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

○狄棐(子遵度)郎簡 孫祖德 張若谷 石揚休 祖士衡 李垂張洞 李
仕衡 李溥 胡則 薛顏 許元 鍾離瑾 孫沖 崔嶧 田瑜 施昌言
狄棐,字輔之,潭州長沙人。少隨父官徐州,以文謁路振,振器愛之,妻以
女。舉進士甲科,以大理評事知分宜縣。歷開封府司錄,知壁州。道長安,為寇
準所厚,準復入相,乃薦通判益州。擢開封府判官,歷京西益州路轉運、江淮制
置發運使,累遷太常少卿、知廣州,加直昭文館。代還,不以南海物自隨,人稱
其廉。拜右諫議大夫、龍圖閣直學士、權判吏部流內銓,出知滑州,進給事中,
徙天雄軍。會給郊賞帛不善,士卒譁噪趣府門,棐不能治。事聞,命侍御史劉夔
按視,未及境,眾不自安。棐馳白夔,請紿以行河事。夔至,與轉運使李絳誅首
惡數人。棐坐罷懦,降知隨州,徙同州。勾當三班院,進樞密直學士,歷知陝鄭
州、河中河南府,復判流內銓。出知揚州,未行,卒。
有狄國賓者,仁傑之後,分仁傑告身與棐,棐奏錄國賓一官,而自稱仁傑十
四世孫。棐在河中時,有中貴人過郡,言將援棐於上前。棐答以他語,退謂所親
曰:“吾湘潭一寒士,今官侍從,可以老而自污耶?”其為政愷悌,不為表襮,
死之日,家無餘貲。
子遵度,字元規。少穎悟,篤志於學。每讀書,意有所得,即仰屋瞪視,人
呼之,弗聞也。少舉進士,一斥於有司,恥不復為。以父任為襄縣主簿,居數月,
棄去。好為古文,著《春秋雜說》,多所發明。嘗患時學靡敝,作《擬皇太子冊
文》、《除侍御史制》、《裴晉公傳》,人多稱之。尤嗜杜甫詩,賞讚其集。一
夕,夢見甫為誦世所未見詩,及覺,才記十餘字,遵度足成之,為《佳城篇》。
後數月卒。有集十二卷。
郎簡,字叔廉,杭州臨安人。幼孤貧,借書錄之,多至成誦。進士及第,補
試秘書省校書郎、知寧國縣,徙福清令。縣有石塘陂,歲久湮塞,募民浚築,溉
廢田百餘頃,邑人為立生祠。調隨州推官。及引對,真宗曰:“簡歷官無過,而
無一人薦,是必恬於進者。”特改秘書省著作佐郎、知分宜縣,徙知竇州。縣吏
死,子幼,贅婿偽為券冒有其貲。及子長,屢訴不得直,乃訟於朝。下簡劾治,
簡示以舊牘曰:“此爾翁書耶?”曰:“然。”又取偽券示之,弗類也,始伏罪。
徙藤州,興學養士,一變其俗,藤自是始有舉進士者。通判海州,提點利州
路刑獄。官罷,知泉州。累遷尚書度支員外郎、廣南東路轉運使,擢秘書少監、
知廣州,捕斬賊馮佐臣。入判大理寺,出知越州,復歸判尚書刑部,出知江寧府,
歷右諫議大夫、給事中、知揚州,徙明州。以尚書工部侍郎致仕。祀明堂,遷刑
部。卒,年八十有九,特贈吏部侍郎。
簡性和易,喜賓客。即錢塘城北治園廬,自號武林居士。道引服餌,晚歲顏
如丹。尤好醫術,人有疾,多自處方以療之,有集驗方數十,行於世。一日,謂
其子潔曰:“吾退居十五年,未嘗小不懌,今意倦,豈不逝歟?”就寢而絕。幼
從學四明朱頔,長學文於沈天錫,既仕,均奉資之。後二人亡,又訪其子孫,為
主婚嫁。平居宴語,惟以宣上德、救民患為意。孫沔知杭州,榜其里門曰德壽坊。
然在廣州無廉稱,蓋為潔所累。潔,終尚書都官員外郎。
孫祖德,字延仲,濰州北海人。父航,監察御史、淮南轉運。祖德進士及第,
調濠州推官、校勘館閣書籍。時校勘官不為常職,滿歲而去。改大理寺丞、知榆
次縣,上書言刑法重輕。以尚書屯田員外郎通判西京留守司。方冬苦寒,詔罷內
外工作,而錢惟演督修天津橋,格詔不下。祖德曰:“詔書可稽留耶?”卒白罷
役。
入為殿中侍御史,遷侍御史。章獻太后春秋高,疾加劇,祖德請還政。已而
疾少間,祖德大恐。及太后崩,諸嘗言還政者多進用,遂擢尚書兵部員外郎兼起
居舍人、知諫院。言郭皇后不當廢,獲罪,以贖論。久之,遷天章閣待制。
時三司判官許申因宦官閻文應獻計,以藥化鐵成銅,可鑄錢,裨國用。祖德
言:“偽銅,法所禁而官自為,是教民欺也。”固爭之,出知兗徐蔡州、永興軍。
