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釋教碑

○曹溪第六祖賜謚大鑒禪師碑
(據《傳燈錄》,大鑒即慧能大師,俗姓盧氏,父武德中仕於南海之新州,
遂占籍焉。始因聞客讀《金剛經》,遂問法焉,客以得於黃梅忍大師為對。師去
直抵韶州,與尼無盡藏者解說《涅槃經》,尼驚異之,告鄉里耆艾,雲能有道者。
居人於是競來瞻禮,且營葺寶林古寺舊地居之。師謂:“我求da6*法,豈可中道而
止?”明日遂行,遇智遠禪師請益。遠曰:“菩提達摩傳心印於黃梅,宜往參決。”
師辭去,遂造焉。忍默識之,後果傳衣法。至儀鳳元年,屆南海,遇印宗法師於
法性寺。師大異,因請出所傳信衣瞻禮,會諸名德,為之剃髮,受滿分戒於智光
律師。明年,要歸舊隱,遂返曹溪,學者不下千數。中宗嘗詔之,不起。後化於
新州國恩寺,肅宗、代宗皆敬事之。至憲宗時,始謚大鑒禪師,塔曰元和靈照。
公在柳州作此碑,時年四十三。東坡嘗曰:“子厚南遷,始究佛法,作《曹溪》、
《南嶽》諸碑。絕妙古今,儒釋兼通,道學純備。自唐至今,頌述祖師者多矣,
未有通亮簡正如子厚者。”邵太史曰:“東坡於古人,但寫淵明、子美、太白、
退之、子厚之詩。為南華寫子厚《六祖大鑒禪師碑》,南華又欲寫《劉夢得碑》,
則辭之。”)
扶風公廉問嶺南三年,(元和八年十二月,以桂管觀察使馬總為嶺南節度使。
扶風人也。)以佛氏第六祖未有稱號,疏聞於上。詔謚大鑒禪師,塔曰靈照之塔。
元和十年十月十三日,下尚書祠部符到都府。(都府,節度府也。)公命部吏洎
州司功掾,告於其祠,幢蓋鐘鼓,(幢,傳江切。)增山盈谷,萬人鹹會,若聞
鬼神。其時學者千有餘人,莫不欣踴奮厲,如師復生;則又感悼涕慕,如師始亡。
因言曰:自有生物,則好鬥奪相賊殺,喪其本實,悖乖淫流,(悖,亂也。悖,
蒲昧切,又音勃,)莫克返於初。孔子無大位,沒以余言持世,更楊、墨、黃、
老益雜,其術分裂,而吾浮圖說後出,推離還源,合所謂生而靜者。(《禮記》: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梁氏好作有為,師達摩譏之,空術益顯。(後魏大
和十年,有僧達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雲自釋
迦相傳,有衣缽為記,世相付授。達摩齎衣缽浮海而來,至梁,詣武帝。帝問以
有為之事,達摩不悅,乃之魏。隱於嵩山少林寺,遇毒而卒,是為初祖。)六傳
至大鑒。(達摩以其法傳慧可,是為二祖。慧可傳璨,是為三祖。璨傳道信,是
為四祖。信傳弘忍,是為五祖。忍傳慧能,是為六祖。)大鑒始以能勞苦服役,
(能,即耐字。)一聽其言,言希以究,師用感動,遂受信具。(信具,衣缽也。)
遁隱南海上,人無聞知。又十六年,度其可行,乃居曹溪。(鹹亨末,能住韶州
寶林寺。曹溪,韶州地名也。)為人師,會學去來嘗數千人。其道以無為為有,
以空洞為實,以廣大不盪為歸。其教人,始以性善,終以性善,不假耘鋤,本其
靜矣。中宗聞名,使幸臣再征,不能致,取其言以為心術。其說具在,今布天下,
凡言禪皆本曹溪。大鑒去世百有六年,(先天二年亡,是歲癸丑,至元和十三年
戊戌,為一百六年。)凡治广部而以名聞者以十數,莫能揭其號。乃今始告天子,
得大謚,豐佐吾道,其可無辭。
公始立朝,以儒重。刺虔州,都護安南,(元和五年七月,總自虔州刺史為
安南都護。)由海中大蠻夷,連身毒之西。(身毒,《史記》音捐篤。《前漢》,
下音篤。一名天篤,浮圖胡是也。《西南夷傳》註:“即天竺,西域國名。”)
浮舶聽命,鹹被公德。受旂纛節戟,(纛,翳也。舞者所執。又羽葆幢也。蔡邕
曰:“以旄牛尾為之,大如斗。或在騑頭,或在衡。”纛,杜皓切,又徒沃、大
