婦攜兒以嫁,七年,兒族取兒,婦謂非前子,訟於官。南公問兒年,
族曰九歲,婦曰七歲。問其齒,曰:“去年毀矣。”南公曰:“男八歲而齔,尚
何爭?”命歸兒族。熙寧中,提舉京西常平、提點陝西河北刑獄、京西轉運副使,
入為屯田員外郎。南公有女皆適人,而同產女弟年三十不嫁,寄他妹家,為御史
所論,罷主管崇福宮。
為河北轉運副使。先是,知澶州王令圖請開迎陽埽舊河,於孫村置約回水東
注,南公與范子奇以為可行,且欲於大吳北進鋸牙約河勢歸故道。朝廷命使者行
視,兩人復以前議為非,云:“迎陽下瞰京師,孫村水勢不便。”又為御史所論,
詔罰金。
加直秘閣、知延安府。夏人犯涇原,南公出師搗其虛,夏人解去。進直龍閣
閣,擢寶文閣待制、知瀛州,拜戶部吏部侍郎、戶部尚書。歷知永興軍、成都、
真定、河南府、鄭州,擢龍圖閣直學士。
初,哲宗主入廟,南公修奉,希執政指,請祔東夾室,禮官爭之不得。及更
建廟室,坐前議弗當,奪學士,未幾,復之,遂致仕。卒,年八十三。
南公為吏六十年,乾局明銳,然反覆詭隨,無特操,識者非之。子譓。
譓字智甫。第進士。紹聖間,知章丘縣。陝西麥熟,朝廷議遣官諸州,令
民平償逋負,譓與余景在選中。將賜對,曾布言於哲宗曰:“豐凶未可知,訁
惠、景皆刻薄,必因此暴斂,為民之憂。陛下臨政以來,延見人士未多,如兩人
者,懼不足以辱大對。”乃喻使戒飭。使還,為河東轉運判官,徙陝西。進築京
師,訖役,除秘閣校理。以母憂去。
方建永泰陵,起使京西。諫官任伯雨言:“祖宗之世,朝廷有大事,邊鄙有
兵革,將相大臣召為侍從,乃不得已奪情。今山陵事人皆可辦,何至以一譓隳
事體哉?”命遂格。終制,以直龍圖閣知熙州。蔡京使王厚復河湟,譓與之異,
召為光祿卿。厚奏功,罷譓守虢。坐嘗言招納未便,停官。
後數年,為陝西轉運使。京兆麥價踴貴,譓與府縣議從民和市,民弗肯損
價。譓移府勒上戶閉糴,府帥徐處仁不聽,且責之。譓怒,上章言處仁沮格
詔令,陵毀使者。詔黜處仁,而擢譓顯謨閣待制,代其任。鄜延帥錢昂奏:
“處仁本以官糴麥損價,與譓爭,乃為民久長之論,不當黜。”詔以昂違道乾
譽,謫永州。譓又代任鄜延,復徙永興。偽為蟾芝以獻,徽宗疑曰:“蟾,動
物也,安得生芝?”命漬盆水,一夕而解。坐罔上,貶散官安置,三年復之。歷
數郡,卒。
董必,字子強,宣州南陵人。嘗謁王安石於金陵,咨質諸經疑義,為安石稱
許。登進士第。紹聖中,提舉湖南常平。時相章惇方置眾君子於罪。孔平仲在衡
州,以倉粟腐惡,乘飢歲,稍損價發之。必即劾其戾常平法,置鞫長沙,以承惇
意,無辜系訊多死者。平仲坐徙韶州。
惇與蔡卞將大誅流人,遣呂升卿往廣東,必往廣西察訪。哲宗既止不治,然
必所至,猶以慘刻按脅立威,為五書歸奏。除工部員外郎,中書舍人郭知章封還
其命;詔以付趙挺之,權給事中陳次升復封駁不下。必於是訟知章、次升為元祐
黨人。坐不當訟言者,出知江州,改湖南轉運判官、提點河北刑獄,召為左司員
外郎。
初,舒亶守荊南,起邊事,一切詐誕,雲徭人款附,實亦不然,必蓋與之謀。
及是,亶暴卒,加必直龍圖閣往代。乃城通道等六砦,置靖州折博市易,且移飛
山營戍。公私煩費,荊人病之。進集賢殿修撰、顯謨閣待制。卒,年五十六,贈
龍圖閣待制。
虞策,字經臣,杭州錢塘人。登進士第,調台州推官、知烏程縣、通判蘄州。
通判蔣之奇以江、淮發運上計,神宗訪東南人才,以策對。王安禮、李常鹹薦之,
擢提舉利州路常平、湖南轉運判官。
元祐五年,召為監察御史,進右正言。數上書論事,謂人主納諫乃有福,治
道以清靜為本。西夏未順命,策言:“今邊備解弛,戎備不修。古之人,善鎮靜
者警備甚密,務持重者謀在其中,未有鹵莽闊疏,而曰吾鎮靜、吾持重者。”又
乞詔內而省曹、寺監,外而監司、守令,各得以其職陳朝政闕失、百姓疾苦。星
文有變,乞順天愛民,警戒萬事,思治心修身之道,勿以宴安為樂。哲宗納後,
上《正始要言》。遷左司諫。
曾肇以議北郊事,與朝論不合,免禮部侍郎,為徐州。策時權給事中,還其
命,以為肇禮官也,不當以議禮得罪。不從。帝親政,條所當先者五十六事,後
多施行。遷侍御史、起居郎、給事中,以龍圖閣待制知青州,改杭州。過闕,留
為戶部侍郎。歷刑部、戶部尚書,拜樞密直學士,知永興軍、成都府。
入為吏部尚書,奏疏徽宗,請均節財用,曰:“臣比在戶部,見中都經費歲
六百萬,與天下上供之數略相當。嘗以祖宗故實考之,皇祐所入總三千九百萬,
而費才三之一;治平四千四百萬,而費五之一;熙寧五千六十萬,而費盡之。今
諸道隨一月所須,旋為裒會,汲汲然不能終日。願深裁浮冗,以寬用度。”屬疾
祈外,加龍圖閣學士、知潤州,卒於道,年六十六。贈左正議大夫。
策在元祐、紹聖時,皆居言職。雖不依人取進,亦頗持兩端,故黨議之興,
己獨得免。弟奕。
奕字純臣。第進士。崇寧,提舉河北西路常平,洺、相飢,徙之東路。入對,
徽宗問行期,對曰:“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時還,則來歲耕桑皆廢矣。”帝悅。
既而西部盜起,復徙提點刑獄。時朝廷將遣兵逐捕,奕條上方略,請罷勿用,而
自計討賊,不閱月可定。轉運使張摶以為不可,宰相主摶策,數月不效,卒用奕
議,悉降之。擢監察御史。親祭北郊,燕人趙良嗣為秘書丞侍祠,奕白其長曰:
“今親衛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國降子,顧得預祠事,可乎?”長用其言,具
以請,不報。
