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孔修的《貧居自述·其四十一》
全文:
決破浮生莫浪愁,只勞夢寐到揚州。
窮通有數皆生定,得喪無憑勿枉求。
擊節狂歌先樂句,銜杯遣興肯干休。
顏淵不有千金富,真樂何慚萬戶侯。
參考注釋
擊節
(1).謂出使。節,符節,使者的憑證。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八》:“古之君子,遇有為之時,不能默然而止,擊節驅馳,有事四方者,蓋為斯也。”《宋書·庾登之傳》:“ 義熙 十二年, 高祖 北伐, 登之 擊節驅馳,退告 劉穆之 ,以母老求郡。於時士庶鹹憚遠役,而 登之 二三其心, 高祖 大怒,除吏名。”
(2).打拍子。 晉 左思 《蜀都賦》:“ 巴 姬彈弦, 漢 女擊節。”《晉書·樂志下》:“ 魏 晉 之世,有 孫氏 善歌舊曲, 宋識 善擊節唱和。”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飜酒污。”
(3).形容十分讚賞。《三國志·蜀志·馬良傳》:“ 良 留 荊州 ,與 亮 書曰:‘……此乃管絃之至, 牙 曠 之調也。雖非 鍾期 ,敢不擊節。’” 宋 陳亮 《題<喻季直文編>》:“四君子者尤工於詩,余病未能學也。然皆喜為余出,余亦能為之擊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葉生》:“闈後,索文讀之,擊節稱嘆。” 茅盾 《鍛鍊》八:“‘對,對!’ 謝林甫 這番話還沒完, 王保長 已經擊節讚賞起來。”
狂歌
縱情歌詠。 漢 徐幹 《中論·夭壽》:“或披髮而狂歌,或三黜而不去。” 唐 杜甫 《贈李白》詩:“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湯朝美司諫見和用韻為謝》詞:“説劍論詩餘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頗堪哀。” 陳去病 《晝寢雜感》詩:“客難解嘲俱未洽,狂歌哀哭更何徒。”
樂句
樂曲的節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薦》:“ 韓 ( 韓愈 )始見題而掩卷問之曰:‘且以拍板為什麼?’ 僧孺 ( 牛僧孺 )曰:‘樂句。’二公因大稱賞之。” 明 王驥德 《曲律·論板眼》:“古拍板無譜, 唐明皇 命 黃幡綽 始造為之。 牛僧孺 目拍板為‘樂句’,言以句樂也。蓋凡曲,句有長短,字有多寡,調有緊慢,一視板以為節制,故謂之‘板’、‘眼’。”
銜杯
亦作“ 銜盃 ”。亦作“ 銜桮 ”。口含酒杯。多指飲酒。 晉 劉伶 《酒德頌》:“捧甖承槽,銜杯漱醪。” 唐 李白 《廣陵贈別》詩:“繫馬垂楊下,銜盃大道間。” 唐 司空圖 《重陽阻雨》詩:“重陽阻雨獨銜桮,移得家山菊未開。” 明 徐渭 《仲兄墓志銘》:“素忘分,日與兄銜杯。” 郁達夫 《晨發名古屋》詩之二:“一曲《陽關》人隔世,銜杯無語看山明。”
見“ 銜杯 ”。
亦作“ 啣盃 ”。銜杯。謂飲酒。 清 曹寅 《送亮生南還兼寄些山先生》詩:“風廊微照兩啣杯,能待城闉簇騎回。”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記》卷一:“漉沙者步水中如鷺,亭上人啣盃望之,彼則自顧其業耳。”
見“ 啣杯 ”。
遣興
抒發*情懷,解悶散心。 唐 杜甫 《可惜》詩:“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 元 曾瑞 《喜春來·尋樂》曲:“湖山遣興還詩債,杖履尋芳釋悶懷。”《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偶爾遣興之作,頗不足觀。” 袁鷹 《不滅的詩魂》:“他一生寫了那么多詩,卻很少單純消閒遣興的筆墨。”
干休
罷休;罷手。 元 武漢臣 《生金閣》第一折:“罷罷罷,怎干休,難分訴!”《紅樓夢》第一一九回:“知道 探春 回來,此事不肯干休。” 魯迅 《南腔北調集·看蕭和“看蕭的人們”記》:“ 蕭 似乎不想多說話。但不說,記者們是決不干休的。”
乾休:1.了結。 元 無名氏 《冤家債主》第二折:“常言道,好人倈不長壽,這一場煩惱怎乾休!”
(2).甘心罷手。 宋 晁端禮 《洞仙歌》詞:“奈何我已狂迷,怎肯乾休。” 元 張養浩 《折桂令》曲:“功名百尺竿頭,自古及今,有幾箇乾休。”
李孔修名句,貧居自述·其四十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