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 志第四
◎禮儀四
武德、貞觀之制,神祇大享之外,每歲立春之日,祀青帝於東郊,帝宓羲配,
勾芒、歲星、三辰、七宿從祀。立夏,祀赤帝於南郊,帝神農氏配,祝融、熒惑、
三辰、七宿從祀。季夏土王日,祀黃帝於南郊,帝軒轅配,后土、鎮星從祀。立
秋,祀白帝於西郊,帝少昊配,蓐收、太白、三辰、七宿從祀。立冬,祀黑帝於
北郊,帝顓頊配,玄冥、辰星、三辰、七宿從祀。每郊帝及配座,用方色犢各一,
籩、豆各四,簠、簋各二,、俎各一。勾芒已下五星及三辰、七宿,每宿牲用
少牢,每座籩、豆、簠、簋、、俎各一。孟夏之月,龍星見,雩五方上帝於雩
壇,五帝配於上,五官從祀於下。牲用方色犢十,籩豆已下,如郊祭之數。帝嚳,
祭於頓丘。唐堯,契配,祭於平陽。虞舜,咎繇配,祭於河東。夏禹,伯益配,
祭於安邑。殷湯,伊尹配,祭於偃師。周文王,太公配,祭於邦。周武王、周公、
召公配,祭於鎬。漢高祖,蕭何配,祭於長陵。三年一祭,以仲春之月。牲皆用
太牢。祀官以當界州長官,有故,遣上佐行事。
五嶽、四鎮、四海、四瀆,年別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祭之。東嶽岱山,祭
於祇州;東鎮沂山,祭於沂州;東海,於萊州;東瀆大淮,於唐州。南嶽衡山,
于衡州;南鎮會稽,于越州;南海,於廣州;南瀆大江,於益州。中嶽嵩山,於
洛州。西嶽華山,於華州;西鎮吳山,於隴州;西海、西瀆大河,於同州。北嶽
恆山,於定州;北鎮醫無閭山,於營州;北海、北瀆大濟,於洛州。其牲皆用太
牢,籩、豆各四。祀官以當界都督刺史充。
仲春、仲秋二時戊日,祭太社、太稷,社以勾龍配,稷以后稷配。社、稷各
用太牢一,牲色並黑,籩、豆、簠、簋各二,鉶、俎各三。春分,朝日於國城之
東;秋分,夕月於國城之西。各用方色犢一,籩、豆各四,簠、簋、、俎各一。
孟春吉亥,祭帝社於藉田,天子親耕;季春吉巳,祭先蠶於公桑,皇后親桑。並
用太牢,籩、豆各九。將蠶日,內侍省預奉移所司所事。諸祭祀卜日,皆先卜上
旬;不吉,次卜中旬、下旬。筮日亦如之。其先蠶一祭,節氣若晚,即於節氣後
取日。立春後醜,祀風師於國城東北;立夏後申,祀雨師於國城西南;立秋後辰,
祀靈星於國城東南;立冬後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祿於國城西北。各用羊
一,籩、豆各二,簠、簋各一。季冬晦,堂贈儺,磔牲於宮門及城四門,各用雄
雞一。仲春,祭馬祖;仲夏,祭先牧;仲秋,祭馬社;仲冬,祭馬步。並於大澤,
用剛日。牲各用羊一,籩、豆各二,簠、簋各一。季冬藏冰,仲春開冰,並用黑
牡、秬黍,祭司寒之神於冰室,籩、豆各二,簠、簋、俎各一。其開冰,加以桃
弧棘矢,設於神座。
季冬寅日,蜡祭百神於南郊。大明、夜明,用犢二,籩、豆各四,簠、簋、
、俎各一。神農氏及伊耆氏,各用少牢一,籩、豆各四,簠、簋、、俎各一。
后稷及五方、十二次、五官、五方田畯、五嶽、四鎮、四海、四瀆以下,方別各
用少牢一,當方不熟者則闕之。其日祭井泉於川澤之下,用羊一。卯日祭社稷於
社宮,辰日臘享於太廟,用牲皆準時祭。井泉用羊二。二十八宿,五方之山林、
川澤,五方之丘陵、墳衍、原隰,五方之鱗、羽、臝、毛、介,五方之水墉、坊、
郵表畷,五方之貓、於菟及龍、麟、朱鳥、bai6*虎、玄武,方別各用少牢一,各
座籩、豆、簠、簋、俎各一。蜡祭凡一百八十七座。當方年穀不登,則闕其祀。
蜡祭之日,祭五方井泉于山澤之下,用羊一,籩、豆各二,簠、簋、及俎各一。
蠟之明日,又祭社稷於社宮,如春秋二仲之禮。
顯慶中,更定籩、豆之數,始一例。大祀籩、豆各十二,中祀各十,小祀各
八。
京師孟夏以後旱,則祈雨,審理冤獄,賑恤窮乏,掩骼埋胔。先祈岳鎮、海
瀆及諸山川能出雲雨,皆於北郊望而告之。又祈社稷,又祈宗廟,每七日皆一祈。
不雨,還從岳瀆。旱甚,則大雩,秋分後不雩。初祈後一旬不雨,即徙市,禁屠
殺,斷傘扇,造土龍。雨足,則報祀。祈用酒醢,報準常祀,皆有司行事。已齊
未祈而雨,及所經祈者,皆報祀。若霖雨不已,禜京城諸門,門別三日,每日一
禜。不止,乃祈山川、岳鎮、海瀆;三日不止,祈社稷、宗廟。其州縣,禜城門;
不止,祈界內山川及社稷。三禜、一祈,皆準京式,並用酒脯醢。國城門報用少
牢,州縣城門用一特牲。
太宗貞觀三年正月,親祭先農,躬御耒耜,藉於千畝之甸。初,晉時南遷,
後魏來自雲、朔,中原分裂,又雜以犭熏戎,代歷周、隋,此禮久廢,而今始行
之,觀者莫不駭躍。於是秘書郎岑文本獻《藉田頌》以美之。初,議藉田方面所
在,給事中孔穎達曰:“禮,天子藉田於南郊,諸侯於東郊。晉武帝猶於東南。
今於城東置壇,不合古禮。”太宗曰:“禮緣人情,亦何常之有。且《虞書》雲
‘平秩東作’,則是堯、舜敬授人時,已在東矣。又乘青輅、推黛耜者,所以順
於春氣,故知合在東方。且朕見居少陽之地,田於東郊,蓋其宜矣”於是遂定。
自後每歲常令有司行事。則天時,改藉田壇為先農。神龍元年,禮部尚書祝欽明
與禮官等奏曰:“謹按經典,無先農之文。《禮記·祭法》云:‘王自為立社,
曰王社。’先儒以為社在藉田,《詩》之《載芟篇序》雲‘春藉田而祈社稷’是
也。永徽年中猶名藉田,垂拱已後刪定,改為先農。先農與社,本是一神,頻有
改張,以惑人聽。其先農壇請改為帝社壇,以應禮經王社之義。其祭先農既改為
帝社壇,仍準令用孟春吉亥祠后土,以勾龍氏配。”制從之。於是改先農為帝社
壇,於壇西立帝稷壇,禮同太社、太稷,其壇不備方色,所以異於太社也。睿宗
太極元年,親祀先農,躬耕帝藉。禮畢,大赦,改元。
玄宗開元二十二年冬,禮部員外郎王仲丘又上疏請行藉田之禮。二十三年正
月,親祀神農於東郊,以勾芒配。禮畢,躬御耒耜於千畝之甸。時有司進儀註:
“天子三推,公卿九推,庶人終畝。”玄宗欲重勸耕藉,遂進耕五十餘步,盡壠
乃止。禮畢,輦還齋宮,大赦。侍耕、執牛官皆等級賜帛。玄宗開元二十六年,
又親往東郊迎氣,祀青帝,以勾芒配,歲星及三辰七宿從祀。其壇本在春明門外,
玄宗以祀所隘狹,始移於滻水之東面,而值望chun6*宮。其壇一成,壇上及四面皆青
色。勾芒壇在東南。歲星已下各為一小壇,在青壇之北。親祀之時,有瑞雪,壇
下侍臣及百僚拜賀稱慶。
肅宗乾元二年春正月丁丑,將有事於九宮之神,兼行藉田禮。自明鳳門出,
至通化門,釋軷而入壇,行宿齋於宮。戊寅,禮畢,將耕藉,先至於先農之壇。
因閱耒耜,有雕刻文飾,謂左右曰:“田器,農人執之,在於樸素,豈文飾乎?”
乃命徹之。下詔曰:“古之帝王,臨御天下,莫不務農敦本,保儉為先,蓋用勤
身率下也。屬東耕啟候,爰事藉田,將欲勸彼蒸人,所以執茲耒耜。如聞有司所
造農器,妄加雕飾,殊匪典章。況紺轅縹軏,固前王有制,崇奢尚靡,諒為政所
疵。靖言思之,良用嘆息,豈朕法堯舜、重茅茨之意耶!其所造雕飾者宜停。仍
令有司依農用常式,即別改造,庶萬方黎庶,知朕意焉。”翌日己卯,致祭神農
氏,以后稷配享。肅宗冕而朱紘,躬秉耒耜而九推焉。禮官奏陛下合三推,今過
禮。肅宗曰:“朕以身率下,自當過之,恨不能終於千畝耳。”既而佇立久之,
觀公卿、諸侯、王公已下耕畢。
太宗貞觀十四年春正月庚子,命有司讀春令,詔百官之長,升太極殿列坐面
聽之。開元二十六年,玄宗命太常卿韋絛每月進《月令》一篇。是後每孟月視日,
玄宗御宣政殿,側置一榻,東面置案,命韋絛坐而讀之。諸司官長,亦升殿列座
而聽焉。歲余,罷之。乾元元年十二月丙寅立春,肅宗御宣政殿,命太常卿於休
烈讀春令。常參官五品已上正員,並升殿預坐而聽之。舊儀,岳瀆已下,祝版御
署訖,北面再拜。證聖元年,有司上言曰:“伏以天子父天而母地,兄日而姊月,
於禮應敬,故有再拜之儀。謹按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天子無拜公侯之禮,
臣愚以為失尊卑之序。其日月已下,請依舊儀。五嶽已下,署而不拜。”制可,
從之。
貞觀之禮,無祭先代帝王之文。顯慶二年六月,禮部尚書許敬宗等奏曰:
“謹案《禮記·祭法》云:‘聖王之制祀也,法施於人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
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又:‘堯、舜、禹、湯、
文、武,有功烈於人,及日月星辰,人所瞻仰;非此族也,不在祀典’。準此,
帝王合與日月同例,常加祭享,義在報功。爰及隋代,並遵斯典。漢高祖祭法無
文,但以前代迄今,多行秦、漢故事。始皇無道,所以棄之。漢祖典章,法垂於
後。自隋已下,亦在祠例。伏惟大唐稽古垂化,網羅前典,唯此一禮,鹹秩未申。
今請聿遵故事,三年一祭。以仲春之月,祭唐堯於平陽,以契配;祭虞舜於河東,
以咎繇配;祭夏禹於安邑,以伯益配;祭殷湯於偃師,以伊尹配;祭周文王於邦,
以太公配;祭武王於鎬,以周公、召公配;祭漢高祖於長陵,以蕭何配。
玄宗開元二十二年正月,詔曰:“古聖帝明王、岳瀆海鎮,用牲牢,余並以
酒脯充奠祀。”二十三年正月,詔:“自今已後,明衣絹布,並祀前五日預給。”
丁酉,詔:“自今已後,有大祭,宜差丞相、特進、開府、少保、少傅、尚書、
御史大夫攝行事。”天寶六載正月,詔:“三皇、五帝,於京城置令,丞。”七
載五月,詔:“三皇已前帝王,宜於京城共置廟官。歷代帝王肇跡之處,德業可
稱者,忠臣義士、孝婦烈女,所在亦置一祠宇。晉陽真人等並追贈,得道升仙處,
度道士永修香火。”九載九月,處士崔昌上《大唐五行應運歷》,以王者五十代
而一千年,請國家承周、漢,以周、隋為閏。十一月,敕:“唐承漢後,其周武
王、漢高祖同置一廟並官吏。”十二載九月,以魏、周、隋依舊為三王后,封韓
公、介、酅公等,仍舊五廟。
天寶六載正月,詔大祭祀騂犢,量減其數。肅宗上元元年閏四月,改元,制
以歲儉,停中小祠享祭。至其年仲秋,復祠文宣於太學。永泰二年,春夏累月亢
旱,詔大臣裴冕等十餘人,分祭川瀆以祈雨。禮儀使右常侍於休烈請依舊祠風伯、
雨師於國門舊壇,復為中祠,從之。
高祖武德二年,國子立周公、孔子廟。七年二月己酉,詔“諸州有明一經已
上未被升擢者,本屬舉送,具以名聞,有司試策,皆加敘用。其吏民子弟,有識
性明敏,志希學藝,亦具名申送,量共差品,並即配學。州縣及鄉,並令置學。”
丁酉,幸國子學,親臨釋奠。引道士、沙門有學業者,與博士雜相駁難,久之乃
罷。
貞觀十四年三月丁丑,太宗幸國子學,親觀釋奠。祭酒孔穎達講《孝經》,
太宗問穎達曰:“夫子門人,曾、閔俱稱大孝,而今獨為曾說,不為閔說,何耶?”
