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閱河示總督尹繼善副總河嵇璜》
全文:
皇祖辟清口,啟閉因時制。
高堰障淮東,三壩尾閭置。
侵循湖漸寬,頗有弗容勢。
辛未親相度,因命增築二。
其三勢實危,乃得開信智。
多泄堰則固,高寶潦必暨。
其間亘運河,諸壩復鱗次。
車邏及天然,昔人具深意。
不得已乃宣,宣欲有次第。
而為下河者,閉壩堅持議。
一再偶獲幸,未可頻嘗試。
所以癸酉秋,上下鹹被沴。
其心可矜諒,其智誠愚昧。
設雲鑒其轍,保堤則了事。
開壩孰不能,災傷將歲逮。
審度權節通,時刻謹訊息。
五言示大端,推行慎所自。
參考注釋
尾閭
(1).古代傳說中泄海水之處。《莊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 尾閭 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成玄英 疏:“ 尾閭 者,泄海水之所也。”《文選·嵇康<養生論>》:“自力服藥,半年一年,勞而未驗。志以厭衰,中路復廢,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 尾閭 。” 李善 注引 司馬彪 曰:“ 尾閭 ,水之從海水出者也,一名 沃燋 ,在東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稱尾。閭者,聚也,水聚族之處,故稱閭也。” 唐 李德裕 《漏潭石》詩:“常疑六合外,未信 漆園 書,及此聞溪漏,方欣驗 尾閭 。” 清 趙翼 《逃荒》詩:“安得 尾閭 籌洩水,盡收歸海出平疇。”
(2).泛指事物趨歸或傾泄之所。 清 魏源 《軍儲篇一》:“此漏不塞,雖萬物為金,陰陽為炭,不能供尾閭之壑。” 梁啓超 《新民論》第二節:“民族帝國主義者何?其國民之實力,充於內而不得不溢於外,於是汲汲焉求擴張權力於他地,以為我尾閭。” 郭沫若 《創造十年》十二:“《季刊》和《周報》的標準太高,外來的投稿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不能用,因而失掉不少的讀者,應該要有一種日報來做尾閭,以銷納外來的投稿。”
乾隆名句,閱河示總督尹繼善副總河嵇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