鳳翔府,請置鄉兵。改龍圖閣直學士、知梓州,累遷右諫議大夫、知河中府。
歷陳許蔡潞鄆亳州、應天府,以疾得潁州,除吏部侍郎致仕,卒。有《論事》七
卷。
祖德少清約,及致仕,娶富人妻,以規有其財。已而妻悍,反資以財而出之。
子珪,江東轉運使。
張若谷,字德繇,南劍沙縣人。進士及第,為巴州軍事推官。會蜀寇掠鄰郡,
若谷攝州事,率眾為守御備,賊乃引去。調全州軍事推官。入見,真宗識其名,
顧曰:“是嘗在巴州御賊者耶?”特改大理寺丞、知蒙陽縣。三司言:“廣寧監
歲鑄緡錢四十萬,其主監宜擇人。”乃以命若谷。歲余,所鑄贏三十萬緡。擢知
處州,歷江湖淮南益州路轉運、江淮制置發運使。入為三司度支、鹽鐵副使,累
遷右諫議大夫、知并州。
先是,麟、府歲以繒錦市蕃部馬,前守輒罷之。若谷以謂:互市,所以利戎
落而通邊情,且中國得戰馬;亟罷之,則猜阻不安。奏復市如故,而馬入歲增。
提舉諸司庫務,權判大理寺,進樞密直學士,歷知澶州、成德軍、揚州、江寧府,
入知審官院,糾察在京刑獄,知通進銀台司、應天府。改龍圖閣學士,徙杭州。
會歲飢,斥余廩為糜粥賑救之。權判吏部流內銓、知洪州,累官至尚書左丞致仕。
若谷素為宰相張士遜引拔,然所至亦自有循良跡,不激訐取名雲。
石揚休,字昌言,其先江都人。唐兵部郎中仲覽之後,後徙京兆。七代祖藏
用,右羽林大將軍,明於歷數,嘗召家人謂曰:“天下將有變,而蜀為最安處。”
乃去依其親眉州刺史李滈,遂為眉州人。
揚休少孤力學,進士高第,為同州觀察推官,遷著作佐郎、知中牟縣。縣當
國西門,衣冠往來之沖也,地瘠民貧,賦役煩重,富人隸太常為樂工,僥倖免役
者凡六十餘家。揚休請悉罷之。改秘書丞,為秘閣校理、開封府推官,累遷尚書
祠部員外郎,歷三司度支、鹽鐵判官。坐前在開封嘗失盜,出知宿州。
頃之,召入為度支判官,修起居注。初,記注官與講讀諸儒,皆得侍坐邇英
閣。揚休奏:“史官記言動,當立以侍。”從其言。判鹽鐵勾院,以刑部員外郎
知制誥、同判太常寺。初,內出香祠溫成廟,帝誤書名稱臣,揚休言:“此奉宗
廟禮,有司承誤不以聞。”帝嘉之。兼勾當三班院,為宗正寺修玉牒官。遷工部
郎中,未及謝,卒。
揚休喜閒放,平居養猿鶴,玩圖書,吟詠自適,與家人言,未嘗及朝廷事。
及卒,發楮中所得上封事十餘章,其大略:請增諫官以廣言路,置五經博士使學
者專其業,出御史按察諸道以防壅蔽,復齒胄之禮以強宗室,擇守令,重農桑,
禁奢侈,皆有補於時者。然揚休為人慎默,世未嘗以能言待之也。至於誥命,尤
非所長。
平生好殖財。因使契丹,道感寒毒,得風痹,謁告歸鄉,別墳墓。揚休初在
鄉時,衣食不足,徙步去家十八年。後以從官還鄉里,疇昔同貧窶之人尚在,皆
曰:“昌言來,必賙我矣。”揚休卒不揮一金,反遍受里中富人金以去。
祖士衡,字平叔,蔡州上蔡人。少孤,博學有文,為李宗諤所知,妻以兄子。
楊億謂劉筠曰:“祖士衡辭學日新,後生可畏也。”舉進士甲科,授大理評事、
通判蘄州,再遷殿中丞、直集賢院,改右正言、戶部判官。未幾,提舉在京諸司
庫務,遷起居舍人、注釋御集檢閱官,遂知制誥,為史館修撰,糾察在京刑獄,
同知通進、銀台司。天聖初,以附丁謂,落職知吉州。言者又以在郡不修飭,復
降監江州稅。士衡兒時過外家,有僧善相,見之,語人曰:“是兒神骨秀異,他
日有名於時,若年過四十,當位極人臣。”年三十九,卒於官。
李垂,字舜工,聊城人。鹹平中,登進士第,上《兵制》、《將制書》。自
湖州錄事參軍召為崇文校勘,累遷著作郎、館閣校理。上《導河形勝書》三卷,
欲復九河故道,時論重之。又累修起居注。丁謂執政,垂未嘗往謁。或問其故,
垂曰:“謂為宰相,不以公道副天下望,而恃權怙勢。觀其所為,必游朱崖,吾
不欲在其黨中。”謂聞而惡之,罷知亳州,遷潁、晉、絳三州。明道中,還朝,
閣門祗候李康伯謂曰:“舜工文學議論稱於天下,諸公欲用為知制誥,但宰相以
舜工未嘗相識,盍一往見之。”垂曰:“我若昔謁丁崖州,則乾興初已為翰林學
