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晁補之的《謫宋徙毫初聞周璠琵琶》
全文:
棗園憭栗檜廳寒,醉倚琵琶倒鶡冠。
不似江州白司馬,只成怨恨不成歡。
參考注釋
棗園
又稱 延園 。在 陝西省 延安市 西北約七公里。1944年至1947年3月,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園內有 毛澤*東 舊居、中共中央書記處小禮堂舊址等。 陳毅 《棗園曲》:“停車 棗園 路,記從前,人民革命,中央曾駐。小米步槍對大敵,鬭爭真箇艱苦。” 賀敬之 《回延安》詩:“ 寶塔山 下留腳印, 毛主席 登上了 天安門 。 棗園 的燈光照人心, 延河 滾滾喊‘前進’!”
憭栗
亦作“ 憭栗 ”。淒涼貌。《楚辭·九辯》:“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洪興祖 補註:“憭慄,猶悽愴也。” 宋 文同 《哭仲蒙·臨高》:“憯憭栗兮臨清秋,坌憒兮紛予憂。”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章阿端》:“家人益懼,勸生他徙。生不聽,而塊然無偶,憭慄自傷。” 鄭澤 《嚶求草題詞》:“秋士每多悲,憭慄動哀響。”
琵琶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彈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漢“裁箏築”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它從西漢試製,歷東漢、魏晉、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漢末魏初始獲“枇杷”名。魏晉時,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鶡冠
(1).以鶡羽為飾之冠。武官之冠。《後漢書·輿服志下》:“武冠,俗謂之大冠,環纓無蕤,以青係為緄,加雙鶡尾,豎左右,為鶡冠雲。五官、左右虎賁、羽林、五中郎將、羽林左右監皆冠鶡冠,紗縠單衣。” 唐 柳宗元 《送邠寧獨孤書記赴辟命序》:“﹝ 楊朝晟 ﹞沉斷壯勇,專志武力,出麾下,取主公之節鉞而代之位,鶡冠者仰而榮之。”集注引 孫汝聽 曰:“鶡冠,武士之冠也。” 清 錢謙益 《中秋日得鳳督馬公書來報剿寇師期喜而有作》詩:“鶡冠將軍來打門,尺書遠自中都至。”
(2).隱士之冠。《文選·劉孝標〈辯命論〉》:“至於鶡冠瓮牖,必以懸天有期。” 李善 註:“《七略》 鶡冠子 者,蓋 楚 人也,常居深山,以鶡為冠,故曰鶡冠。” 唐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詩:“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几蕭條戴鶡冠。” 仇兆鰲 註:“ 趙 註:鶡冠,隱者之冠。”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五:“渾忘憔悴無顏色,翻笑他人戴鶡冠。”
晁補之名句,謫宋徙毫初聞周璠琵琶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