對曰:“曾孝而全,獨為曾能達也。”制旨駁之曰:“朕聞《家語》云:曾皙使
曾參鋤瓜,而誤斷其本,皙怒,援大杖以擊其背,手仆地,絕而復甦。孔子聞之,
告門人曰:‘參來勿內。’既而曾子請焉,孔子曰:‘舜之事父母也,使之,常
在側;欲殺之,乃不得。小棰則受,大杖則走。今參於父,委身以待暴怒,陷父
於不義,不孝莫大焉。’由斯而言,孰愈於閔子騫也?”穎達不能對。太宗又謂
侍臣:“諸儒各生異意,皆非聖人論孝之本旨也。孝者,善事父母,自家刑國,
忠於其君,戰陳勇,朋友信,揚名顯親,此之謂孝。具在經典,而論者多離其文,
迥出事外,以此為教,勞而非法,何謂孝之道耶!”二十一年,詔曰:“左丘明、
卜子夏、公羊高、穀梁赤、伏勝、高堂生、戴聖、毛萇、孔安國、劉向、鄭眾、
杜子春、馬融、盧植、鄭玄、服虔、何休、王肅、王弼、杜預、范甯、賈逵總二
十二座,春秋二仲,行釋奠之禮。”初,以儒官自為祭主,直雲博士姓名,昭告
於先聖。又州縣釋奠,亦以博士為主。敬宗等又奏曰:
按《禮記·文王世子》: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鄭注云:“官,謂《
詩》、《書》、《禮》、《樂》之官也。”彼謂四時之學,將習其道,故儒官釋
奠,各於其師。既非國學行體,所以不及先聖。至於春、秋二時合樂之日,則天
子視學,命有司典秩,即總祭先聖、先師焉。秦、漢釋奠,無文可檢。至於魏武,
則使太常行事。自晉、宋已降,時有親行,而學官主祭,全無典實。且名稱國學,
樂用軒懸,樽俎威儀,蓋皆官備,在於臣下,理不合專。況凡在小神,猶皆遣使
行禮,釋奠既準中祀,據理必須稟命。今請國學釋奠,令國子祭酒為初獻,祝辭
稱“皇帝謹遣”,仍令司業為亞獻,國子博士為終獻。其州學,刺史為初獻,上
佐為亞獻,博士為終獻。縣學,令為初獻,丞為亞獻,博士既無品秩,請主薄及
尉通為終獻。若有闕,並以次差攝。州縣釋奠,既請各刺史、縣令親獻主祭,望
準祭社,同給明衣。修附禮令,以為永則。
高宗顯慶二年七月,禮部尚書許敬宗等議:“依令,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
師。又《禮記》云:‘始立學,釋奠於先聖。’鄭玄注云:‘若周公、孔子也。”
且周公踐極,功比帝王,請配武王。以孔子為先聖。”二年,廢書、算、律學。
龍朔二年正月,東都置國子監丞、主簿、錄事各一員,四門助教博士、四門生三
百員,四門俊士二百員。二月,復置律及書、算學。三年,以書隸蘭台,算隸秘
閣局,律隸詳刑寺。乾封元年正月,高宗東封還,次鄒縣頓,祭宣父,贈太師。
總章元年二月,皇太子弘幸國學,釋奠,贈顏回太子少師,曾參太子少保。儀鳳
三年五月,詔:“自今已後,《道德經》並為上經,貢舉人皆須兼通。其餘經及
《論語》,任依常式。”則天天授三年,追封周公為褒德王,孔子為隆道公。則
天長壽二年,自製《臣軌》兩卷,令貢舉人為業,停《老子》。神龍元年,停《
臣軌》,複習《老子》。以鄒、魯百戶封隆道公,謚曰文宣。睿宗景雲二年八月
丁巳,皇太子釋奠於太學。太極元年正月,詔:“孔宣父祠廟,令本州修飾,取
側近三十戶以供灑掃。”
開元七年十月戊寅,皇太子詣國學,行齒胄之禮。開元十一年,春秋二時釋
奠,諸州宜依舊用牲牢,其屬縣用酒脯而已。十九年正月,春秋二時社及釋奠,
天下州縣等停牲牢,唯用酒脯,永為常式,二十四年三月,始移貢舉,遣禮部侍
郎姚奕請進士帖《左傳》、《禮記》,通五及第。二十五年三月,敕:“明經自
今已後,貼十通五已上;口問大義十條,取通六已上;仍答時務策三道,取粗有
文理者及第。進士停帖小經,宜準明經例試大經,帖十通四,然後試雜文及策,
訖,封所試雜文及策,送中書、門下詳覆。”二十六年正月,敕:“諸州鄉貢見
訖,令引就國子監謁先師,學官為之開講,質問疑義,有司設食。弘文、崇文兩
館學生及監內得舉人,亦聽預焉。”其日,祀先聖已下,如釋奠之禮。青宮五品
已下及朝集使,就監觀禮,遂為常式,每年行之至今。
初,開元八年,國子司業李元瓘奏稱:“先聖孔宣父廟,先師顏子配座,今
其像立侍,配享合坐。十哲弟子,雖複列像廟堂,不預享祀。謹檢祠令:何休、
范甯等二十二賢,猶沾從祀,望請春秋釋奠,列享在二十二賢之上。七十子,請
準舊都監堂圖形於壁,兼為立贊,庶敦勸儒風,光崇聖烈。曾參等道業可崇,獨
受經於夫子,望準二十二賢預饗。”敕改顏生等十哲為坐像,悉預從祀。曾參大
孝,德冠同列,特為塑像,坐於十哲之次。圖畫七十子及二十二賢於廟壁上。以
顏子亞聖,上親為之贊,以書於石。閔損已下,令當朝文士分為之贊。二十七年
八月,又下制曰:
弘我王化,在乎儒術。孰能發揮此道,啟迪含靈,則生人已來,未有如夫子
者也。所謂自天攸縱,將聖多能,德配乾坤,身揭日月。故能立天下之大本,成
天下之大經,美政教,移風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到於今受其賜。不其猗
歟!於戲!楚王莫封,魯公不用,俾夫大聖,才列陪臣,棲遲旅人,固可知矣。
年祀浸遠,光靈益彰,雖代有褒稱,而未為崇峻,不副於實,人其謂何?
朕以薄德,祗膺寶命,思闡文明,廣被華夏。時則異於今古,情每重於師資。
既行其教,合旌厥德。爰申盛禮,載表徽猷。夫子既稱先聖,可追謚為文宣王。
宜令三公持節冊命,應緣冊及祭,所司速擇日,並撰儀注進。其文宣陵並舊宅立
廟,量加人灑掃,用展誠敬。其後嗣可封文宣公。至如辨方正位,著自禮經,苟
非得所,何以示則?昔緣周公南面,夫子西坐,今位既有殊,坐豈如舊,宜補其
墜典,永作成式。自今已後,兩京國子監,夫子皆南面而坐,十哲等東西列侍。
天下諸州亦準此。
且門人三千,見稱十哲,包夫眾美,實越等夷。暢玄聖之風規,發人倫之耳
目,並宜褒贈,以寵賢明。顏子淵既雲亞聖,須優其秩,可贈兗公。閔子騫可贈
費侯,冉伯牛可贈鄆侯,冉仲弓可贈薛侯,冉子有可贈徐侯,仲子路可贈衛侯,
宰子我可贈齊侯,端木子貢可贈黎侯,言子游可贈吳侯,卜子夏可贈魏侯。又夫
子格言,參也稱魯,雖居七十之數,不載四科之目。頃雖異於十哲,終或殊於等
倫,允稽先旨,俾循舊位。庶乎禮得其序,人焉式瞻,宗洙泗之丕烈,重膠庠之
雅範。
又贈曾參、顓孫師等六十七人皆為伯。於是正宣父坐於南面,內出王者袞冕
之服以衣之。遣尚書左丞相裴耀卿就國子廟冊贈文宣王。冊畢,所司奠祭,亦如
釋奠之儀,公卿已下預觀禮。又遣太子少保崔琳就東都廟以行冊禮,自是始用宮
懸之樂。春秋二仲上丁,令三公攝行事。
天寶元年,明經、進士習《爾雅》。九載七月,國子監置廣文館,知進士業,
博士、助教各一人,秩同太學博士。十二載七月,詔天下舉人不得充鄉貢,皆補
學生。四門俊士停。
寶應二年六月,敕令州縣每歲察秀才孝廉,取鄉閭有孝悌廉恥之行薦焉。委
有司以禮待之,試其所通之學,《五經》之內,精通一經,兼能對策,達於理體
者,並量行業授官。其明經、進士並停。國子學道舉,亦宜準此。因楊綰之請也。
詔下朝臣集議,中書舍人賈至議,請依綰奏。有司奏曰:“竊以今年舉人等,或
舊業既成,理難速改,或遠州所送,身已在途,事須收獎。其今秋舉人中有情願
舊業舉試者,亦聽明年已後,一依新敕。”後綰議竟不行。自至德後,兵革未息,
國學生不能廩食,生徒盡散,堂墉頹壞,常借兵健居止。至永泰二年正月,國子
祭酒蕭昕上言:“崇儒尚學,以正風教,乃王化之本也。”其月二十九日,敕曰:
理道同歸,師氏為上,化人成俗,必務於學。俊造之士,皆從此途,國之貴
游,罔不受業。修文行忠信之教,崇祗庸孝友之德,盡其師道,乃謂成人。兼復
揚於王廷,考以政事,征之以禮,任之以官。置於周行,莫匪邦彥,樂得賢也,
其在茲乎!