士矣。今已老大,見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趨炎附熱,看人眉睫,以冀推
挽乎?道之不行,命也。”執政知之,出知均州。卒,年六十九。
五子,仲昌最知名,銳於進取,嘗獻計修六塔河無功,自殿中丞責英州文學
參軍。
張洞,字仲通,開封祥符人。父惟簡,太常少卿。洞為人長大,眉目如畫,
自幼開悟,卓犖不群。惟簡異之,抱以訪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奇,必在策
名,後當以文學政事顯。”既誦書,日數千言,為文甚敏。未冠,曄然有聲,遇
事慷慨,自許以有為。時,趙元昊叛擾邊。關、隴蕭然,困於飛挽,且屢喪師。
仁宗太息,思聞中外之謀。洞以布衣求上方略,召試舍人院,擢試將作監主簿。
尋舉進士中第,調漣水軍判官,遭親喪去,再調潁州推官。民劉甲者,強弟
柳使鞭其婦,既而投杖,夫婦相持而泣。甲怒,逼柳使再鞭之。婦以無罪死。吏
當夫極法,知州歐陽修欲從之。洞曰:“律以教令者為首,夫為從,且非其意,
不當死。”眾不聽,洞即稱疾不出,不得已讞於朝,果如洞言,修甚重之。
晏殊知永興軍,奏管勾機宜文字。殊儒臣,喜客,游其門者皆名士,尤深敬
洞。改大理丞、知鞏縣。會殊留守西京,復奏知司錄。殊晚節驟用刑,幕府無敢
言。洞平居與殊賦詩飲酒,傾倒無不至,當事有官責,持議甚堅,殊為沮止,洞
亦自以不負其知。
樞密副使高若訥、參知政事吳育薦其文學,宜為館職,召試學士院,充秘閣
校理、判祠部。時天下戶口日蕃,民去為僧者眾。洞奏:“至和元年,敕增歲度
僧,舊敕諸路三百人度一人,後率百人度一人;又文武官、內臣墳墓,得置寺撥
放,近歲滋廣。若以勳勞宜假之者,當依古給戶守冢,禁毋樵採而已。今祠部帳
至三十餘萬僧,失不裁損,後不勝其弊。”朝廷用其言,始三分減一。知太常禮
院,宰相陳執中將葬,洞與同列謚為榮靈,其孫訴之,詔孫抃等複議,改曰恭。
洞駁奏:“執中位宰相,無功德而罪戾多,生不能zheng6*法以黜之,死猶當正名以誅
之。”竟從抃等議。
初,皇后郭氏忤旨得罪廢沒,後仁宗悔之,詔追復其號,二十餘年矣。至是,
有司請祔於廟。知制誥劉敞以謂:“《春秋》書‘禘於太廟,用致夫人’。致者,
不宜致也。且古者不二嫡,當許其號,不許其禮。”洞奏:“後嘗母天下,無大
過惡,中外所知。陛下既察其偶失恭順,洗之於既沒,猶曰不許其禮,於義無當。
且廢后立後,何嫌於嫡?此當時大臣護已然之失,乖正名之典,而敞復引《春秋》
‘用致夫人’。按《左氏》哀姜之惡所不忍道,而二《傳》有非嫡之辭,敞議非
是。若從變禮,尚當別立廟。”不行。轉太常博士,判登聞鼓院。仁宗方響儒術,
洞在館閣久,數有建明,仁宗以為知《經》,會覆考進士崇政殿,因賜飛白“善
經”字寵之。洞獻詩謝,復賜詔獎諭。
出知棣州,轉尚書祠部員外郎。河北地當六塔之沖者,歲決溢病民田。水退,
強者遂冒占,弱者耕居無所。洞奏一切官為標給,蠲其租以綏新集。河北東路民
富蠶桑,契丹謂之“綾絹州”,朝廷以為內地不慮。洞奏:“今滄、景,契丹可
入之道,兵守多缺,契丹時以販鹽為名,舟往來境上,此不可不察。願度形勢,
置帥、增屯戍以控扼之。”
時天下久安,薦紳崇尚虛名,以寬厚沉默為德,於事無所補,洞以謂非朝廷
福。又謂:“諫官持諫以震人主,不數年至顯仕,此何為者。當重其任而緩其遷,
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絕意。”致書歐陽修極論之。召權開封府推官。
英宗即位,轉度支員外郎。英宗哀疚,或經旬不御正殿,洞上言:“陛下春
秋鼎盛,初嗣大統,豈宜久屈剛健,自比沖幼之主。當躬萬機,攬群材,以稱先
帝付畀之意,厭元元之望。”大臣亦以為言,遂聽政。命考試開封進士,既罷,
進賦,題曰《孝慈則忠》。時方議濮安懿王稱皇事,英宗曰:“張洞意諷朕。”
