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諸進士赴試禮部

作者:沈遘 朝代:宋代

送諸進士赴試禮部原文

吾州號多士,今茲見諸生。

自非中正舊,焉識鄉里評。

但喜後來秀,紛若春華榮。

高會存故事,工歌追鹿鳴。

勸酬皆嘉賓,雜奏瑟與笙。

何以為子贈,贈子毋驕盈。

一獻未足信,要之觀厥成。

行矣其自厲,傾耳聞吉聲。

詩詞問答

問:送諸進士赴試禮部的作者是誰?答:沈遘
問:送諸進士赴試禮部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庚韻

2. 原作土,據四庫本改

參考注釋

多士

古指眾多的賢士。也指百官。《書·多方》:“猷告爾有方多士,暨 殷 多士。”《詩·大雅·文王》:“濟濟多士, 文王 以寧。” 晉 盧諶 《答魏子悌》詩:“多士成大業,羣賢濟弘績。”《北齊書·慕容紹宗傳》:“公既身控神兵,心執忠義,忽欲殲夷多士,謂非長策,深願三思。” 唐 白行簡 《李娃傳》:“當礱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連衡多士,爭霸羣英。” 清 黃遵憲 《陸軍官學校開校》詩:“廣廈千萬間,多士宅爾宅。”

今茲

(1).今此;現在。《詩·小雅·正月》:“今茲之正,胡然厲矣。”《左傳·昭公三年》:“今茲吾又將來賀。” 唐 蕭至忠 《陪幸五王宅》詩:“疇昔王門下,今茲制幸晨。” 明 劉基 《郁離子·天地之盜》:“今茲備矣,而民不言,是怨不在口而在腹也。”

(2).今年。《左傳·僖公十六年》:“今茲 魯 多大喪,明年 齊 有亂。” 杜預 註:“今茲,此歲。”《後漢書·明帝紀》:“昔歲五穀登衍,今茲蠶麥善收。” 唐 韓愈 《潮州祭神文》之五:“今茲無有水旱雷雨風火疾疫為災。”

諸生

明代稱考取秀才入學的生員為諸生

諸生學於太學。——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諸生許用德。——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自非

(1).倘若不是。《左傳·成公十六年》:“唯聖人能外內無憂;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漢書·董仲舒傳》:“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盡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彊勉而已矣。”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自非 王子晉 ,誰能常美好?”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自非有為而為,則文不妄作。”

(2).自覺其非。 唐 韓愈 《復志賦》:“欲奔走以及事兮,顧初心而自非。”

中正

正直

鄉里

(1) 家鄉(指小城鎮或農村)

(2) 同一城鎮或鄉村的人

為鄉里所患。——《世說新語·自新》

(3) 又

鄉里皆謂已死。

後來

屬於隨後的時間或時期的;繼…之後出現的

後來的情況好多了

後來的行動

紛若

(1).盛多貌。《易·巽》:“巽在牀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 孔穎達 疏:“紛若者,盛多之貌。” 晉 葛洪 《抱朴子·勤求》:“而管見之屬,謂仙法當具在於紛若之書及於祭祀拜伏之間而已矣。” 宋 陸游 《自遣》詩:“客少勝紛若,家貧亦晏如。”

(2).混亂;多而雜。《三國志·吳志·孫策傳》“時 袁術 僭號, 策 以書責而絶之”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勃 《吳錄》:“見當世之紛若,欲大舉以臨之,適足趣禍。” 宋 蘇軾 《復改科賦》:“探經義之淵源,是非紛若;考辭章之聲律,去取昭然。” 清 黃宗羲 《汪扶晨詩序》:“昔吾夫子以興、觀、羣、怨論詩……蓋古今事物之變雖紛若,而以此四者為統宗。”

春華

(1).春天的花。《漢書·敘傳上》:“雖馳辯如濤波,摛藻如春華,猶無益於殿最。” 唐 駱賓王 《疇昔篇》:“容鬢年年異,春華歲歲同。” 魯迅 《無題》詩:“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2).謂春天開花。參見“ 春華秋實 ”。

(3).喻青春年華;少壯之時。 唐 李白 《惜餘春賦》:“望夫君兮興咨嗟,橫涕淚兮怨春華。” 郁達夫 《再游高莊偶感續成》詩:“從知人世原無定,始信春華例有秋。”

(4).喻女子嬌艷的容顏。 明 何景明 《明月篇》:“紅閨貌減落春華, 玉門 腸斷逢秋色。”

高會

(1).盛大宴會。《戰國策·秦策三》:“於是使 唐雎 載音樂,予之五千金,居 武安 ,高會相與飲。” 鮑彪 註:“《高紀》注,大會也。”《新五代史·雜傳八·王晏球》:“悉以俸祿所入具牛酒,日與諸將高會。” 徐珂 《清稗類鈔·獄訟·岳鍾琪被冤》:“已率眾避寒山谷間,日置酒高會為樂。”

(2).泛指大規模地聚會。 晉 左思 《吳都賦》:“昔者 夏後氏 朝羣臣於茲土,而執玉帛者以萬國,蓋亦先王之所高會,而四方之所軌則。”《新唐書·王忠嗣傳》:“ 天寶 元年,北討 奚奴皆 ,戰 桑乾河 ,三遇三克,耀武漠北,高會而還。”

(3).稱與人會面的客氣話。 宋 范仲淹 《答趙元昊書》:“某與大王雖未嘗高會,嚮者同事朝廷。”