陽武民傭於富家,其室美,富子欲私之,弗得,怒殺之,而賂其夫使勿言。
事覺,府縣及大理鬻獄,奕受詔鞫訊,皆伏辜。坐漏泄語言罷去。再逾年,還故
職,提點河北刑獄。自何承矩創邊地為塘濼,有定界。既中貴人典領,以屯田開
拓為功,肆侵民田,民抗訴,屢出使者按治,皆不敢與直。奕曲折上之,疏其五
不可,詔罷屯田。加直秘閣、淮南轉運副使。
入為開封少尹。故時大理、開封治獄,得請實蔽罪,其後率任情棄法,法益
不用。奕言:“廷尉持天下平,京師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萬國。請自今非
情法實不相當,毋得輒請。”從之。遷光祿卿、戶部侍郎。睦州亂,以龍圖閣直
學士知鎮江府。寇平,論勞增兩秩。還為戶部。內侍總領內藏,予奪顓己,視戶
部如僚屬。度支郎方討理滯,奉中旨,令開封尹與總領者來。奕白宰相曰:“計
臣不才,當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即自劾不稱職。詔為罷內侍,
而徙奕工部。
襲慶守張漴使郡人詣闕請登封,東平守王靚諫以京東歲凶多盜,不當請封。
為政者不悅,將罪靚,奕言:“靚憂民愛君,所當獎激,奈何用為罪乎?”靚獲
免。未幾卒,年六十,贈龍圖閣學士。
郭知章,字明叔,吉州龍泉人。第進士,從劉彝廣西幕府,知浮梁、分寧縣。
黃履薦為御史,以憂不克拜,知海州、濮州,提點梓州路刑獄。復以鄭雍、顧臨
薦,為監察御史。
哲宗親政,上書請用淳化、天禧詔增諫官員,曰:“館職無所用,朝廷設之
不疑;諫官最急,乃常不足。是急於所無用,緩其所當急也。又比歲選授監司,
多繇寺監丞,不過知縣資序。外官莫重於部使者,豈宜輕用若是?宜稍限以節。
如轉運判官擇實任通判者,提點刑獄擇實任郡守者,然後考其治理,簡拔用之。”
又言:“自大河東、北分流,生靈被害。今水之趨東者已不可遏,順而導之,閉
北而行東,其利百倍矣。”
遷殿中侍御史。言:“先帝闢地進壤,建策四砦,據高臨下,扼西戎咽喉。
元祐用事者委而棄之,願討賾議奏,顯行黜罰。”史院究《神宗實錄》誣罔事,
知章請貶治呂大防等。紹聖複製科,知章校試,言:“先朝既策進士,即廢此科,
近年復置,誠無所補。”遂復罷。又請復元豐役法,大抵迎合時好。
進左司員外郎,改左司諫。嘗言:“爵祿慶賞,以勸天下之善,願無以假借
大臣,使行私恩;刑罰誅戮,以懲天下之惡,願無以假借大臣,使快私忿。忠於
陛下者,必見忌大臣;黨於大臣者,必上負陛下。惟明主財察。”權工部侍郎,
為中書舍人。
遼使蕭德崇來為夏人請還河西地,命知章報聘。德崇曰:“兩朝久通好,小
國蕞爾疆土,還之可乎?”知章曰:“夏人累犯邊,法當致討,以北朝勸和之故,
務為優容。彼若恭順如初,當自有恩旨,非使人所能預知也。”歸未至,坐嘗主
導河東流議,以集賢殿修撰知和州。
徽宗立,曾布用為工部侍郎,加寶文閣直學士、知太原府。召拜刑部尚書、
知開封府,為翰林學士。言者又論河事,罷知鄧州,旋入黨籍。數年,復顯謨閣
直學士。政和初,卒。
論曰:神宗好大喜功之資,王安石、呂惠卿出而與之遇合,流毒不能止也。
哲、徽之世,一變而為蔡確、章惇、曾布,又變而為蔡京、蔡卞,日有甚之,而
天下亡矣。乘時起而附之者甚眾,若崔台符、楊汲以獄殺民;呂嘉問以均輸困民;
董必肆酷,欲害流人以取悅;李南公以反覆詭隨;虞策以心持兩端;郭知章迎合
時好,且發實錄之誣。觀諸人所學與其從政,已多可尚,何樂而為此惡哉?不過
視一時君相之好尚,將以取富貴而已。設使神宗如仁宗之治,哲、徽承之,必無
紹述之禍,雖安石輩亦將有所薰陶,而未必肆其情以至是,況此諸人乎?世道污
隆,士習升降,繫於人主一念慮之趣向,可不戒哉!可不懼哉!
李南公 董必 虞策(弟奕)郭知章
賈易,字明叔,無為人。七歲而孤。母彭,以紡績自給,日與易十錢,使從
學。易不忍使一錢,每浹旬,輒復歸之。年逾冠,中進士甲科,調常州司法參軍。
自以儒者不閒法令,歲議獄,唯求合於人情,曰:“人情所在,法亦在焉。”訖
去,郡中稱平。
元祐初,為太常丞、兵部員外郎,遷左司諫。論呂陶不爭張舜民事,與陶交
攻,遂劾陶黨附蘇軾兄弟,並及文彥博、范純仁。宣仁後怒其訐,欲謫之,呂公
著救之力,出知懷州。御史言其謝表文過,徙廣德軍。明年,提點江東刑獄,召
拜殿中侍御史。遂疏彥博至和建儲之議為不然,宣仁後命付史館,彥博不自安,
竟解平章重事而去。蘇轍為中丞,易引前嫌求避,改度支員外郎,孫升以為左遷。
又改國子司業,不拜,提點淮東刑獄。復入,為侍御史。上書言:
天下大勢可畏者五:一曰上下相蒙,而毀譽不得其真。故人主聰明壅蔽,下
情不得上達;邪正無別,而君子之道日消,小人之黨日進。二曰政事苟且,而官
人不任其責。故治道不成,萬事隳廢,惡吏市奸而自得,良民受弊而無告;愁嘆
不平之氣,充溢宇宙,以乾陰陽之和。三曰經費不充,而生財不得其道。故公私
困弊,無及時預備之計,衣食之源日蹙;無事之時尚猶有患,不幸倉卒多事,則
狼狽窮迫而禍敗至矣。四曰人材廢闕,而教養不以其方。故士君子無可用之實,
而愚不肖充牣於朝;污合苟容之俗滋長,背上欺君之風益扇,士氣浸弱,將誰
與立太平之基。五曰刑賞失中,而人心不知所向。故以非為是,以黑為白,更相
欺惑,以罔其上;爵之以高祿而不加勸,僇之以顯罰而不加懼,徼利苟免之奸,
冒貨犯義之俗,將何所不有。
今二聖焦勞念治,而天下之勢乃如此,任事者不可以不憂。是猶寢於積薪之
上,火未及然,而自以為安,可不畏乎?
