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耒的《宿鳳翅山懸泉寺》
全文:
秋山晚景涼,幽路轉石壁。
稍知步武峻,漸與雞犬隔。
層崖恃我西,懸瀑垂百尺。
崩騰搗重泓,晝夜碎珪璧。
天寒行已深,嶺轉客暫息。
最愛下山泉,潺潺馬蹄側。
重門敞幽寺,台殿互開闢。
野僧三四人,披衣出迎客。
陰陰修竹靜,下有神龍宅。
泓澄一畝泉,黯黯萬古色。
翛然改瞻視,異物如不隔。
蕭蕭毛髮疏,佇立動神魄。
雲低秋天陰,木落山日夕,房寒燈火青,夜久人語寂。
通宵淡無夢,起望曉天白。
山川接周韓,清洛去不極。
我無軒冕意,野性自夙昔。
塵埃阻幽好,奔走愧謀食。
偷閒到丘壑,便欲老泉石。
君有在籠鶴,豈願潛六翮。
將復且復止,既去緩吾策。
寄語山中人,行當蠟雙屐。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野僧
(1).山野僧人。 唐 張籍 《贈王秘書》詩:“身屈祗聞詞客説,家貧多見野僧招。” 宋 吳聿 《觀林詩話》卷二:“新成文刻在,往事野僧傳。”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餘二月出門,有野僧送行。”
(2).為僧人自謙之稱。 唐 皎然 《戲題》詩之一:“時人不解野僧意,歸去溪頭作鳥羣。”
三四
(1).猶言再三再四。《北齊書·崔邏傳》:“握手殷勤,至於三四。”
(2).表示為數不多。 宋 歐陽修 《歸自謠》詞:“春艷艷,江上晚山三四點。”
披衣
將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三國 魏 曹丕 《雜詩》之一:“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唐 韋應物 《寄馮著》詩:“披衣出茅屋,盥漱臨清渠。”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二人披衣待旦,別 袁 而歸。”
出迎
出去迎接
張耒名句,宿鳳翅山懸泉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