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四(唐書) 列傳二十六

康延孝,塞北部落人也。初隸太原,因得罪,亡命於汴梁。開平、乾化中,
自隊長積勞至部校。梁末帝時,頻立軍功。同光元年八月,段凝率眾五萬營於王
村,時延孝為右先鋒指揮使,率百騎來奔。莊宗得之,喜,解御衣金帶以賜之。
翌日,賜田宅於鄴,以為捧日軍使兼南面招討指揮使、檢校司空,守博州刺史。
莊宗屏人問梁兵機,延孝備陳利害,語在《莊宗紀》中。莊宗平汴,延孝頗有力
焉,以功授檢校太保、鄭州防禦使,賜姓,名紹琛。明年,郊禮畢,授保義軍節
度使。
三年,討蜀,以延孝為西南行營馬步軍先鋒、排陣斬斫等使。延孝性驍健,
徇利奮不顧身。以前鋒下鳳州,收固鎮,降興州,敗王衍軍於三泉,所俘蜀軍皆
諭而釋之,自是晝夜兼行。王衍自利州奔歸成都,斷吉柏津浮梁,以絕諸軍。延
孝復造浮梁以渡,進收綿州,王衍復斷綿江浮梁而去。水深無舟楫可渡,延孝謂
招撫使李嚴曰:“吾懸軍深入,利在急兵。乘王衍破膽之時,人心離沮,但得百
騎過鹿頭關,彼即迎降不暇。如俟修繕津梁,便留數日,若王衍堅閉近關,折吾
兵勢,儻延旬浹,則勝負莫可知也,宜促騎渡江。”因與李嚴乘馬浮江,於是得
濟者僅千人,步軍溺死者亦千餘人。延孝既濟,長驅通鹿頭,進據漢州。居三日,
部下後軍方至。偽蜀六軍使王宗弼令人持牛酒幣馬歸款。旬日,兩川平定,延孝
止漢州以俟繼岌。平蜀之功,延孝居最。
時邠州節度使董璋為行營右廂馬步使,華州節度使毛璋為行營左廂馬步使,
以軍禮當事延孝。郭崇韜以私愛董璋,及西川平定之後,崇韜每有兵機,必召璋
參決,延孝不平。時延孝軍於城西,毛璋軍於城東,董璋軍於城中。閏十二月,
延孝因酒酣謂董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仆蔌相從,反首鼠於侍中之門,謀
相傾陷,吾為都將,公乃裨校,力能斬首。”璋惶恐,謝之而退。酒罷,璋訴於
郭崇韜,崇韜陰銜之,乃署董璋為東川節度使,落軍職。延孝怒,謂毛璋曰:“
吾冒bai6*刃,犯險阻,平定兩川,董璋何功,遽有其地!”二人因謁見崇韜,曰:
“東川重地,宜擇良帥,工部任尚書有文武才幹,甚洽眾心,請表為東川帥。”
崇韜怒曰:“紹琛反耶?敢違吾節度!”延孝等惶恐而退。未幾,崇韜為繼岌所
害,二人因責董璋曰:“公復首鼠何門?”璋俯首祈哀而已。
四年正月甲申,大軍發成都,繼岌令延孝以一萬二千人為後軍。二月癸巳,
中軍次武連,中使詔至,諭以西平王朱友謙有罪伏誅,命繼岌殺其子遂州節度使
令德,延孝大驚。俄而董璋率兵之遂州,遇延孝不謁,延孝怒,謂諸校曰:“南
平梁汴,西定巴邛,畫策之謀,始於郭公,而汗馬之勞,力摧強敵,即吾也。若
以背偽歸國,犄角而成霸業,即西平王之功第一。西平與郭公皆以無罪赤族,歸
朝之後,次當及我矣!”丙申,延孝次劍州。時延孝部下皆鄜、延、河中舊將,
焦武等知西平王被禍,兼誅令德,號哭軍門,訴於延孝曰:“西平無罪,二百口
伏誅,河中舊將,無不從坐,某等必死矣!”時魏王繼岌到泥溪,延孝報繼岌云:
“河中兵士號哭,欲為亂。”丁酉,延孝至劍州,遂擁眾回,自稱西川節度、三
川制置等使,以檄招諭蜀人,三日間,眾及五萬。己亥,繼岌至利州。是夜,守
吉柏津使密告魏王曰:“得紹琛文字,令斷吉柏浮梁。”繼岌懼,乃令梁漢顒以
兵控吉柏津。延孝已擁眾急趨西川,繼岌遣人馳書諭之。夜半,令監軍使李廷安