然則欲知毀譽真偽之情,則莫若明目達聰,使下無壅蔽之患。欲官人皆任其
責,則莫若詢事考言,循名責實。欲生財不逆其道,則莫若敦本業而抑末作,崇
儉約而戒奢僣。欲教養必以其方,則莫若廣詳延之路,厲廉恥之節,使公卿大臣
各舉所知,召對延問,以觀其能否,善者用之,不善者罷之。欲人心皆知所向,
則莫若賞以勸善,刑以懲惡,不以親疏貴賤為之輕重。ze6*民志一定,而放僻邪侈
不為矣。
其言雖頗切直,然皆老生常談,志於抵厄時事,無他奇畫。
蘇軾守杭,訴浙西災潦甚苦。易率其僚楊畏、安鼎論軾姑息邀譽,眩惑朝聽,
乞加考實。詔下,給事中范祖禹封還之,以謂正宜闊略不問,以活百姓。易遂言:
“軾頃在揚州題詩,以奉先帝遺詔為‘聞好語’;草《呂大防制》雲‘民亦勞止’,
引周厲王詩以比熙寧、元豐之政。弟轍蚤應制科試,文繆不應格,幸而濫進,與
軾昔皆誹怨先帝,無人臣禮。”至指李林甫、楊國忠為喻,議者由是薄易,出知
宣州。除京西轉運副使,徙蘇州、徐州,加直秘閣。元符中,累謫保靜軍行軍司
馬,邵州安置。
徽宗立,召為太常少卿,進右諫議大夫。陳次升論其為曾布客,改權刑部侍
郎,歷工部、吏部,未滿歲為真。以寶文閣待制知鄧州,尋入黨籍。卒,年七十
三。
董敦逸,字夢授,吉州永豐人。登進士第,調連州司理參軍、知穰縣。時方
興水利,提舉官調民鑿馬渡港,雲可灌田二百頃,敦逸言於朝,以為利不補害,
核實如敦逸言。免役夫十六萬,全舊田三千六百頃。徙知弋陽縣,寶豐銅冶役卒
多困於誘略,有致死者,敦逸推見本末,縱還鄉者數百人。稍遷梓州路轉運判官。
元祐六年,召為監察御史,同御史黃慶基言:“蘇軾昔為中書舍人,制誥中
指斥先帝事,其弟轍相為表里,以紊朝政。”宰相呂大防奏曰:“敦逸、慶基言
軾所撰制詞,以為謗毀先帝。臣竊觀先帝聖意,本欲富國強兵,鞭撻不庭,一時
群臣將順太過,故事或失當。及太皇太后與皇帝臨御,因民所欲,隨事救改,蓋
事理當然爾。昔漢武帝好用兵,重斂傷民,昭帝嗣位,博採眾議,多行寢罷,明
帝尚察,屢興慘獄,章帝改之以寬厚,天下悅服,未有以為謗毀先帝者也。至如
本朝真宗即位,弛放逋欠以厚民財;仁宗即位,罷修宮觀以息民力。凡此皆因時
施宜,以補助先朝闕政,亦未聞當時士大夫有以為謗毀先帝者也。比惟元祐以來,
言事官用此以中傷士人,兼欲動搖朝廷,意極不善。”轍復奏曰:“臣昨日取兄
軾所撰《呂惠卿告》觀之,其言及先帝者,有曰:‘始以帝堯之仁,姑試伯鯀;
終然孔子之聖,不信宰予。’兄軾亦豈是謗毀先帝者邪?臣聞先帝末年,亦自深
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爾。元祐改更,蓋追述先帝美意而已。”宣仁後曰:“先
帝追悔往事,至於泣下。”大防曰:“先帝一時過舉,非其本意。”宣仁後曰:
“皇帝宜深知。”於是敦逸、慶基並罷。敦逸出為湖北運判,改知臨江軍。
紹聖初,軾、轍失位,劉拯訟敦逸無罪。哲宗記其人,曰:“非前日白須御
史乎?”復除監察御史。論常安民為二蘇之黨,凡論議主元祐者,斥去之。改工
部員外郎,遷殿中待御史、左司諫、侍御史,入謝曰:“臣再污言路,第恐擠逐,
不能久奉彈糾之責。”哲宗曰:“卿能言,無患朕之不能聽;卿言而信,無患朕
之不能行也。”
瑤華秘獄成,詔詣掖庭錄問。敦逸察知冤狀,握筆弗忍書,郝隨從旁脅之,
乃不敢異。獄既上,於心終不安。幾兩旬,竟上疏,其略云:“瑤華之廢,事有
所因,情有可察。詔下之日,天為之陰翳,是天不欲廢之也;人為之流涕,是人
不欲廢之也。臣嘗閱錄其獄,恐得罪天下。”哲宗讀之怒,蔡卞欲加重貶,章惇、
曾布以為不可,曰:“陛下本以皇城獄出於近習,故使台端錄問,冀以取信中外。
今謫敦逸,何以解天下後世之謗。”哲宗意解而止。明年,用他事出知興國軍,
徙江州。
徽宗即位,加直龍圖閣、知荊南,召入,為左諫議大夫,敦逸極言蔡京、蔡
卞過惡。遷戶部侍郎。卒,年六十九。
上官均,字彥衡,邵武人。神宗熙寧親策進士,擢第二,為北京留守推官、
國子直講。元豐中,蔡確薦為監察御史里行。時相州富人子sha6*人,讞獄為審刑、
大理所疑,京師流言法官竇莘等受賕。蔡確引猜險吏數十人,窮治莘等慘酷,無
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獄事詔臣參治,坐是,謫知光澤縣。莘等卒無罪,
天下服其持平。有巫托神能禍福人,致貲甚富,均焚像杖巫,出諸境。還,監都
進奏院。
哲宗即位,擢開封府推官。元祐初,復為監察御史。議者請兼用詩賦取土,
宰相遂欲廢經義。均言:“經術以理為主,而所根者本也,詩賦以文為工,而所
逐者末也。今不計本末,而欲襲詩賦之敝,未見其不得也。”自熙寧以來,京師
