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討源書屋》
全文:
宿雨潤平林,曉風發幽谷。
書窗通四鄰,騁望皆如沐。
尋流可得源,源流會一轍。
窮理在致知,吾聞諸前哲。
良農喜時雨,我亦惜分陰。
不然憂慮多,義府何心尋。
叢楚既森郁,奔泉復滂湃。
坐忘契靜觀,何必勞行邁。
地偏自無俗,軒幽不須廣。
時有報衙蜂,含花入書幌。
衣履絕塵壒,鬚眉俯潔清。
山陰王逸少,妙會鏡中行。
輕煙才出林,奔雲旋作雨。
讀詩愛浣花,無能繼其武。
平橋隔橫溪,溪頭芳草萋。
過來回望處,霽靄傍川低。
參考注釋
山陰
山坡背陰的一面;山的北側
逸少
美少年。 南朝 梁武帝 《淨業賦》:“覽當今之逸少,想後來之英童。”
中行
(1).行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論語·子路》:“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
(2).泛指中庸之道。 清 姚鼐 《方侍廬先生墓志銘》:“先生默默,獨守中行。”
(3).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
(1).中軍。《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晉侯 作三行以御 狄 , 荀林父 將中行。”《吳越春秋·夫差內傳》:“ 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參見“ 三行 ”。
(2).中列。《吳子·勵士》:“於是 武侯 設坐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減。”
(3). 唐 宋 時,尚書省分六部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為“前行”,刑、戶為“中行”,工、禮為“後行”。見 宋 王溥 《唐會要·尚書省諸司上》。
(4).複姓。 漢 有 中行說 。見《史記·匈奴列傳》。
乾隆名句,討源書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