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禮四(吉禮四)
歷代帝王陵廟 三皇 聖師 國先師孔子 旗纛 五祀 國馬神
南京神廟 功臣廟 京師九廟 諸神祠 厲壇
○歷代帝王陵廟
洪武三年,遣使訪先代陵寢,仍命各行省具圖以進,凡七十有九。禮官考其
功德昭著者,曰伏羲,神農,黃帝,少昊,顓頊,唐堯,虞舜,夏禹,商湯、中
宗、高宗,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漢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宣帝、光
武、明帝、章帝,後魏文帝,隋高祖,唐高祖、太宗、憲宗、宣宗,周世宗,宋
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孝宗、理宗,凡三十有六。各制袞冕,函香幣。遣秘
書監丞陶誼等往修祀禮,親制祝文遣之。每陵以白金二十五兩具祭物。陵寢發者
掩之,壞者完之。廟敝者葺之。無廟者設壇以祭。仍令有司禁樵採。歲時祭祀,
牲用太牢。
四年,禮部定議,合祀帝王三十五。在河南者十:陳祀伏羲、商高宗,孟津
祀漢光武,洛陽祀漢明帝、章帝,鄭祀周世宗,鞏祀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
在山西者一:滎河祀商湯。在山東者二:東平祀唐堯,曲阜祀少昊。在北平者三:
內黃祀商中宗,滑祀顓頊、高辛。在湖廣者二:酃祀神農,寧遠祀虞舜。在浙江
者二:會稽祀夏禹、宋孝宗。在陝西者十五:中部祀黃帝,鹹陽祀周文王、武王、
成王、康王、宣王,漢高帝、景帝,鹹寧祀漢文帝,興平祀漢武帝,長安祀漢宣
帝,三原祀唐高祖,醴泉祀唐太宗,蒲城祀唐憲宗,涇陽祀唐宣宗。歲祭用仲春、
仲秋朔。於是遣使詣各陵致祭。陵置一碑,刊祭期及牲帛之數,俾所在有司守之。
已而命有司歲時修葺,設陵戶二人守視。又每三年,出祝文、香帛,傳制遣太常
寺樂舞生齎往所在,命有司致祭。其所祀者,視前去周宣王,漢明帝、章帝,而
增祀媧皇於趙城,後魏文帝於富平,元世祖於順天,及宋理宗於會稽,凡三十六
帝。後又增祀隋高祖於扶風,而理宗仍罷祀。又命帝王陵廟所在官司,以春秋仲
月上旬,擇日致祭。
六年,帝以五帝、三王及漢、唐、宋創業之君,俱宜於京師立廟致祭,遂建
歷代帝王廟於欽天山之陽。仿太廟同堂異室之制,為正殿五室:中一室三皇,東
一室五帝,西一室夏禹、商湯、周文王,又東一室周武王、漢光武、唐太宗,又
西一室漢高祖、唐太祖、宋太祖、元世祖。每歲春秋仲月上旬甲日致祭。已而以
周文王終守臣服,唐高祖由太宗得天下,遂寢其祀,增祀隋高祖。七年,令帝王
廟皆塑袞冕坐像,惟伏羲、神農未有衣裳之制,不必加冕服。八月,帝躬祀於新
廟。已而罷隋高祖之祀。
二十一年,令每歲郊祀,附祭歷代帝王於大祀殿。仍以歲八月中旬,擇日遣
官祭於本廟,其春祭停之。又定每三年遣祭各陵之歲,則停廟祭。是年,詔以歷
代名臣從祀,禮官李原名奏擬三十六人以進。帝以宋趙普負太祖不忠,不可從祀。
元臣四傑,木華黎為首,不可祀孫而去其祖,可祀木華黎而罷安童。既祀伯顏,
則阿術不必祀。漢陳平、馮異,宋潘美,皆善始終,可祀。於是定風后、力牧、
皋陶、夔、龍、伯夷、伯益、伊尹、傅說、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召虎、方
叔、張良、蕭何、曹參、陳平、周勃、鄧禹、馮異、諸葛亮、房玄齡、杜如晦、
李靖、郭子儀、李晟、曹彬、潘美、韓世忠、岳飛、張浚、木華黎、博爾忽、博
爾術、赤lao6*溫、伯顏,凡三十七人,從祀於東西廡,為壇四。初,太公望有武成
王廟。嘗遣官致祭如釋奠儀。至是,罷廟祭,去王號。
永樂遷都,帝王廟遣南京太常寺官行禮。嘉靖九年,罷歷代帝王南郊從祀。
令建歷代帝王廟於都城西,歲以仲春秋致祭。後並罷南京廟祭。十年春二月,廟
未成,躬祭歷代帝王於文華殿,凡五壇,丹陛東西名臣四壇。禮部尚書李時言:
“舊儀有賜福胙之文。賜者自上而下之義,惟郊廟社稷宜用。歷代帝王,止宜云
答。”詔可。十一年夏,廟成,名曰景德崇聖之殿。殿五室,東西兩廡,殿後祭
器庫,前為景德門。門外神庫、神廚、宰牲亭、鐘樓。街東西二坊,曰景德街。
用八月壬辰親祭。帝由中門入,迎神、受福胙、送神各兩拜。嗣後歲遣大臣一員
行禮,四員分獻。凡子、午、卯、酉祭於陵寢之歲,則停秋祭。二十四年,以禮
科陳棐言,罷元世祖陵廟之祀,及從祀木華黎等,復遷唐太宗與宋太祖同室。凡
十五帝,從祀名臣三十二人。
○三皇
明初仍元制,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通祀三皇。洪武元年,令以太牢祀。二
年,命以句芒、祝融、風后、力牧左右配,俞跗、桐君、僦貸季、少師、雷公、
鬼臾區、伯高、岐伯、少俞、高陽十大名醫從祀。儀同釋奠。四年,帝以天下郡
邑通祀三皇為瀆。禮臣議:“唐玄宗嘗立三皇五帝廟於京師。至元成宗時,乃立
三皇廟於府州縣。春秋通祀,而以醫藥主之,甚非禮也。”帝曰:“三皇繼天立
極,開萬世教化之原,汨於藥師可乎?”命天下郡縣毋得褻祀。
正德十一年,立伏羲氏廟於秦州。秦州,古成紀地,從巡按御史馮時雄奏也。
嘉靖間,建三皇廟於太醫院北,名景惠殿。中奉三皇及四配。其從祀,東廡則僦
貸季、岐伯、伯高、鬼臾區、俞跗、少俞、少師、桐君、雷公、馬師皇、伊尹、
扁鵲、淳于意、張機十四人,西廡則華陀、王叔和、皇甫謐、葛洪、巢元方、孫
思邈、韋慈藏、王冰、錢乙、朱肱、李杲、利完素、張元素、朱彥修十四人。歲
仲春、秋上甲日,禮部堂上官行禮,太醫院堂上官二員分獻,用少牢。復建聖濟
殿於內,祀先醫,以太醫官主之。二十一年,帝以規制湫隘,命拓其廟。
○聖師
聖師之祭,始於世宗。奉皇師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帝師陶唐氏,有虞
氏,王師夏禹王、商湯王、周文王武王,九聖南向。左先聖周公,右先師孔子,
東西向。每歲春秋開講前一日,皇帝服皮弁,拜跪,行釋奠禮。用羹酒果脯帛祭
於文華殿東室。
初,東室有釋像,帝以其不經,撤之,乃祀先聖先師。自為祭文,行奉安神
位禮。輔臣禮卿及講官俟行禮訖,入拜。先是洪武初,司業宋濂建議欲如建安熊
氏之說,以伏羲為道統之宗,神農、黃帝、堯、舜、禹、湯、文、武,以次列焉。
秩祀天子之學,則道統益尊。太祖不從。至是,世宗仿其意行之。十六年,移祀
於永明殿後,行禮如初。其後常遣官代祭。隆慶初,仍於文華殿東室行禮。
○至聖先師子孔廟祀
漢晉及隋或稱先師,或稱先聖、宣尼、宣父。唐諡文宣王,宋加至聖號,元
復加號大成。明太祖入江淮府,首謁孔子廟。洪武元年二月,詔以太牢祀孔子於
國學,仍遣使詣曲阜致祭。臨行諭曰:“仲尼之道,廣大悠久,與天地並。有天
下者莫不虔修祀事。朕為天下主,期大明教化,以行先聖之道。今既釋奠成均,
仍遣爾修祀事於闕里,爾其敬之。”又定製,每歲仲春、秋上丁,皇帝降香,遣
官祀於國學。以丞相初獻,翰林學士亞獻,國子祭酒終獻。先期,皇帝齋戒。獻
官、陪祀、執事官皆散齋二日,致齋一日。前祀一日,皇帝服皮弁服,御奉天殿