朕志求理體,尤重儒術,先王大教,敢不底行。頃以戎狄多難,急於經略,
太學空設,諸生蓋寡。弦誦之地,寂寥無聲,函丈之間,殆將不掃。上庠及此,
甚用憫焉。今宇縣攸寧,文武兼備,方投戈而講藝,俾釋菜而行禮。四科鹹進,
六藝復興,神人以和,風化浸美。日用此道,將無間然。
其諸道節度、觀察、都防禦使等,朕之腹心,久鎮方面。眷其子弟,各奉義
方,修德立身,事資括羽。恐干戈之後,學校尚微,僻居遠方,無所諮稟。山東
寡學,質疑必就於馬融;關西盛名,尊儒乃稱於楊震。負經來學,當集京師。並
宰相、朝官及神策六軍軍將子弟欲習業者,自今已後,並令補國子生。欲其業重
籝金,器成琢玉,日新厥德,代不乏賢。其中身雖有官,欲附學讀書者,亦聽。
其學官,委中書、門下即簡擇行業堪為師範者充。學生員數多少,所習經業,考
試等第,並所供糧料,及學館破壞,要量事修理,各委本司作條件聞奏。務須詳
悉,稱朕意焉。
及二月朔上丁釋奠,蕭昕又奏:諸宰相元載、杜鴻漸、李抱玉及常參官、六
軍軍將就國子學聽講論,賜錢五百貫。令京兆尹黎乾造食。集諸儒、道、僧,質
問竟日。此禮久廢,一朝能舉。八月,國子學成祠堂、論堂、六館及官吏所居廳
宇,用錢四萬貫,拆曲江亭子瓦木助之。四日,釋奠,宰相、常參官、軍將盡會
於講堂,京兆府置食,講論。軍容使魚朝恩說《易》,又於論堂畫《周易》鏡圖。
自至德二載收兩京,唯元正含元殿受朝賀,設宮懸之樂,雖郊廟大祭,只有登歌
樂,亦無文、武二舞。其時軍容使魚朝恩知監事,廟庭乃具宮懸之樂於講堂前,
又有教坊樂府雜會,竟日而罷。二十五日,詔曰:“古者設官分土,所以崇德報
功。總內署之綱,事密於清禁;弘上庠之教,德潤於鴻業。賦開千乘,禮序九賓。
必資兼濟之能,用協至公之選。開府儀同三司、兼右監門衛大將軍、仍知觀軍容
宣慰處置使、知內侍省事、內飛龍閒廄使,內弓箭庫使、知神策軍兵馬使、上柱
國、馮翊郡開國公魚朝恩,溫良恭儉,寬柔簡廉,長才博達,敏識高妙。學究儒
玄之秘,謀窮遁甲之精。百行資身,一心奉上。自王室多故,雲雷經始,五原之
北,以先啟行;三河之表,爰整其旅。成師必勝,每合於韜鈐;料敵無遺,可征
於蓍蔡。關洛既定,幽燕復開,海外有截,厥功惟茂。歷事三聖,始終竭力。頃
東都扈蹕,釋位勤王,時當綴旒,節見披棘,下江助我,甲令先書,社稷之衛,
邦家是賴。及邊陲罷警,戎務解嚴,方獎勵於《易》象。才兼文武,所謂勛賢,
亦既任能,斯焉命賞,宜膺朝典,式副公議。可行內侍監,判國子監事,充鴻臚
禮賓等使,封鄭國公,食邑三千戶。”二十四日,於國子監上。詔宰相及中書門
下官、諸司常參官、六軍軍將送上。京兆府造食,內教坊音樂、竿木渾脫,羅列
於論堂前。朝恩辭以中官不合知南衙曹務,宰相、僕射、大夫皆勸之,朝恩固辭,
乃奏之。宰相引就食。奏樂,中使送酒及茶果,賜充宴樂,竟日而罷。元載奏狀。
又使中使宣敕云:“朝恩既辭不止,但任知學生糧料。”是日,宰相軍將已下子
弟三百餘人,皆衣紫衣,充學生房,設食於廊下。貸錢一萬貫,五分收錢,以供
監官學生之費。俄又請青苗地頭取百文資課以供費同。舊例,兩京國子監生二千
餘人,弘文館、崇文館、崇玄館學生,皆廩飼之。十五載,上都失守,此事廢絕。
乾元元年,以兵革未息,又詔罷州縣學生,以俟豐歲。
則天垂拱四年四月,雍州永安人唐同泰偽造瑞石於洛水,獻之。其文曰: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於是號其石為“寶圖”,賜百官宴樂,賜物有差。授
同泰為游擊將軍。其年五月下制,欲親拜洛受“寶圖。”先有事於南郊,告謝昊
天上帝。令諸州都督、刺史並諸親,並以拜洛前十日集神都。於是則天加尊號為
聖母神皇。大赦天下。改“寶圖”為“天授聖圖”,洛水為永昌。封其神為顯聖
侯,加特進,禁漁釣,祭享齊於四瀆。所出處號曰聖圖泉,於泉側置永昌縣。又
以嵩山與洛水接近,因改嵩山為神岳,授太師、使持節、神岳大都督、天中王,
禁斷芻牧。其天中王及顯聖侯,並為置廟。又先於汜水得瑞石,因改汜水縣為廣
武縣。至其年十二月,則天親拜洛受圖,為壇於洛水之北,中橋之左。皇太子皆
從。內外文武在僚、蠻夷酋長,各依方位而立。珍禽奇獸,並列於壇前。文物鹵
簿,自有唐已來,未有如此之盛者也。禮畢,即日還宮。神都父老勒碑於拜洛壇
前,號曰:“天授聖圖之表。”開元五年,左補闕盧履冰上言曰:“則tian6*皇后拜
洛受圖壇及碑文,雲垂拱四年唐同泰得石,文雲‘聖母臨人,永昌帝業’之所建。
因改元為永昌,仍置永昌縣。縣既尋廢,同泰亦已貶官,唯碑壇獨立。準天樞、
頌台之例,不可更留。”始令所司毀之,其顯聖侯廟亦尋毀拆。
開元二十九年正月己丑,詔兩京及諸州各置玄元皇帝廟一所,並置崇玄學。
其生徒令習《道德經》及《莊子》、《列子》、《文子》等,每年準明經例舉送。
至閏四月,玄宗夢京師城南山趾有天尊之像,求得之於盩厔樓觀之側。至天寶元
年正月癸丑,陳王府參軍田同秀稱於京永昌街空中見玄元皇帝,以“天下太平,
聖壽無疆”之言傳於玄宗,仍雲桃林縣故關令尹喜宅傍有靈寶符。發使求之,十
七日,獻於含元殿。於是置玄元廟於太寧坊,東都於積善坊舊邸。二月丁亥,御
含元殿,加尊號為開元天寶聖文神武皇帝。辛卯,親祔玄元廟。丙申,詔:《古
今人表》,玄元皇帝升入上聖。莊子號南華真人,文子號通玄真人,列子號沖虛
真人,庚桑子號洞虛真人。改《莊子》為《南華真經》,《文子》為《通玄真經》,
《列子》為《沖虛真經》,《庚桑子》為《洞虛真經》。亳州真源縣先天太后及
玄元廟各置令一人。兩京崇玄學各置博士、助教,又置學生一百員。桃林縣改為
靈寶縣。田同秀與五品官。四月,詔崇文習《道德經》。七月,隴西李氏敦煌、
姑臧、絳郡、武陽四房隸於宗正寺。九月,兩京玄元廟改為太上玄元廟,天下準
此。十月,改新豐驪山為會昌山,仍於秦坑儒之所立祠宇。新作長生殿改為集靈
台。
二年正月丙辰,加玄元皇帝尊號“大聖祖”三字,崇玄學改為崇玄館,博士
為學士,助教為直學士,更置大學士員。三月壬子,親謁玄元宮,聖祖母益壽氏
號先天太后,仍於譙郡置廟。尊皋繇為德明皇帝,涼武昭王為興聖皇帝。西京玄
元廟為太清宮,東京為太微宮,天下諸州為紫極宮。九月,譙郡紫極宮宜準西京
為太清宮,先天太皇及太后廟亦並改為宮。三載三月,兩京及天下諸郡於開元觀、
開元寺,以金銅鑄玄元等身天尊及佛各一軀。七載二月,於大同殿修功德處,玉
芝兩莖生於柱礎上。五月,玄宗御興慶殿,授冊尊號曰開元天寶聖文神武應道皇
帝。十二月,以玄元皇帝見於朝元閣,改為降聖閣。改會昌縣為昭應縣,改會昌
山為昭應山。封昭應山神為玄德公,立祠宇。
初,太清宮成,命工人於太白山采白石,為玄元聖容,又采白石為玄宗聖容,
侍立於玄元之右。皆依王者袞冕之服,繒彩珠玉為之。又於像設東刻白石為李林
甫、陳希烈之形。及林甫犯事,又刻石為楊國忠之形,而瘞林甫之石。及希烈、
國忠貶,盡毀瘞之。
八載六月,玉芝產於大同殿。先是,太白山人李渾稱於金星洞仙人見,語老
人云,有玉版石記符“聖上長生久視。”令御史中丞王鉷入山洞,求而得之。
閏六月四日,玄宗朝太清宮,加聖祖玄元皇帝尊號曰聖祖大道玄元皇帝,高祖、
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尊號並加“大聖”字,皇后並加“順聖”字。五日,玄
宗御含元殿,加尊號曰開元天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大赦。自今已後,每至禘祫,
並於太清宮聖祖前設位序昭穆。太白山封神應公,金星洞改嘉祥洞,所管華陽縣
改為真符縣。兩京及十道一大郡,置真符玉芝觀。九載十月,先是,御史大夫王
鉷奏稱太白山人王玄翼見玄元皇帝於寶山洞中。乃遣王鉷、張均、王倕、
韋濟、王翼、王岳靈於洞中得玉石函《上清護國經》、寶券、紀籙等,獻之。
十一月,制:“承前宗廟,皆稱告享。自今已後,每親告獻太清、太微宮,
改為朝獻,有司行事為薦獻。親告享宗廟改為朝享,有司行事為薦享。親巡陵改
為朝陵,有司行事為拜陵。應諸事告宗廟者,並改為表。其郊天、后土及享祠祝
文雲‘敢昭告’者,並改為‘敢昭薦’。”十載正月,有事於南郊,於壇所大赦。
制:“自今已後,攝祭南郊,薦獻太清宮,薦享太廟,其太尉行事前一日,於致
齋所具羽儀鹵簿,公服引入,親授祝版,乃赴清齋所。”
汾陰后土之祀,自漢武帝後廢而不行。玄宗開元十年,將自東都北巡,幸太
原,便還京,乃下制曰:“王者承事天地以為主,郊享泰尊以通神。蓋燔柴泰壇,
定天位也;瘞埋泰折,就陰位也。將以昭報靈祇,克崇嚴配。爰逮秦、漢,稽諸
祀典,立甘泉於雍畤,定后土於汾陰,遺廟嶷然,靈光可燭。朕觀風唐、晉,望
秩山川,肅恭明神,因致禋敬,將欲為人求福,以輔昇平。今此神符,應於嘉德。
行幸至汾陰,宜以來年二月十六日祠后土,所司準式。”
先是,脽上有后土祠,嘗為婦人塑像,則天時移河西梁山神塑像,就祠中
配焉。至是,有司送梁山神像於祠外之別室,內出錦繡衣服,以上后土之神,乃
更加裝飾焉。又於祠堂院外設壇,如皇地祇之制。及所司起作,獲寶鼎三枚以獻,
十一年二月,上親祠於壇上,亦如方丘儀。禮畢,詔改汾陰為寶鼎。亞獻邠王守
禮、終獻寧王憲已,頒賜各有差。二十年,車駕又從東都幸太原,還京。中書令
蕭嵩上言:“去十一年親祠后土,為祈谷,自是神明昭格,累年豐登。有祈必報,
禮之大者。且漢武親祠脽上,前後數四,伏請準舊祀后土,行賽之禮。”上從
之。其年十一月至寶鼎,又親祠以申賽謝。禮畢,大赦。仍令所司刊石祠所,上
自為其文。
開元二十四年七月乙巳,初置壽星壇,祭老人星及角、亢等七宿。天寶三年,
有術士蘇嘉慶上言:“請於京東朝日壇東,置九宮貴神壇,其壇三成,成三尺,
四階。其上依位置九壇,壇尺五寸,東南曰招搖,正東曰軒轅,東北曰太陰,正
