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彭景醇奉議原文
我庵湘山麓,君家湘江尾。
共看湘山雲,同飲湘江水。
君有負郭田,飽食驕稚世。
小兒探井臼,大兒了租稅。
我獨生事拙,饘粥每不繼。
君如李大夫,時時容乞米。
永懷湖山堂,風物自閒美。
楞嚴初讀罷,篆冷空窗幾。
微風拾殘紅,幽鳥妨春睡。
蒼苔滿門巷,榆柳陰覆砌。
杖策亦窺園,悠然望層翠。
歲時無營為,祭奠修家禮。
自覺去幼安,正復不遠耳。
遙知讀此詩,忻然開笑齒。
詩詞問答
問:寄彭景醇奉議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寄彭景醇奉議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2. 武林本作子
參考注釋
湘山
(1).山名。即 君山 。在 湖南省 岳陽市 西南 洞庭湖 中。《史記·秦始皇本紀》:“上問博士曰:‘ 湘君 何神?’博士對曰:‘聞之, 堯 女 舜 之妻而葬此。’於是 始皇 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 湘山 樹,赭其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湘水》:“是山, 湘君 之所游處,故曰 君山 矣。昔 秦始皇 遭風於此。”
(2).山名。即 黃陵山 。在 湖南省 湘潭市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湖廣六·長沙府》:“﹝ 湘陰縣 ﹞ 黃陵山 ,縣北四十里,上有 舜 二妃墓。《括地誌》謂之 青草山 , 孔穎達 以為 湘山 也。”
君家
(1).敬詞。猶貴府,您家。《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南史·顏延之傳》:“﹝ 顏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見呼為公?’” 唐 韓愈 《醉贈張秘書》詩:“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勸君。”
(2).敬稱對方。猶您。《續資治通鑑·宋寧宗嘉泰三年》:“我與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鴻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記·官媒議婚》:“秦樓此日招鳳侶,遣妾每特來執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諧結髮。”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隨儕侶問來因。”
湘江
湖南省最大的河,長江的主要支流之一。發源於廣西興安,向東北流入洞庭湖,全長817公里
江水
即 長江 。《淮南子·墬形訓》:“何謂六水?曰 河水 、 赤水 、 遼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高誘 註:“ 江水 出 岷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 岷山 ,即 瀆山 也,水曰 瀆水 矣。又謂之 汶 。 阜山 在徼外, 江水 所導也。” 唐 韓愈 《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詩:“ 盆城 去 鄂渚 ,風便一日耳。不枉故人書,無因帆 江水 。”
負郭田
指近郊良田。《史記·蘇秦列傳》:“ 蘇秦 喟然嘆曰:‘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 雒陽 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司馬貞 索隱:“負者,背也,枕也。近城之地,沃潤流澤,最為膏腴,故曰‘負郭’也。”後因以“負郭田”為典。亦泛指田。 清 朱彝尊 《送十一叔還里即作豫章之游》詩之一:“觥籌尚記投賔轄,薑蔗都無負郭田。”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酒蟲》:“ 長山 劉氏 ……負郭田三百畝,輒半種黍;而家豪富,不以飲為累也。”亦省作“ 負郭 ”。 唐 高適 《別韋參軍》詩:“歸來 洛陽 無負郭,東過 梁 宋 非吾土。” 明 周履靖 《清嘯七言絕》之二六:“不求負郭三千頃,惟喜移家住白雲。” 清 歸莊 《觀田家收穫》詩之二:“ 洛陽 負郭何須問,要待天朝錫土田!”