降香。至日,獻官行禮。三年,詔革諸神封號,惟孔子封爵仍舊。且命曲阜廟庭,
歲官給牲幣,俾衍聖公供祀事。四年,禮部奏定儀物。改初制籩豆之八為十,籩
用竹。其簠簋登鉶及豆初用木者,悉易以瓷。牲易以熟。樂生六十人,舞生四十
八人,引舞二人,凡一百一十人。禮部請選京民之秀者充樂舞生,太祖曰:“樂
舞乃學者事,況釋奠所以崇師,宜擇國子生及公卿子弟在學者,豫教肄之。”五
年,罷孟子配享。逾年,帝曰:“孟子辨異端,辟邪說,發明孔子之道,配享如
故。”七年二月,上丁日食,改用仲丁。
十五年,新建太學成。廟在學東,中大成殿,左右兩廡,前大成門,門左右
列戟二十四。門外東為犧牲廚,西為祭器庫,又前為靈星門。自經始以來,駕數
臨視。至是落成,遣官致祭。帝既親詣釋奠,又詔天下通祀孔子,並頒釋奠儀注。
凡府州縣學,籩豆以八,器物牲牢,皆殺於國學。三獻禮同,十哲兩廡一獻。其
祭,各以正官行之,有布政司則以布政司官,分獻則以本學儒職及老成儒士充之。
每歲春、秋仲月上丁日行事。初,國學主祭遣祭酒,後遣翰林院官,然祭酒初到
官,必遣一祭。十七年,敕每月朔望,祭酒以下行釋菜禮,郡縣長以下詣學行香。
二十六年,頒大成樂於天下。二十八年,以行人司副楊砥言,罷漢揚雄從祀,益
以董仲舒。三十年,以國學孔子廟隘,命工部改作,其制皆帝所規畫。大成殿門
各六楹,靈星門三,東西廡七十六楹,神廚庫皆八楹,宰牲所六楹。永樂初,建
廟於太學之東。
宣德三年,以萬縣訓導李譯言,命禮部考正從祀先賢名位,頒示天下。十年,
慈利教諭蔣明請祀元儒吳澄。大學士楊士奇等言當從祀,從之。正統二年,以宋
儒胡安國、蔡沈、真德秀從祀。三年,禁天下祀孔子於釋、老宮。孔、顏、孟三
氏子孫教授裴侃言:“天下文廟惟論傳道,以列位次。闕里家廟,宜正父子,以
敘彝倫。顏子、曾子、子思,子也,配享殿廷。無繇、子曨、伯魚,父也,從祀
廊廡。非惟名分不正,抑恐神不自安。況叔梁紇元已追封啟聖王,創殿於大成殿
西崇祀,而顏、孟之父俱封公,惟伯魚、子曨仍侯,乞追封公爵,偕顏、孟父俱
配啟聖王殿。”帝命禮部行之,仍議加伯魚、子曨封號。成化二年,追封董仲舒
廣川伯,胡安國建寧伯,蔡沈崇安伯,真德秀浦城伯。十二年,從祭酒周洪謨言,
增樂舞為八佾,籩豆各十二。弘治八年,追封楊時將樂伯。從祀,位司馬光之次。
九年,增樂舞為七十二人,如天子之制。十二年,闕里孔廟毀,敕有司重建。十
七年,廟成,遣大學士李東陽祭告,並立御製碑文。正德十六年,詔有司改建孔
氏家廟之在衢州者,官給錢,董其役。令博士孔承義奉祀。
嘉靖九年,大學士張璁言:“先師祀典,有當更正者。叔梁紇乃孔子之父,
顏路、曾曨、孔鯉乃顏、曾、子思之父,三子配享廟庭,紇及諸父從祀兩廡,原
聖賢之心豈安?請於大成殿後,別立室祀叔梁紇,而以顏路、曾曨、孔鯉配之。”
帝以為然。因言:“聖人尊天與尊親同。今籩豆十二,牲用犢,全用祀天儀,亦
非正禮。其諡號、章服悉宜改正。”璁緣帝意,言:“孔子宜稱先聖先師,不稱
王。祀宇宜稱廟,不稱殿。祀宜用木主,其塑像宜毀。籩豆用十,樂用六佾。配
位公侯伯之號宜削,止稱先賢先儒。其從祀申黨、公伯寮、秦冉等十二人宜罷,
林放、蘧瑗等六人宜各祀於其鄉,后蒼、王通、歐陽修、胡瑗、蔡元定宜從祀。”
帝命禮部會翰林諸臣議。編修徐階疏陳易號毀像之不可。帝怒,謫階官,乃
御製《正孔子祀典說》,大略謂孔子以魯僣王為非,寧肯自僣天子之禮?復為《
正孔子祀典申記》,俱付史館。璁因作《正孔子廟祀典或問》奏之。帝以為議論
詳正,並令禮部集議。於是御史黎貫等言:“聖祖初正祀典,天下岳瀆諸神皆去
其號,惟先師孔子如故,良有深意。陛下疑孔子之祀上擬祀天之禮。夫子以不可
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雖擬諸天,亦不為過。自唐尊孔子為文宣王,已用天
子禮樂。宋真宗嘗欲封孔子為帝,或謂周止稱王,不當加帝號。而羅從彥之論,
則謂加帝號亦可。至周敦頤則以為萬世無窮王祀孔子,邵雍則以為仲尼以萬世為
王。其辨孔子不當稱王者,止吳澄一人而已。伏望博考群言,務求至當。”時貫
疏中言:“莫尊於天地,亦莫尊於父師。陛下敬天尊親,不應獨疑孔子王號為僣。”
帝因大怒,疑貫藉此以斥其追尊皇考之非,詆為奸惡,下法司會訊,褫其職。給
事中王汝梅等亦極言不宜去王號,帝皆斥為謬論。
於是禮部會諸臣議:“人以聖人為至,聖人以孔子為至。宋真宗稱孔子為至,
宋真宗稱孔子為至聖,其意已備。今宜於孔子神位題至聖先師孔子,去其王號及
大成、文宣之稱。改大成殿為先師廟,大成門為廟門。其四配稱復聖顏子、宗聖
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十哲以下凡及門弟子,皆稱先賢某子。左丘明以
下,皆稱先儒某子,不復稱公侯伯。遵聖祖首定南京國子監規制,制木為神主。
仍擬大小尺寸,著為定式。其塑像即令屏撤。春秋祭祀,遵國初舊制,十籩十豆。
天下各學,八籩八豆。樂舞止六佾。凡學別立一祠,中叔梁紇,題啟聖化孔氏神
位,以顏無繇、曾點、孔鯉、孟孫氏配,俱稱先賢某氏,至從祀之賢,不可不考
其得失。申黨即申棖,厘去其一。公伯寮、秦冉、顏何、荀況、戴聖、劉向、賈
逵、馬融、何休、王肅、王弼、杜預、吳澄罷祀。林放、蘧瑗、盧植、鄭眾、鄭
玄、服虔、范寧各祀於其鄉。后蒼、王通、歐陽修、胡瑗宜增入。”命悉如議行。
又以行人薛侃議,進陸九淵從祀。
初,洪武時,司業宋濂請去像設主,禮儀樂章多所更定,太祖不允。成、弘
間,少詹程敏政嘗謂馬融等八人當斥。給事中張九功推言之,並請罷荀況、公伯
寮、蘧瑗等,而進后蒼、王通、胡瑗。為禮官周洪謨所卻而止。至是以璁力主,
眾不敢違。毀像蓋用濂說,先賢去留,略如九功言。其進歐陽修,則以濮議故也。
明年,國子監建啟聖公祠成。從尚書李時言,春秋祭祀,與文廟同日。籩豆
牲帛視四配,東西配位視十哲,從祀先儒程晌、朱松、蔡元定視兩廡。輔臣代祭
文廟,則祭酒祭啟聖祠。南京祭酒於文廟,司業於啟聖祠。遂定製,殿中先師南
向,四配東西向。稍後十哲:閔子損、冉子雍、端木子賜、仲子由、卜子商、冉
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顓孫子師皆東西向。兩廡從祀:先賢澹臺滅明、
宓不齊、原憲、公冶長、南宮适、高柴、漆雕開、樊須、司馬耕、公西赤、有若、
琴張、申棖、陳亢、巫馬施、梁鱣、公曨哀、商瞿、冉孺、顏辛、伯虔、曹恤、
冉季、公孫龍、漆雕哆、秦商、漆雕徒父、顏高、商澤、壤駟赤、任不齊、石作
蜀、公良孺、公夏首、公肩定、後處、鄡單、奚容蒧、罕父黑、顏祖、榮旂、
秦祖、左人郢、句井疆、鄭國、公祖句茲、原亢、縣成、廉潔、燕伋、叔仲會、
顏之仆、邽巽、樂欬、公西輿如、狄黑、孔忠、公西蒧、步叔乘、施之常、秦
非、顏噲,先儒左丘明、公羊高、穀梁赤、伏勝、高堂生、孔安國、毛萇、董仲
舒、后蒼、杜子春、王通、韓愈、胡瑗、周敦頤、程顥、歐陽修、邵雍、張載、
司馬光、程頤、楊時、胡安國、朱熹、張栻、陸九淵、呂祖謙、蔡沈、真德秀、
許衡凡九十一人。
隆慶五年,以薛瑄從祀。萬曆中,以羅從彥、李侗從祀。十二年,又以陳
獻章、胡居仁、王守仁從祀。二十三年,以宋周敦頤父輔成從祀啟聖祠。又定每