百司有謁禁。均言:“以誠待人,則人思竭忠;以疑遇物,則人思苟免。願除開
封、大理外,余皆釋禁,以明洞達不疑之意。”遂論青苗,以為有惠民之名而無
惠民之實,有目前之利而為終歲之患,願罷之而復為常平糴糶之法。又言官冗之
弊,請罷粟補吏,減任子員,節特奏名之濫,增攝官之舉數,抑胥史之幸進,以
清入仕之源。詔有司議,久之不能有所省。復疏言:“今會議之臣,畏世俗之譏
評,不計朝廷之利害,閔鄙耄之不進,不思才者之閒滯,非策之善也。”因請對,
力陳之,宣仁後曰:“當從我家始。”乃自後屬而下至大夫,悉裁其數。
又言:“治天下道二,寬與猛而已。寬過則緩而傷義,猛過則急而傷恩。術
雖不同,其蠹政害民,一也。間者,監司務為慘核,郡縣望風趣辦,不暇以便民
為意。陛下臨御,務從寬大,為吏者又復苟簡縱弛,猛寬二者胥失。願明詔四方,
使之寬不縱惡,猛不傷惠,以起中和之風。”詔下其章。
蔡確弟碩盜貸官錢以萬計,獄既上,均論確為宰相,挾邪撓法,當顯正其罪,
以厲百官。張璪、李清臣執政,與正人異趣,相繼擊去之。監察御史張舜民論邊
事,因及宰相文彥博,舜民左遷。均言:“風憲之任許風聞,所以廣耳目也。舜
民之言是,當行之;其言非,當容之。願復舜民職。”不從。台諫約再論,均謂
事小不當再論,王岩叟遂劾均反覆,岩叟移官。均遷殿中侍御史,內不自安,引
義丐去,改禮部員外郎。居三年,復為殿中侍御史。
西夏自永樂之戰,怙勝氣驕,欲復故地。朝廷用趙禼計,棄四砦,至是,又
請蘭州為砦地。均上疏曰:“先王之御外國,知威之不可獨立,故假惠以濟威,
知惠之不可獨行,故須威以行惠,然後外國且懷且畏,無怨望輕侮之心。今西夏
所爭蘭州砦地,皆控扼要路,若輕以予之,恐夏人搗虛,熙河數郡,孤立難守。
若繼請熙河故地,將何辭以拒之?是傅虎以翼,借寇以兵,不惟無益,祗足為患。
不如治兵積穀,畫地而守,使夏人曉然知朝廷意也。”
時傅堯俞為中書侍郎,許將為左丞,韓忠彥為同知樞密院。三人者,論事多
同異,俱求罷。均言:“大臣之任同國休戚,廟堂之上當務協諧,使中外之人,
泯然不知有同異之跡。若悻悻然辨論,不顧事體,何以觀視百僚。堯俞等雖有辨
論之失,然事皆緣公,無顯惡大過,望令就職。”詔從之。御史中丞蘇轍等尚以
為言,均上疏曰:“進退大臣當,則天下服陛下之明,而大臣得以安其位。進退
不當,則累陛下之哲,而言者自此得以朋黨,合謀併力,以傾搖大臣。天下之事,
以是非為主。所論若當,雖異,不害其為善;所論若非,雖同,未免為不善。今
堯俞等但不能協和,實無大過。蘇轍乃以許將當時已定議,既而背同列之議,獨
上論奏。臣以為善則順之,惡則正之,豈在每事唯命,遂非不改,然後為忠邪?
將舍同列之議,上奉聖旨,是能將順其美,不當反以為過惡也。若使不忠,雖與
同列協和,是乃奸臣爾,非朝廷之利也。”將罷,均又言:“呂大防堅強自任,
每有差除,同列不敢異,唯許將時有異同。轍素與大防善,盡力排將,期於心勝。
臣恐綱紀法令,自此敗壞矣。”因論:“御史,耳目之任;中丞,風憲之長。轍
當公是公非,別白善惡,而不當妄言也。”遂乞罷,出知廣德軍,改提點河北東
路刑獄。
紹聖初,召拜左正言。時大防、轍已罷政,均論大防、轍六罪,並再黜大防,
史禍由此起。又奏罷詩賦,專以經術取士。宰相章惇欲更政事,專黜陟之柄,陰
去異己,出吏部尚書彭汝礪知成都府,召朱服為中書舍人。均言汝礪不可出,服
不可用。惇怒,遷均為工部員外郎。尋提點京東、淮東刑獄,歷梓州淮南轉運副
使、知越州。
徽宗立,入為秘書少監,遷起居郎,拜中書舍人、同修國史兼《哲宗實錄》
修撰,遷給事中。太學生張寅亮應詔論事,得罪屏斥,均言:“寅亮雖不識忌諱,
然志非懷邪。陛下既招其來,又罪其言,恐沮多士之氣。”寅亮得免。時宰相欲
盡循熙、豐法度為紹述以風均,均曰:“法度惟是之從,無彼此之辨。”由是不
協,以龍圖閣待制知永興軍,徙襄州。崇寧初,與元祐黨籍,奪職,主管崇禧觀。
政和中,復集賢院修撰、提舉洞霄宮。久之,復龍圖閣待制,致仕。卒,年七十
八。
來之邵,字祖德,開封鹹平人。登進士第,由潞州司理參軍為刑部詳斷官。
元豐中,改大理評事,御史中丞黃履薦為監察御史。未幾,買倡家女為妾,履劾
其污行,左遷將作丞。
哲宗即位,為太府丞、提舉秦鳳常平、利州成都路轉運判官,入為開封府推
官,復拜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之邵資性奸譎,與楊畏合攻蘇頌,論頌稽留
賈易知蘇州之命。又論梁燾緣劉摯親黨,致位丞弼。又論范純仁不可復相,乞進
用章惇、安燾、呂惠卿。紹聖初,國事丕變,之邵逆探時指,先劾呂大防。惇既