宰相韓琦進曰:“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英宗意解。
詔訊祁國公宗說獄,宗說恃近屬,貴驕不道,獄具,英宗以為辱國,不欲暴
其惡。洞曰:“宗說罪在不宥。雖然,陛下將懲惡而難暴之,獨以其坑不辜數人,
置諸法可矣。”英宗喜曰:“卿知大體。”洞因言:“唐宗室多賢宰相名士,蓋
其知學問使然。國家本支蕃衍,無親疏一切厚廩之,不使知辛苦。婢妾聲伎,無
多寡之限,至滅禮義,極嗜欲。貸之則亂公共之法,刑之則傷骨肉之愛。宜因秩
品立制度,更選老成教授之。”宗室緣是怨洞,痛詆訾言,上亦起藩邸,賴察之,
不罪也。
轉司封員外郎、權三司度支判官。對便殿稱旨,英宗遂欲進用,大臣忌之,
出為江西轉運使。江西荐饑,征民積歲賦,洞為奏免之。又民輸綢絹不中度者,
舊責以滿匹,洞命計尺寸輸錢,民便之。移淮南轉運使,轉工部郎中。淮南地不
宜麥,民艱於所輸,洞復命輸錢,官為糴麥,不逾時而足。洞在棣時,夢人稱敕
召者,既出,如拜官然,顧視旌旗吏卒羅於庭。至是,夢之如初。自以年不能永,
教諸子部分家事。未幾卒,年四十九。
李仕衡,字天均,秦州成紀人,後家京兆府。進士及第,調鄠縣主簿。田重
進守京兆,命仕衡鞫死囚五人,活者四人。重進即其家謂曰:“子有陰施,此門
當高大之。”徙知彭山縣,就加大理評事,遷光祿寺丞。父益,以不法誅,仕衡
亦坐除名。
後會赦,寇準薦其材,盡復其官,領渭橋輦運,通判邠州,再遷秘書丞,徙
知劍州。王均反,仕衡度州兵不足守,即棄城焚芻粟,輦金帛東守劍門。既而賊
陷漢州,攻劍州,州空無所資,即趨劍門。仕衡預招賊眾,得千餘人,待之不疑。
賊將至,與鈐轄裴臻迎擊之,斬首數千級。乃乘驛入奏,擢尚書度支員外郎,賜
服緋魚。已而使者言仕衡嘗棄城,降監虔州稅。
召還,判三司鹽鐵勾院。度支使梁鼎言:“商人入粟於邊,率高其直,而售
以解鹽。商利益博,國用日耗。請調丁夫轉粟,而輦鹽諸州,官自鬻之,歲可得
緡錢三十萬。”仕衡曰:“安邊無大於息民,今不得已而調劍之,又增以轉粟挽
鹽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不聽,遂行鼎議,而關中大擾。乃罷鼎度支使,
以仕衡為荊湖北路轉運使,徙陝西。初,歲出內帑緡錢三十萬,助陝西軍費。仕
衡言歲計可自辦,遂罷給。
真宗謁陵寢,因幸洛,仕衡獻粟五十萬斛,又以三十萬斛饋京西。朝廷以為
材,召為度支副使。上言:“關右既弛鹽禁,而永興、同華耀四州猶率賣鹽,年
額錢請減十之四。”詔悉除之。累遷司封郎中,為河北轉運使。又奏罷內帑所助
緡錢百萬。建言:“河北歲給諸軍帛七十萬,而民艱於得錢,悉預假於里豪,出
倍償之息,以是工機之利愈薄。方春民不足,請戶給錢,至夏輸帛,ze6*民獲利而
官用足矣。詔優其直,仍推其法於天下。
封泰山,獻錢帛、芻糧各十萬,見於行宮,遷右諫議大夫。祀汾陰,又助錢
帛三十萬,乃命同林特提舉京西、陝西轉運事。權知永興軍,進給事中。逾月,
以樞密直學士知益州。
頃之,河北闕軍儲,議者以謂仕衡前過助封祀費,真宗聞之,以為河北都轉
運使。駕如亳州,又貢絲錦、縑帛各二十萬。後集粟塞下,至鉅萬斛。或言粟腐
不可食,朝廷遣使取視之,而粟不腐也。棣州污下苦水患,仕衡奏徙州西北七十
里,既而大水沒故城丈余。南郊,復進錢帛八十萬。先是,每有大禮,仕衡必以
所部供軍物為貢,言者以為不實。仕衡乃條析進六十萬皆上供者,二十萬即其羨
余。帝不之罪,謂王旦曰:“仕衡應猝有材,人慾以此中之。然朝廷所須,隨大
小即辦,亦其所長也。”明年旱蝗,發積粟賑民,又移五萬斛濟京西。
遷尚書工部侍郎、權知天雄軍。民有盜瓜傷主者,法當死,仕衡以歲飢,奏
貸之。盜起淄、青間,遷刑部侍郎、知青州。前守捕群盜妻子置棘圍中,仕衡至,
悉縱罷之使去。未幾,其徒有梟賊首至者。入為三司使,帝作《寬財利論》以賜
之。乃更陝西入粟法,使民得受錢與茶。舊市羊及木,責吏送京師,而羊多道死,
