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雲步凌波小鳳鉤

作者:党懷英 朝代:元代

鷓鴣天·雲步凌波小鳳鉤原文

雲步凌波小鳳鉤。
年年星漢踏清秋。
只緣巧極稀相見,底用人間乞巧樓。
天外事,兩悠悠。
不應也作可憐愁。
開簾放入窺窗月,且盡新涼睡美休。

詩詞問答

問:鷓鴣天·雲步凌波小鳳鉤的作者是誰?答:党懷英
問:鷓鴣天·雲步凌波小鳳鉤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党懷英的名句有哪些?答:党懷英名句大全

參考注釋

雲步

騰雲而行的步履。喻指輕盈的腳步。 唐 杜牧 《張好好詩》:“絳脣漸輕巧,雲步轉虛徐。” 宋 吳泳 《摸魚兒·郫縣宴同官》詞:“那箇是、紫佩飛霞仙侶,駸駸雲步如許。” 清 查慎行 《次汪紫滄同年見送原韻》之三:“雲步改遷尋丈地,《霓裳》吹散大羅天。”

凌波

(1) 急速奔流的水波

(2) 形容女子腳步輕盈,飄移如履水波

凌波而至

小鳳

(1).小鳳凰。亦美稱小鳥。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七一:“紅草青林日半斜,閒乘小鳳出彤霞。” 元 薩都剌 《織女圖》詩:“日長深院機聲動,梭影穿花飛小鳳。” 清 陳確 《和茀孫春鳥未春鳴詩》:“數聲疑小鳳,百囀似新鶯。”

(2). 唐 宋 時中書舍人的別稱。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官爵·小鳳小儀》:“ 唐 人以中書舍人為小鳳,蓋以中書省有鳳池也…… 宋 人猶襲其稱, 張天覺 自小鳳拜右揆是也。”

(3).見“ 小鳳團 ”。

星漢

(1).天河;銀河。 三國 魏 曹操 《步出夏門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粲爛,若出其里。”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序:“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十:“灰色的短夜,星漢徐移。”

(2).形容璀燦,有文采。 清 查慎行 《送陳乾齋予假省親》詩之二:“星漢文章 唐 許國 ,臚雲名第 宋 安陽 。”

清秋

明淨爽朗的秋天。 晉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獨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 唐 杜甫 《宿府》詩:“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清 吳謙牧 《谷水歌》:“借問清秋月,先懸第幾峰。” 艾蕪 《回憶周立波同志》:“一株法國梧桐,披了一身金黃的葉子,送來清秋的景色。”

只緣

只因為。 唐 任華 《雜言寄杜拾遺》詩:“只緣 汲黯 好直言,遂使 安仁 卻為掾。” 宋 蘇軾 《題西林壁》詩:“不識 廬山 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只緣身作延年藥,一服曾經送主終。”

相見

彼此會面

整個代表團在終點站與他們相見

用人

僕人

女用人

乞巧樓

乞巧的彩樓。 唐 王建 《宮詞》之九二:“每年宮女穿針夜,勅賜諸親乞巧樓。”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卷下:“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嬪妃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候,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謂之乞巧樓。”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七夕》:“至初六日七日晚,貴家多結綵樓於庭,謂之乞巧樓。” 明 梁辰魚 《普天樂·詠時序悼亡》曲:“羨誰家乞巧樓頭,笑聲喧玉倚香隈。”參見“ 乞巧 ”。

外事

(1) 外交事務;涉外事務

外事活動

(2) 外邊的事;與己無關的事

不問外事

悠悠

(1) 長久,遙遠

悠悠長夜

(2) 遙遠的

悠悠未來

(3) 形容從容不迫

(4) 眾多

(5) 荒謬

悠悠之談

(6) 飄動的樣子

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范仲淹《漁家傲》

(7) 庸俗

(8) 形容憂傷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爾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9) 形容悠閒自在

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悠悠自得

不應

(1).不回響;不應和。《墨子·旗幟》:“當應鼓而不應,不當應而應鼓,主者斬。”《荀子·正論》:“彼將聽唱而應,視儀而動……不應不動,則上下無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應。《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 去 齊 ,宿於 晝 ,有欲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應,隱几而臥。”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儘夫人問當,夫人説話,不應一句。” 清 王韜 《淞隱漫錄·陳霞仙》:“女力勸之納簉室,生終不應,曰:‘百歲歡娛,能有幾何,豈可使他人間之哉!’”

(3).不符合;不應驗。《韓非子·存韓》:“若臣斯之所言有不應事實者,願大王幸使得畢辭於前,乃就吏誅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訓》:“風興雲蒸,事無不應。”

(1).不應該。 宋 蘇軾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懷子由》詞:“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千載難消亡國恨,不應此地著 鴟夷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甄后》:“仙人不應若是。”

(2).不須。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評請序解經詩》:“訓釋雖工君尚少,不應急務世人傳。” 宋 蘇軾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詞:“ 西州 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贈趙子野歌》:“書來不應寄他物,只要秋林一雙笛。”

(3).不是。 宋 黃庭堅 《王立之詩報梅花已落盡次韻戲答》:“定是 沉郎 作詩好,不應春能生許愁。” 宋 陳師道 《十五夜月》詩:“不應明白髮,似欲勸人歸。” 宋 陸游 《九月晦日》詩:“自是老來多感慨,不應蕭瑟為秋風。”