相,擢為侍御史。王安石配食神宗,之邵又請加美謚。疏:“司馬光等畔道逆理,
典刑未正,鬼得而誅。獨劉摯尚存,實天以遺陛下。”其阿恣無忌憚如此。
進刑部侍郎。陽翟民蓋漸以訟至有司,之邵二子皆娶蓋氏,誣漸非蓋氏子,
以規其貲。諫官張商英論之,以直龍圖閣出知蔡州。卒,年四十八。蔡京為相,
特贈太中大夫。
葉濤,字致遠,處州龍泉人。進士乙科,為國子直講。虞蕃訟起,濤坐受諸
生茶紙免官。濤,王氏婿也,即往從安石於金陵,學為文詞。哲宗立,上章自理,
得太學正,遷博士。紹聖初,為秘書省正字,編修《神宗史》,進校書郎。曾布
薦為起居舍人,擢中書舍人。司馬光、呂公著、王岩叟追貶,呂大防、劉摯、蘇
轍、梁燾、范純仁責官,皆濤為制詞,文極醜詆。安燾降學士,濤封還命書,云:
“燾在元祐時,嘗詆文彥博棄熙河,全先帝萬世之功,不宜加罪。”蔡京劾為黨,
罷知光州。又以訴理有過,為范鏜所論,連三黜。曾布引為給事中,居數月而病,
以龍閣閣待制提舉崇禧觀,卒。
楊畏,字子安,其先遂寧人,父徙洛陽。畏幼孤好學,事母孝,不事科舉。
黨友交勸之,乃擢進士第。調成紀主簿,不之官,刻志經術,以所著書謁王安石、
呂惠卿,為鄆州教授。自是尊安石之學,以為得聖人之意。除西京國子監教授,
舒亶薦為監察御史里行。時有御史中丞出為郡守,監司薦之,畏言:“侍從賢否,
上所素知,監司乃敢妄薦,蓋為異日地爾,乞戒其觀望。”舒亶有盜學士院廚錢
罪,為王安禮所白,畏抗章辨論,以為可謂之失,未可謂之故。亶罷,畏坐左轉
宗正丞,出提點夔州路刑獄。
元祐初,請祠歸洛。畏恐得罪於司馬光,嘗曰:“畏官夔峽,雖深山群獠,
聞用司馬光,皆相賀,其盛德如此。”至光卒,畏復曰:“司馬光若知道,便是
皋、夔、稷、契;以不知道,故於政事未盡也。”呂大防、劉摯為相,俱與畏善,
用畏為工部員外郎,除監察御史,擢殿中侍御史。畏助大防攻摯十事,並言梁燾、
王岩叟、劉安世、朱光庭皆其死黨,必與為地。既而燾等果救摯,皆不納。摯罷,
蘇頌為相,畏復攻頌,以留賈易除書為頌罪。頌罷,畏意欲蘇轍為相。宣仁後外
召范純仁為右僕射,畏又攻純仁,不報。畏本附轍,知轍不相,復上疏詆轍不可
用。其傾危反覆如此,百僚莫不側目。
遷侍御史,畏言事之未治有四:曰邊疆,曰河事,曰役法,曰內外官政。時
有旨令兩省官舉台官,畏言:“御史與宰執,最為相關之地。宰執既不自差,使
其屬舉之,可乎?”太常博士朱彥以議皇地示祭不同,自列乞罷。畏言:“彥據
經論理,若彥罷出,恐自是人務觀望,不敢以守官為義。”
宣仁後崩,呂大防欲用畏諫議大夫,范純仁以畏非端士,不可,大防乃遷畏
禮部侍郎。及大防為宣仁後山陵使,畏首背大防,稱述熙寧、元豐政事與王安石
學術,哲宗信之,遂薦章惇、呂惠卿可大任。廷試進士,李清臣發策有紹述意,
考官第主元祐者居上,畏復考,悉下之,拔畢漸以為第一。
惇入相,畏遣所親陰結之,曰:“畏前日度勢力之輕重,遂因呂大防、蘇轍
以逐劉摯、梁燾。方欲逐呂、蘇,二人覺,罷畏言職。畏跡在元祐,心在熙寧,
首為相公開路者也。”惇至,徙畏吏部,引以自助。中書侍郎李清臣、知樞密院
安燾與惇不合,畏復陰附安、李,惇覺其情;又曾布、蔡卞言畏平日所為於惇,
遂以寶文閣待制出知真定府。天下於是目為“楊三變”,謂其進於元豐,顯於元
祐,遷於紹聖也。
尋落職知虢州,入元祐黨。後知郢州,復集賢殿修撰、知襄州,移荊南,提
舉洞霄宮,居於洛。未幾,知鄧州,再丐祠,以言者論列落職,主管崇禧觀。
蔡京為相,畏遣子侄見京,以元祐末論蘇轍不可大用等章自明,又因京黨河
南尹薛昂致言於京,遂出黨籍。尋復寶文閣待制。政和二年,洛人詣闕,請封禪
嵩山,畏上疏累千餘言,極其諛佞。方洽行,得疾卒,年六十九。
畏頗為縱橫學,有才辯而多捭闔,與刑恕締交,其好功名富貴亦同。然恕疏
而多失,畏謀必中,其究俱為搢紳禍雲。
論曰:賈易初以剛直名,觀其再劾文彥博、范純仁,而斥蘇軾、蘇轍尤甚,
何以剛直為哉?董敦逸於元祐末與黃慶基誣二蘇,以開紹聖之禍,及紹聖則肆詆
元祐諸臣,甚至瑤華之冤不能持正,雖終悔而諫,亦何及焉。及見蔡京、蔡卞稔
惡,乃論其過惡以自文,杯水不足以救車薪之火也。上官均諫切中時事,及不從
紹述之議,其為人若可觀,然論呂大防、蘇轍,以之再黜,是亦助紹述者也。楊
畏傾危反覆,周流不窮,雖儀、秦縱橫,無以尚之,豈徒有三變而已。至於倡紹
述以取信哲宗,又謂王安石之學有聖人意,可謂小人無忌憚也哉。來之邵盡擊時
賢而進章惇、安燾、呂惠卿,又請加美謚於安石,其流惡不已,乃誣人非其子而
欲掩其貲,亦何所不至焉。葉濤在太學,已著污跡,擢第之後,諂安石而從之學,
後得曾布之薦,凡元祐名賢貶責制辭,肆筆醜詆,雖有善猶不能自滌,況無可述
者乎!