木至湍險處往往漂失,吏至破產不能償。仕衡乃許吏私附羊,免其算,使得補死
者;聽民自采木輸官,用入粟法償其直。遷吏部侍郎。
仁宗即位,拜尚書左丞,以足疾,改同州觀察使、知陳州。州大水,築大堤
以障水患。徙潁州,復知陳州。曹利用,仕衡婿也。利用被罪,降仕衡左龍武軍
大將軍,分司西京。歲余,改左衛大將軍,卒。其後諸子訴其父有勞於國,非意
左遷,詔追復同州觀察使。
仕衡前後管計事二十年,雖才智過人,然素貪,家貲至累鉅萬,建大第長安
里中,嚴若官府。
丕緒蔭補將作監主簿。及仕衡歸老,丕緒時為尚書虞部員外郎,請解官
就養。朝廷以為郎,故事不許,請削一官,乃聽。未幾,還之。居十餘年,仕衡
死,服除,久之不出。大臣為言,起僉書永人軍節度判官事。歷通判永興軍、同
州,知解州、興元府、華州,累遷司農卿致仕,卒。丕緒居官廉靜,不為矯激。
家多圖書,集歷代石刻,為數百卷藏之。
李溥,河南人。初為三司小吏,陰狡多智數。時天下新定,太宗厲精政事,
嘗論及財賦,欲有所更革,引三司吏二十七人對便殿,問以職事。溥詢其目,請
退而條上。命至中書,列七十一事以聞,四十四事即日行之,餘下三司議可否。
於是帝以溥等為能,語輔臣曰:“朕嘗諭陳恕等,如溥輩雖無學,至於金谷利害,
必能究知本末,宜假以色辭,誘令開陳。而恕等強愎自用,莫肯詢問。”呂端對
曰:“耕當問奴,織當問婢。”寇準曰:“孔子入太廟,每事問。蓋以貴xia6*賤,
先有司之義也。”帝以為然,悉擢溥等以官,賜錢幣有差。
溥為左侍禁、提點三司孔目官,請著內外百官諸軍奉祿為定式。加閣門祗候。
催運陝西糧草,赴清遠軍,還,提舉在京倉草場,勾當北作坊。齊州大水,壞民
廬舍,欲徙州城,未決,命溥往視,遂徙城而還。又與李仕衡使陝西,增酒榷緡
錢歲二十五萬。三遷崇儀使。
景德中,茶法既弊,命與林特、劉承珪更定法,募人入金帛京師,入芻粟塞
下,與東南茶皆倍其數,即以溥制置江、淮等路茶鹽礬稅兼發運事,使推行之。
歲課緡錢,果增其舊,特等皆受賞。溥時已為發運副使,遷為使,仍改西京作坊
使。然茶法行之數年,課復損於舊。江、淮歲運米輸京師,舊止五百餘萬斛,至
溥乃增至六百萬,而諸路獄有餘畜。高郵軍新開湖水散漫多風濤,溥令漕舟東下
者還過泗州,因載石輸湖中,積為長堤,自是舟行無患。累遷北作坊使。
時建設玉清昭應宮,溥與丁謂相表里,盡括東南巧匠遣詣京,且多致奇木怪
石,以傅會帝意。建安軍鑄玉皇、聖祖,溥典其事,丁謂言溥蔬食者周歲,而溥
亦數奏祥應,遂以為迎奉聖像都監、領順州刺史,遷獎州團練使。溥自言江、淮
歲入茶,視舊額增五百七十餘萬斤。並言,漕舟舊以使臣若軍大將,人掌一綱,
多侵盜,自溥並三綱為一,以三人共主之,使更相司察。大中祥符九年,初運米
一百二十五萬石,才失二百石。會溥當代,詔留再任,特遷宮苑使。
初,譙縣尉陳齊論榷茶法,溥薦齊任京官,御史中丞王嗣宗方判吏部銓,言
齊豪民子,不可用。真宗以問執政,馮拯對曰:“若用有材,豈限貧富。”帝曰:
“卿言是也。”因稱溥畏慎小心,言事未嘗不中利害,以故任之益不疑。然溥久
專利權,內倚丁謂,所言輒聽。帝嘗語執政曰:“群臣上書論事,法官輒沮之,
雲非有大益,無改舊章,然則何以廣言路。”王旦對曰:“法制數更,則詔令牴
牾,故重於變易。”因言:“溥嘗請盜販茶鹽者贓仗皆沒官,已可之矣。”帝曰:
“此特畏溥之強,不敢退卻,自今雖小吏言,亦宜詳究行之。”
溥既專且貪,繇是浸為不法。發運使黃震條其罪狀以聞,罷知潭州。命御史
鞫治,得溥私役兵為姻家林特起第,附官舟販竹木,奸贓十數事。未論決,會赦,
貶忠武軍節度副使。仁宗即位,起知淮陽軍,歷光、黃二州,復以贓敗,貶蔡州
團練副使。久之,監徐州利國監,以千牛衛將軍致仕,卒。
胡則,字子正,婺州永康人。果敢有材氣。以進士起家,補許田縣尉,再調
憲州錄事參軍。時靈、夏用兵,轉運使索湘命則部送芻糧,為一月計。則曰:
“為百日備,尚恐不支,奈何為一月邪?”湘懼無以給,遣則遂入奏。太宗因問