召任圜,因署為副招討使。令圜率兵七千騎,與都指揮使梁漢顒、監軍李廷安討
之。辛丑,先令都將何建崇擊劍門,下之。甲寅,圜以大軍至漢州,延孝來逆戰,
圜令董璋以東川懦卒當其鋒,伏精兵於其後,延孝擊退東川之兵,急追之,遇伏
兵起,延孝敗,馳入漢州,閉壁不出。西川孟知祥以兵二萬,與圜合勢攻之。(
《九國志·李延厚傳》:康延孝入漢州,知祥遣延厚率兵二千會李仁罕討之,將
行,誓士卒曰:“今出師不三旬必破賊,乃立功圖賞之日也。士卒忠奮者立東廂,
衰疾者立西廂,無自苦也。”得請行者七百人,逐延孝西寨,斬首百餘級,竟拔
其城。)漢州四面樹竹木為柵。
三月乙丑,圜陣於金雁橋,即率諸軍鼓譟而進,四面縱火,風焰亘空。延孝
危急,引騎出戰,遇陣於金雁橋,又敗之,以十數騎奔綿州;何建崇追及,擒之,
任圜命載以檻車。時孟知祥與任圜、董璋置酒高會,因引令延孝檻車至會。知祥
問曰;“明公頃自梁朝脫身歸命,才平汴水,節制陝郊,近領前鋒,克平劍外,
歸朝之後,授爵冊勛,巨鎮尊官,誰與為競!奈何躁憤,自毀功庸,入此檻車,
還為鄧艾,深可痛惜,誰肯愍之!”知祥因手自注杯以飲之。延孝曰:“自知富
貴難消,官職已足。然郭崇韜佐命元勛,輔成大業,不動干戈,收穫兩川,自古
殊功,但恐不及,一旦何罪,闔門被誅;延孝之徒,何保首領。以此思慮,不敢
歸朝,天道相違,一旦至此,亦其命也,夫復何言!”及圜班師,行次鳳翔,中
使向延嗣齎詔至,遂誅之。部下懷其首級,瘞於昭應縣民陳暉地。天成初,其子
發之攜去。
朱守殷,小字會兒。莊宗就學,以廝養之役給事左右。及莊宗即位,為長直
軍使,雖列戎行,不聞戰攻。每構人之短長,中於莊宗,漸以心腹受委。河上對
壘,稍遷蕃漢馬步都虞候。守殷守德勝寨,為梁將王彥章所攻,守殷無備,遂陷
南寨。莊宗聞之曰:“駑才大誤予事!”因撤北寨,往固楊劉。明宗在鄆州,密
請以覆軍之罪罪之,莊宗私於腹心,忍而不問。同光二年,為振武節度使,不之
任,仍兼領蕃漢馬步軍。京城初定,內外警巡,恃憑主恩,蔑視勛舊,與景進互
相表里,又強作宿德之態,言語遲緩,自謂沉厚。及郭從謙犯興教門,步軍始亂,
中使急召騎士,守殷按甲不進,莊宗獨領宦官斫射,屢退,而騎軍終不至。莊宗
既崩,守殷擁眾方在北邙,憩於茂林之下。迨聞凶問,乃入內,選嬪御及珍寶以
歸,恣軍士劫掠京都,翌日方定,率諸校迎明宗於東郊。天成初,授河南尹,判
六軍諸衛事,加侍中,移汴州節度使。車駕將巡幸,外議喧然,初以為平吳,又
雲制置東諸侯。守殷乃生雲夢之疑,遂殺都校馬彥超、副使宋敬。(《歐陽史》:
守殷將叛,召都指揮使馬彥超與計事,彥超不從,守殷殺之。明宗憐彥超之死,
以其子承祚為洺州長史。)守殷驅市人閉壁以叛,明宗途次京水,聞之,親統禁
軍,倍程直抵其壘,長圍夾攻,縋城甚眾。守殷力屈,盡殺其族,引頸令左右盡
其命。王師入城,索其黨,盡誅之。詔鞭守殷屍,梟首懸於都市,滿七日,傳送
洛陽。
楊立者,潞州之小校。初事李嗣昭及李繼韜,皆畜養甚厚。繼韜被誅,憤憤
失志。同光二年四月,有詔以潞兵三萬人戍涿州,將發,其眾謀曰:“我輩事故
使二十年,衣食豐足,未嘗邊塞征行,苟於邊上差跌,白骨何歸?不如據城自固,
事成則富貴耳。”因聚徒百餘輩,攻子城東門,城中大擾。副使李繼珂及監軍張
機祚出奔。立自稱留後,率軍民上表請旄節。莊宗怒,命明宗與李紹真攻討,一
月拔之,生擒立及其同惡十餘人,送於闕下,皆磔於市。潞州城峻而隍深,攻立