南曰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曰太一,西南曰攝提,正西曰鹹池,西北曰青龍。
五為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上,六八為下,符於遁甲。四孟月祭,尊
為九宮貴神,禮次昊天上帝,而在太清宮太廟上。用牲牢、璧幣,類於天地神祇。”
玄宗親祀之。如有司行事,即宰相為之。肅宗乾元三年正月,又親祀之。初,九
宮神位,四時改位,呼為飛位。乾元之後,不易位。
大和二年八月,監察御史舒元輿奏:“七月十八日,祀九宮貴神,臣次合監
祭,職當檢察禮物。伏見祝版九片,臣伏讀既竟,竊見陛下親署御名及稱臣於九
宮之神。臣伏以天子之尊,除祭天地、宗廟之外,無合稱臣者。王者父天母地,
兄日姊月,此以九宮為目,是宜分方而守其位。臣又觀其名號,乃太一、天一、
招搖、軒轅、鹹池、青龍、太陰、天符、攝提也。此九神,於天地猶子男也,於
日月猶侯伯也。陛下尊為天子,豈可反臣於天之子男耶?臣竊以為過。縱陰陽者
流言其合祀,則陛下當合稱皇帝遣某官致祭於九宮之神,不宜稱臣與名。臣實愚
瞽,不知其可。伏緣行事在明日雞初鳴時,成命已行,臣不敢滯。伏乞聖慈異日
降明詔禮官詳議,冀嘉萬乘之尊,無所虧降,悠久誤典,因此可正。”詔都省議,
皆如元輿之議。乃降為中祠,祝版稱皇帝,不署。
會昌元年十二月,中書門下奏:“準天寶三載十月六日敕,‘九宮貴神,實
司水旱,功佐上帝,德庇下人。冀喜谷歲登,災害不作。每至四時初節,令中書
門下往攝祭’者。準禮,九宮次昊天上帝,壇在太清宮、太廟上,用牲牢、璧幣,
類於天地。天寶三載十二月,玄宗親祠。乾元二年正月,肅宗親祀。伏自累年已
來,水旱愆候,恐是有司禱請,誠敬稍虧。今屬孟春,合修祀典,望至明年正月
祭日,差宰臣一人禱請。向後四時祭,並請差僕射、少師、少保、尚書、太常卿
等官,所冀稍重其事,以申嚴敬。臣等十一月二十五日已於延英面奏,伏奉聖旨
令檢儀注進來者。今欲祭時,伏望令有司崇飾舊壇,務於嚴潔。”敕旨依奏。
二年正月四日,太常禮院奏:“準監察御史關牒:‘今月十三日,祀九宮貴
神,已敕宰相崔珙攝太尉行事,合受誓誡,及有司徒、司空否?’伏以前件祭本
稱大祠,準大和三年七月二十四日敕,降為中祠。昨據敕文,只稱崇飾舊壇,務
於嚴潔,不令別進儀注,更有改移。伏恐不合卻用大祠禮料,伏候裁旨。”中書
門下奏曰:
臣準天寶三載十月六日敕,“九宮貴神,實司水旱。”臣等伏睹,既經兩朝
親祠,必是祈請有徵,況自大和已來,水旱愆候,陛下常憂稼穡,每念烝黎。臣
等合副聖心,以修墜典。伏見大和三年禮官狀云:“縱司水旱兵荒,品秩不過列
宿。今者五星悉是從祀,日月猶在中祀。”竊詳其意,以星辰不合比於天官。曾
不知統而言之,則為天地,在於辰象,自有尊卑。謹按後魏王鈞《志》:“北辰
第二星,盛而常明者乃為元星露寢,天帝常居,始由道奧而為變通之跡。又tian6*皇
大帝,其精曜魄寶,蓋萬神之秘圖,河海之命紀皆稟焉。”據茲說即昊天上帝也。
天一掌八氣、九精之政令,以佐天極。征明而有常,則陰陽序,大運興。太一掌
十有六神之法度,以輔人極。征明面得中,則神人和而王道昇平。又北斗有權、
衡二星,天一、太一參居其間,所以財成天地,輔相神道也。若一概以列宿論之,
實為淺近。按《漢書》曰:“天神貴者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
一,列於祀典,其來久矣。今五帝猶為大祀,則太一無宜降祀,稍重其祀,固為
得所。劉向有言曰:“祖宗所立神祇舊典,誠未易動。”又曰:“古今異制,經
無明文,至尊至重,難以疑說正也。”其意不欲非祖宗舊典。以劉向之博通,尚
難於改作,況臣等學不究於天人,識尤懵於祀典,欲為參酌,恐未得中。伏望更
令太常卿與學官同詳定,庶獲明據。
從之。
檢校左僕射太常卿王起、廣文博士盧就等獻議曰:
伏以九宮貴神,位列星座;往因致福,詔立祠壇。降至尊以稱臣,就東郊以
親拜。在祀典雖雲過禮,庇群生豈患無文,思福黔黎,特申嚴奉,誠聖人屈已以
安天下之心也。厥後祝史不明,精誠亦怠,禮官建議,降處中祠。今聖德憂勤,
期臻壽域,兵荒水旱,寤寐軫懷,爰命台臣,緝興墜典。
伏惟九宮所稱之神,即太一、攝提、軒轅、招搖、天符、青龍、鹹池、太陰、
天一者也。謹按《黃帝九宮經》及蕭吉《五行大義》:“一宮,其神太一,其星
天蓬,其卦坎,其行水,其方白。二宮,其神攝提,其星天芮,其卦坤,其行土,
其方黑。三宮,其神軒轅,其星天沖,其卦震,其行木,其方碧。四宮,其神招
搖,其星天輔,其卦巽,其行木,其方綠。五宮,其神天符,其星天禽,其卦離,
其行土,其方黃。六宮,其神青龍,其星天心,其卦乾,其行金,其方白。七宮,
其神鹹池,其星天柱,其卦兌,其行金,其方赤。八宮,其神太陰,其星天任,
其卦艮,其行土,其方白。九宮,其神天一,其星天英,其卦離,其行火,其方
紫。”觀其統八卦,運五行,土飛於中,數轉於極,雖敬事迎厘,不聞經見,而
範圍亭育,有助昌時,以此兩朝親祀而臻百祥也。然以萬物之精,上為列星,星
之運行,必繫於物。貴而居者,則必統八氣,總萬神,斡權化於混茫,賦品匯於
陰騭,與天地日月,誠相參也。豈得醫賴於敷祐,而屈降於等夷?
又據太尉攝祀九宮貴神舊儀:前七日,受誓誡於尚書省,散齋四日,致齋三
日。牲用犢。祝版御署,稱嗣天子臣。圭幣樂成。比類中祠,則無等級。今據《
江都集禮》及《開元禮》:蜡祭之日,大明、夜明二座及朝日、夕月,皇帝致祝,
皆率稱臣。若以為非泰壇配祀之時,得主日報天之義。卑緣厭屈,尊用德伸,不
以著在中祠,取類常祀。此則中祠用大祠之義也。又據太社、太稷,開元之制,
列在中祠。天寶三載二月十四日敕,改為大祠,自後因循,復用前禮。長慶三年
正月,禮官獻議,始準前敕,稱為大祠。唯御署祝文,稱天子謹遣某官昭告。文
義以為殖物粒人,則宜增秩,致祝稱禱,有異方丘,不以伸為大祠,遂屈尊稱。
此又大祠用中祠之禮也。參之日月既如彼,考之社稷又如此,所謂功鉅者因之以
殊禮,位稱者不敢易其文,是前聖后儒陟降之明徵也。今九宮貴神,既司水旱,
降福禳災,人將賴之,追舉舊章,誠為得禮。然以立祠非古,宅位有方,分職既
異其司存,致祝必參乎等列。求之折中,宜有變通,稍重之儀,有以為比。伏請
自今已後,卻用大祠之禮,誓官備物,無有降差。唯御署祝文,以社稷為本,伏
緣已稱臣於天帝,無二尊故也。
敕旨依之,付所司。
天寶十載四月二十九日,移黃帝壇於子城內坤地,將親祠祭,壇成而止。
玄宗先天二年,封華岳神為金天王。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天寶
五載,封中嶽神為中天王,南嶽神為司天王,北嶽神為安天王。六載,河瀆封靈
源公,濟瀆封清源公,江瀆封廣源公,淮瀆封長源公。十載正月,四海並封為王。
遣國子祭酒嗣吳王祗祭東嶽天齊王,太子家令嗣魯王宇祭南嶽司天王,秘書監崔
秀祭中嶽中天王,國子祭酒班景倩祭西嶽金天王,宗正少卿李成裕祭北嶽安天王;
衛尉少卿李浣祭江瀆廣源公,京兆少尹章恆祭河瀆靈源公,太子左諭德柳偡祭
淮瀆長源公,河南少尹豆盧回祭濟瀆清源公;太子率更令嗣道王煉祭沂山東安公,
吳郡太守趙居貞祭會稽山永興公,大理少卿李稹祭吳岳山成德公,潁王府長史甘
守默祭霍山應聖公,范陽司馬畢炕祭醫無閭山廣寧公;太子中允李隨祭東海廣德
王,義王府長史張九章祭南海廣利王,太子中允柳奕祭西海廣潤王,太子洗馬李
齊榮祭北海廣澤王。取三月十七日一時禮冊。
玄宗御極多年,尚長生輕舉之術。於大同殿立真仙之像,每中夜夙興,焚香
頂禮。天下名山,令道士、中官合煉醮祭,相繼於路,投龍奠玉,造精舍,採藥
餌,真訣仙蹤,滋於歲月。
肅宗至德二載春,在鳳翔,改汧陽郡吳山為西嶽,增秩以祈靈助。及上元二
年,聖躬不康,術士請改吳山為華山,華山為泰山,華州為泰州,華陽縣為太陰
縣。寶應元年,復舊。
則天長安三年,令天下諸州宜教人武藝,每年準明經進士例申奏。開元十九
年,於兩京置太公尚父廟一所,以漢留侯張良配饗。天寶六載,詔諸州武舉人上
省,先謁太公廟,拜將帥亦告太公廟。至肅宗上元元年閏四月,又尊為武成王,
選歷代良將為十哲。
高宗顯慶元年三月辛巳,皇后武氏有事於先蠶。玄宗先天二年三月辛卯,皇
後王氏祀先蠶。肅宗乾元二年三月己巳,皇后張氏祠先蠶於苑內,內外命婦同采
焉。
舊儀,大祭祀,宮懸、軒縣奏於庭,登歌於堂上。自至德二載克復兩京後,
樂工不備,時又艱食,諸壇廟祭享,空有登歌,無壇下、庭中樂及三舞。舊儀,
凡祭享,有司行事,則太尉奠瓚幣,司徒拜俎,司空掃除,太尉初獻,太常卿亞
獻,光祿卿終獻。自上元後,南郊、九宮神壇、太廟,備此五官,余即太常卿攝
司空,光祿卿攝司徒,貴省於事。舊儀,有協律郎立於阼階上,麾竿以節樂,今
無協律之位。舊儀,光祿欲為祭饌,將陽燧望日取火,謂之明火。太牢皆棧飼於
廩犧署,以至充腯。臨祭視其充瘦,謂之省牲,肅宗上元二年九月,改元為元
年,詔:“圓丘方澤,依恆存一太牢。皇廟諸祠,臨時獻熟。”今昊天上帝、太
廟,一牢,羊豕各三,余祭盡隨事辦供以備禮。明火、棧飼之禮,亦不暇矣。
武德、貞觀之制,神祇大享之外,每歲立春之日,祀青帝於東郊,帝宓羲配,
勾芒、歲星、三辰、七宿從祀。立夏,祀赤帝於南郊,帝神農氏配,祝融、熒惑、
三辰、七宿從祀。季夏土王日,祀黃帝於南郊,帝軒轅配,后土、鎮星從祀。立
秋,祀白帝於西郊,帝少昊配,蓐收、太白、三辰、七宿從祀。立冬,祀黑帝於
北郊,帝顓頊配,玄冥、辰星、三辰、七宿從祀。每郊帝及配座,用方色犢各一,
籩、豆各四,簠、簋各二,、俎各一。勾芒已下五星及三辰、七宿,每宿牲用
少牢,每座籩、豆、簠、簋、、俎各一。孟夏之月,龍星見,雩五方上帝於雩
壇,五帝配於上,五官從祀於下。牲用方色犢十,籩豆已下,如郊祭之數。帝嚳,