歲仲春、秋上丁日御殿傳制,遣大臣祭先師及配位。其十哲以翰林官、兩廡以國
子監官各二員分獻。每月朔,及每科進士行釋菜禮。司府州縣衛學各提調官行禮。
牲用少牢,樂如太學。京府及附府縣學,止行釋菜禮。崇禎十五年,以左丘明親
授經於聖人,改稱先賢。並改宋儒周、二程、張、朱、邵六子亦稱先賢,位七十
子下,漢唐諸儒之上。然僅國學更置之,闕里廟廷及天下學宮未遑頒行也。
○旗纛
旗纛之祭有四。其一,洪武元年,禮官奏:“軍行旗纛所當祭者,旗謂牙旗。
黃帝出軍訣曰:‘牙旗者,將軍之精,一軍之形侯。凡始豎牙,必祭以剛日。’
纛,謂旗頭也。《太白陰經》曰:‘大將中建設纛。天子六軍,故用六纛。氂牛
尾為之,在左騑馬首。’唐、宋及元皆有旗纛之祭。今宜立廟京師,春用驚蟄,
秋用霜降日,遣官致祭。”乃命建廟於都督府治之後,以都督為獻官,題主曰軍
牙之神、六纛之神。七年二月,詔皇太子率諸王詣閱武場祭旗纛,為壇七,行三
獻禮。後停春祭,止霜降日祭於教場。其二,歲暮享太廟日,祭旗纛於承天門外。
其三,旗纛廟在山川壇左。初,旗纛與太歲諸神合祭於城南。九年,別建廟。每
歲仲秋,天子躬祀山川之日,遣旗手衛官行禮。其正祭,旗頭大將、六纛大將、
五方旗神、主宰戰船正神、金鼓角銃炮之神、弓弩飛槍飛石之神、陣前陣後神祇
五昌等眾,凡七位,共一壇,南向。皇帝服皮弁,御奉天殿降香。獻官奉以從事。
祭物視先農,帛七,黑二白五。瘞毛血、望燎,與風雲雷雨諸神同。祭畢,設酒
器六於地。刺雄雞六,瀝血以釁之。其四,永樂後,有神旗之祭,專祭火雷之神。
每月朔望,神機營提督官祭於教場。牲用少牢。凡旗纛皆藏內府,祭則設之。
王國祭旗纛,則遣武官戎服行禮。天下衛所於公署後立廟,以指揮使為初獻
官。僚屬為亞獻、終獻。儀物殺京都。
○五祀
洪武二年定製,歲終臘享,通祭於廟門外。八年,禮部奏:“五祀之禮,周、
漢、唐、宋不一。今擬孟春祀戶,設壇皇宮門左,司門主之。孟夏祀灶,設壇御
廚,光祿寺官主之。季夏祀中霤,設壇乾清宮丹墀,內官主之。孟秋祀門,設壇
午門左,司門主之。孟冬祀井,設壇宮內大庖井前,光祿寺官主之。四孟於有事
太廟之日,季夏於土旺之日,牲用少牢。”制可。從定中霤於奉天殿外文樓前。
又歲暮合祭五祀於太廟西廡下,太常寺官行禮。
○馬神
洪武二年命祭馬祖、先牧、馬社、馬步之神,築壇後湖。禮官言:“《周官》
春祭馬祖,天駟星也;夏祭先牧,始養馬者;秋祭馬社,始乘馬者;冬祭馬步,
乃神之災害馬者。隋用周制,祭以四仲之月。唐、宋因之。今定春、秋二仲月,
甲、戊、庚日,遣官致祀。為壇四,樂用時樂,行三獻禮。”四年,蜀明升獻良
馬十,其一白者,長丈余,不可加韉勒。太祖曰:“天生英物,必有神司之。”
命太常以少牢祀馬祖,囊沙四百斤壓之,令人騎而游苑中,久之漸馴。帝乘之以
夕月於清涼山。比還,大悅,賜名飛越峰。復命太常祀馬祖。五年,並諸神為一
壇,歲止春祭。永樂十二年,立北京馬神祠於蓮花池。其南京馬神,則南太僕主
之。
○南京神廟
初稱十廟。北極真武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道林真覺普濟禪師寶志以三月
十八日,都城隍以八月祭帝王后一日,祠山廣惠張王渤以二月十八日,五顯靈順
以四月八日、九月二十八日,皆南京太常寺官祭。漢秣陵尉蔣忠烈公子文、晉成
陽卞忠貞公壼、宋濟陽曹武惠王彬、南唐劉忠肅王仁瞻、元衛國忠肅公福壽俱以
四孟朔,歲除,應天府官祭。惟蔣廟又有四月二十六日之祭。並功臣廟為十一。
後復增四:關公廟,洪武二十七年建於雞籠山之陽,稱漢前將軍壽亭侯。嘉靖十
年訂其誤,改稱漢前將軍漢壽亭侯。以四孟歲暮,應天府官祭,五月十三日,南
京太常寺官祭。天妃,永樂七年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以正月十
五日、三月二十三日,南京太常寺官祭。太倉神廟,以仲春、秋望日,南京戶部
官祭。司馬、馬祖、先牧神廟,以春、秋仲月中旬,擇日南京太僕寺官祭。諸廟
皆少牢,真武與真覺禪師素羞。
○功臣廟
太祖既以功臣配享太廟,又命別立廟於雞籠山。論次功臣二十有一人,死者
塑像,生者虛其位。正殿:中山武寧王徐達、開平忠武王常遇春、岐陽武靖王李
文忠、寧河武順王鄧愈、東甌襄武王湯和、黔寧昭靖王沐英。羊二,豕二。西序:
越國武莊公胡大海、梁國公趙德勝、巢國武壯公華高、虢國忠烈公俞通海、江國
襄烈公吳良、安國忠烈公曹良臣、黔國威毅公吳復、燕山忠愍侯孫興祖。東序:
郢國公馮國用、西海武壯公耿再成、濟國公丁德興、蔡國忠毅公張德勝、海國襄
毅公吳楨、蘄國武義公康茂才、東海郡公茅成。羊二,豕二。兩廡各設牌一,總
書“故指揮千百戶衛所鎮撫之靈”。羊十,豕十。以四孟歲暮,遣駙馬都尉祭。
初,胡大海等歿,命肖像於卞壼、蔣子文之廟。及功臣廟成,移祀焉。永樂
三年,以中山王勛德第一,又命正旦、清明、中元、孟冬、冬至遣太常寺官祭於
大功坊之家廟,牲用少牢。
○京師九廟
京師所祭者九廟。真武廟,永樂十三年建,以祀北極佑聖真君。正德二年改
為靈明顯佑宮,在海子橋之東,祭日同南京。
東嶽泰山廟,在朝陽門外,祭以三月二十八日。
都城隍廟,祭以五月十一日。
漢壽亭侯關公廟,永樂間建。成化十三年,又奉敕建廟宛平縣之東,祭以五
月十三日。皆太常寺官祭。
京都太倉神廟,建於太倉,戶部官祭。
司馬、馬祖、先牧神廟,太僕寺官祭。
宋文丞相祠,永樂六年從太常博士劉履節請,建於順天府學之西。元世祖廟,
嘉靖中罷。皆以二月,八月中旬順天府官祭。
洪恩靈濟宮,祀徐知證、知諤。永樂十五年,立廟皇城之西,正旦、冬至聖
節,內閣禮部及內官各一員祭。生辰,禮部官祭。弘治中,大學士劉健等請毋遣
閣臣。嘉靖中,改遣太常寺官。
其榮國公姚廣孝,洪熙元年從祀太廟。嘉靖九年撤廟祀,移祀大興隆寺,在
皇城西北隅。後寺毀,復移崇國寺。
東嶽、都城隍用太牢,五廟用少牢,真武、靈濟宮素羞。
○諸神祠
洪武元年,命中書省下郡縣,訪求應祀神祇。名山大川、聖帝明王、忠臣烈
士,凡有功於國家及惠愛在民者,著於祀典,令有司歲時致祭。二年,又詔天下
神祇,常有功德於民,事跡昭著者,雖不致祭,禁人毀撤祠宇。三年,定諸神封
號,凡後世溢美之稱皆革去。天下神祠不應祀典者,即淫祠也,有司毋得致祭。
弘治元年,禮科張九功言:“祀典正則人心正。今朝廷常祭之外,又有釋迦牟尼
文佛、三清三境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金玉闕真君元君、神父神母,諸宮觀中
又有水官星君、諸天諸帝之祭,非所以法天下。”帝下其章禮部,尚書周洪謨等
言:
釋迦牟尼文佛生西方中天竺國。宗其教者,以本性為法身,德業為報身,並
真身為三,其實一人耳。道家以老子為師。朱熹有曰:“玉清元始天尊既非老子
法身,上清太上道君又非老子報身,設有二像,又非與老子為一。而老子又自為
上清太上老君,蓋仿釋氏而又失之者也。”自今凡遇萬壽等節,不令修建吉祥齋
醮,或遇喪禮,不令修建薦揚齋醮。其大興隆寺、朝天宮俱停遣官祭告。
北極中天星主紫微大帝者,北極五星在紫微垣中,正統初,建紫微殿,設像
祭告。夫幽禜祭星,古禮也。今乃像之如人,稱之為帝,稽之祀典,誠無所據。