到切,)來蒞南海,(按韓文公《祭總文》云:“於泉於虔,始執郡符。遂殿交
州,抗節番禺。”交州,即安南都護府。番禺,則南海郡廣州也。與公此碑合,
而《唐史》乃雲總自安南都護遷桂管經略觀察使,誤矣。東坡曰:“以碑考之,
蓋自安南遷南海,非桂管也。”可以正《唐史》之誤。)屬國如林。不殺不怒,
人畏無噩,(《說文》:“噩,嘩訟也。”潘曰:“噩,當作愕”。噩,音咢。)
允克光於有仁。昭列大鑒,莫如公宜。其徒之老,乃易石於宇下,使來謁辭。其
辭曰:
達摩乾乾,(《說文》云:“乾,上出也。”乾乾,不息之貌。)傳佛語心。
(《達摩傳》:以袈裟授慧可曰:“內傳法師以契燈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
六承其授,大鑒是臨。勞勤專默,終揖於深。(揖,一作挹。)抱其信器,行海
之陰。其道爰施,在溪之曹。龐合猥附,不夷其高。傳告鹹陳,惟道之褒。生而
性善,在物而具。荒流奔軼,(徒結切,車相出也。)乃萬其趣。匪思愈亂,匪
覺滋誤。由師內鑒,鹹獲於素。不植乎根,不耘乎苗。(二乎作胡字。)中一外
融,有粹孔昭。在帝中宗,聘言於朝。陰翊王度,俾人逍遙。越百有六祀,號謚
不紀。由扶風公告今天子,尚書既復,大行乃誄。(魯水切,壘也,壘述前人之
功德。)光於南土,其法再起。厥徒萬億,同悼齊喜。惟師教所被,洎扶風公所
履,鹹戴天子。天子休命,嘉公德美。溢於海夷,浮圖是視。師以仁傳,公以仁
理。謁辭圖堅,永胤不已。
○南嶽彌陀和尚碑(公貞元十八年為藍田尉,和尚死於七月十九日,此碑蓋
七月後作。東坡評說見上篇題注。)
在代宗時,有僧法照,為國師,乃言其師南嶽大長老有異德,天子南向而禮
焉。度其道不可征,乃名其居曰般舟道場,(公嘗為《般舟和尚第二碑》,蓋指
日悟為般舟和尚,即此所謂般舟道場也。)用尊其位。
公始居山西南岩石之下,人遺之食則食,不遺則食土泥,茹草木。其取衣類
是。南極海裔,北自幽都,來求厥道。或值之崖谷,羸形垢面,躬負薪槱,
(《詩》:“薪之槱之”。槱,積木燎之也。槱,音酉。)以為僕役而媟
之,乃公也。(媟,音薛,瀆也。)凡化人,立中道而教之權,俾得以疾至。故
示專念,書塗巷,刻溪谷。(谷,一作石。)丕勤誘掖,(丕,一作不。)以援
於下。不求而道備,不言而物成。人皆負布帛,斬木石,委之岩戶,不拒不營。
祠宇既具,以洎於德宗,申詔褒立,是為彌陀寺。施之餘,則與餓疾者,(施,
施智切。)不屍其功。公始學成都唐公,次資川詵公,詵公學於東山忍公,(
《傳燈錄》云:“五祖忍公,姓周,黃梅人,與四祖道信並住東山寺,故謂其法
為東山法。法照、智詵皆學於忍,惟唐公、真公及衡山承遠未詳。”)皆有道。
至荊州,進學玉泉真公。真公授公以衡山,俾為教魁,人從而化者以萬計。初,
法照居廬山,由正定趨安樂國,(由字,一本作中。)見蒙惡衣侍佛者。佛告曰:
“此衡山承遠也。”出而求之,肖焉,乃從而學。傳教天下,由公之訓。公為僧
凡五十六年,其壽九十一,貞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終於寺。葬於寺之南岡,刻石
於寺大門之右。銘曰:
一氣回薄茫無窮,其上無初下無終。離而為合蔽而通,始末或異今焉同。虛
無混冥道乃融,聖神無跡示教功。公之率眾峻以容,公之立誠教其中。(教,一
作放。)服庇草木蔽穹隆,仰攀俯取食以充。形游無極交大雄,夫子稽首師順風。
四方奔走雲之從,經始尋尺成靈宮。始自蜀道至臨洪,咨謀往復窮真宗。弟子傳
教國師公,化流萬億代所崇。奉公寓形於南岡,幼曰弘願惟孝恭,立之茲石書玄
蹤。
○岳州聖安寺無姓和尚碑(為永州司馬時作。)
維某年月日,岳州大和尚終於聖安寺。凡為僧若干年,年若干。有名無姓,