祭於頓丘。唐堯,契配,祭於平陽。虞舜,咎繇配,祭於河東。夏禹,伯益配,
祭於安邑。殷湯,伊尹配,祭於偃師。周文王,太公配,祭於邦。周武王、周公、
召公配,祭於鎬。漢高祖,蕭何配,祭於長陵。三年一祭,以仲春之月。牲皆用
太牢。祀官以當界州長官,有故,遣上佐行事。
五嶽、四鎮、四海、四瀆,年別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祭之。東嶽岱山,祭
於祇州;東鎮沂山,祭於沂州;東海,於萊州;東瀆大淮,於唐州。南嶽衡山,
于衡州;南鎮會稽,于越州;南海,於廣州;南瀆大江,於益州。中嶽嵩山,於
洛州。西嶽華山,於華州;西鎮吳山,於隴州;西海、西瀆大河,於同州。北嶽
恆山,於定州;北鎮醫無閭山,於營州;北海、北瀆大濟,於洛州。其牲皆用太
牢,籩、豆各四。祀官以當界都督刺史充。
仲春、仲秋二時戊日,祭太社、太稷,社以勾龍配,稷以后稷配。社、稷各
用太牢一,牲色並黑,籩、豆、簠、簋各二,鉶、俎各三。春分,朝日於國城之
東;秋分,夕月於國城之西。各用方色犢一,籩、豆各四,簠、簋、、俎各一。
孟春吉亥,祭帝社於藉田,天子親耕;季春吉巳,祭先蠶於公桑,皇后親桑。並
用太牢,籩、豆各九。將蠶日,內侍省預奉移所司所事。諸祭祀卜日,皆先卜上
旬;不吉,次卜中旬、下旬。筮日亦如之。其先蠶一祭,節氣若晚,即於節氣後
取日。立春後醜,祀風師於國城東北;立夏後申,祀雨師於國城西南;立秋後辰,
祀靈星於國城東南;立冬後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祿於國城西北。各用羊
一,籩、豆各二,簠、簋各一。季冬晦,堂贈儺,磔牲於宮門及城四門,各用雄
雞一。仲春,祭馬祖;仲夏,祭先牧;仲秋,祭馬社;仲冬,祭馬步。並於大澤,
用剛日。牲各用羊一,籩、豆各二,簠、簋各一。季冬藏冰,仲春開冰,並用黑
牡、秬黍,祭司寒之神於冰室,籩、豆各二,簠、簋、俎各一。其開冰,加以桃
弧棘矢,設於神座。
季冬寅日,蜡祭百神於南郊。大明、夜明,用犢二,籩、豆各四,簠、簋、
、俎各一。神農氏及伊耆氏,各用少牢一,籩、豆各四,簠、簋、、俎各一。
后稷及五方、十二次、五官、五方田畯、五嶽、四鎮、四海、四瀆以下,方別各
用少牢一,當方不熟者則闕之。其日祭井泉於川澤之下,用羊一。卯日祭社稷於
社宮,辰日臘享於太廟,用牲皆準時祭。井泉用羊二。二十八宿,五方之山林、
川澤,五方之丘陵、墳衍、原隰,五方之鱗、羽、臝、毛、介,五方之水墉、坊、
郵表畷,五方之貓、於菟及龍、麟、朱鳥、bai6*虎、玄武,方別各用少牢一,各
座籩、豆、簠、簋、俎各一。蜡祭凡一百八十七座。當方年穀不登,則闕其祀。
蜡祭之日,祭五方井泉于山澤之下,用羊一,籩、豆各二,簠、簋、及俎各一。
蠟之明日,又祭社稷於社宮,如春秋二仲之禮。
顯慶中,更定籩、豆之數,始一例。大祀籩、豆各十二,中祀各十,小祀各
八。
京師孟夏以後旱,則祈雨,審理冤獄,賑恤窮乏,掩骼埋胔。先祈岳鎮、海
瀆及諸山川能出雲雨,皆於北郊望而告之。又祈社稷,又祈宗廟,每七日皆一祈。
不雨,還從岳瀆。旱甚,則大雩,秋分後不雩。初祈後一旬不雨,即徙市,禁屠
殺,斷傘扇,造土龍。雨足,則報祀。祈用酒醢,報準常祀,皆有司行事。已齊
未祈而雨,及所經祈者,皆報祀。若霖雨不已,禜京城諸門,門別三日,每日一
禜。不止,乃祈山川、岳鎮、海瀆;三日不止,祈社稷、宗廟。其州縣,禜城門;
不止,祈界內山川及社稷。三禜、一祈,皆準京式,並用酒脯醢。國城門報用少
牢,州縣城門用一特牲。
太宗貞觀三年正月,親祭先農,躬御耒耜,藉於千畝之甸。初,晉時南遷,
後魏來自雲、朔,中原分裂,又雜以犭熏戎,代歷周、隋,此禮久廢,而今始行
之,觀者莫不駭躍。於是秘書郎岑文本獻《藉田頌》以美之。初,議藉田方面所
在,給事中孔穎達曰:“禮,天子藉田於南郊,諸侯於東郊。晉武帝猶於東南。
今於城東置壇,不合古禮。”太宗曰:“禮緣人情,亦何常之有。且《虞書》雲
‘平秩東作’,則是堯、舜敬授人時,已在東矣。又乘青輅、推黛耜者,所以順
於春氣,故知合在東方。且朕見居少陽之地,田於東郊,蓋其宜矣”於是遂定。
自後每歲常令有司行事。則天時,改藉田壇為先農。神龍元年,禮部尚書祝欽明
與禮官等奏曰:“謹按經典,無先農之文。《禮記·祭法》云:‘王自為立社,
曰王社。’先儒以為社在藉田,《詩》之《載芟篇序》雲‘春藉田而祈社稷’是
也。永徽年中猶名藉田,垂拱已後刪定,改為先農。先農與社,本是一神,頻有
改張,以惑人聽。其先農壇請改為帝社壇,以應禮經王社之義。其祭先農既改為
帝社壇,仍準令用孟春吉亥祠后土,以勾龍氏配。”制從之。於是改先農為帝社
壇,於壇西立帝稷壇,禮同太社、太稷,其壇不備方色,所以異於太社也。睿宗
太極元年,親祀先農,躬耕帝藉。禮畢,大赦,改元。
玄宗開元二十二年冬,禮部員外郎王仲丘又上疏請行藉田之禮。二十三年正
月,親祀神農於東郊,以勾芒配。禮畢,躬御耒耜於千畝之甸。時有司進儀註:
“天子三推,公卿九推,庶人終畝。”玄宗欲重勸耕藉,遂進耕五十餘步,盡壠
乃止。禮畢,輦還齋宮,大赦。侍耕、執牛官皆等級賜帛。玄宗開元二十六年,
又親往東郊迎氣,祀青帝,以勾芒配,歲星及三辰七宿從祀。其壇本在春明門外,
玄宗以祀所隘狹,始移於滻水之東面,而值望chun6*宮。其壇一成,壇上及四面皆青
色。勾芒壇在東南。歲星已下各為一小壇,在青壇之北。親祀之時,有瑞雪,壇
下侍臣及百僚拜賀稱慶。
肅宗乾元二年春正月丁丑,將有事於九宮之神,兼行藉田禮。自明鳳門出,
至通化門,釋軷而入壇,行宿齋於宮。戊寅,禮畢,將耕藉,先至於先農之壇。
因閱耒耜,有雕刻文飾,謂左右曰:“田器,農人執之,在於樸素,豈文飾乎?”
乃命徹之。下詔曰:“古之帝王,臨御天下,莫不務農敦本,保儉為先,蓋用勤
身率下也。屬東耕啟候,爰事藉田,將欲勸彼蒸人,所以執茲耒耜。如聞有司所
造農器,妄加雕飾,殊匪典章。況紺轅縹軏,固前王有制,崇奢尚靡,諒為政所
疵。靖言思之,良用嘆息,豈朕法堯舜、重茅茨之意耶!其所造雕飾者宜停。仍
令有司依農用常式,即別改造,庶萬方黎庶,知朕意焉。”翌日己卯,致祭神農
氏,以后稷配享。肅宗冕而朱紘,躬秉耒耜而九推焉。禮官奏陛下合三推,今過
禮。肅宗曰:“朕以身率下,自當過之,恨不能終於千畝耳。”既而佇立久之,
觀公卿、諸侯、王公已下耕畢。
太宗貞觀十四年春正月庚子,命有司讀春令,詔百官之長,升太極殿列坐面
聽之。開元二十六年,玄宗命太常卿韋絛每月進《月令》一篇。是後每孟月視日,
玄宗御宣政殿,側置一榻,東面置案,命韋絛坐而讀之。諸司官長,亦升殿列座
而聽焉。歲余,罷之。乾元元年十二月丙寅立春,肅宗御宣政殿,命太常卿於休
烈讀春令。常參官五品已上正員,並升殿預坐而聽之。舊儀,岳瀆已下,祝版御
署訖,北面再拜。證聖元年,有司上言曰:“伏以天子父天而母地,兄日而姊月,
於禮應敬,故有再拜之儀。謹按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天子無拜公侯之禮,
臣愚以為失尊卑之序。其日月已下,請依舊儀。五嶽已下,署而不拜。”制可,
從之。
貞觀之禮,無祭先代帝王之文。顯慶二年六月,禮部尚書許敬宗等奏曰:
“謹案《禮記·祭法》云:‘聖王之制祀也,法施於人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
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又:‘堯、舜、禹、湯、
文、武,有功烈於人,及日月星辰,人所瞻仰;非此族也,不在祀典’。準此,
帝王合與日月同例,常加祭享,義在報功。爰及隋代,並遵斯典。漢高祖祭法無
文,但以前代迄今,多行秦、漢故事。始皇無道,所以棄之。漢祖典章,法垂於
後。自隋已下,亦在祠例。伏惟大唐稽古垂化,網羅前典,唯此一禮,鹹秩未申。
今請聿遵故事,三年一祭。以仲春之月,祭唐堯於平陽,以契配;祭虞舜於河東,
以咎繇配;祭夏禹於安邑,以伯益配;祭殷湯於偃師,以伊尹配;祭周文王於邦,
以太公配;祭武王於鎬,以周公、召公配;祭漢高祖於長陵,以蕭何配。
玄宗開元二十二年正月,詔曰:“古聖帝明王、岳瀆海鎮,用牲牢,余並以
酒脯充奠祀。”二十三年正月,詔:“自今已後,明衣絹布,並祀前五日預給。”
丁酉,詔:“自今已後,有大祭,宜差丞相、特進、開府、少保、少傅、尚書、
御史大夫攝行事。”天寶六載正月,詔:“三皇、五帝,於京城置令,丞。”七
載五月,詔:“三皇已前帝王,宜於京城共置廟官。歷代帝王肇跡之處,德業可
稱者,忠臣義士、孝婦烈女,所在亦置一祠宇。晉陽真人等並追贈,得道升仙處,
度道士永修香火。”九載九月,處士崔昌上《大唐五行應運歷》,以王者五十代
而一千年,請國家承周、漢,以周、隋為閏。十一月,敕:“唐承漢後,其周武
王、漢高祖同置一廟並官吏。”十二載九月,以魏、周、隋依舊為三王后,封韓
公、介、酅公等,仍舊五廟。
天寶六載正月,詔大祭祀騂犢,量減其數。肅宗上元元年閏四月,改元,制
以歲儉,停中小祠享祭。至其年仲秋,復祠文宣於太學。永泰二年,春夏累月亢
旱,詔大臣裴冕等十餘人,分祭川瀆以祈雨。禮儀使右常侍於休烈請依舊祠風伯、
雨師於國門舊壇,復為中祠,從之。
高祖武德二年,國子立周公、孔子廟。七年二月己酉,詔“諸州有明一經已
上未被升擢者,本屬舉送,具以名聞,有司試策,皆加敘用。其吏民子弟,有識
性明敏,志希學藝,亦具名申送,量共差品,並即配學。州縣及鄉,並令置學。”
丁酉,幸國子學,親臨釋奠。引道士、沙門有學業者,與博士雜相駁難,久之乃
罷。
貞觀十四年三月丁丑,太宗幸國子學,親觀釋奠。祭酒孔穎達講《孝經》,
太宗問穎達曰:“夫子門人,曾、閔俱稱大孝,而今獨為曾說,不為閔說,何耶?”