崔台符,字平叔,蒲陰人。中明法科,為大理詳斷官,校試殿帷,仁宗賜以
“盡美”二字。熙寧中,文彥博薦為群牧判官,除河北監牧使,入判大理寺。初,
王安石定按問欲舉法,舉朝以為非,台符獨舉手加額曰:“數百年誤用刑名,今
乃得正。”安石喜其附己,故用之。歷知審刑院,判少府監。復置大理獄,拜右
諫議大夫,為大理卿。時中官石得一以皇城偵邏為獄,台符與少卿楊汲輒迎伺其
意,所在以鍛鍊笞掠成之,都人惴慄,至不敢偶語。數年間,麗文法者且萬人。
官制行,遷刑部侍郎,官至光祿大夫。元祐初,御史林旦、上官均發其惡,出知
潞州,又貶秩徙相州。後兼監牧使。卒,年六十四。
舊制,武臣至內殿崇班,始蔭其族。台符言:“文吏州判司猶許用蔭,武臣
五歲一遷,自借職四十年乃得通朝籍,輕重不相準。請自供奉官即用蔭。”從之。
嘗使遼,至其朝,久立帳前,儐者不贊導。問其故,曰:“太子未至。”台符誚
之曰:“安有君父臨軒而臣子偃蹇不至,久立使者禮乎?”儐者懼,贊導如儀。
楊汲,字潛古,泉州晉江人。登進士第,調趙州司法參軍。州民曹潯者,兄
遇之不善,兄子亦加侮焉。潯持刀逐兄子,兄挾之以走,潯曰:“兄勿避,自為
侄爾。”既就吏,兄子云:“叔欲紿吾父,止而殺之。”吏當潯謀殺兄,汲曰:
“潯呼兄使勿避,何謂謀。若以意為獄,民無所措手足矣。”州用其言,讞上,
潯得不死。
主管開封府界常平,權都水丞,與侯叔獻行汴水淤田法,遂釃汴流漲潦以溉
西部,瘠土皆為良田。神宗嘉之,賜以所淤田千畝。提點淮西刑獄,提舉西路常
平,修古芍陂,引漢泉灌田萬頃。召判都水監,為大理卿,遷刑部、戶部侍郎。
元祐初,以寶文閣待制知廬州。崔台符被劾,汲亦落職知黃州。歷徐、襄、越州。
紹聖中,復為戶部侍郎,卒。
呂嘉問,字望之,以蔭入官。熙寧初,條例司引以為屬,權戶部判官,管諸
司庫務,行連灶法於酒坊,歲省薪錢十六萬緡。王安石用魏繼宗議,即京城置市
易務,命嘉問提舉。上建置十三事,其一欲於律外禁兼併之家輒取利,神宗去之,
安石執不可。居二年,連以羨課受賞。神宗聞其擾民。語安石。安石曰:“嘉問
奉法不公,以是媒怨。”神宗曰:“免行錢所收細瑣,市易鬻及果實,大傷國體。”
安石偽辨自解,至譏神宗為叢脞,不知帝王大略,且曰:“非嘉問,執敢不避左
右近習?非臣,孰為嘉問辨?”神宗曰:“即如是,士大夫何故以為不便?”安
石請言者姓名,令嘉問條析。
七年,旱,帝憂心惻怛,語韓維、孫永集市人問之,減坐賈錢千萬。安石遂
持嘉問條析奏曰:“此皆百姓所願,不如人言也。”嘉問言:“朝廷所以許民輸
錢免行者,蓋人情安於樂業,厭於追擾,若一切罷去,則無人祗承。又吏胥祿廩
薄,勢不得不求於民,非重法莫禁。以薄廩申重法,則法有時而不行。縣官為給
事,則三司經費有限,今取民於鮮,而吏知自重,此臣等推行之本意也。議者乃
欲除去,是殆不然。民未嘗不畏吏,方其以行役觸罪,雖欲出錢,亦不可得。今
吏祿可謂厚矣,然未及昔日取民所得之半,市易所收免行錢,亦未足以償倉法所
增之祿,以此推窮,則利害立見矣。”
初,市易隸三司,嘉問恃勢陵使薛向,出其上。曾布代向,懷不能平。會神
宗出手札詢布,布訪於魏繼宗,繼宗憤嘉問掠其功,列其與初議異者。布得實,
具上嘉問多收息乾賞,挾官府而為兼併之事。神宗將委布考之,安石言二人有私
忿,於是詔布與呂惠卿同治。惠卿故憾布,至三司,召繼宗及市賈問狀,其辭同,
乃脅繼宗使誣布語言增加,繼宗不從。布言惠卿不可共事,神宗欲聽之,安石不
可。神宗遂詔中書曰:“朝廷設市易,本為平準以便民,若《周官》泉府者。今
顧使中人之家失業,宜厘定其制。”布見神宗曰:“臣每聞德音,欲以王道治天
下,今所為駸駸乎間架、除陌矣。嘉問又請販鹽鬻帛,豈不詒四方笑?”神宗頷
之。事未決,安石去位,嘉問持之以泣,安石勞之曰:“吾已薦惠卿矣。”惠卿
既執政,前獄遂成,布得罪,嘉問亦出知常州。
明年,安石復相,召檢正中書戶房。安石罷,以知江寧府。歲余,轉運使何
琬劾嘉問營繕越法,徙潤州,復坐免。久之,入為吏部郎中、光祿卿。言者交論
市易之患,被於天下。本錢無慮千二百萬緡,率二分其息,十有五年之間,子本
當數倍,今乃僅足本錢。蓋買物入官,未轉售而先計息取賞;至於物貨苦惡,上
下相蒙,虧折日多,空有虛名而已。於是削嘉問三秩,黜知淮陽軍,悉罪前被賞
者。
紹聖中,擢寶文閣待制、戶部侍郎,加直學士、知開封府。專附章惇、蔡卞,
多殺不辜,焚去案牘以滅口。嘗薦鄒浩,浩南遷,坐罷知懷州。徽宗時,屢暴其
宿惡,至分司南京,光州居住,郢州安置。然為蔡氏所右,其婿劉逵蹇序辰、其
死友鄧洵武羽翼之,故不久輒起。以龍圖閣學士、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贈資
政殿學士。
初,嘉問竊從祖公弼論新法奏稿,以示王安石,公弼以是斥於外,呂氏號為
“家賊”,故不得與呂氏同傳。
李南公,字楚老,鄭州人。進士及第,調浦江令。郡猾吏恃守以陵縣,不輸
負租,南公捕系之。守怒,通判為謝曰:“能按郡吏,健令也。”卒置諸法。知
長沙縣,有嫠婦攜兒以嫁,七年,兒族取兒,婦謂非前子,訟於官。南公問兒年,
族曰九歲,婦曰七歲。問其齒,曰:“去年毀矣。”南公曰:“男八歲而齔,尚
何爭?”命歸兒族。熙寧中,提舉京西常平、提點陝西河北刑獄、京西轉運副使,
入為屯田員外郎。南公有女皆適人,而同產女弟年三十不嫁,寄他妹家,為御史
所論,罷主管崇福宮。
為河北轉運副使。先是,知澶州王令圖請開迎陽埽舊河,於孫村置約回水東