飽食
吃得飽,充分滿足了需要量
驕稚
亦作“ 驕穉 ”。1.驕矜炫耀。《莊子·列禦寇》:“人有見 宋王 者,錫車十乘,以其十乘,驕穉 莊子 。” 郭慶藩 集釋:“穉亦驕也。”
(2).驕逸幼稚。《太平廣記》卷四二引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秀才( 權同休 )慙謝顧者曰:‘某本驕稚,不識道者,今返請為僕。’”《明史·常茂傳》:“ 茂 以 遇春 功,封 鄭國公 ,食祿二千石,予世券,驕稚不習事。”
小兒
(1) 小孩子;小兒子
兩小兒辯鬥。——《列子·湯問》
(2) 又
兩小兒笑曰。
最喜小兒無賴。——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3) 謙稱自己的兒子
井臼
(1).汲水舂米,泛指操持家務。 漢 劉向 《列女傳·周南之妻》:“親操井臼,不擇妻而娶。” 唐 柳宗元 《送從弟謀歸江陵序》:“足其家,不以非道;進其身,不以苟得。時退則退,尊老無井臼之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伍秋月》:“骨耎足弱,不能為君任井臼耳。”
(2).水井和石臼。借指屋舍、庭院。 唐 盧綸 《尋賈尊師》詩:“井臼陰苔遍,方書古字多。” 宋 梅堯臣 《送張山甫秘校歸緱氏》詩:“蓬巷鬧鷄犬,藤花蔭井臼。”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馬介甫》:“顧宗祧而動念,君子所以有伉儷之求;瞻井臼而懷思,古人所以有魚水之愛也。”
大兒
年長的兒子
租稅
舊時田賦和各種稅款的總稱
租稅從何出。——唐· 杜甫《兵車行》
獨生
(1) 唯一生下的(子女)
獨生女
獨生子
(2) 在親人、夥伴死後獨自生存
誓共存亡,義不獨生
饘粥
亦作“ 饘鬻 ”。稀飯。 清 方文 《賣卜潤州鄔沂公有詩見贈賦此答之》:“所求升斗供饘粥,不向侏儒説姓名。” 清 吳定 《答任幼直先生書》:“有田可以具饘鬻,彈琴著書,不願仕也。” 郁達夫 《和馮白樺<重至五羊城>原韻》:“薄有文章驚海內,竟無饘粥潤詩腸。”
大夫
古代官名。西周以後的諸侯國中,國君下有卿、大夫十 * ,“大夫”世襲,且有封地。後來大夫成為一般任官職者的稱呼
孤之過也,大夫何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時時
常常。《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袁盎 雖家居, 景帝 時時使人問籌策。” 唐 李鹹用 《題劉處士居》詩:“溪鳥時時窺戶牖,山雲往往宿庭除。” 楊朔 《潼關之夜》:“河水在暗夜裡閃動著黑亮的波光,時時還有一點兩點潮濕的漁火浮動在水面上。”
容乞
懇求允許。《水滸傳》第五三回:“容乞暫請 公孫先生 下山,破了 高廉 ,便送還山。”
永懷
(1).長久思念。《詩·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明 夏完淳 《效潘安仁<悼亡>》詩:“永懷寄寒夜,冥冥空懷抱。”
(2).詠懷;抒 * 懷。 晉 陶潛 《有會而作》詩序:“歲雲夕兮,慨然永懷。”
湖山
(1).湖水與山巒。 唐 元稹 《酬鄭從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詩:“湖山四面爭氣色,曠望不與人間同。” 唐 杜牧 《江樓晚望》詩:“湖山翠欲結蒙籠,汗漫誰游夕照中。” 宋 曾鞏 《歸老橋記》:“雖欲遺章綬之榮,從湖山之樂,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趙孟頫 《錢塘懷古》詩:“湖山靡靡今猶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詩之一:“ 林逋 、 蘇軾 俱名世,指點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寫真》:“倚湖山夢繞,對垂楊風裊。”
風物
風景和物品。喻指大氣候
風物長宜放眼量
閒美
亦作“閒美”。嫻雅美好。閒,通“ 嫻 ”。 晉 陶潛 《游斜川》詩序:“辛酉正月五日,天氣澄和,風物閒美。” 宋 葉適 《沉氏萱竹堂記》:“ 瑞安 鹽聚漁合,而 北湖 背市遠人,山水閒美,游者恨不得居而久也。”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六:“酒行歌起,音節清亮,樂作舞入,聲度閒美,俱出於禁坊法部之右。”
篆冷
盤香燃盡。 宋 惠洪 《寄彭景醇奉議》詩:“《楞嚴》初讀罷,篆冷空窗幾。” 清 袁於令 《西樓記·計賺》:“蘂暗燈檠,篆冷香篝,漏將收,尚兀自淚珠流。”
微風
(1).輕微的風。《荀子·解蔽》:“微風過之,湛濁動乎下,清明亂於上,則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漢 班婕妤 《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宋 范成大 《春晚》詩之二:“微風盡日吹芳草,蝴蝶雙雙貼地飛。” 清 劉純熙 《日暮》詩:“宿鳥樹高下,微風雲重輕。”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綠色的繡有和平鴿的旗幟,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風裡輕輕地飄蕩。”
(2).指日趨衰微的風俗。 唐 杜甫 《杜鵑行》:“ 蜀 人聞之皆起立,至今相效傳微風。”微,一本作“ 遺 ”。
殘紅
凋殘的花;落花。 唐 王建 《宮詞》之九十:“樹頭樹底覓殘紅,一片西飛一片東。” 宋 李清照 《怨王孫》詞:“門外誰掃殘紅?夜來風。”《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杏花過雨。漸殘紅零落,胭脂顏色。” 郭沫若 《瓶》詩之十六:“風過一片殘紅,把孤墳化成了花冢。”