對曰:“曾孝而全,獨為曾能達也。”制旨駁之曰:“朕聞《家語》云:曾皙使
曾參鋤瓜,而誤斷其本,皙怒,援大杖以擊其背,手仆地,絕而復甦。孔子聞之,
告門人曰:‘參來勿內。’既而曾子請焉,孔子曰:‘舜之事父母也,使之,常
在側;欲殺之,乃不得。小棰則受,大杖則走。今參於父,委身以待暴怒,陷父
於不義,不孝莫大焉。’由斯而言,孰愈於閔子騫也?”穎達不能對。太宗又謂
侍臣:“諸儒各生異意,皆非聖人論孝之本旨也。孝者,善事父母,自家刑國,
忠於其君,戰陳勇,朋友信,揚名顯親,此之謂孝。具在經典,而論者多離其文,
迥出事外,以此為教,勞而非法,何謂孝之道耶!”二十一年,詔曰:“左丘明、
卜子夏、公羊高、穀梁赤、伏勝、高堂生、戴聖、毛萇、孔安國、劉向、鄭眾、
杜子春、馬融、盧植、鄭玄、服虔、何休、王肅、王弼、杜預、范甯、賈逵總二
十二座,春秋二仲,行釋奠之禮。”初,以儒官自為祭主,直雲博士姓名,昭告
於先聖。又州縣釋奠,亦以博士為主。敬宗等又奏曰:
按《禮記·文王世子》: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鄭注云:“官,謂《
詩》、《書》、《禮》、《樂》之官也。”彼謂四時之學,將習其道,故儒官釋
奠,各於其師。既非國學行體,所以不及先聖。至於春、秋二時合樂之日,則天
子視學,命有司典秩,即總祭先聖、先師焉。秦、漢釋奠,無文可檢。至於魏武,
則使太常行事。自晉、宋已降,時有親行,而學官主祭,全無典實。且名稱國學,
樂用軒懸,樽俎威儀,蓋皆官備,在於臣下,理不合專。況凡在小神,猶皆遣使
行禮,釋奠既準中祀,據理必須稟命。今請國學釋奠,令國子祭酒為初獻,祝辭
稱“皇帝謹遣”,仍令司業為亞獻,國子博士為終獻。其州學,刺史為初獻,上
佐為亞獻,博士為終獻。縣學,令為初獻,丞為亞獻,博士既無品秩,請主薄及
尉通為終獻。若有闕,並以次差攝。州縣釋奠,既請各刺史、縣令親獻主祭,望
準祭社,同給明衣。修附禮令,以為永則。
高宗顯慶二年七月,禮部尚書許敬宗等議:“依令,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
師。又《禮記》云:‘始立學,釋奠於先聖。’鄭玄注云:‘若周公、孔子也。”
且周公踐極,功比帝王,請配武王。以孔子為先聖。”二年,廢書、算、律學。
龍朔二年正月,東都置國子監丞、主簿、錄事各一員,四門助教博士、四門生三
百員,四門俊士二百員。二月,復置律及書、算學。三年,以書隸蘭台,算隸秘
閣局,律隸詳刑寺。乾封元年正月,高宗東封還,次鄒縣頓,祭宣父,贈太師。
總章元年二月,皇太子弘幸國學,釋奠,贈顏回太子少師,曾參太子少保。儀鳳
三年五月,詔:“自今已後,《道德經》並為上經,貢舉人皆須兼通。其餘經及
《論語》,任依常式。”則天天授三年,追封周公為褒德王,孔子為隆道公。則
天長壽二年,自製《臣軌》兩卷,令貢舉人為業,停《老子》。神龍元年,停《
臣軌》,複習《老子》。以鄒、魯百戶封隆道公,謚曰文宣。睿宗景雲二年八月
丁巳,皇太子釋奠於太學。太極元年正月,詔:“孔宣父祠廟,令本州修飾,取
側近三十戶以供灑掃。”
開元七年十月戊寅,皇太子詣國學,行齒胄之禮。開元十一年,春秋二時釋
奠,諸州宜依舊用牲牢,其屬縣用酒脯而已。十九年正月,春秋二時社及釋奠,
天下州縣等停牲牢,唯用酒脯,永為常式,二十四年三月,始移貢舉,遣禮部侍
郎姚奕請進士帖《左傳》、《禮記》,通五及第。二十五年三月,敕:“明經自
今已後,貼十通五已上;口問大義十條,取通六已上;仍答時務策三道,取粗有
文理者及第。進士停帖小經,宜準明經例試大經,帖十通四,然後試雜文及策,
訖,封所試雜文及策,送中書、門下詳覆。”二十六年正月,敕:“諸州鄉貢見
訖,令引就國子監謁先師,學官為之開講,質問疑義,有司設食。弘文、崇文兩
館學生及監內得舉人,亦聽預焉。”其日,祀先聖已下,如釋奠之禮。青宮五品
已下及朝集使,就監觀禮,遂為常式,每年行之至今。
初,開元八年,國子司業李元瓘奏稱:“先聖孔宣父廟,先師顏子配座,今
其像立侍,配享合坐。十哲弟子,雖複列像廟堂,不預享祀。謹檢祠令:何休、
范甯等二十二賢,猶沾從祀,望請春秋釋奠,列享在二十二賢之上。七十子,請
準舊都監堂圖形於壁,兼為立贊,庶敦勸儒風,光崇聖烈。曾參等道業可崇,獨
受經於夫子,望準二十二賢預饗。”敕改顏生等十哲為坐像,悉預從祀。曾參大
孝,德冠同列,特為塑像,坐於十哲之次。圖畫七十子及二十二賢於廟壁上。以
顏子亞聖,上親為之贊,以書於石。閔損已下,令當朝文士分為之贊。二十七年
八月,又下制曰:
弘我王化,在乎儒術。孰能發揮此道,啟迪含靈,則生人已來,未有如夫子
者也。所謂自天攸縱,將聖多能,德配乾坤,身揭日月。故能立天下之大本,成
天下之大經,美政教,移風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到於今受其賜。不其猗
歟!於戲!楚王莫封,魯公不用,俾夫大聖,才列陪臣,棲遲旅人,固可知矣。
年祀浸遠,光靈益彰,雖代有褒稱,而未為崇峻,不副於實,人其謂何?
朕以薄德,祗膺寶命,思闡文明,廣被華夏。時則異於今古,情每重於師資。
既行其教,合旌厥德。爰申盛禮,載表徽猷。夫子既稱先聖,可追謚為文宣王。
宜令三公持節冊命,應緣冊及祭,所司速擇日,並撰儀注進。其文宣陵並舊宅立
廟,量加人灑掃,用展誠敬。其後嗣可封文宣公。至如辨方正位,著自禮經,苟
非得所,何以示則?昔緣周公南面,夫子西坐,今位既有殊,坐豈如舊,宜補其
墜典,永作成式。自今已後,兩京國子監,夫子皆南面而坐,十哲等東西列侍。
天下諸州亦準此。
且門人三千,見稱十哲,包夫眾美,實越等夷。暢玄聖之風規,發人倫之耳
目,並宜褒贈,以寵賢明。顏子淵既雲亞聖,須優其秩,可贈兗公。閔子騫可贈
費侯,冉伯牛可贈鄆侯,冉仲弓可贈薛侯,冉子有可贈徐侯,仲子路可贈衛侯,
宰子我可贈齊侯,端木子貢可贈黎侯,言子游可贈吳侯,卜子夏可贈魏侯。又夫
子格言,參也稱魯,雖居七十之數,不載四科之目。頃雖異於十哲,終或殊於等
倫,允稽先旨,俾循舊位。庶乎禮得其序,人焉式瞻,宗洙泗之丕烈,重膠庠之
雅範。
又贈曾參、顓孫師等六十七人皆為伯。於是正宣父坐於南面,內出王者袞冕
之服以衣之。遣尚書左丞相裴耀卿就國子廟冊贈文宣王。冊畢,所司奠祭,亦如
釋奠之儀,公卿已下預觀禮。又遣太子少保崔琳就東都廟以行冊禮,自是始用宮
懸之樂。春秋二仲上丁,令三公攝行事。
天寶元年,明經、進士習《爾雅》。九載七月,國子監置廣文館,知進士業,
博士、助教各一人,秩同太學博士。十二載七月,詔天下舉人不得充鄉貢,皆補
學生。四門俊士停。
寶應二年六月,敕令州縣每歲察秀才孝廉,取鄉閭有孝悌廉恥之行薦焉。委
有司以禮待之,試其所通之學,《五經》之內,精通一經,兼能對策,達於理體
者,並量行業授官。其明經、進士並停。國子學道舉,亦宜準此。因楊綰之請也。
詔下朝臣集議,中書舍人賈至議,請依綰奏。有司奏曰:“竊以今年舉人等,或
舊業既成,理難速改,或遠州所送,身已在途,事須收獎。其今秋舉人中有情願
舊業舉試者,亦聽明年已後,一依新敕。”後綰議竟不行。自至德後,兵革未息,
國學生不能廩食,生徒盡散,堂墉頹壞,常借兵健居止。至永泰二年正月,國子
祭酒蕭昕上言:“崇儒尚學,以正風教,乃王化之本也。”其月二十九日,敕曰:
理道同歸,師氏為上,化人成俗,必務於學。俊造之士,皆從此途,國之貴
游,罔不受業。修文行忠信之教,崇祗庸孝友之德,盡其師道,乃謂成人。兼復
揚於王廷,考以政事,征之以禮,任之以官。置於周行,莫匪邦彥,樂得賢也,
其在茲乎!