雷聲普化天尊者,道家以為總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為天尊示現之日,
故歲以是日遣官詣顯靈宮致祭。夫風雲雷雨,南郊合祀,而山川壇復有秋報,則
此祭亦當罷免。
祖師三天扶教輔玄da6*法師真君者,傳記云:“漢張道陵,善以符治病。唐天
寶,宋熙寧、大觀間,累號正一靖應真君,子孫亦有封號。國朝仍襲正一嗣教真
人之封。”然宋邵伯溫云:“張魯祖陵、父衡,以符法相授受,自號師君。”今
歲以正月十五日為陵生日,遣官詣顯靈宮祭告,亦非祀典。
大小青龍神者,記云:“有僧名盧,寓西山。有二童子來侍。時久旱,童子
入潭化二青龍,遂得雨。後賜盧號曰感應禪師,建寺設像,別設龍祠於潭上。宣
德中,建大圓通寺,加二龍封號,春秋祭之。”邇者連旱,祈禱無應,不足崇奉
明矣。
梓潼帝君者,記云:“神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沒,人為立廟。
唐、宋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帝命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故元加號為帝君,
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景泰中,因京師舊廟辟而新之,歲以二月三日生辰,遣
祭。”夫梓潼顯靈於蜀,廟食其地為宜。文昌六星與之無涉,宜敕罷免。其祠在
天下學校者,俱令拆毀。
北極佑聖真君者,乃玄武七宿,後人以為真君,作龜蛇於其下。宋真宗避諱,
改為真武。靖康初,加號佑聖助順靈應真君。圖志云:“真武為淨樂王太子,修
煉武當山,功成飛升。奉上帝命鎮北方。被發跣足,建皂纛玄旗。”此道家附會
之說。國朝御製碑謂,太祖平定天下,陰佑為多,當建廟南京崇祀。及太宗靖難,
以神有顯相功,又於京城艮隅並武當山重建廟宇。兩京歲時朔望各遣官致祭,而
武當山又專官督祀事。憲宗嘗範金為像。今請止遵洪武間例,每年三月三日、九
月九日用素羞,遣太常官致祭,余皆停免。
崇恩真君、隆恩真君者,道家以崇恩姓薩名堅,西蜀人,宋徽宗時嘗從王侍
宸、林靈素輩學法有驗。隆恩,則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也,又嘗從薩傳符法。永
樂中,以道士周思得能傳靈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宣德中,改
大德觀,封二真君。成化初改顯靈宮。每年換袍服,所費不訾。近今祈禱無應,
亦當罷免。
金闕上帝、玉闕上帝者,志云:“閩縣靈濟宮祀五代時徐溫子知證、知諤。
國朝御製碑謂太宗嘗弗豫,禱神輒應,因大新閩地廟宇,春秋致祭。又立廟京師,
加封金闕真君、玉闕真君。正統、成化中,累加號為上帝。朔望令節俱遣官祀,
及時薦新,四時換袍服。”夫神世系事跡,本非甚異,其僣號宜革正,妄費亦宜
節省。神父聖帝、神母元君及金玉闕元君者,即二徐父母及其配也。宋封其父齊
王為忠武真人,母田氏為仁壽仙妃,配皆為仙妃。永樂至成化間,屢加封今號,
亦宜削號罷祀。
東嶽泰山之神者,泰山五嶽首,廟在泰安州山下。又每歲南郊及山川壇俱有
合祭之禮。今朝陽門外有元東嶽舊廟,國朝因而不廢。夫既專祭封內,且合祭郊
壇,則此廟之祭,實為煩瀆。
京師都城隍之神者,舊在順天府西南,以五月十一日為神誕辰,故是日及節
令皆遣官祀。夫城隍之神,非人鬼也,安有誕辰?況南郊秋祀俱已合祭,則誕辰
及節令之祀非宜,凡此俱當罷免。
議上,乃命修建齋醮,遣官祭告,並東嶽、真武、城隍廟、靈濟宮祭祀,俱
仍舊。二徐真君及其父母妻革去帝號,仍舊封,冠袍等物換回焚毀,余如所議行
之。
按祀典,太祖時,應天祀陳喬、楊邦乂、姚興、王鉷,成都祀李冰、文翁、
張詠,均州祀黃霸,密縣祀卓茂,松江祀陸遜、陸抗、陸凱,龍州祀李龍遷,建
寧祀謝夷甫,彭澤祀狄仁傑,九江祀李黼,安慶祀余闕、韓建之、李宗可。宣宗
時,高郵祀耿遇德。英宗時,豫章祀韋丹、許遜,無錫祀張巡。憲宗時,崖山祀
張世傑、陸秀夫。孝宗時,新會祀宋慈元楊後,延平祀羅從彥、李侗,建寧祀劉
子翬,烏撒祀潭淵,廬陵祀文天祥,婺源祀朱熹,都昌祀陳澔,饒州祀江萬里,
福州祀陳文龍,興化祀陳瓚,湖廣祀李芾,廣西祀馬慨。武宗時,真定祀顏杲卿、
真卿,韶州附祀張九齡子拯,沂州祀諸葛亮,蕭山祀游酢、羅從彥。皆歷代名臣,
事跡顯著。守臣題請,禮官議覆,事載實錄,年月可稽。至若有明一代之臣抗美
前史者,或以功勳,或以學行,或以直節,或以死事,臚於志乘,刻於碑版,匪
一而足。其大者,鄱陽湖忠臣祠祀丁普郎等三十五人,南昌忠臣祠祀趙德勝等十
四人,太平忠臣廟祀花雲、王鼎、許瑗,金華忠臣祠祀胡大海,皆太祖自定其典。
其後,通州祀常遇春,山海關祀徐達,蘇州祀夏原吉、周忱,淮安祀陳瑄,海
州衛祀衛青、徐安生,甘州祀毛忠,榆林祀餘子俊,杭州祀于謙,蕭山祀魏驥,
汀州祀王得仁,廣州祀楊信民、毛吉,雲南祀沐英、沐晟,貴州祀顧成,廬陵祀
劉球、李時勉,廣信祀鄧顒,寶慶祀賀興隆,上杭祀伍驥、丁泉,慶遠祀葉禎,
雲南祀王禕、吳雲,青田祀劉基,平陽祀薛瑄,杭州祀鄒濟、徐善述,金華祀
章懋,皆眾著耳目,炳然可考。其他郡縣山川龍神忠烈之士,及祈禱有應而祀者,
《會典》所載,尤詳悉雲。
○厲壇
泰厲壇祭無祀鬼神。《春秋傳》曰“鬼有所歸,乃不為厲。”此其義也。《
祭法》:王祭泰厲,諸侯祭公厲,大夫祭族厲。《士喪禮》:“疾病禱於厲’,
《鄭注》謂“漢時民間皆秋祠厲”,則此祀達於上下矣,然後世皆不舉行。洪武
三年定製,京都祭泰厲,設壇玄武湖中,歲以清明及十月朔日遣官致祭。前期七
日,檄京都城隍。祭日,設京省城隍神位於壇上,無祀鬼神等位於壇下之東西,
羊三,豕三,飯米三石。王國祭國厲,府州祭郡厲,縣祭邑厲,皆設壇城北,一
年二祭如京師。里社則祭鄉厲。後定郡邑厲、鄉厲,皆以清明日、七月十五日、
十月朔日。
歷代帝王陵廟 三皇 聖師 國先師孔子 旗纛 五祀 國馬神
南京神廟 功臣廟 京師九廟 諸神祠 厲壇
○歷代帝王陵廟
洪武三年,遣使訪先代陵寢,仍命各行省具圖以進,凡七十有九。禮官考其
功德昭著者,曰伏羲,神農,黃帝,少昊,顓頊,唐堯,虞舜,夏禹,商湯、中
宗、高宗,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漢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宣帝、光
武、明帝、章帝,後魏文帝,隋高祖,唐高祖、太宗、憲宗、宣宗,周世宗,宋
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孝宗、理宗,凡三十有六。各制袞冕,函香幣。遣秘
書監丞陶誼等往修祀禮,親制祝文遣之。每陵以白金二十五兩具祭物。陵寢發者
掩之,壞者完之。廟敝者葺之。無廟者設壇以祭。仍令有司禁樵採。歲時祭祀,
牲用太牢。
四年,禮部定議,合祀帝王三十五。在河南者十:陳祀伏羲、商高宗,孟津