輒敢據之,莊宗因茲詔諸道撤防城之備焉。
竇廷琬者,世為青州牙將,梁祖擢置左右。同光初,為復州游奕使,奸盜屏
跡,歷貝州刺史。未幾,請制置慶州鹽池,逐年出絹十萬匹,米十萬斛,遂以廷
琬為慶州防禦使。俾制置之,由是嚴刑峻法,屢撓邊人。課利不集,詔移任於金
州。廷琬據慶州叛,詔邠州節度使李敬周率兵討平之,夷其族。
張虔釗,遼州人也。(《九國志》云:虔釗,遼州榆社人。父簡,唐檢校尚
書左僕射。)初為太原牙校,以武勇聞於流輩,武皇、莊宗之世,累補左右突騎
軍使。(《九國志》:莊宗嘗以偏師取鎮陽,命虔釗率騎為先鋒,屢挫賊銳,遂
陷其城。)明宗素聞虔釗有將帥才,及即位,擢為護駕親軍都指揮使,領春州刺
史。天成中,與諸將圍王都於中山,大敗契丹於嘉山之下,及定州平,以功授滄
州節度使。(《北夢瑣言》:虔釗鎮滄州日,因亢旱民飢,發廩賑之,方上聞,
帝甚嘉獎。他日秋成,倍斗征斂,朝論鄙之。)移鎮徐州。長興中,為山南西道
節度使兼西面馬步軍都部署。及末帝起於鳳翔,閔帝詔令虔釗帥部兵會王師於岐
下。洎西師俱變,虔釗憤惋,退歸興元,因與洋州節度使孫漢韶俱送款於蜀。孟
知祥待之尤厚,偽授本鎮節度使,俾知祥坐獲山南之地,由虔釗之故也。(《北
夢瑣言》:入蜀,取人產業,黷貨無厭,蜀民怨之。)孟昶嗣偽位,加檢校太師、
兼中書令。晉開運末,蜀人聞契丹入洛,令虔釗率眾數萬,將寇秦、雍。俄聞漢
高祖已定中原,虔釗無功而退。(《九國志》云:歷左右匡聖馬步軍都指揮使,
出為昭武軍節度使。及漢祖即位,乃移鎮梁州,以觀朝廷之變。會晉昌軍節度使
趙匡贊、鳳翔節度使侯益俱謀歸蜀,遂以虔釗為北面行營招討使,應接經營。俄
而趙匡贊、侯益請昶出師,掠定三秦,因命虔釗與韓保貞等總師五萬出散關,雄
武軍節度使何重建出隴右,奉鑾肅衛都虞候李廷珪出子午谷,會於雍州。廷珪始
出子午谷,聞匡贊為王景崇所逼,棄城自拔東去,遂先退師。時虔釗、福誠、保
貞師次陳倉,謀不相葉,而侯益聞匡贊已去,廷珪班師,亦誠款中變,閉壘不出。
司天監趙廷樞累以雲氣不利為諷,保貞乃與福誠率所部取隴州道,會重建歸蜀,
虔釗留寶雞,以勢孤不可深入,遂班師。)行至興州,感憤而卒。
楊彥溫,汴州人,本梁朝之小校也。莊宗朝,累遷裨將。天成中,為河中副
指揮使,及末帝鎮河中,尤善待之,因奏為衙內都指揮使。長興元年四月,乘末
帝閱馬於黃龍莊,據城謀叛。末帝遣人詰之曰:“吾善待汝,何苦為叛?”彥溫
報曰:“某非敢負恩,緣奉樞密院宣頭,令某拒命,請相公但歸朝廷。”數日,
詔末帝歸朝。明宗疑其詐,不欲興兵,授彥溫絳州刺史。安重誨堅請出師,即命
西京留守索自通、侍衛步軍指揮使藥彥稠等帥兵攻之。五日而拔,自閉門及敗,
凡十三日。初,彥稠出師,明宗戒之曰:“與朕生致彥溫,吾將自訊之。”及收
城,斬首傳送,明宗深怒彥稠等。時議者以當時四海恬然,五兵載戢,蒲非邊郡,
近在國門,而彥溫安敢狂悖。皆以為安重誨方弄國權,尤忌末帝之名,故巧作窺
圖,究莫能傾陷也。彥溫愚昧,為人所嗾,故滅其族焉。
史臣曰:《春秋傳》云:“夫不令之臣,天下之所惡也。”故不復較其優劣
焉。唯虔釗因避地以偷生,彥溫乃為人之所嗾,比諸叛臣,亦可矜也。
卷七十四(唐書)  列傳二十六_舊五代史原文_國學 史部0

猜你喜歡

卷七十四(唐書)  列傳二十六_舊五代史原文_國學 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