以邊策,對稱旨,顧左右曰:“州縣豈乏人?”命記姓名中書。後李繼隆討賊,
久不解,湘語則曰:“微子幾敗我事。”一日,繼隆移文轉運司曰:“兵且深入,
糧有繼乎?”則告湘曰:“彼師老將歸,欲以糧乏為辭耳,姑以有餘報之。”已
而果為則所料。湘為河北轉運使,奏改秘書省著作佐郎、僉書貝州觀察判官事。
後以太常博士提舉兩浙榷茶,就知睦州,徙溫州。歲余,提舉江南路銀銅場、
鑄錢監,得吏所匿銅數萬斤,吏懼且死,則曰:“馬伏波哀重囚而縱之,吾豈重
貨而輕數人之生乎?”籍為羨餘,不之罪。改江、淮制置發運使,累遷尚書戶部
員外郎。真宗幸亳還,擢三司度支副使。
初,丁謂舉進士,客許田,則厚遇之,謂貴顯,故則驟進用。至是,謂罷政
事,出則為京西轉運使,遷禮部郎中。部內民訛言相驚,至遣使安撫乃定。坐是,
徙廣西路轉運使。有番舶遭風至瓊州,且告食乏,不能去。則命貸錢三百萬,吏
白夷人狡詐,又風波不可期。則曰:“彼以急難投我,可拒而不與邪?”已而償
所貸如期。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為辨活者九人。復為發運使,累遷太常少卿。
乾興初,坐丁謂黨,降知信州,徙福州,以右諫議大夫知杭州。入權吏部流
內銓,坐失舉,復為太常少卿、知池州。未行,復諫議大夫、知永興軍,徙河北
都轉運使,以給事中權三司使,通京東西、陝西鹽法,人便之。初,則在河北,
殿中侍御史王沿嘗就則假官舟販鹽,又以其子為名祈買酒場。至是,張宗誨擿發
之,按驗得實,出則知陳州。逾月,授工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劉隨上疏言:
“則奸邪貪濫聞天下,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今以罪去,驟加美職,何以風勸在
位?”後徙杭州,再遷兵部侍郎致仕,卒。
則無廉名,喜交結,尚風義。丁謂貶崖州,賓客隨散落,獨則間遣人至海上,
饋問如平日。在福州時,前守陳絳嘗延蜀人龍昌期為眾人講《易》,得錢十萬。
絳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則破械館以賓禮,出俸錢為償之。
昌期者,嘗注《易》、《詩》、《書》、《論語》、《孝經》、《陰符經》、
《老子》,其說詭誕穿鑿,至詆斥周公。初用薦者補國子四門助教,文彥博守成
都,召置府學,奏改秘書省校書郎,後以殿中丞致仕。著書百餘卷,嘉祐中,詔
取其書。昌期時年八十餘,野服自詣京師,賜緋魚,絹百匹。歐陽修言其異端害
道,不當推獎,奪所賜服罷歸,卒。
薛顏字,彥回,河中萬泉人。舉《三禮》中第,為嘉州司戶參軍。代還引見,
太宗顧問之,對稱旨,改將作監丞、監華州酒稅。以秘書省著作佐郎使夔、峽,
疏決刑獄。還,改太子左贊善大夫、知雲安軍,徙渝、閬二州,擢三司鹽鐵判官,
河北計置糧草。
初,丁謂招撫溪蠻,有威惠,部人愛之。留五年,詔謂自舉代,謂薦顏為峽
路轉運使,累遷尚書虞部員外郎。始,孟氏據蜀,徙夔州於東山,據峽以拒王師,
而民居不便也,顏為復其故城。宜州陳進反,命勾當廣南東、西路轉運司事。賊
平,遷金部員外郎,改河東轉運使。
祀汾陰,徙陝西。河中浮橋歲為水所敗,顏即北岸釃上流為支渠,以殺水怒,
因取渠水溉其旁田,民頗利之。坊州募人煉礬,歲久課益重,至有破產被系不能
償者。顏奏:“罷坊礬,則晉礬當大售。”後如其策。徙河北。歷知河陽、杭徐
州,累遷光祿少卿,以少府監知江寧府。邏者晝劫人,反執平人以告。顏視其色
動,曰:“若真盜也。”械之,果引伏。轉右諫議大夫、知河南府。
仁宗即位,遷給事中。丁謂分司西京,以顏雅與善,徙知應天府,又徙耀州。
部有豪姓李甲,結客數十人,號“沒命社”,少不如意,則推一人以死斗之,積
數年,為鄉人患,莫敢發。顏至,大索其黨,會赦當免,特杖甲流海上,余悉籍