祀漢光武,洛陽祀漢明帝、章帝,鄭祀周世宗,鞏祀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
在山西者一:滎河祀商湯。在山東者二:東平祀唐堯,曲阜祀少昊。在北平者三:
內黃祀商中宗,滑祀顓頊、高辛。在湖廣者二:酃祀神農,寧遠祀虞舜。在浙江
者二:會稽祀夏禹、宋孝宗。在陝西者十五:中部祀黃帝,鹹陽祀周文王、武王、
成王、康王、宣王,漢高帝、景帝,鹹寧祀漢文帝,興平祀漢武帝,長安祀漢宣
帝,三原祀唐高祖,醴泉祀唐太宗,蒲城祀唐憲宗,涇陽祀唐宣宗。歲祭用仲春、
仲秋朔。於是遣使詣各陵致祭。陵置一碑,刊祭期及牲帛之數,俾所在有司守之。
已而命有司歲時修葺,設陵戶二人守視。又每三年,出祝文、香帛,傳制遣太常
寺樂舞生齎往所在,命有司致祭。其所祀者,視前去周宣王,漢明帝、章帝,而
增祀媧皇於趙城,後魏文帝於富平,元世祖於順天,及宋理宗於會稽,凡三十六
帝。後又增祀隋高祖於扶風,而理宗仍罷祀。又命帝王陵廟所在官司,以春秋仲
月上旬,擇日致祭。
六年,帝以五帝、三王及漢、唐、宋創業之君,俱宜於京師立廟致祭,遂建
歷代帝王廟於欽天山之陽。仿太廟同堂異室之制,為正殿五室:中一室三皇,東
一室五帝,西一室夏禹、商湯、周文王,又東一室周武王、漢光武、唐太宗,又
西一室漢高祖、唐太祖、宋太祖、元世祖。每歲春秋仲月上旬甲日致祭。已而以
周文王終守臣服,唐高祖由太宗得天下,遂寢其祀,增祀隋高祖。七年,令帝王
廟皆塑袞冕坐像,惟伏羲、神農未有衣裳之制,不必加冕服。八月,帝躬祀於新
廟。已而罷隋高祖之祀。
二十一年,令每歲郊祀,附祭歷代帝王於大祀殿。仍以歲八月中旬,擇日遣
官祭於本廟,其春祭停之。又定每三年遣祭各陵之歲,則停廟祭。是年,詔以歷
代名臣從祀,禮官李原名奏擬三十六人以進。帝以宋趙普負太祖不忠,不可從祀。
元臣四傑,木華黎為首,不可祀孫而去其祖,可祀木華黎而罷安童。既祀伯顏,
則阿術不必祀。漢陳平、馮異,宋潘美,皆善始終,可祀。於是定風后、力牧、
皋陶、夔、龍、伯夷、伯益、伊尹、傅說、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召虎、方
叔、張良、蕭何、曹參、陳平、周勃、鄧禹、馮異、諸葛亮、房玄齡、杜如晦、
李靖、郭子儀、李晟、曹彬、潘美、韓世忠、岳飛、張浚、木華黎、博爾忽、博
爾術、赤lao6*溫、伯顏,凡三十七人,從祀於東西廡,為壇四。初,太公望有武成
王廟。嘗遣官致祭如釋奠儀。至是,罷廟祭,去王號。
永樂遷都,帝王廟遣南京太常寺官行禮。嘉靖九年,罷歷代帝王南郊從祀。
令建歷代帝王廟於都城西,歲以仲春秋致祭。後並罷南京廟祭。十年春二月,廟
未成,躬祭歷代帝王於文華殿,凡五壇,丹陛東西名臣四壇。禮部尚書李時言:
“舊儀有賜福胙之文。賜者自上而下之義,惟郊廟社稷宜用。歷代帝王,止宜云
答。”詔可。十一年夏,廟成,名曰景德崇聖之殿。殿五室,東西兩廡,殿後祭
器庫,前為景德門。門外神庫、神廚、宰牲亭、鐘樓。街東西二坊,曰景德街。
用八月壬辰親祭。帝由中門入,迎神、受福胙、送神各兩拜。嗣後歲遣大臣一員
行禮,四員分獻。凡子、午、卯、酉祭於陵寢之歲,則停秋祭。二十四年,以禮
科陳棐言,罷元世祖陵廟之祀,及從祀木華黎等,復遷唐太宗與宋太祖同室。凡
十五帝,從祀名臣三十二人。
○三皇
明初仍元制,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通祀三皇。洪武元年,令以太牢祀。二
年,命以句芒、祝融、風后、力牧左右配,俞跗、桐君、僦貸季、少師、雷公、
鬼臾區、伯高、岐伯、少俞、高陽十大名醫從祀。儀同釋奠。四年,帝以天下郡
邑通祀三皇為瀆。禮臣議:“唐玄宗嘗立三皇五帝廟於京師。至元成宗時,乃立
三皇廟於府州縣。春秋通祀,而以醫藥主之,甚非禮也。”帝曰:“三皇繼天立
極,開萬世教化之原,汨於藥師可乎?”命天下郡縣毋得褻祀。
正德十一年,立伏羲氏廟於秦州。秦州,古成紀地,從巡按御史馮時雄奏也。
嘉靖間,建三皇廟於太醫院北,名景惠殿。中奉三皇及四配。其從祀,東廡則僦
貸季、岐伯、伯高、鬼臾區、俞跗、少俞、少師、桐君、雷公、馬師皇、伊尹、
扁鵲、淳于意、張機十四人,西廡則華陀、王叔和、皇甫謐、葛洪、巢元方、孫
思邈、韋慈藏、王冰、錢乙、朱肱、李杲、利完素、張元素、朱彥修十四人。歲
仲春、秋上甲日,禮部堂上官行禮,太醫院堂上官二員分獻,用少牢。復建聖濟
殿於內,祀先醫,以太醫官主之。二十一年,帝以規制湫隘,命拓其廟。
○聖師
聖師之祭,始於世宗。奉皇師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帝師陶唐氏,有虞
氏,王師夏禹王、商湯王、周文王武王,九聖南向。左先聖周公,右先師孔子,
東西向。每歲春秋開講前一日,皇帝服皮弁,拜跪,行釋奠禮。用羹酒果脯帛祭
於文華殿東室。
初,東室有釋像,帝以其不經,撤之,乃祀先聖先師。自為祭文,行奉安神
位禮。輔臣禮卿及講官俟行禮訖,入拜。先是洪武初,司業宋濂建議欲如建安熊
氏之說,以伏羲為道統之宗,神農、黃帝、堯、舜、禹、湯、文、武,以次列焉。
秩祀天子之學,則道統益尊。太祖不從。至是,世宗仿其意行之。十六年,移祀
於永明殿後,行禮如初。其後常遣官代祭。隆慶初,仍於文華殿東室行禮。
○至聖先師子孔廟祀
漢晉及隋或稱先師,或稱先聖、宣尼、宣父。唐諡文宣王,宋加至聖號,元
復加號大成。明太祖入江淮府,首謁孔子廟。洪武元年二月,詔以太牢祀孔子於
國學,仍遣使詣曲阜致祭。臨行諭曰:“仲尼之道,廣大悠久,與天地並。有天
下者莫不虔修祀事。朕為天下主,期大明教化,以行先聖之道。今既釋奠成均,
仍遣爾修祀事於闕里,爾其敬之。”又定製,每歲仲春、秋上丁,皇帝降香,遣
官祀於國學。以丞相初獻,翰林學士亞獻,國子祭酒終獻。先期,皇帝齋戒。獻
官、陪祀、執事官皆散齋二日,致齋一日。前祀一日,皇帝服皮弁服,御奉天殿
降香。至日,獻官行禮。三年,詔革諸神封號,惟孔子封爵仍舊。且命曲阜廟庭,
歲官給牲幣,俾衍聖公供祀事。四年,禮部奏定儀物。改初制籩豆之八為十,籩
用竹。其簠簋登鉶及豆初用木者,悉易以瓷。牲易以熟。樂生六十人,舞生四十
八人,引舞二人,凡一百一十人。禮部請選京民之秀者充樂舞生,太祖曰:“樂
舞乃學者事,況釋奠所以崇師,宜擇國子生及公卿子弟在學者,豫教肄之。”五
年,罷孟子配享。逾年,帝曰:“孟子辨異端,辟邪說,發明孔子之道,配享如
故。”七年二月,上丁日食,改用仲丁。
十五年,新建太學成。廟在學東,中大成殿,左右兩廡,前大成門,門左右
列戟二十四。門外東為犧牲廚,西為祭器庫,又前為靈星門。自經始以來,駕數
臨視。至是落成,遣官致祭。帝既親詣釋奠,又詔天下通祀孔子,並頒釋奠儀注。
凡府州縣學,籩豆以八,器物牲牢,皆殺於國學。三獻禮同,十哲兩廡一獻。其
祭,各以正官行之,有布政司則以布政司官,分獻則以本學儒職及老成儒士充之。
每歲春、秋仲月上丁日行事。初,國學主祭遣祭酒,後遣翰林院官,然祭酒初到
官,必遣一祭。十七年,敕每月朔望,祭酒以下行釋菜禮,郡縣長以下詣學行香。
二十六年,頒大成樂於天下。二十八年,以行人司副楊砥言,罷漢揚雄從祀,益
以董仲舒。三十年,以國學孔子廟隘,命工部改作,其制皆帝所規畫。大成殿門