世莫知其閭里宗族所設施者,(莫下,一有知字,)有問焉,而以告曰:“性,
吾姓也。其原無初,其胄無終,(《說文》云:“胄,胤也。”)承於釋師,以
系道本,吾無姓耶?法劍雲者,我名也。(一本者下有即字。)實且不有,名惡
乎存?吾有名耶?性海,吾鄉也;(一有吾師字。)法界,吾宇也。戒為之墉,
慧為之戶,以守則固,以居則安。吾閭里不具乎?度門道品,其數無極;菩薩大
士,(佛書雲,菩提薩埵,唐言覺有情也,從簡稱菩薩。)其眾無涯。吾與之
戚而不吾異也,吾宗族不大乎?”其道可聞者如此。而止讀《法華經》、《金剛
般若經》,(般若,梵語謂智慧也。)數逾千萬,或譏以有為,曰:“吾未嘗作。”
嗚呼!佛道逾遠,異端競起,唯天台大師為得其說。和尚紹承本統,以順中道,
凡受教者不失其宗。生物流動,趨向混亂,惟極樂正路為得其歸。和尚勤求端愨,
以成至願。(至,一作志,)凡聽信者,不惑其道。或譏以有跡,曰:“吾未嘗
行。”始居房州龍興寺中,徙居是州,(徙居,一作徙於。)作道場於楞伽北峰,
(《藏經》:南海濱有楞伽山,釋伽為大慧菩薩說法處,故謂之《楞伽經》。)
不越閫者五十祀。(閫,苦本切,與梱同。)和尚凡所嚴事,(一作凡事嚴師,)
皆世高德。始出家,事而依者曰卓然師,(一無事字,)居南陽立山,(南陽,
鄧州。一本無立字,)葬岳州。(葬字上有卒字。)就受戒者曰道穎師,居荊州。
弟子之首曰懷遠師,居長沙安國寺,為南嶽戒法。歲來侍師,會其終,遂以某月
(一本無某月二字。)某日葬於卓然師塔東若干步。銘曰:
道本於一,(於,一作為。)離為異門。以性為姓,乃歸其根。無名而名,
師教是尊。假以示物,非吾所存。大鄉不居,大族不親。淵懿內朗,(懿,一作
愨。)沖虛外仁。聖有遺言,是究是勤。惟動惟默,逝如浮雲。(如,一作水。)
教久益微,世罕究陳。爰有大智,出其真門。(一作論。)師以顯示,(師,一
作匝。)俾民惟新。情動生變,物由湮淪。爰授樂國,參乎化源。師以誘導,俾
民不昏。道用不作,神行無跡。晦明俱如,生死偕寂。法付後學,施之無斁。
(夷益切,厭也。)葬從我師,無忘真宅。薦是昭銘,刻茲貞石。(貞,一作玄。)
○碑陰記
無姓和尚既居是山,曰:“凡吾之求,非在外也,吾不動矣。”弘農楊公炎
自道州以宰相征,過焉。(大曆四年八月,以道州刺史楊炎同平章事。)以為宜
居京師,強以行,不可。將以聞,曰:“願間歲乃往。”明年,楊去相位,竄謫
南海上,(建中二年十一月,炎自左僕射貶崖州司戶參軍。)終如其志。趙郡李
萼,辯博人也。為岳州,盛氣欲屈其道,聞一言,服為弟子。河東裴藏之舉族受
教。京兆尹弘農楊公某,(元和四年,楊憑為京兆尹。)以其隱地為道場,奉和
州刺史張惟儉買西峰,廣其居。凡以貨利委堂下者,不可選紀,受之亦無言。將
終,命其大弟子懷遠,授以道妙,終不告其姓。或曰周人也。信州刺史李某(一
本雲李公位。公集有位墓誌。)為之傳,長沙謝楚為行狀,博陵崔行儉為《性守》
一篇。凡以文辭道和尚功德者,不可悉數。弘農公自餘杭(楊憑元和四年為江西
觀察使,以贓罪貶臨賀尉,俄自臨賀尉徙杭州長史。)命以行狀來,懷遠師自長
沙以傳來,使余為碑。既書其辭,故又假其陰以記。
○龍安海禪師碑(公云:“弟子浩初等狀其師之行,謁余為碑。”按集有
《送浩初序》,頗亟稱之。即初之賢,蓋足以知海之為人矣。永州作,時年三十
六。)
佛之生也,遠中國僅二萬里。(《後漢·西域傳》:天竺國,一名身毒。世
傳明帝夢見金人,長大,頂有光相,問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以
地理考之,安南者,嶺南之極邊也,而天竺之道,自此而通;安西者,隴右之極
邊也,而西域之道自此而入,則其道里之遠可知矣。)其沒也,距今茲僅二千歲。