于軍。以光祿卿分司西京,卒於家。
嘗屬杜衍為墓誌,衍卻之。仁宗聞其事,他日,謂衍曰:“薛顏有醜行,卿
不欲志其墓,誠清識也。”孫向,自有傳。
許元,字子春,宣州宣城人。以父蔭為太廟齋郎,改大理寺丞,累遷國子博
士,監在京榷貨務,三門發運判官。元為吏強敏,尤能商財利。慶曆中,江、淮
歲漕不給,京師乏軍儲,參知政事范仲淹薦元可獨倚辦,擢江、淮制置發運判官。
至,則悉發瀕江州縣藏粟,所在留三月食,遠近以次相補,引千餘艘轉漕而西。
未幾,京師足食,朝廷以為任職,就遷副使。遂以尚書主客員外郎為使,進金部,
特賜進士出身,遷侍御史。
嘗欲與施昌言分行二浙、江南調發軍食。仁宗聞之,語輔臣曰:“東南歲比
不登,民力匱乏,嘗詔損歲漕百萬石,而元與昌言乃更欲分道而出,是必誅求疲
民以自為功,非朕志也。”下詔戒飭。既而元欲專六路財賦,收羨餘以媚三司,
憚諸部不從,請以六路轉運司自隸,既可之矣,而轉運使多論其罪,事遂寢。擢
天章閣待制,再遷郎中,以疾請還。歷知揚、越、泰州,卒。
元在江、淮十三年,以聚斂刻剝為能,急於進取,多聚珍奇以賂遺京師權貴,
尤為王堯臣所知。發運使治所在真州,衣冠之求官舟者,日數十輩。元視勢家貴
族,立榷巨艦與之;即小官惸獨,伺候歲月,有不能得。人以是憤怨,而元自為
以當然,無所愧憚。
鍾離瑾,字公瑜,廬州合肥人。舉進士,為簡州推官,以殿中丞通判益州。
建言:“州郡既上雨,後雖凶旱,多隱之以成前奏,請令監司劾其不實者。”擢
開封府推官,出提點兩浙刑獄。衢、潤州飢,聚餓者食之,頗廢農作,請發米二
萬斛賑給,家毋過一斛。後徙淮南轉運副使,歷京西、河東、河北轉運使,改江、
淮制置發運使。殿直王乙者,請自揚州召伯埭東至瓜州,浚河百二十里,以廢二
埭。詔瑾規度,以工大不可就,止置閘召伯埭旁,人以為利。累遷尚書刑部郎中,
為三司戶部副使,除龍圖閣待制、權知開封府。未逾月,得疾,仁宗封藥賜之,
使未及門而卒。
孫沖,字升伯,趙州平棘人。舉明經,歷古田青陽尉、鹽山麗水主簿。嘗並
喪父母去官,有司循五代故事,必六年乃聽調,沖援古制,以書乾宰相,不納。
後舉進士,登甲科。授將作監丞,歷通判晉、絳、保州,坐與保州守爭事,降監
吉州酒,累遷太常博士。
河決棣州,知天雄軍寇準請徙州治河,命沖往按視。還言:“徙州動民,亦
未免治堤,不若塞河為便。”遂以沖知棣州,自秋至春,凡四決,沖皆塞之,就
除殿中侍御史。準為樞密使,卒徙州陽信。而沖坐守護河堤過嚴,民輸送往來堤
上者輒榜之,為使者論奏,徙知襄州。沖復上疏論徙州非便,著《河書》以獻。
會京西蝗,真宗遣中使督捕,至襄,怒沖不出迎,乃奏蝗唯襄為甚,而州將
日置酒,無恤民意。帝怒,命即州置獄。沖得屬縣言歲稔狀,馳驛上之。時使者
猶未還,帝悟,為追使者笞之。以侍御史為京西轉運。塞滑州決河,權知滑州。
參知政事魯宗道總河事,用太常博士李渭策,欲盛夏興役。沖言徒費薪楗,困人
力,雖塞必決。遂罷知河陽。累遷刑部郎中,歷湖北、河東轉運使。
會南郊賞賜軍士,而汾州廣勇軍所得帛不逮他軍,一軍大噪,捽守佐堂下劫
之,約與善帛乃免。城中戒備,遣兵圍廣勇營。沖適至,命解圍弛備,置酒張樂,
推首惡十六人斬之,遂定。初,守佐以亂軍所約者上聞,詔給善帛。使者至潞,
沖促之還,曰:“以亂而得所欲,是愈誘之亂也。”卒留不與。入判登聞鼓院,
以目疾改兵部郎中、直史館、知河中府,徙潞州,復為河東轉運使,遷太常少卿,
擢右諫議大夫,復知潞州,遷翰林院學士。及徙同州,權西京留司御史台,遷給
事中。喪明,卒。
沖為吏,所至以強幹稱,能任鉤距,多得事情,然無家法,晚節尤寡廉聲。
孫永,自有傳。
崔嶧,字之才,京兆長安人。進士及第,累官尚書職方員外郎、知遂州。建
議瞿塘峽置關如劍門,以察奸人。事既施行,徙提點刑獄。嘉陵江歲調民丁治堤
堨,嶧更用州兵代其役。文州蕃卒數剽攻邊戶,守臣慮生事,多以牛酒和遣。
嶧請守臣歲時得行邊,益募勇壯,伺其發,一切捕擊之,後無復內寇。就除轉運