各六楹,靈星門三,東西廡七十六楹,神廚庫皆八楹,宰牲所六楹。永樂初,建
廟於太學之東。
宣德三年,以萬縣訓導李譯言,命禮部考正從祀先賢名位,頒示天下。十年,
慈利教諭蔣明請祀元儒吳澄。大學士楊士奇等言當從祀,從之。正統二年,以宋
儒胡安國、蔡沈、真德秀從祀。三年,禁天下祀孔子於釋、老宮。孔、顏、孟三
氏子孫教授裴侃言:“天下文廟惟論傳道,以列位次。闕里家廟,宜正父子,以
敘彝倫。顏子、曾子、子思,子也,配享殿廷。無繇、子曨、伯魚,父也,從祀
廊廡。非惟名分不正,抑恐神不自安。況叔梁紇元已追封啟聖王,創殿於大成殿
西崇祀,而顏、孟之父俱封公,惟伯魚、子曨仍侯,乞追封公爵,偕顏、孟父俱
配啟聖王殿。”帝命禮部行之,仍議加伯魚、子曨封號。成化二年,追封董仲舒
廣川伯,胡安國建寧伯,蔡沈崇安伯,真德秀浦城伯。十二年,從祭酒周洪謨言,
增樂舞為八佾,籩豆各十二。弘治八年,追封楊時將樂伯。從祀,位司馬光之次。
九年,增樂舞為七十二人,如天子之制。十二年,闕里孔廟毀,敕有司重建。十
七年,廟成,遣大學士李東陽祭告,並立御製碑文。正德十六年,詔有司改建孔
氏家廟之在衢州者,官給錢,董其役。令博士孔承義奉祀。
嘉靖九年,大學士張璁言:“先師祀典,有當更正者。叔梁紇乃孔子之父,
顏路、曾曨、孔鯉乃顏、曾、子思之父,三子配享廟庭,紇及諸父從祀兩廡,原
聖賢之心豈安?請於大成殿後,別立室祀叔梁紇,而以顏路、曾曨、孔鯉配之。”
帝以為然。因言:“聖人尊天與尊親同。今籩豆十二,牲用犢,全用祀天儀,亦
非正禮。其諡號、章服悉宜改正。”璁緣帝意,言:“孔子宜稱先聖先師,不稱
王。祀宇宜稱廟,不稱殿。祀宜用木主,其塑像宜毀。籩豆用十,樂用六佾。配
位公侯伯之號宜削,止稱先賢先儒。其從祀申黨、公伯寮、秦冉等十二人宜罷,
林放、蘧瑗等六人宜各祀於其鄉,后蒼、王通、歐陽修、胡瑗、蔡元定宜從祀。”
帝命禮部會翰林諸臣議。編修徐階疏陳易號毀像之不可。帝怒,謫階官,乃
御製《正孔子祀典說》,大略謂孔子以魯僣王為非,寧肯自僣天子之禮?復為《
正孔子祀典申記》,俱付史館。璁因作《正孔子廟祀典或問》奏之。帝以為議論
詳正,並令禮部集議。於是御史黎貫等言:“聖祖初正祀典,天下岳瀆諸神皆去
其號,惟先師孔子如故,良有深意。陛下疑孔子之祀上擬祀天之禮。夫子以不可
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雖擬諸天,亦不為過。自唐尊孔子為文宣王,已用天
子禮樂。宋真宗嘗欲封孔子為帝,或謂周止稱王,不當加帝號。而羅從彥之論,
則謂加帝號亦可。至周敦頤則以為萬世無窮王祀孔子,邵雍則以為仲尼以萬世為
王。其辨孔子不當稱王者,止吳澄一人而已。伏望博考群言,務求至當。”時貫
疏中言:“莫尊於天地,亦莫尊於父師。陛下敬天尊親,不應獨疑孔子王號為僣。”
帝因大怒,疑貫藉此以斥其追尊皇考之非,詆為奸惡,下法司會訊,褫其職。給
事中王汝梅等亦極言不宜去王號,帝皆斥為謬論。
於是禮部會諸臣議:“人以聖人為至,聖人以孔子為至。宋真宗稱孔子為至,
宋真宗稱孔子為至聖,其意已備。今宜於孔子神位題至聖先師孔子,去其王號及
大成、文宣之稱。改大成殿為先師廟,大成門為廟門。其四配稱復聖顏子、宗聖
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十哲以下凡及門弟子,皆稱先賢某子。左丘明以
下,皆稱先儒某子,不復稱公侯伯。遵聖祖首定南京國子監規制,制木為神主。
仍擬大小尺寸,著為定式。其塑像即令屏撤。春秋祭祀,遵國初舊制,十籩十豆。
天下各學,八籩八豆。樂舞止六佾。凡學別立一祠,中叔梁紇,題啟聖化孔氏神
位,以顏無繇、曾點、孔鯉、孟孫氏配,俱稱先賢某氏,至從祀之賢,不可不考
其得失。申黨即申棖,厘去其一。公伯寮、秦冉、顏何、荀況、戴聖、劉向、賈
逵、馬融、何休、王肅、王弼、杜預、吳澄罷祀。林放、蘧瑗、盧植、鄭眾、鄭
玄、服虔、范寧各祀於其鄉。后蒼、王通、歐陽修、胡瑗宜增入。”命悉如議行。
又以行人薛侃議,進陸九淵從祀。
初,洪武時,司業宋濂請去像設主,禮儀樂章多所更定,太祖不允。成、弘
間,少詹程敏政嘗謂馬融等八人當斥。給事中張九功推言之,並請罷荀況、公伯
寮、蘧瑗等,而進后蒼、王通、胡瑗。為禮官周洪謨所卻而止。至是以璁力主,
眾不敢違。毀像蓋用濂說,先賢去留,略如九功言。其進歐陽修,則以濮議故也。
明年,國子監建啟聖公祠成。從尚書李時言,春秋祭祀,與文廟同日。籩豆
牲帛視四配,東西配位視十哲,從祀先儒程晌、朱松、蔡元定視兩廡。輔臣代祭
文廟,則祭酒祭啟聖祠。南京祭酒於文廟,司業於啟聖祠。遂定製,殿中先師南
向,四配東西向。稍後十哲:閔子損、冉子雍、端木子賜、仲子由、卜子商、冉
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顓孫子師皆東西向。兩廡從祀:先賢澹臺滅明、
宓不齊、原憲、公冶長、南宮适、高柴、漆雕開、樊須、司馬耕、公西赤、有若、
琴張、申棖、陳亢、巫馬施、梁鱣、公曨哀、商瞿、冉孺、顏辛、伯虔、曹恤、
冉季、公孫龍、漆雕哆、秦商、漆雕徒父、顏高、商澤、壤駟赤、任不齊、石作
蜀、公良孺、公夏首、公肩定、後處、鄡單、奚容蒧、罕父黑、顏祖、榮旂、
秦祖、左人郢、句井疆、鄭國、公祖句茲、原亢、縣成、廉潔、燕伋、叔仲會、
顏之仆、邽巽、樂欬、公西輿如、狄黑、孔忠、公西蒧、步叔乘、施之常、秦
非、顏噲,先儒左丘明、公羊高、穀梁赤、伏勝、高堂生、孔安國、毛萇、董仲
舒、后蒼、杜子春、王通、韓愈、胡瑗、周敦頤、程顥、歐陽修、邵雍、張載、
司馬光、程頤、楊時、胡安國、朱熹、張栻、陸九淵、呂祖謙、蔡沈、真德秀、
許衡凡九十一人。
隆慶五年,以薛瑄從祀。萬曆中,以羅從彥、李侗從祀。十二年,又以陳
獻章、胡居仁、王守仁從祀。二十三年,以宋周敦頤父輔成從祀啟聖祠。又定每
歲仲春、秋上丁日御殿傳制,遣大臣祭先師及配位。其十哲以翰林官、兩廡以國
子監官各二員分獻。每月朔,及每科進士行釋菜禮。司府州縣衛學各提調官行禮。
牲用少牢,樂如太學。京府及附府縣學,止行釋菜禮。崇禎十五年,以左丘明親
授經於聖人,改稱先賢。並改宋儒周、二程、張、朱、邵六子亦稱先賢,位七十
子下,漢唐諸儒之上。然僅國學更置之,闕里廟廷及天下學宮未遑頒行也。
○旗纛
旗纛之祭有四。其一,洪武元年,禮官奏:“軍行旗纛所當祭者,旗謂牙旗。
黃帝出軍訣曰:‘牙旗者,將軍之精,一軍之形侯。凡始豎牙,必祭以剛日。’
纛,謂旗頭也。《太白陰經》曰:‘大將中建設纛。天子六軍,故用六纛。氂牛
尾為之,在左騑馬首。’唐、宋及元皆有旗纛之祭。今宜立廟京師,春用驚蟄,
秋用霜降日,遣官致祭。”乃命建廟於都督府治之後,以都督為獻官,題主曰軍
牙之神、六纛之神。七年二月,詔皇太子率諸王詣閱武場祭旗纛,為壇七,行三
獻禮。後停春祭,止霜降日祭於教場。其二,歲暮享太廟日,祭旗纛於承天門外。
其三,旗纛廟在山川壇左。初,旗纛與太歲諸神合祭於城南。九年,別建廟。每
歲仲秋,天子躬祀山川之日,遣旗手衛官行禮。其正祭,旗頭大將、六纛大將、
五方旗神、主宰戰船正神、金鼓角銃炮之神、弓弩飛槍飛石之神、陣前陣後神祇