注,南公與范子奇以為可行,且欲於大吳北進鋸牙約河勢歸故道。朝廷命使者行
視,兩人復以前議為非,云:“迎陽下瞰京師,孫村水勢不便。”又為御史所論,
詔罰金。
加直秘閣、知延安府。夏人犯涇原,南公出師搗其虛,夏人解去。進直龍閣
閣,擢寶文閣待制、知瀛州,拜戶部吏部侍郎、戶部尚書。歷知永興軍、成都、
真定、河南府、鄭州,擢龍圖閣直學士。
初,哲宗主入廟,南公修奉,希執政指,請祔東夾室,禮官爭之不得。及更
建廟室,坐前議弗當,奪學士,未幾,復之,遂致仕。卒,年八十三。
南公為吏六十年,乾局明銳,然反覆詭隨,無特操,識者非之。子譓。
譓字智甫。第進士。紹聖間,知章丘縣。陝西麥熟,朝廷議遣官諸州,令
民平償逋負,譓與余景在選中。將賜對,曾布言於哲宗曰:“豐凶未可知,訁
惠、景皆刻薄,必因此暴斂,為民之憂。陛下臨政以來,延見人士未多,如兩人
者,懼不足以辱大對。”乃喻使戒飭。使還,為河東轉運判官,徙陝西。進築京
師,訖役,除秘閣校理。以母憂去。
方建永泰陵,起使京西。諫官任伯雨言:“祖宗之世,朝廷有大事,邊鄙有
兵革,將相大臣召為侍從,乃不得已奪情。今山陵事人皆可辦,何至以一譓隳
事體哉?”命遂格。終制,以直龍圖閣知熙州。蔡京使王厚復河湟,譓與之異,
召為光祿卿。厚奏功,罷譓守虢。坐嘗言招納未便,停官。
後數年,為陝西轉運使。京兆麥價踴貴,譓與府縣議從民和市,民弗肯損
價。譓移府勒上戶閉糴,府帥徐處仁不聽,且責之。譓怒,上章言處仁沮格
詔令,陵毀使者。詔黜處仁,而擢譓顯謨閣待制,代其任。鄜延帥錢昂奏:
“處仁本以官糴麥損價,與譓爭,乃為民久長之論,不當黜。”詔以昂違道乾
譽,謫永州。譓又代任鄜延,復徙永興。偽為蟾芝以獻,徽宗疑曰:“蟾,動
物也,安得生芝?”命漬盆水,一夕而解。坐罔上,貶散官安置,三年復之。歷
數郡,卒。
董必,字子強,宣州南陵人。嘗謁王安石於金陵,咨質諸經疑義,為安石稱
許。登進士第。紹聖中,提舉湖南常平。時相章惇方置眾君子於罪。孔平仲在衡
州,以倉粟腐惡,乘飢歲,稍損價發之。必即劾其戾常平法,置鞫長沙,以承惇
意,無辜系訊多死者。平仲坐徙韶州。
惇與蔡卞將大誅流人,遣呂升卿往廣東,必往廣西察訪。哲宗既止不治,然
必所至,猶以慘刻按脅立威,為五書歸奏。除工部員外郎,中書舍人郭知章封還
其命;詔以付趙挺之,權給事中陳次升復封駁不下。必於是訟知章、次升為元祐
黨人。坐不當訟言者,出知江州,改湖南轉運判官、提點河北刑獄,召為左司員
外郎。
初,舒亶守荊南,起邊事,一切詐誕,雲徭人款附,實亦不然,必蓋與之謀。
及是,亶暴卒,加必直龍圖閣往代。乃城通道等六砦,置靖州折博市易,且移飛
山營戍。公私煩費,荊人病之。進集賢殿修撰、顯謨閣待制。卒,年五十六,贈
龍圖閣待制。
虞策,字經臣,杭州錢塘人。登進士第,調台州推官、知烏程縣、通判蘄州。
通判蔣之奇以江、淮發運上計,神宗訪東南人才,以策對。王安禮、李常鹹薦之,
擢提舉利州路常平、湖南轉運判官。
元祐五年,召為監察御史,進右正言。數上書論事,謂人主納諫乃有福,治
道以清靜為本。西夏未順命,策言:“今邊備解弛,戎備不修。古之人,善鎮靜
者警備甚密,務持重者謀在其中,未有鹵莽闊疏,而曰吾鎮靜、吾持重者。”又
乞詔內而省曹、寺監,外而監司、守令,各得以其職陳朝政闕失、百姓疾苦。星
文有變,乞順天愛民,警戒萬事,思治心修身之道,勿以宴安為樂。哲宗納後,
上《正始要言》。遷左司諫。
曾肇以議北郊事,與朝論不合,免禮部侍郎,為徐州。策時權給事中,還其
命,以為肇禮官也,不當以議禮得罪。不從。帝親政,條所當先者五十六事,後
多施行。遷侍御史、起居郎、給事中,以龍圖閣待制知青州,改杭州。過闕,留
為戶部侍郎。歷刑部、戶部尚書,拜樞密直學士,知永興軍、成都府。
入為吏部尚書,奏疏徽宗,請均節財用,曰:“臣比在戶部,見中都經費歲
六百萬,與天下上供之數略相當。嘗以祖宗故實考之,皇祐所入總三千九百萬,
而費才三之一;治平四千四百萬,而費五之一;熙寧五千六十萬,而費盡之。今
諸道隨一月所須,旋為裒會,汲汲然不能終日。願深裁浮冗,以寬用度。”屬疾
祈外,加龍圖閣學士、知潤州,卒於道,年六十六。贈左正議大夫。
策在元祐、紹聖時,皆居言職。雖不依人取進,亦頗持兩端,故黨議之興,
己獨得免。弟奕。
奕字純臣。第進士。崇寧,提舉河北西路常平,洺、相飢,徙之東路。入對,
徽宗問行期,對曰:“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時還,則來歲耕桑皆廢矣。”帝悅。
既而西部盜起,復徙提點刑獄。時朝廷將遣兵逐捕,奕條上方略,請罷勿用,而
自計討賊,不閱月可定。轉運使張摶以為不可,宰相主摶策,數月不效,卒用奕
議,悉降之。擢監察御史。親祭北郊,燕人趙良嗣為秘書丞侍祠,奕白其長曰:
“今親衛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國降子,顧得預祠事,可乎?”長用其言,具
以請,不報。
陽武民傭於富家,其室美,富子欲私之,弗得,怒殺之,而賂其夫使勿言。
事覺,府縣及大理鬻獄,奕受詔鞫訊,皆伏辜。坐漏泄語言罷去。再逾年,還故
職,提點河北刑獄。自何承矩創邊地為塘濼,有定界。既中貴人典領,以屯田開
拓為功,肆侵民田,民抗訴,屢出使者按治,皆不敢與直。奕曲折上之,疏其五
不可,詔罷屯田。加直秘閣、淮南轉運副使。
