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廣心的《大梁行送林平子》
全文:
燕山四月槐雨涼,酒徒擊築官道旁。
驪駒欲鳴慘將發,為君慷慨歌大梁。
大梁昔當全盛日,裂土苴茅建宗室。
魏殿旌旗斗北翻,汴宮花石城東密。
定王憲王皆好才,樊樓窈窕東堂開。
誠齋舊帖龍文寫,樂府新題鳳管催。
黃河如帶縈天闕,舞榭歌鐘幾時歇。
兔苑賓朋白雪樽,鵾弦士女金梁月。
中原千里接神京,叔父勤王更勒銘。
雞犬願隨淮桂老,魚龍忽厭蔡河平。
一朝風雨金堤決,殺氣蒼茫鼓聲絕。
龍章十葉赤帝孫,卻並銅人水中沒。
滄桑變易八*九*年,我來欲渡愁無船。
宮闕崩頹半深澤,狐狸踉跳空荒煙。
偶逢遺老驅豚出,端禮門中招共入。
銀樓藻井荇帶穿,玉殿螭頭土花澀。
因言此殿西北隅,飛廉九仞凌清虛。
濁河波浪埋不得,依稀繡栱臨椒除。
我登蘭雪軒,更倚端清閣。
空梁夭矯墮盤龍,古柏陰森少調鶴。
下尋石洞風翛然,黃塵不到秋光先。
雲英既死梵燈滅,誰從此地求神仙?嗚呼此景當年識,近日傳聞更蕭瑟。
華棟都輸少府錢,碧甍盡入空王宅。
河山君到莫重論,艮岳吹台總不存。
但得晴天看少室,短衣落日過夷門。
參考注釋
龍文
(1).龍身上的紋理,龍鱗紋。《韓詩外傳》卷八:“夫鳳之象,鴻前而麟後,蛇頸而魚尾,龍文而龜身,燕頷而雞啄。” 清 戴名世 《書光給諫軼事》:“ 亨 就視之,中有物,光爍爍射人。命石工鑿之,得一石龜焉,色如紫玉,身有龍文,具八卦,乃蓄於署內池中。”
(2).龍形的花紋。《史記·田單列傳》:“收城中得千餘牛,為縫繒衣,畫以五綵龍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 唐 駱賓王 《宿溫城望軍營》詩:“風旗翻翼影,霜劍轉龍文。”
(3).指如龍鱗紋的東西。(1)微波。 唐 李白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詩:“長風鼓橫波,合沓蹙龍文。” 唐 元稹 《早春登龍山靜勝寺因贈幕中諸公》詩:“龍文遠水吞平岸,羊角輕風旋細塵。”(2)魚鱗雲。 明 何景明 《遊獵篇》:“昨夜 昌平 入夢天,龍文赤日燒 燕 川。”
(4).喻雄健的文筆。語出 唐 韓愈 《病中贈張十八》詩:“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扛。” 明 夏完淳 《題王叔明<柴桑圖>》詩:“祇今 江 左成龍文,卜歷重光啟中葉。”
(5).喻指書法,書體。 唐 李嶠 《書》詩:“削簡龍文見,臨池鳥跡舒。”
(6).駿馬名。《漢書·西域傳贊》:“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四駿馬名也。” 南朝 宋 顏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龍文飾轡,青翰侍御。”《梁書·諸夷傳·西北諸戎》:“蒲梢龍文,希入於外署。”後常以比喻才華出眾的子弟。《北齊書·楊愔傳》:“ 愔 從父兄黃門侍郎 昱 特相器重,曾謂人曰:‘此兒駒齒未落,已是我家龍文。’”《北史·裴宣明傳》:“二子 景鸞 、 景鴻 並有逸才, 河 東呼 景鸞 為驥子,呼 景鴻 為龍文。”
(7).指龍文劍。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乃使玉軸揚灰,龍文折柱。” 倪璠 註:“龍文,劍名。” 唐 駱賓王 《軍中行路難同辛常伯作》詩:“百發烏號遙碎柳,七尺龍文迴照蓮。” 柳亞子 《劍池瀑布》詩之二:“應有中原人望氣,龍文夜夜吐光芒。”
(8).《淮南子·本經訓》:“龍舟鷁首。” 高誘 註:“龍舟,大舟也,刻為龍文。”因借“龍文”指刻有龍形花紋的大舟。 唐 王勃 《採蓮賦》:“簫鼓發兮龍文動。”
樂府
古代主管音樂的官署,後世把採集的民歌或文人模擬的作品也叫做“樂府”
許用德制樂府。—— 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新題
詩文的新題目。 唐 李商隱 《細雨成詠獻尚書河東公》:“府公能入詠,聊且續新題。” 宋 范成大 《送郭明復寺丞守蜀州》詩:“潭潭相業堂,新題我所刊。”
鳳管
笙簫或笙簫之樂的美稱。《洞冥記》:“﹝ 漢武帝 ﹞見雙白鵠集臺之上,倏忽變為二神女舞於臺,握鳳管之簫。” 南朝 宋 鮑照 《登廬山望石門》詩:“傾聽鳳管賓,緬望釣龍子。” 明 許三階 《節俠記·圓全》:“鳴鳳管,吸龍川;歌扇軟,舞衣斑。”
王廣心名句,大梁行送林平子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