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過嘉興府城》
全文:
御舟別路溯漕河,登入春城按轡過。
吳帝經營非舊郭,周書假藉得嘉禾。
戶聞弦誦漸摩善,野富蠶桑衣被多。
博施愧予焉濟眾,民情到處總逢和。
參考注釋
弦誦
弦歌和誦讀,指學校教學
弦誦不輟
漸摩
亦作“ 漸磨 ”。浸潤;教育感化。語本《漢書·董仲舒傳》:“漸民以仁,摩民以誼。” 顏師古 註:“漸謂浸澗之,摩謂砥礪之也。” 宋 曾鞏 《與王介甫第二書》:“故有漸磨陶冶之易,而無按致操切之難。”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八:“其所以誘掖激勵,漸磨成就之道,皆有節序。” 清 梅曾亮 《鮑母謝孺人家傳》:“非惟慈心,蓋漸摩之密緻然雲。” 嚴復 《救亡決論》:“而天下後世所以樂被其愚者,豈不以聖經賢傳,無語非祥,八股法行,將以‘忠信廉恥’之説漸摩天下,使之胥出一途,而風俗亦將因之以厚乎?”
蠶桑
養蠶與種桑。《管子·山權數》:“民之通於蠶桑,使蠶不疾病者,皆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後漢書·東夷傳·三韓》:“土地肥美,宜五穀。知蠶桑,作縑布。”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園雜興》詩之五:“今年幸甚蠶桑熟,留得黃絲織夏衣。” 清 戴名世 《庚辰浙行日記》:“蓋東南蠶桑之盛,莫過於 湖州 。”
衣被
(1).衣服和被褥。《呂氏春秋·節喪》:“轝馬、衣被、戈劒,不可勝其數。”《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盧綰 ﹞以太尉常從,出入臥內,衣被飲食賞賜,羣臣莫敢望。”《晉書·孝友傳·吳逵》:“家極貧窘,冬無衣被。”
(2).單指衣服。《荀子·正論》:“衣被則服五采,雜間色,重文繡,加飾之以珠玉。”《淮南子·人間訓》:“車馬所以載身也,衣被所以揜形也。” 晉 左思 《嬌女詩》:“衣被皆重地,難與沉水碧。”
(3).指裝殮死者的衣服與單被。《公羊傳·隱公元年》:“衣被曰襚。” 何休 註:“襚猶遺也,遺是助死之禮。” 徐彥 疏:“襚專施於死。”
(1).穿衣蓋被;給人穿衣蓋被。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十三》:“使我後人道腴而義粱,詩冠而禮裳,非數聖人孰菑畬之而衣被之乎?”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二節:“ 北宋 紡織業以 兩浙 、 川蜀 地區最為發達。 開封 設綾錦院,為皇室貴族織造高級織品。 河北路 產絹,有‘衣被天下’的稱號。”
(2).比喻養護,加惠。《老子》:“衣被萬物而不為主:則恆無欲也,可名於小。”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是以 枚 賈 追風以入麗, 馬 揚 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詞人,非一代也。” 宋 歐陽修 《夫子罕言利命仁論》:“衣被羣生,贍足萬類。” 郭沫若 《蒲劍集·文化與戰爭》:“它受了 歐洲 文化的洗禮僅僅六七十年,在六七十年前完全是受著 中國 文化的衣被。”
(3).引申為包含。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夫書記廣大,衣被事體,筆札雜名,古今多品。”
(4).比喻蒙受恩澤,得益。 宋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草木衣被昭回光。”《續資治通鑑·元成宗大德八年》:“ 世祖皇帝 天戈一麾,無思不服,今其民衣被皇庥,同於方夏。”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上·積素齋文》:“自海內論古文者,以 方 、 劉 、 姚 三家為大宗,而邑人士衣被 姚 門者尤眾。”
乾隆名句,過嘉興府城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