故傳道益微,而言禪最病。拘則泥乎物,誕則離乎真,(誕,欺也。)真離而誕
益勝。故今之空愚失惑縱傲自我者,(一本作空空愚夫失惑云云。)皆誣禪以亂
其教,冒於嚚昏,(《左傳》: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嚚,魚巾切。)放於淫荒。
其異是者,長沙之南曰龍安師。
師之言曰:“由迦葉至師子,(迦葉尊者。師子尊者。佛書:迦葉,釋迦大
弟子,一名飲光。迦,居牙切。葉,書涉切。)二十三世而離,離而為達摩。
(莫臥切,亦作磨。西天第二十八祖,東震旦土,謂之初祖。)由達摩(一本無
由達摩字。)至忍,五世而益離,離而為秀為能。(神秀,姓李氏,汴州尉氏縣
人。隋末,出家為僧。後遇蘄州雙峰山東山寺僧弘忍,以坐禪為業,乃嘆伏曰:
“此真吾師也。”便往事弘忍,專以樵汲自役,以求其道。鹹亨五年,弘忍卒。
秀乃往荊州,居當陽山。則天聞其名,追赴都。秀同學僧惠能,姓盧龐氏,新州
人。忍卒,往韶州寶林寺。秀嘗奏則天,請追能赴都。至神龍元年,中宗遣內侍
薛簡,馳詔往請能,能竟不度嶺而卒。天下乃散傳其道,秀為北宗,能為南宗。)
南北相訾,反戾鬥狠,(訾,將此切。)其道遂隱。嗚呼!吾將合焉。且世之傳
書者,(一無書字,)皆馬鳴龍樹道也。(馬鳴尊者。龍樹菩薩。《摩訶摩耶經》
曰:“zheng6*法衰微,六百載已,九十六種諸外道等,邪見競興,破滅佛法。有一比
丘,名曰馬鳴,善說法要,降伏一切外道輩。七百歲已,有一比丘,名曰龍樹,
善說法要,滅邪見幢,燃zheng6*法炬。”《選·頭陀寺碑》云:“馬鳴幽贊,龍樹虛
求。”)二師之道,其書具存。征其書,合於志,可以不慁。(胡困切,亂也。)
於是北學於惠隱,南求於馬素,鹹黜其異,以蹈乎中,乖離而愈同,空洞而益實,
作《安禪》、《通明論》。推一而適萬,則事無非真;混萬而歸一,則真無非事。
推而未嘗推,故無適;混而未嘗混,故無歸。塊然趣定,至於旬時,是之謂施用;
茫然同俗,極乎流動,是之謂真常。居長沙,在定十四日,人即其處而成室宇,
遂為寶應寺。去於湘之西,人又從之,負大木,礱密石,(礱,音聾。《說文》:
“<石靡>也”。)以益其居,又為龍安寺焉。尚書裴公某,(貞元三年閏五月,以
國子司業裴胄為湖南觀察使。七年,徙江西。)李公某,(八年十二月,以給事
中李巽為湖南。十三年九月,徙江西。)侍郎呂公某,(以禮部侍郎呂渭為湖南,
十六年七月卒。)楊公某,(十八年九月,以太常少卿楊憑為湖南。)御史中丞
房公某,鹹尊師之道,執弟子禮。凡年八十一,為僧五十三期,元和三年二月九
日而沒。其弟子玄覺洎懷直、浩初等,狀其師之行,謁余為碑。曰:師,周姓;
如海,名也。世為士。父曰擇交,同州錄事參軍。叔曰擇從,尚書禮部侍郎。師
始為釋,其父奪之志,使仕,至成都主簿,不樂也。天寶之亂,復其初心。嘗居
京師西明寺,又居岣嶁山,終龍安寺。(衡山,一名岣嶁,在衡州。岣嶁,音拘
縷,又古後、力後二切。)葬其原。銘曰:
浮圖之修,其奧為禪,(奧,於到切。)殊區異世,誰得其傳?遁隱乖離,
浮游散遷,莫征旁行,(行,列也。行,戶耕切。《前漢·安息國》書革旁行為
書記註:“書皆橫行不直下也。”)徒聽誣言。空有互斗,南北相殘,誰其會之,
楚有龍安。龍安之德,惟覺是則,苞並絕異,(苞,音包。苞,裹也。)表正失
惑。貌昧形靜,功流無極,動言有為,(有,一作事。)彌寂而默。祠廟之嚴,
我居不飾;貴賤之來,我道無得。逝耶匪追,至耶誰抑?惟世之機,惟道之微,
既陳而明,乃去而歸。象物徒設,真源無依,後學誰師?嗚呼茲碑!
卷六  釋教碑_柳宗元集原文_國學 集部0

猜你喜歡

卷六  釋教碑_柳宗元集原文_國學 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