五昌等眾,凡七位,共一壇,南向。皇帝服皮弁,御奉天殿降香。獻官奉以從事。
祭物視先農,帛七,黑二白五。瘞毛血、望燎,與風雲雷雨諸神同。祭畢,設酒
器六於地。刺雄雞六,瀝血以釁之。其四,永樂後,有神旗之祭,專祭火雷之神。
每月朔望,神機營提督官祭於教場。牲用少牢。凡旗纛皆藏內府,祭則設之。
王國祭旗纛,則遣武官戎服行禮。天下衛所於公署後立廟,以指揮使為初獻
官。僚屬為亞獻、終獻。儀物殺京都。
○五祀
洪武二年定製,歲終臘享,通祭於廟門外。八年,禮部奏:“五祀之禮,周、
漢、唐、宋不一。今擬孟春祀戶,設壇皇宮門左,司門主之。孟夏祀灶,設壇御
廚,光祿寺官主之。季夏祀中霤,設壇乾清宮丹墀,內官主之。孟秋祀門,設壇
午門左,司門主之。孟冬祀井,設壇宮內大庖井前,光祿寺官主之。四孟於有事
太廟之日,季夏於土旺之日,牲用少牢。”制可。從定中霤於奉天殿外文樓前。
又歲暮合祭五祀於太廟西廡下,太常寺官行禮。
○馬神
洪武二年命祭馬祖、先牧、馬社、馬步之神,築壇後湖。禮官言:“《周官》
春祭馬祖,天駟星也;夏祭先牧,始養馬者;秋祭馬社,始乘馬者;冬祭馬步,
乃神之災害馬者。隋用周制,祭以四仲之月。唐、宋因之。今定春、秋二仲月,
甲、戊、庚日,遣官致祀。為壇四,樂用時樂,行三獻禮。”四年,蜀明升獻良
馬十,其一白者,長丈余,不可加韉勒。太祖曰:“天生英物,必有神司之。”
命太常以少牢祀馬祖,囊沙四百斤壓之,令人騎而游苑中,久之漸馴。帝乘之以
夕月於清涼山。比還,大悅,賜名飛越峰。復命太常祀馬祖。五年,並諸神為一
壇,歲止春祭。永樂十二年,立北京馬神祠於蓮花池。其南京馬神,則南太僕主
之。
○南京神廟
初稱十廟。北極真武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道林真覺普濟禪師寶志以三月
十八日,都城隍以八月祭帝王后一日,祠山廣惠張王渤以二月十八日,五顯靈順
以四月八日、九月二十八日,皆南京太常寺官祭。漢秣陵尉蔣忠烈公子文、晉成
陽卞忠貞公壼、宋濟陽曹武惠王彬、南唐劉忠肅王仁瞻、元衛國忠肅公福壽俱以
四孟朔,歲除,應天府官祭。惟蔣廟又有四月二十六日之祭。並功臣廟為十一。
後復增四:關公廟,洪武二十七年建於雞籠山之陽,稱漢前將軍壽亭侯。嘉靖十
年訂其誤,改稱漢前將軍漢壽亭侯。以四孟歲暮,應天府官祭,五月十三日,南
京太常寺官祭。天妃,永樂七年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以正月十
五日、三月二十三日,南京太常寺官祭。太倉神廟,以仲春、秋望日,南京戶部
官祭。司馬、馬祖、先牧神廟,以春、秋仲月中旬,擇日南京太僕寺官祭。諸廟
皆少牢,真武與真覺禪師素羞。
○功臣廟
太祖既以功臣配享太廟,又命別立廟於雞籠山。論次功臣二十有一人,死者
塑像,生者虛其位。正殿:中山武寧王徐達、開平忠武王常遇春、岐陽武靖王李
文忠、寧河武順王鄧愈、東甌襄武王湯和、黔寧昭靖王沐英。羊二,豕二。西序:
越國武莊公胡大海、梁國公趙德勝、巢國武壯公華高、虢國忠烈公俞通海、江國
襄烈公吳良、安國忠烈公曹良臣、黔國威毅公吳復、燕山忠愍侯孫興祖。東序:
郢國公馮國用、西海武壯公耿再成、濟國公丁德興、蔡國忠毅公張德勝、海國襄
毅公吳楨、蘄國武義公康茂才、東海郡公茅成。羊二,豕二。兩廡各設牌一,總
書“故指揮千百戶衛所鎮撫之靈”。羊十,豕十。以四孟歲暮,遣駙馬都尉祭。
初,胡大海等歿,命肖像於卞壼、蔣子文之廟。及功臣廟成,移祀焉。永樂
三年,以中山王勛德第一,又命正旦、清明、中元、孟冬、冬至遣太常寺官祭於
大功坊之家廟,牲用少牢。
○京師九廟
京師所祭者九廟。真武廟,永樂十三年建,以祀北極佑聖真君。正德二年改
為靈明顯佑宮,在海子橋之東,祭日同南京。
東嶽泰山廟,在朝陽門外,祭以三月二十八日。
都城隍廟,祭以五月十一日。
漢壽亭侯關公廟,永樂間建。成化十三年,又奉敕建廟宛平縣之東,祭以五
月十三日。皆太常寺官祭。
京都太倉神廟,建於太倉,戶部官祭。
司馬、馬祖、先牧神廟,太僕寺官祭。
宋文丞相祠,永樂六年從太常博士劉履節請,建於順天府學之西。元世祖廟,
嘉靖中罷。皆以二月,八月中旬順天府官祭。
洪恩靈濟宮,祀徐知證、知諤。永樂十五年,立廟皇城之西,正旦、冬至聖
節,內閣禮部及內官各一員祭。生辰,禮部官祭。弘治中,大學士劉健等請毋遣
閣臣。嘉靖中,改遣太常寺官。
其榮國公姚廣孝,洪熙元年從祀太廟。嘉靖九年撤廟祀,移祀大興隆寺,在
皇城西北隅。後寺毀,復移崇國寺。
東嶽、都城隍用太牢,五廟用少牢,真武、靈濟宮素羞。
○諸神祠
洪武元年,命中書省下郡縣,訪求應祀神祇。名山大川、聖帝明王、忠臣烈
士,凡有功於國家及惠愛在民者,著於祀典,令有司歲時致祭。二年,又詔天下
神祇,常有功德於民,事跡昭著者,雖不致祭,禁人毀撤祠宇。三年,定諸神封
號,凡後世溢美之稱皆革去。天下神祠不應祀典者,即淫祠也,有司毋得致祭。
弘治元年,禮科張九功言:“祀典正則人心正。今朝廷常祭之外,又有釋迦牟尼
文佛、三清三境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金玉闕真君元君、神父神母,諸宮觀中
又有水官星君、諸天諸帝之祭,非所以法天下。”帝下其章禮部,尚書周洪謨等
言:
釋迦牟尼文佛生西方中天竺國。宗其教者,以本性為法身,德業為報身,並
真身為三,其實一人耳。道家以老子為師。朱熹有曰:“玉清元始天尊既非老子
法身,上清太上道君又非老子報身,設有二像,又非與老子為一。而老子又自為
上清太上老君,蓋仿釋氏而又失之者也。”自今凡遇萬壽等節,不令修建吉祥齋
醮,或遇喪禮,不令修建薦揚齋醮。其大興隆寺、朝天宮俱停遣官祭告。
北極中天星主紫微大帝者,北極五星在紫微垣中,正統初,建紫微殿,設像
祭告。夫幽禜祭星,古禮也。今乃像之如人,稱之為帝,稽之祀典,誠無所據。
雷聲普化天尊者,道家以為總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為天尊示現之日,
故歲以是日遣官詣顯靈宮致祭。夫風雲雷雨,南郊合祀,而山川壇復有秋報,則
此祭亦當罷免。
祖師三天扶教輔玄da6*法師真君者,傳記云:“漢張道陵,善以符治病。唐天
寶,宋熙寧、大觀間,累號正一靖應真君,子孫亦有封號。國朝仍襲正一嗣教真
人之封。”然宋邵伯溫云:“張魯祖陵、父衡,以符法相授受,自號師君。”今
歲以正月十五日為陵生日,遣官詣顯靈宮祭告,亦非祀典。
大小青龍神者,記云:“有僧名盧,寓西山。有二童子來侍。時久旱,童子
入潭化二青龍,遂得雨。後賜盧號曰感應禪師,建寺設像,別設龍祠於潭上。宣
德中,建大圓通寺,加二龍封號,春秋祭之。”邇者連旱,祈禱無應,不足崇奉
明矣。
梓潼帝君者,記云:“神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沒,人為立廟。
唐、宋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帝命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故元加號為帝君,