蒼苔
青色苔蘚。 晉 潘岳 《河陽庭前安石榴賦》:“壁衣蒼苔,瓦被駁鮮,處悴而榮,在幽彌顯。” 唐 杜甫 《醉時歌》:“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 清 孫枝蔚 《醉題田家翁壁上》詩:“醉墨淋漓留在壁,莫教風雨生蒼苔。”
滿門
全家
柳陰
亦作“ 柳蔭 ”。1.柳下的陰影。詩文中多以柳陰為遊憩佳處。 北周 庾信 《忝在司水看治渭橋》詩:“平隄石岸直,高堰柳陰長。” 唐 康駢 《劇談錄·曲江》:“入夏則菰蒲蔥翠,柳陰四合,碧波紅蕖,湛然可愛。” 宋 蘇軾 《三月二十日開園》詩之二:“西園牡籥夜沉沉,尚有遊人臥柳陰。”《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便令 青萍 拂去了身上塵土,將馬繫在柳陰中。” 老舍 《老張的哲學》第八:“這個訊息成了鎮上人們晚飯後柳蔭下的夕陽會聚談的資料。”
(2).指枝葉茂密的柳林。《 * 詞話》第二七回:“柳陰中忽噪新蟬,見流螢飛來庭院。” 許傑 《慘霧》上:“柳蔭裡面喊出了一班人馬。”
杖策
亦作“ 杖筴 ”。1.拄杖。《莊子·讓王》:“﹝ 大王亶父 ﹞因杖筴而去,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於 岐山 之下。” 成玄英 疏:“因拄杖而去。” 唐 杜甫 《別常徵君》詩:“兒扶猶杖策,臥病一秋強。” 明 夏完淳 《秋懷》詩之二:“駕舟凌洪波,杖策窮崇山。” 清 王韜 《淞濱瑣話·李延庚》:“生於讀書之暇,杖策出遊,信足所至。”
(2).執馬鞭。謂策馬而行。《後漢書·鄧禹傳》:“及聞 光武 安集 河 北,即杖策北渡,進及於 鄴 。” 唐 魏徵 《述懷》詩:“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明 李夢陽 《徐子將適湖湘》詩:“英雄杖策集軍門, 金華 數子真絶倫。” 清 吳偉業 《又詠古》之四:“弱冠拜司徒,杖策功名收。”
(3).謂追隨;順從。《魏書·張袞傳》:“昔 樂毅 杖策於 燕昭 , 公達 委身於 魏武 ,蓋命世難可期,千載不易遇。” 清 陳夢雷 《絕交書》:“逆賊分曹授官……顧乃翻然勃然,忘廉恥之防,循貪冒之見,輕身杖策,其心殆不可問。”
窺園
觀賞園景。《漢書·董仲舒傳》:“﹝ 仲舒 ﹞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 顏師古 註:“雖有園圃,不窺視之,言專學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守塉》:“追下帷之績者,不以窺園涓目。” 清 蔣恭棐 《景州董子故里》詩:“下帷絶窺園,精心究典謨。”參見“ 目不窺園 ”。
闚園: 指到園中嬉戲。《漢書·董仲舒傳》:“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三:“ 董仲舒 三年不闚園,謂勤苦不游嬉也。館中著庭有園,每會飯罷,輒相語曰:‘今日闚園乎?’”
悠然
(1) 安閒、閒適的樣子
悠然自得
(2) 深遠的樣子
(3) 形容韻味未盡
餘韻悠然
(4) 久遠的樣子;遼闊的樣子
年代悠然
歲時
一年;四季;季節
前所謂權門者,自歲時優臘一刺之外,即經年不往也。——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營為
(1).操勞;操辦。 唐 白居易 《官舍小亭閒望》詩:“葛衣御時暑,蔬飯療朝飢。持此聊自足,心力少營為。” 唐 元稹 《唐故中大夫贈工部尚書李公墓志銘》:“ 杓直 常自言,在 江陵 時無衣食,賴伯兄 造 焦勞營為,縱兩弟遊學。”
(2).作為。指經營某種事業或進行某種活動。《雲笈七籤》卷九九:“﹝ 玄真 ﹞養氣絶粒,時亦飲酒,其為志也,泛然自適無所營為。” 明 宋濂 《重建龍興奧源寺記》:“凡大師有所營為,皆捐財倡之。”
(3).營救。《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髮跡》:“ 婆留 道:‘單上許多人,都是我心腹至友,哥哥若營為時,須一例與他解寬。’”《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我吏部有個相知,先央他把做對頭的兵道調了地方,就好營為了。”
祭奠
為追念死者並安撫其在天之靈而舉行儀式
祭奠亡魂
修家
整治其家。《國語·齊語》:“ 國子 、 高子 退而修鄉,鄉退而修連……軌退而修伍,伍退而修家。”
自覺
(1) 自己有所認識而主動去做
自覺地遵守紀律
(2) 自己感覺到;自己有所察覺
疾病的個人自覺症狀
遙知
謂在遠處知曉情況。 唐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 王安石 《梅花》詩:“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金 元好問 《汴禪師自斷普照石為斫以詩見餉為和》之一:“遙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忻然
喜悅貌;愉快貌。《史記·周本紀》:“ 姜原 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説,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夫會賓盈堂,酒酣奏琴,或忻然而歡,或慘爾而泣。” 宋 司馬光 《送李公明序》:“ 光 忻然服其言,益知賢者所存,固非庸人所能及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武技》:“僧又笑曰:‘可矣。子既盡吾能,請一角低昂。’ 李 忻然,即各交臂作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