朕志求理體,尤重儒術,先王大教,敢不底行。頃以戎狄多難,急於經略,
太學空設,諸生蓋寡。弦誦之地,寂寥無聲,函丈之間,殆將不掃。上庠及此,
甚用憫焉。今宇縣攸寧,文武兼備,方投戈而講藝,俾釋菜而行禮。四科鹹進,
六藝復興,神人以和,風化浸美。日用此道,將無間然。
其諸道節度、觀察、都防禦使等,朕之腹心,久鎮方面。眷其子弟,各奉義
方,修德立身,事資括羽。恐干戈之後,學校尚微,僻居遠方,無所諮稟。山東
寡學,質疑必就於馬融;關西盛名,尊儒乃稱於楊震。負經來學,當集京師。並
宰相、朝官及神策六軍軍將子弟欲習業者,自今已後,並令補國子生。欲其業重
籝金,器成琢玉,日新厥德,代不乏賢。其中身雖有官,欲附學讀書者,亦聽。
其學官,委中書、門下即簡擇行業堪為師範者充。學生員數多少,所習經業,考
試等第,並所供糧料,及學館破壞,要量事修理,各委本司作條件聞奏。務須詳
悉,稱朕意焉。
及二月朔上丁釋奠,蕭昕又奏:諸宰相元載、杜鴻漸、李抱玉及常參官、六
軍軍將就國子學聽講論,賜錢五百貫。令京兆尹黎乾造食。集諸儒、道、僧,質
問竟日。此禮久廢,一朝能舉。八月,國子學成祠堂、論堂、六館及官吏所居廳
宇,用錢四萬貫,拆曲江亭子瓦木助之。四日,釋奠,宰相、常參官、軍將盡會
於講堂,京兆府置食,講論。軍容使魚朝恩說《易》,又於論堂畫《周易》鏡圖。
自至德二載收兩京,唯元正含元殿受朝賀,設宮懸之樂,雖郊廟大祭,只有登歌
樂,亦無文、武二舞。其時軍容使魚朝恩知監事,廟庭乃具宮懸之樂於講堂前,
又有教坊樂府雜會,竟日而罷。二十五日,詔曰:“古者設官分土,所以崇德報
功。總內署之綱,事密於清禁;弘上庠之教,德潤於鴻業。賦開千乘,禮序九賓。
必資兼濟之能,用協至公之選。開府儀同三司、兼右監門衛大將軍、仍知觀軍容
宣慰處置使、知內侍省事、內飛龍閒廄使,內弓箭庫使、知神策軍兵馬使、上柱
國、馮翊郡開國公魚朝恩,溫良恭儉,寬柔簡廉,長才博達,敏識高妙。學究儒
玄之秘,謀窮遁甲之精。百行資身,一心奉上。自王室多故,雲雷經始,五原之
北,以先啟行;三河之表,爰整其旅。成師必勝,每合於韜鈐;料敵無遺,可征
於蓍蔡。關洛既定,幽燕復開,海外有截,厥功惟茂。歷事三聖,始終竭力。頃
東都扈蹕,釋位勤王,時當綴旒,節見披棘,下江助我,甲令先書,社稷之衛,
邦家是賴。及邊陲罷警,戎務解嚴,方獎勵於《易》象。才兼文武,所謂勛賢,
亦既任能,斯焉命賞,宜膺朝典,式副公議。可行內侍監,判國子監事,充鴻臚
禮賓等使,封鄭國公,食邑三千戶。”二十四日,於國子監上。詔宰相及中書門
下官、諸司常參官、六軍軍將送上。京兆府造食,內教坊音樂、竿木渾脫,羅列
於論堂前。朝恩辭以中官不合知南衙曹務,宰相、僕射、大夫皆勸之,朝恩固辭,
乃奏之。宰相引就食。奏樂,中使送酒及茶果,賜充宴樂,竟日而罷。元載奏狀。
又使中使宣敕云:“朝恩既辭不止,但任知學生糧料。”是日,宰相軍將已下子
弟三百餘人,皆衣紫衣,充學生房,設食於廊下。貸錢一萬貫,五分收錢,以供
監官學生之費。俄又請青苗地頭取百文資課以供費同。舊例,兩京國子監生二千
餘人,弘文館、崇文館、崇玄館學生,皆廩飼之。十五載,上都失守,此事廢絕。
乾元元年,以兵革未息,又詔罷州縣學生,以俟豐歲。
則天垂拱四年四月,雍州永安人唐同泰偽造瑞石於洛水,獻之。其文曰: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於是號其石為“寶圖”,賜百官宴樂,賜物有差。授
同泰為游擊將軍。其年五月下制,欲親拜洛受“寶圖。”先有事於南郊,告謝昊
天上帝。令諸州都督、刺史並諸親,並以拜洛前十日集神都。於是則天加尊號為
聖母神皇。大赦天下。改“寶圖”為“天授聖圖”,洛水為永昌。封其神為顯聖
侯,加特進,禁漁釣,祭享齊於四瀆。所出處號曰聖圖泉,於泉側置永昌縣。又
以嵩山與洛水接近,因改嵩山為神岳,授太師、使持節、神岳大都督、天中王,
禁斷芻牧。其天中王及顯聖侯,並為置廟。又先於汜水得瑞石,因改汜水縣為廣
武縣。至其年十二月,則天親拜洛受圖,為壇於洛水之北,中橋之左。皇太子皆
從。內外文武在僚、蠻夷酋長,各依方位而立。珍禽奇獸,並列於壇前。文物鹵
簿,自有唐已來,未有如此之盛者也。禮畢,即日還宮。神都父老勒碑於拜洛壇
前,號曰:“天授聖圖之表。”開元五年,左補闕盧履冰上言曰:“則tian6*皇后拜
洛受圖壇及碑文,雲垂拱四年唐同泰得石,文雲‘聖母臨人,永昌帝業’之所建。
因改元為永昌,仍置永昌縣。縣既尋廢,同泰亦已貶官,唯碑壇獨立。準天樞、
頌台之例,不可更留。”始令所司毀之,其顯聖侯廟亦尋毀拆。
開元二十九年正月己丑,詔兩京及諸州各置玄元皇帝廟一所,並置崇玄學。
其生徒令習《道德經》及《莊子》、《列子》、《文子》等,每年準明經例舉送。
至閏四月,玄宗夢京師城南山趾有天尊之像,求得之於盩厔樓觀之側。至天寶元
年正月癸丑,陳王府參軍田同秀稱於京永昌街空中見玄元皇帝,以“天下太平,
聖壽無疆”之言傳於玄宗,仍雲桃林縣故關令尹喜宅傍有靈寶符。發使求之,十
七日,獻於含元殿。於是置玄元廟於太寧坊,東都於積善坊舊邸。二月丁亥,御
含元殿,加尊號為開元天寶聖文神武皇帝。辛卯,親祔玄元廟。丙申,詔:《古
今人表》,玄元皇帝升入上聖。莊子號南華真人,文子號通玄真人,列子號沖虛
真人,庚桑子號洞虛真人。改《莊子》為《南華真經》,《文子》為《通玄真經》,
《列子》為《沖虛真經》,《庚桑子》為《洞虛真經》。亳州真源縣先天太后及
玄元廟各置令一人。兩京崇玄學各置博士、助教,又置學生一百員。桃林縣改為
靈寶縣。田同秀與五品官。四月,詔崇文習《道德經》。七月,隴西李氏敦煌、
姑臧、絳郡、武陽四房隸於宗正寺。九月,兩京玄元廟改為太上玄元廟,天下準
此。十月,改新豐驪山為會昌山,仍於秦坑儒之所立祠宇。新作長生殿改為集靈
台。
二年正月丙辰,加玄元皇帝尊號“大聖祖”三字,崇玄學改為崇玄館,博士
為學士,助教為直學士,更置大學士員。三月壬子,親謁玄元宮,聖祖母益壽氏
號先天太后,仍於譙郡置廟。尊皋繇為德明皇帝,涼武昭王為興聖皇帝。西京玄
元廟為太清宮,東京為太微宮,天下諸州為紫極宮。九月,譙郡紫極宮宜準西京
為太清宮,先天太皇及太后廟亦並改為宮。三載三月,兩京及天下諸郡於開元觀、
開元寺,以金銅鑄玄元等身天尊及佛各一軀。七載二月,於大同殿修功德處,玉
芝兩莖生於柱礎上。五月,玄宗御興慶殿,授冊尊號曰開元天寶聖文神武應道皇
帝。十二月,以玄元皇帝見於朝元閣,改為降聖閣。改會昌縣為昭應縣,改會昌
山為昭應山。封昭應山神為玄德公,立祠宇。
初,太清宮成,命工人於太白山采白石,為玄元聖容,又采白石為玄宗聖容,
侍立於玄元之右。皆依王者袞冕之服,繒彩珠玉為之。又於像設東刻白石為李林
甫、陳希烈之形。及林甫犯事,又刻石為楊國忠之形,而瘞林甫之石。及希烈、
國忠貶,盡毀瘞之。
八載六月,玉芝產於大同殿。先是,太白山人李渾稱於金星洞仙人見,語老
人云,有玉版石記符“聖上長生久視。”令御史中丞王鉷入山洞,求而得之。
閏六月四日,玄宗朝太清宮,加聖祖玄元皇帝尊號曰聖祖大道玄元皇帝,高祖、
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尊號並加“大聖”字,皇后並加“順聖”字。五日,玄
宗御含元殿,加尊號曰開元天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大赦。自今已後,每至禘祫,
並於太清宮聖祖前設位序昭穆。太白山封神應公,金星洞改嘉祥洞,所管華陽縣
改為真符縣。兩京及十道一大郡,置真符玉芝觀。九載十月,先是,御史大夫王
鉷奏稱太白山人王玄翼見玄元皇帝於寶山洞中。乃遣王鉷、張均、王倕、
韋濟、王翼、王岳靈於洞中得玉石函《上清護國經》、寶券、紀籙等,獻之。
十一月,制:“承前宗廟,皆稱告享。自今已後,每親告獻太清、太微宮,
改為朝獻,有司行事為薦獻。親告享宗廟改為朝享,有司行事為薦享。親巡陵改
為朝陵,有司行事為拜陵。應諸事告宗廟者,並改為表。其郊天、后土及享祠祝
文雲‘敢昭告’者,並改為‘敢昭薦’。”十載正月,有事於南郊,於壇所大赦。
制:“自今已後,攝祭南郊,薦獻太清宮,薦享太廟,其太尉行事前一日,於致
齋所具羽儀鹵簿,公服引入,親授祝版,乃赴清齋所。”
汾陰后土之祀,自漢武帝後廢而不行。玄宗開元十年,將自東都北巡,幸太
原,便還京,乃下制曰:“王者承事天地以為主,郊享泰尊以通神。蓋燔柴泰壇,
定天位也;瘞埋泰折,就陰位也。將以昭報靈祇,克崇嚴配。爰逮秦、漢,稽諸
祀典,立甘泉於雍畤,定后土於汾陰,遺廟嶷然,靈光可燭。朕觀風唐、晉,望
秩山川,肅恭明神,因致禋敬,將欲為人求福,以輔昇平。今此神符,應於嘉德。
行幸至汾陰,宜以來年二月十六日祠后土,所司準式。”
先是,脽上有后土祠,嘗為婦人塑像,則天時移河西梁山神塑像,就祠中
配焉。至是,有司送梁山神像於祠外之別室,內出錦繡衣服,以上后土之神,乃
更加裝飾焉。又於祠堂院外設壇,如皇地祇之制。及所司起作,獲寶鼎三枚以獻,
十一年二月,上親祠於壇上,亦如方丘儀。禮畢,詔改汾陰為寶鼎。亞獻邠王守
禮、終獻寧王憲已,頒賜各有差。二十年,車駕又從東都幸太原,還京。中書令
蕭嵩上言:“去十一年親祠后土,為祈谷,自是神明昭格,累年豐登。有祈必報,
禮之大者。且漢武親祠脽上,前後數四,伏請準舊祀后土,行賽之禮。”上從
之。其年十一月至寶鼎,又親祠以申賽謝。禮畢,大赦。仍令所司刊石祠所,上
自為其文。
開元二十四年七月乙巳,初置壽星壇,祭老人星及角、亢等七宿。天寶三年,
有術士蘇嘉慶上言:“請於京東朝日壇東,置九宮貴神壇,其壇三成,成三尺,
四階。其上依位置九壇,壇尺五寸,東南曰招搖,正東曰軒轅,東北曰太陰,正
南曰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曰太一,西南曰攝提,正西曰鹹池,西北曰青龍。
五為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上,六八為下,符於遁甲。四孟月祭,尊
為九宮貴神,禮次昊天上帝,而在太清宮太廟上。用牲牢、璧幣,類於天地神祇。”
玄宗親祀之。如有司行事,即宰相為之。肅宗乾元三年正月,又親祀之。初,九
宮神位,四時改位,呼為飛位。乾元之後,不易位。
大和二年八月,監察御史舒元輿奏:“七月十八日,祀九宮貴神,臣次合監
祭,職當檢察禮物。伏見祝版九片,臣伏讀既竟,竊見陛下親署御名及稱臣於九
宮之神。臣伏以天子之尊,除祭天地、宗廟之外,無合稱臣者。王者父天母地,
兄日姊月,此以九宮為目,是宜分方而守其位。臣又觀其名號,乃太一、天一、
招搖、軒轅、鹹池、青龍、太陰、天符、攝提也。此九神,於天地猶子男也,於