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景泰中,因京師舊廟辟而新之,歲以二月三日生辰,遣
祭。”夫梓潼顯靈於蜀,廟食其地為宜。文昌六星與之無涉,宜敕罷免。其祠在
天下學校者,俱令拆毀。
北極佑聖真君者,乃玄武七宿,後人以為真君,作龜蛇於其下。宋真宗避諱,
改為真武。靖康初,加號佑聖助順靈應真君。圖志云:“真武為淨樂王太子,修
煉武當山,功成飛升。奉上帝命鎮北方。被發跣足,建皂纛玄旗。”此道家附會
之說。國朝御製碑謂,太祖平定天下,陰佑為多,當建廟南京崇祀。及太宗靖難,
以神有顯相功,又於京城艮隅並武當山重建廟宇。兩京歲時朔望各遣官致祭,而
武當山又專官督祀事。憲宗嘗範金為像。今請止遵洪武間例,每年三月三日、九
月九日用素羞,遣太常官致祭,余皆停免。
崇恩真君、隆恩真君者,道家以崇恩姓薩名堅,西蜀人,宋徽宗時嘗從王侍
宸、林靈素輩學法有驗。隆恩,則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也,又嘗從薩傳符法。永
樂中,以道士周思得能傳靈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宣德中,改
大德觀,封二真君。成化初改顯靈宮。每年換袍服,所費不訾。近今祈禱無應,
亦當罷免。
金闕上帝、玉闕上帝者,志云:“閩縣靈濟宮祀五代時徐溫子知證、知諤。
國朝御製碑謂太宗嘗弗豫,禱神輒應,因大新閩地廟宇,春秋致祭。又立廟京師,
加封金闕真君、玉闕真君。正統、成化中,累加號為上帝。朔望令節俱遣官祀,
及時薦新,四時換袍服。”夫神世系事跡,本非甚異,其僣號宜革正,妄費亦宜
節省。神父聖帝、神母元君及金玉闕元君者,即二徐父母及其配也。宋封其父齊
王為忠武真人,母田氏為仁壽仙妃,配皆為仙妃。永樂至成化間,屢加封今號,
亦宜削號罷祀。
東嶽泰山之神者,泰山五嶽首,廟在泰安州山下。又每歲南郊及山川壇俱有
合祭之禮。今朝陽門外有元東嶽舊廟,國朝因而不廢。夫既專祭封內,且合祭郊
壇,則此廟之祭,實為煩瀆。
京師都城隍之神者,舊在順天府西南,以五月十一日為神誕辰,故是日及節
令皆遣官祀。夫城隍之神,非人鬼也,安有誕辰?況南郊秋祀俱已合祭,則誕辰
及節令之祀非宜,凡此俱當罷免。
議上,乃命修建齋醮,遣官祭告,並東嶽、真武、城隍廟、靈濟宮祭祀,俱
仍舊。二徐真君及其父母妻革去帝號,仍舊封,冠袍等物換回焚毀,余如所議行
之。
按祀典,太祖時,應天祀陳喬、楊邦乂、姚興、王鉷,成都祀李冰、文翁、
張詠,均州祀黃霸,密縣祀卓茂,松江祀陸遜、陸抗、陸凱,龍州祀李龍遷,建
寧祀謝夷甫,彭澤祀狄仁傑,九江祀李黼,安慶祀余闕、韓建之、李宗可。宣宗
時,高郵祀耿遇德。英宗時,豫章祀韋丹、許遜,無錫祀張巡。憲宗時,崖山祀
張世傑、陸秀夫。孝宗時,新會祀宋慈元楊後,延平祀羅從彥、李侗,建寧祀劉
子翬,烏撒祀潭淵,廬陵祀文天祥,婺源祀朱熹,都昌祀陳澔,饒州祀江萬里,
福州祀陳文龍,興化祀陳瓚,湖廣祀李芾,廣西祀馬慨。武宗時,真定祀顏杲卿、
真卿,韶州附祀張九齡子拯,沂州祀諸葛亮,蕭山祀游酢、羅從彥。皆歷代名臣,
事跡顯著。守臣題請,禮官議覆,事載實錄,年月可稽。至若有明一代之臣抗美
前史者,或以功勳,或以學行,或以直節,或以死事,臚於志乘,刻於碑版,匪
一而足。其大者,鄱陽湖忠臣祠祀丁普郎等三十五人,南昌忠臣祠祀趙德勝等十
四人,太平忠臣廟祀花雲、王鼎、許瑗,金華忠臣祠祀胡大海,皆太祖自定其典。
其後,通州祀常遇春,山海關祀徐達,蘇州祀夏原吉、周忱,淮安祀陳瑄,海
州衛祀衛青、徐安生,甘州祀毛忠,榆林祀餘子俊,杭州祀于謙,蕭山祀魏驥,
汀州祀王得仁,廣州祀楊信民、毛吉,雲南祀沐英、沐晟,貴州祀顧成,廬陵祀
劉球、李時勉,廣信祀鄧顒,寶慶祀賀興隆,上杭祀伍驥、丁泉,慶遠祀葉禎,
雲南祀王禕、吳雲,青田祀劉基,平陽祀薛瑄,杭州祀鄒濟、徐善述,金華祀
章懋,皆眾著耳目,炳然可考。其他郡縣山川龍神忠烈之士,及祈禱有應而祀者,
《會典》所載,尤詳悉雲。
○厲壇
泰厲壇祭無祀鬼神。《春秋傳》曰“鬼有所歸,乃不為厲。”此其義也。《
祭法》:王祭泰厲,諸侯祭公厲,大夫祭族厲。《士喪禮》:“疾病禱於厲’,
《鄭注》謂“漢時民間皆秋祠厲”,則此祀達於上下矣,然後世皆不舉行。洪武
三年定製,京都祭泰厲,設壇玄武湖中,歲以清明及十月朔日遣官致祭。前期七
日,檄京都城隍。祭日,設京省城隍神位於壇上,無祀鬼神等位於壇下之東西,
羊三,豕三,飯米三石。王國祭國厲,府州祭郡厲,縣祭邑厲,皆設壇城北,一
年二祭如京師。里社則祭鄉厲。後定郡邑厲、鄉厲,皆以清明日、七月十五日、
十月朔日。
0
猜你喜歡
卷六 杜讒邪第二十三(凡七章)
《貞觀政要》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朕觀前代卷四十四 志十九
《清史稿》 ◎災異五 洪範曰:“土爰稼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
《新唐書》 ◎劉蕡 劉蕡,字去華,幽州卷二十八 志第二十三
《隋書》 ◎百官下 高祖既受命,改周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明史》 ◎穆宗 穆宗契天隆道淵懿寬卷一百十八 子部二十八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雜家類二 △《白虎通義》卷八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金史》 ○紇石烈志寧 仆散忠義 徒單卷二百九十 列傳七十七
《清史稿》 ○楊名時 黃叔琳(子登賢)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元史》 ◎仁宗一 仁宗聖文欽孝皇帝卷三十九
《蘇軾集》 ◎傳十首 【陳公弼傳】天地縮圖,人之父母
《菜根譚》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南史》 ○柳元景(元景弟子世隆 世隆子卷二十八 列傳第九
《南齊書》 ◎崔祖思 劉善明 蘇侃 垣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明史》 ○尹昌隆 耿通(陳諤) 戴綸周書 畢命第二十六
《尚書》 康王命作冊畢,分居里,成周郊,作白痴(二)-第二部-02
《白痴》 六卷二 納諫第五(凡十章)
《貞觀政要》 貞觀初,太宗與黃門侍郎王珪宴語,卷二十六 懵教官愛女不受報 窮庠生助師得令終
《二刻拍案驚奇》 詩曰: 朝日上團團,照見先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宋史》 ◎蠻夷四 ○西南諸夷 黎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李進卿(子延渥) 楊美 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