(4).不曾;未嘗。 唐 韓翃 《送客之江寧》詩:“春流送客不應賒,南入 徐州 見柳花。” 宋 晁補之 《洞仙歌·詠菊》詞:“不應夸絶艷,曾妬春華,因甚東君意不到?” 宋 辛棄疾 《新荷葉·再和趙德莊韻》:“細數從前,不應詩酒皆非。”

(5).不知;不顧。 宋 陳師道 《河上》詩:“還家慰兒女,歸路不應長。” 宋 謝薖 《定風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陳虛中》詞:“寂寞江天正雲霧,回顧,不應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詞:“只愁飛詔下青冥,不應霜塞遠,橫槊看詩成。”

(6).古代法律名詞。謂非有意犯罪。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四折:“失誤了官身,本該扣廳責打四十,問你一個不應罪名。”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問個不應。”《水滸傳》第三回:“原告人保領回家,鄰佑杖斷有失救應。房主人並下處鄰舍止得個不應。”

可憐

(1) 值得憐憫

露出一副可憐相

(2) 數量少或質量壞得不值一提

可憐的家產

新涼

指初秋涼爽的天氣。 唐 韓愈 《符讀書城南》詩:“時秋積雨霽,新涼入郊墟。” 宋 徐璣 《新涼》詩:“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 元 薩都剌 《溪行中秋翫月》詩:“微波漾漾風徐徐,新涼拂拂飄裙裾。”

詩文賞析

【注釋】:
作者借誦古老的牛郎織女的傳說,表達了脫俗超凡的廣闊胸懷。
“雲步凌波”是典故。曹植在《洛神賦》中寫道“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描繪了洛神的輕盈飄逸 。作者借洛喻美,一幅美人出行的畫卷令人注目。是仕女遊春嗎?否!“年年星漢”寫出她的出行是如和織女一樣,一年一度與心上人在“七夕”相聚。“清秋”點明周圍環境之幽靜,“踏”,踐約的意思。這裡,詞人雖未正面描寫織女的美貌,但仍會令讀者意會到女子的絕世丰神,飄飄若仙的身影,對情人的脈脈深情。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傳說在我國流傳極廣,婦孺皆知。南朝殷芸《小說》(《月令廣義·七月令》引)中寫道:“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逸,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隨廢織糹任 。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在漢代已經有了“鳥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 ”使其夫婦相會的說法(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二六引《淮南子》)。周處《風土記》載:“七月七日,其夜灑枉於庭 ,露施几筵設酒脯時果。散香粉於筵上,以祈河鼓 、織女 。言此二星當會,⋯⋯見者便拜而乞富乞壽,無子乞子 。”七月七日在古代被視為吉祥如意的日子,在這一天祈禱,所有願望會得到滿足,因此 ,婦女在夜間向織女乞巧(乞求靈巧),七夕被稱為乞巧日 ,七月被稱為巧月 。富貴人家往往在庭院中搭結彩樓,稱為乞巧樓。詞人在第三、四句中用“只緣”“底用 ”對世俗之見給予了否定 。他認為:織女與牛郎一年一度才得相見,根源是她的“巧極”。即因為心靈手巧織出了錦鍛才嫁給了牛郎 ,結婚後‘廢織’才造成分居的痛苦局面 。因此 ,人間的婦女們何必向織女去乞“巧”呢?更沒必要勞民傷財地建樓搭棚乞求了。“天外事 ,兩悠悠,不應也作可憐愁”,抒寫了詞人的感概、是繼“只緣”“底用”之後的進一步表述。“悠悠”是個多義詞,在此作“遙遠”解 。“兩悠悠”承上片末句的“人間”連下片的首句中的“天外”詞人明確地指出人間天上悠悠遠隔,織女之巧 ,人間的必乞取 ;對天外的織女牛郎雙星的“稀相見”更沒必要同情和為他們憂愁。接下來作者直抒胸懷:天上雙星長相思、難相聚,雖淒涼寂寞但天外人間兩悠悠,與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們又怎么管得了呢?我且拉開窗簾盡情賞月,享受新秋涼爽睡美之樂吧。“開簾放入窺窗月”句化用了蘇軾《洞仙歌》中“ 綞簾開,一點明月窺人”。詞貴創意。詞人“開簾”“放入”均寫出其主動積極,此時情真呼之欲出,平添許多情致。況周頤《蕙風詞話》評價本詞末兩句說 :“瀟灑疏俊極矣。尤妙在上句“窺窗”二字。窺窗之月,先已有情。用此二字,便曲折而意多。意之曲折,由字里生出,不同矯揉鉤致,石墮尖纖之失。”非常中肯。
在寫作上,作者繪景抒情極具匠心。古人形容女子之美常常用螓首蛾眉、齒如編貝等詞語直指容顏。本詞卻僅以“雲步”、“鳳鉤”寫織女的步履輕盈,纖足弱小,正是從側面烘托,別具隻眼。本詞的另一特點是以景抒情,情景交融。詞人在觀察、體驗和攝取周圍景物時,是以其獨特視角,深懷情感進行的。以景寓情,融情入景,有機結合,渾然一體,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開簾放入窺窗月,且盡新涼睡美休”二句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

詩詞推薦

鷓鴣天·雲步凌波小鳳鉤原文_鷓鴣天·雲步凌波小鳳鉤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