日月猶侯伯也。陛下尊為天子,豈可反臣於天之子男耶?臣竊以為過。縱陰陽者
流言其合祀,則陛下當合稱皇帝遣某官致祭於九宮之神,不宜稱臣與名。臣實愚
瞽,不知其可。伏緣行事在明日雞初鳴時,成命已行,臣不敢滯。伏乞聖慈異日
降明詔禮官詳議,冀嘉萬乘之尊,無所虧降,悠久誤典,因此可正。”詔都省議,
皆如元輿之議。乃降為中祠,祝版稱皇帝,不署。
會昌元年十二月,中書門下奏:“準天寶三載十月六日敕,‘九宮貴神,實
司水旱,功佐上帝,德庇下人。冀喜谷歲登,災害不作。每至四時初節,令中書
門下往攝祭’者。準禮,九宮次昊天上帝,壇在太清宮、太廟上,用牲牢、璧幣,
類於天地。天寶三載十二月,玄宗親祠。乾元二年正月,肅宗親祀。伏自累年已
來,水旱愆候,恐是有司禱請,誠敬稍虧。今屬孟春,合修祀典,望至明年正月
祭日,差宰臣一人禱請。向後四時祭,並請差僕射、少師、少保、尚書、太常卿
等官,所冀稍重其事,以申嚴敬。臣等十一月二十五日已於延英面奏,伏奉聖旨
令檢儀注進來者。今欲祭時,伏望令有司崇飾舊壇,務於嚴潔。”敕旨依奏。
二年正月四日,太常禮院奏:“準監察御史關牒:‘今月十三日,祀九宮貴
神,已敕宰相崔珙攝太尉行事,合受誓誡,及有司徒、司空否?’伏以前件祭本
稱大祠,準大和三年七月二十四日敕,降為中祠。昨據敕文,只稱崇飾舊壇,務
於嚴潔,不令別進儀注,更有改移。伏恐不合卻用大祠禮料,伏候裁旨。”中書
門下奏曰:
臣準天寶三載十月六日敕,“九宮貴神,實司水旱。”臣等伏睹,既經兩朝
親祠,必是祈請有徵,況自大和已來,水旱愆候,陛下常憂稼穡,每念烝黎。臣
等合副聖心,以修墜典。伏見大和三年禮官狀云:“縱司水旱兵荒,品秩不過列
宿。今者五星悉是從祀,日月猶在中祀。”竊詳其意,以星辰不合比於天官。曾
不知統而言之,則為天地,在於辰象,自有尊卑。謹按後魏王鈞《志》:“北辰
第二星,盛而常明者乃為元星露寢,天帝常居,始由道奧而為變通之跡。又tian6*皇
大帝,其精曜魄寶,蓋萬神之秘圖,河海之命紀皆稟焉。”據茲說即昊天上帝也。
天一掌八氣、九精之政令,以佐天極。征明而有常,則陰陽序,大運興。太一掌
十有六神之法度,以輔人極。征明面得中,則神人和而王道昇平。又北斗有權、
衡二星,天一、太一參居其間,所以財成天地,輔相神道也。若一概以列宿論之,
實為淺近。按《漢書》曰:“天神貴者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
一,列於祀典,其來久矣。今五帝猶為大祀,則太一無宜降祀,稍重其祀,固為
得所。劉向有言曰:“祖宗所立神祇舊典,誠未易動。”又曰:“古今異制,經
無明文,至尊至重,難以疑說正也。”其意不欲非祖宗舊典。以劉向之博通,尚
難於改作,況臣等學不究於天人,識尤懵於祀典,欲為參酌,恐未得中。伏望更
令太常卿與學官同詳定,庶獲明據。
從之。
檢校左僕射太常卿王起、廣文博士盧就等獻議曰:
伏以九宮貴神,位列星座;往因致福,詔立祠壇。降至尊以稱臣,就東郊以
親拜。在祀典雖雲過禮,庇群生豈患無文,思福黔黎,特申嚴奉,誠聖人屈已以
安天下之心也。厥後祝史不明,精誠亦怠,禮官建議,降處中祠。今聖德憂勤,
期臻壽域,兵荒水旱,寤寐軫懷,爰命台臣,緝興墜典。
伏惟九宮所稱之神,即太一、攝提、軒轅、招搖、天符、青龍、鹹池、太陰、
天一者也。謹按《黃帝九宮經》及蕭吉《五行大義》:“一宮,其神太一,其星
天蓬,其卦坎,其行水,其方白。二宮,其神攝提,其星天芮,其卦坤,其行土,
其方黑。三宮,其神軒轅,其星天沖,其卦震,其行木,其方碧。四宮,其神招
搖,其星天輔,其卦巽,其行木,其方綠。五宮,其神天符,其星天禽,其卦離,
其行土,其方黃。六宮,其神青龍,其星天心,其卦乾,其行金,其方白。七宮,
其神鹹池,其星天柱,其卦兌,其行金,其方赤。八宮,其神太陰,其星天任,
其卦艮,其行土,其方白。九宮,其神天一,其星天英,其卦離,其行火,其方
紫。”觀其統八卦,運五行,土飛於中,數轉於極,雖敬事迎厘,不聞經見,而
範圍亭育,有助昌時,以此兩朝親祀而臻百祥也。然以萬物之精,上為列星,星
之運行,必繫於物。貴而居者,則必統八氣,總萬神,斡權化於混茫,賦品匯於
陰騭,與天地日月,誠相參也。豈得醫賴於敷祐,而屈降於等夷?
又據太尉攝祀九宮貴神舊儀:前七日,受誓誡於尚書省,散齋四日,致齋三
日。牲用犢。祝版御署,稱嗣天子臣。圭幣樂成。比類中祠,則無等級。今據《
江都集禮》及《開元禮》:蜡祭之日,大明、夜明二座及朝日、夕月,皇帝致祝,
皆率稱臣。若以為非泰壇配祀之時,得主日報天之義。卑緣厭屈,尊用德伸,不
以著在中祠,取類常祀。此則中祠用大祠之義也。又據太社、太稷,開元之制,
列在中祠。天寶三載二月十四日敕,改為大祠,自後因循,復用前禮。長慶三年
正月,禮官獻議,始準前敕,稱為大祠。唯御署祝文,稱天子謹遣某官昭告。文
義以為殖物粒人,則宜增秩,致祝稱禱,有異方丘,不以伸為大祠,遂屈尊稱。
此又大祠用中祠之禮也。參之日月既如彼,考之社稷又如此,所謂功鉅者因之以
殊禮,位稱者不敢易其文,是前聖后儒陟降之明徵也。今九宮貴神,既司水旱,
降福禳災,人將賴之,追舉舊章,誠為得禮。然以立祠非古,宅位有方,分職既
異其司存,致祝必參乎等列。求之折中,宜有變通,稍重之儀,有以為比。伏請
自今已後,卻用大祠之禮,誓官備物,無有降差。唯御署祝文,以社稷為本,伏
緣已稱臣於天帝,無二尊故也。
敕旨依之,付所司。
天寶十載四月二十九日,移黃帝壇於子城內坤地,將親祠祭,壇成而止。
玄宗先天二年,封華岳神為金天王。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天寶
五載,封中嶽神為中天王,南嶽神為司天王,北嶽神為安天王。六載,河瀆封靈
源公,濟瀆封清源公,江瀆封廣源公,淮瀆封長源公。十載正月,四海並封為王。
遣國子祭酒嗣吳王祗祭東嶽天齊王,太子家令嗣魯王宇祭南嶽司天王,秘書監崔
秀祭中嶽中天王,國子祭酒班景倩祭西嶽金天王,宗正少卿李成裕祭北嶽安天王;
衛尉少卿李浣祭江瀆廣源公,京兆少尹章恆祭河瀆靈源公,太子左諭德柳偡祭
淮瀆長源公,河南少尹豆盧回祭濟瀆清源公;太子率更令嗣道王煉祭沂山東安公,
吳郡太守趙居貞祭會稽山永興公,大理少卿李稹祭吳岳山成德公,潁王府長史甘
守默祭霍山應聖公,范陽司馬畢炕祭醫無閭山廣寧公;太子中允李隨祭東海廣德
王,義王府長史張九章祭南海廣利王,太子中允柳奕祭西海廣潤王,太子洗馬李
齊榮祭北海廣澤王。取三月十七日一時禮冊。
玄宗御極多年,尚長生輕舉之術。於大同殿立真仙之像,每中夜夙興,焚香
頂禮。天下名山,令道士、中官合煉醮祭,相繼於路,投龍奠玉,造精舍,採藥
餌,真訣仙蹤,滋於歲月。
肅宗至德二載春,在鳳翔,改汧陽郡吳山為西嶽,增秩以祈靈助。及上元二
年,聖躬不康,術士請改吳山為華山,華山為泰山,華州為泰州,華陽縣為太陰
縣。寶應元年,復舊。
則天長安三年,令天下諸州宜教人武藝,每年準明經進士例申奏。開元十九
年,於兩京置太公尚父廟一所,以漢留侯張良配饗。天寶六載,詔諸州武舉人上
省,先謁太公廟,拜將帥亦告太公廟。至肅宗上元元年閏四月,又尊為武成王,
選歷代良將為十哲。
高宗顯慶元年三月辛巳,皇后武氏有事於先蠶。玄宗先天二年三月辛卯,皇
後王氏祀先蠶。肅宗乾元二年三月己巳,皇后張氏祠先蠶於苑內,內外命婦同采
焉。
舊儀,大祭祀,宮懸、軒縣奏於庭,登歌於堂上。自至德二載克復兩京後,
樂工不備,時又艱食,諸壇廟祭享,空有登歌,無壇下、庭中樂及三舞。舊儀,
凡祭享,有司行事,則太尉奠瓚幣,司徒拜俎,司空掃除,太尉初獻,太常卿亞
獻,光祿卿終獻。自上元後,南郊、九宮神壇、太廟,備此五官,余即太常卿攝
司空,光祿卿攝司徒,貴省於事。舊儀,有協律郎立於阼階上,麾竿以節樂,今
無協律之位。舊儀,光祿欲為祭饌,將陽燧望日取火,謂之明火。太牢皆棧飼於
廩犧署,以至充腯。臨祭視其充瘦,謂之省牲,肅宗上元二年九月,改元為元
年,詔:“圓丘方澤,依恆存一太牢。皇廟諸祠,臨時獻熟。”今昊天上帝、太
廟,一牢,羊豕各三,余祭盡隨事辦供以備禮。明火、棧飼之禮,亦不暇矣。
0
猜你喜歡
卷七十二下 表第十二下
《新唐書》 ◎宰相世系二下 (表格略)卷一百五十五 集部八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別集類八 △《樂圃餘稿》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
《北史》 ○孫搴 陳元康 杜弼(子台卿第一百回 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陣辱仲達
《三國演義》 卻說眾將聞孔明不追魏兵,俱入帳告憂邊第十二
《鹽鐵論》◎憂邊第十二大夫曰:“文學卷三十九 居士集卷三十九
《歐陽修集》 ◎記十首〈附一首〉 【泗州卷一百九十二 表三十二
《清史稿》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 (表略遠遊
《楚辭》 悲時俗之迫厄兮,願輕舉而遠遊。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一百六十八
《清史稿》 ○帥承瀛(孫遠燡 弟承瀚)卷十 行幸第三十七(凡四章)
《貞觀政要》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隋煬帝廣第九十回 師獅授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
《西遊記》 卻說孫大聖同八戒、沙僧出城頭,覿卷五 仁義第十三(凡四章)
《貞觀政要》 貞觀元年,太宗曰:“朕看古來帝王米開朗琪羅傳-下編-捨棄-01-愛情
《米開朗琪羅傳》 在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一百五十八
《明史》 ○馬世龍(楊肇基) 賀虎臣(子卷十四
《搜神記》 昔高陽氏,有同產而為夫婦,帝放之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五
《舊唐書》 ◎輿服 昔黃帝造車服,為之卷四 尊敬師傅第十(凡六章)
《貞觀政要》 貞觀三年,太子少師李綱,有腳疾,內篇 人物第三十
《史通》 夫人之生也,有賢不肖焉。若乃其惡卷六十七 志第四十三
《明史》 ◎輿服三 ○文武官冠服19章 將令
《尉繚子》將軍受命,君必先謀於廟,行令於廷,君身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