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西湖即景雜詠八首·其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西湖自是宜舟處,風靜波恬舟更宜。

最愛六橋阿那畔,蘭橈緩著漫前移。

詩詞問答

問:《泛舟西湖即景雜詠八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

參考注釋

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區以西,三面環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長15公里,被孤山、白堤、蘇堤分隔為外西湖、里西湖、後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自是

(1) 自然是

眾人見他如此無禮,自是憤憤不平

(2) 自以為是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從此

靜波

(1).使波浪平息。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於是 屏翳 收風, 川後 靜波。”

(2).風平浪靜,水不揚波。 晉 陸機 《應嘉賦》:“意邈澄霄,神夷靜波。” 晉 張華 《武帝哀策文》:“江海靜波, 岷岳 無塵。”《雲笈七籤》卷二二:“山海靜波,諸天肅清。”

六橋

浙江省 杭州 西湖 外湖 蘇堤 上之六橋: 映波 、 鎖瀾 、 望山 、 壓堤 、 東浦 、 跨虹 。 宋 蘇軾 所建。亦指 西湖 里湖之六橋: 環璧 、 流金 、 臥龍 、 隱秀 、 景行 、 濬源 。 明 楊孟瑛 所建。參閱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孤山三堤勝跡》。 宋 蘇軾 《軾在潁州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湖成德麟有詩見懷次韻》:“六橋橫絶天漢上, 北山 始與 南屏 通。”《古今小說·張舜美燈宵得麗女》:“明月娟娟篩柳,春色溶溶如酒。今夕試華燈,約伴六橋行走。” 康有為 《聞意索三門灣以兵輪三艘迫浙江有感》詩:“淒涼白馬市中簫,夢入 西湖 數六橋。”

阿那

(1).柔弱貌;柔美貌。阿,通“ 婀 ”。《文選·張衡<南都賦>》:“阿那蓊茸,風靡雲披。” 李善 註:“阿那,柔弱之貌。”一本作“ 阿郍 ”。 明 徐渭 《題<折花美人圖>》詩:“高髻阿那長袖垂,玉釵彷彿掛羅衣。” 王闓運 《采芬女子墓志銘》:“身嬌阿那,非關 石尉 之珠;頰薄分明,略比 蕭宮 之醉。”

(2).舒徐貌。阿,通“ 婀 ”。《文選·王褒<洞簫賦>》:“其奏歡娛,則莫不憚漫衍凱,阿那腲腇者也。” 李善 註:“阿那腲腇,舒遲貌。”

(3).茂盛貌。阿,通“ 婀 ”。《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朱桂黝鯈於南北,蘭芝阿那於東西。” 張載 註:“黝鯈、阿那,皆茂盛之貌。” 三國 魏 曹植 《社頌》:“靈稼阿那,一禾千莖。”

(4). 唐 代樂曲名。 明 楊慎 《藝林伐山·阿那紇那曲名》:“ 李郢 《上元日寄胡杭二從事》詩曰:‘戀別山登憶水登,山光水焰百千層。 謝公 留賞 山公 喚,知入笙歌《阿那》朋。’ 劉禹錫 《夔州竹枝詞》云:‘ 楚 水 巴山 煙雨多, 巴 人能唱本鄉歌。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緑蘿。’《阿那》、《紇那》,皆當時曲名。 李郢 詩言變梵唄為艷歌, 劉禹錫 詩言翻南調為北曲也。‘阿那’皆葉上聲,‘紇那’皆葉平聲,此又隨方音而轉也。”

指示代詞。猶那,那個。 唐 李白 《相逢行》:“萬戶垂楊里,君家阿那邊。” 宋 楊萬里 《過南盪》詩:“垂楊一徑深深去,阿那人家住得奇!” 周汝昌 註:“阿那,阿讀入聲如‘屋’,發語詞,無義。阿那,亦作‘兀那’, 元 曲中多見。”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詁箋九》:“﹝阿那﹞ 李白 :‘萬戶垂楊里,君家阿那邊。’阿那,猶言若個也。”

鮮卑 族姓氏。 北周 有 阿那瓌 ,見《周書·楊寬傳》。

蘭橈

小舟的美稱。 唐太宗 《帝京篇》之六:“飛蓋去芳園,蘭橈游翠渚。” 元 薩都剌 《寄朱舜咨王伯循了即休》詩:“木落 淮南 秋,蘭橈泊 瓜渚 。” 清 曹寅 《鹿墟貽瓶中海棠》詩:“ 吳公 臺下花如澥,嬾趁蘭橈到酒邊。”

標籤:西湖

詩詞推薦

泛舟西湖即景雜詠八首·其一原文_泛舟西湖即景雜詠八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