入為開封少尹。故時大理、開封治獄,得請實蔽罪,其後率任情棄法,法益
不用。奕言:“廷尉持天下平,京師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萬國。請自今非
情法實不相當,毋得輒請。”從之。遷光祿卿、戶部侍郎。睦州亂,以龍圖閣直
學士知鎮江府。寇平,論勞增兩秩。還為戶部。內侍總領內藏,予奪顓己,視戶
部如僚屬。度支郎方討理滯,奉中旨,令開封尹與總領者來。奕白宰相曰:“計
臣不才,當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即自劾不稱職。詔為罷內侍,
而徙奕工部。
襲慶守張漴使郡人詣闕請登封,東平守王靚諫以京東歲凶多盜,不當請封。
為政者不悅,將罪靚,奕言:“靚憂民愛君,所當獎激,奈何用為罪乎?”靚獲
免。未幾卒,年六十,贈龍圖閣學士。
郭知章,字明叔,吉州龍泉人。第進士,從劉彝廣西幕府,知浮梁、分寧縣。
黃履薦為御史,以憂不克拜,知海州、濮州,提點梓州路刑獄。復以鄭雍、顧臨
薦,為監察御史。
哲宗親政,上書請用淳化、天禧詔增諫官員,曰:“館職無所用,朝廷設之
不疑;諫官最急,乃常不足。是急於所無用,緩其所當急也。又比歲選授監司,
多繇寺監丞,不過知縣資序。外官莫重於部使者,豈宜輕用若是?宜稍限以節。
如轉運判官擇實任通判者,提點刑獄擇實任郡守者,然後考其治理,簡拔用之。”
又言:“自大河東、北分流,生靈被害。今水之趨東者已不可遏,順而導之,閉
北而行東,其利百倍矣。”
遷殿中侍御史。言:“先帝闢地進壤,建策四砦,據高臨下,扼西戎咽喉。
元祐用事者委而棄之,願討賾議奏,顯行黜罰。”史院究《神宗實錄》誣罔事,
知章請貶治呂大防等。紹聖複製科,知章校試,言:“先朝既策進士,即廢此科,
近年復置,誠無所補。”遂復罷。又請復元豐役法,大抵迎合時好。
進左司員外郎,改左司諫。嘗言:“爵祿慶賞,以勸天下之善,願無以假借
大臣,使行私恩;刑罰誅戮,以懲天下之惡,願無以假借大臣,使快私忿。忠於
陛下者,必見忌大臣;黨於大臣者,必上負陛下。惟明主財察。”權工部侍郎,
為中書舍人。
遼使蕭德崇來為夏人請還河西地,命知章報聘。德崇曰:“兩朝久通好,小
國蕞爾疆土,還之可乎?”知章曰:“夏人累犯邊,法當致討,以北朝勸和之故,
務為優容。彼若恭順如初,當自有恩旨,非使人所能預知也。”歸未至,坐嘗主
導河東流議,以集賢殿修撰知和州。
徽宗立,曾布用為工部侍郎,加寶文閣直學士、知太原府。召拜刑部尚書、
知開封府,為翰林學士。言者又論河事,罷知鄧州,旋入黨籍。數年,復顯謨閣
直學士。政和初,卒。
論曰:神宗好大喜功之資,王安石、呂惠卿出而與之遇合,流毒不能止也。
哲、徽之世,一變而為蔡確、章惇、曾布,又變而為蔡京、蔡卞,日有甚之,而
天下亡矣。乘時起而附之者甚眾,若崔台符、楊汲以獄殺民;呂嘉問以均輸困民;
董必肆酷,欲害流人以取悅;李南公以反覆詭隨;虞策以心持兩端;郭知章迎合
時好,且發實錄之誣。觀諸人所學與其從政,已多可尚,何樂而為此惡哉?不過
視一時君相之好尚,將以取富貴而已。設使神宗如仁宗之治,哲、徽承之,必無
紹述之禍,雖安石輩亦將有所薰陶,而未必肆其情以至是,況此諸人乎?世道污
隆,士習升降,繫於人主一念慮之趣向,可不戒哉!可不懼哉!
0
猜你喜歡
卷二十八 志第二十三
《隋書》 ◎百官下 高祖既受命,改周卷一百五十 列傳第三十七
《元史》 ○石抹也先 石抹也先者,遼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
《魏書》 ◎穆崇 穆崇,代人也。其先信人己誠,疑人己詐
《菜根譚》卷二百二十二 表第十三
《宋史》 ○宗室世系八 (表略)卷四十一 經部四十一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國小類二 △《急就章》·卷五十三 志二十八
《清史稿》 ◎時憲九 △凌犯視差新法下卷三 本紀第三
《舊唐書》 ◎太宗下 四年春正月乙亥,第五十二回 李逵打死殷天錫 柴進失陷高唐州
《水滸傳》 詩曰: 縛虎擒龍不偶然,必卷三十九 列傳第九
《晉書》 ◎王沈(子浚) 荀顗 荀勖(名譽富貴,來自道德
《菜根譚》第二十五卷 獨孤生歸途鬧夢
《醒世恆言》 東園蝴蝶正飛忙,又見羅浮花正香。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
《舊唐書》 ○竇參(從子申附) 齊映 劉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
《後漢書》 《易》曰:“天垂象,聖人則之。”卷二 本紀第二
《宋史》 ○太祖二 三年春正月癸酉朔55章 勞戰
《百戰奇略》【解析】本篇以《勞戰》為題,取義於“勞困安娜_卡列寧娜(上)-第6部-03
《安娜·卡列尼娜》 基卷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北史》 ○循吏 張膺 路邕 閻卷四十五 居士集卷四十五
《歐陽修集》 ◎上書一首 【通進司上書〈卷十三 魏書十三
《裴注三國志》 ◎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 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