使。歷三司戶部判官、河東轉運使。會更錢法,潞州民大擾,推其首惡誅之,人
心遂定。
後為戶部副使,以右諫議大夫為河東都轉運使,遷給事中,還,糾察在京刑
獄。諫官、御史言宰相陳執中縱嬖妾殺婢,命按治。嶧以為執中自以婢不恪笞之
死,非妾殺之,頗左右執中,即授龍圖閣待制、知慶州。羌井坑族亂,潛兵討平。
歷知同州、鳳翔府,改工部侍郎、集賢院學士、知河中府。
嶧所至貪奸,比老益甚。在鳳翔,轉運使薛向按之急,不得已至河中。請老,
以刑部侍郎致仕,卒。
田瑜,字資忠,河南壽安人。舉進士,歷袁、郢、合三州軍事推官,遷大理
寺丞,知鹿邑、建陽縣,徙知蒙、江二州,累遷尚書司封員外郎、提點廣南西路
刑獄。慶曆中,區希范誘溪洞環州蠻叛,上以瑜習知南方事,就除荊湖北路轉運
使。瑜檄屬郡募民擊賊,又督轉粟以守要害,故兵所至皆不乏食,賊勢大挫。
徙兩浙轉運按察使。杭州龍山堤歲決,水冒民居,輒賦芻塞之。瑜與民約,
每芻十束,更輸石一尺。率五歲,得石百萬,為石堤,堤固而歲不調民。加直史
館、益州路轉運使,改江、淮制置發運使,擢天章閣待制、知廣州,累遷諫議大
夫、權三司戶部副使。
儂智高犯邕,瑜條上用兵御賊十事。智高平,召對便殿,具言南方山川險要,
所以備守之策,乃以為廣南東路體量安撫使。還,糾察刑獄,同判吏部流內銓,
除龍圖閣直學士、知青州。城中有sha6*人投屍井中者,吏以其無主名,不以聞。瑜
廉得之,大出金帛購賊,後數日,鄰州民執賊以告。屬歲凶多盜,瑜立賞罰、設
方略捕格之,境中肅然。徙知澶州,背發疽卒。
瑜瑾厚少文,而於吏事頗盡心,然御下急,無廉稱。
施昌言,字正臣,通州靜海人。舉進士高第,授將作監丞、通判滁州。後以
太常博士召試館職,不中選,遷尚書屯田員外郎、知太平州。上《政論》三十篇。
入為殿中侍御史、開封府判官。安撫淮南,還,以禮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
遷三司度支副使,除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言事者以為濱、棣等六州河可
涉,宜有城守如邊,以待契丹。詔昌言與宦官楊懷敏往視。懷敏以為當城如邊,
昌言曰:“六州地千里,又河數移徙,城之甚難而無利。契丹未渝盟先自困,非
便也。”或請於麟、府立十二砦以拓境,又詔昌言與明鎬、張元度可否,昌言獨
以為:“麟、府在河外,於國家無毫髮入,而至今饋守者,徒以畏蹙國之虛名。
今不當又事無利之砦,以重困財力。”就除知慶州。在州所為不法,語徹朝廷。
昌言疑通判陳湜言之,追發湜罪,湜坐廢,昌言亦降知華州。
歷知滄州、河陽,移河北都轉運使。議塞商胡埽決河,令復故道,與北京留
守賈昌朝累論。徙江、淮發運使,加龍圖閣直學士、知應天府,又知延州。召還,
會塞六塔河,以為都大修河制置使,辭,弗許,加樞密直學士、知澶州,以便役
事。河決,奪一官知滑州,又知杭州,加龍圖閣學士,復知滑州。以老求罷,乃
以知越州。至京師,卒。
昌言為發運使時,召范仲淹後堂,出婢子為優,雜男子慢戲,無所不言。仲
淹怪問之,則皆昌言子也,仲淹大不懌而去。其治家如此。
論曰:狄棐、郎簡、孫祖德、張若谷、石揚休、祖士衡並以文辭高第,累侍
從,歷方州,始為名臣,終鮮大過,考其行事可見也。李垂寧去華近,不肯見宰
相;張洞以直言正論為大臣所忌,則其抱負從可知矣。若李仕衡而下十人,皆能
任劇繁,然或寡廉稱,或有醜行,君子恥之。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_宋史原文_國學 史部0

猜你喜歡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_宋史原文_國學 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