故事

(1) 舊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奉行故事

虛應故事

(2)

(3) 掌故,典故

(4) 舊事,先例

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之下矣!——宋· 蘇洵《六國論》

(5) 用作講述的事情,凡有情節、有頭有尾的皆稱故事

民間故事

英雄故事

(6) 文藝作品中用來體現主題的情節,故事梗概

鹿鳴

(1).鹿鳴叫。《詩·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毛 傳:“呦呦然鳴而相呼,懇誠發乎中,以興嘉樂賓客,當有懇誠相招呼以成禮也。”

(2).古代宴群臣嘉賓所用的樂歌。源於《詩·小雅·鹿鳴》。據 清 代學者研究,《鹿鳴》的樂曲至兩 漢 、 魏 、 晉 間尚存,後即失傳。《儀禮·大射》:“小樂正立於西階東,乃歌《鹿鳴》三終。”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若次其曲引所宜,則《廣陵》、《止息》、《東武》、《太山》、《飛龍》、《鹿鳴》、《鵾鷄》、《游絃》。”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一:“古曲音辭存者四:曰《鹿鳴》、《騶虞》、《伐檀》、《文王》。”後科舉時代,以舉人中式為賦鹿鳴。 唐 韓愈 《送楊少尹序》:“ 楊侯 始冠,舉於其鄉,歌鹿鳴而來也。” 清 姚鼐 《哭孔撝約三十二韻》:“鹿鳴君始賦,駿骨竊先知。”

(3).指鹿鳴宴。 唐 元稹 《桐花》詩:“君若傲賢雋,鹿鳴有食芩。”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六:“忽一日,告從姪 慶辰 云:‘作宵夢 趙 宰拉赴鹿鳴,與公鄰坐,已而杳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書·<篷窗隨錄><篷窗續錄>》:“方伯庚午以重赴鹿鳴,加頭品頂戴。”

(4).借指科舉考試。 明 葉憲祖 《碧蓮繡符》第八折:“吾本 章斌 名姓,鹿鳴徼幸居先。” 太平天囯 洪仁玕 《乾王洪寶制》:“況我真聖主文武同科,鹿鳴與鷹揚並重。”《平山冷燕》第十八回:“明日鹿鳴得意,上苑看花,天子定當刮目。”

勸酬

亦作“ 勸酧 ”。謂互相勸酒,敬酒。《資治通鑑·梁敬帝紹泰元年》:“ 薛嬪 有寵於帝,久之,帝忽思其與 岳 通,無故斬首,藏之於懷,出 東山 宴飲。勸酬始合,忽探出其首,投於柈上……一座大驚。”《剪燈餘話·田洙遇薛濤聯句記》:“坐中勸酧極至,語雜極至。”《天雨花》第二二回:“與君難訴離群恨,但和詩箋抵勸酬。”

嘉賓

佳賓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小雅·鹿鳴》

雜奏

謂俳優及歌舞交相融合。《舊唐書·音樂志二》:“《散樂》者,歷代有之,非部伍之聲,俳優歌舞雜奏。” 任半塘 《唐戲弄》第二章四:“蓋‘俳優’乃一種偏於科白之成分也,‘歌舞’乃另一種聲容之成分也,‘雜奏’謂此兩種成分互相融合,遂產生歌舞戲。”

何以

(1) 用什麼

何以教我

(2) 為什麼

何以出爾反爾

驕盈

(1).驕傲自滿。《荀子·仲尼》:“抑有功而擠有罪,志驕盈而輕舊怨。” 北周 庾信 《角調曲》:“志在四海,而尚恭儉;心包宇宙,而無驕盈。” 元 揭傒斯 《贈洪參軍兄弟》詩:“君德貴並包,臣道戒驕盈。”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旭亭家書》:“天下事多矣!未有驕盈而不敗者。”

(2).猛烈旺盛。 宋 司馬光 《和江鄰幾六月十一日省宿書事》:“長夏金正伏,火意尤驕盈。”

一獻

古代祭祀和宴飲時進酒一次為一獻。《儀禮·士昏禮》:“舅姑共饗婦,以一獻之禮。” 賈公彥 疏:“舅獻姑酬,共成一獻。”《禮記·禮器》:“郊血,大饗腥,三獻爓,一獻孰。” 鄭玄 註:“一獻,祭群小祀也。” 孔穎達 疏:“一獻孰者,一獻祭群小祀。小祀卑,酒一獻也,其薦用孰肉。”《左傳·昭公元年》:“ 趙孟 欲一獻,子其從之。” 楊伯峻 註:“據《禮記·樂記》 鄭玄 注,一獻,士飲酒之禮。”

未足

(1).不足,不能。《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舂陵 去 宛 三百里耳,未足為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引》:“今所撰諸書,盛行海內,大而穹宇,細入肖翹,耳目八埏,靡不該綜。即 惠施 、 黃繚 之辯,未足侈也。”

(2).猶言算不得。《太平廣記》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支遁》:“ 遁 幼時,嘗與師共論物類,謂鷄卵生用,未足為殺,師不能屈。”

要之

表示下文是總括性的話;要而言之;總之

自厲

慰勉警戒自己。《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彊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晉 潘岳 《藉田賦》:“靡誰督而常勤兮,莫之課而自厲。” 明 何景明 《寡婦賦》:“且訓其長,雅志自厲。” 清 侯方域 《任源邃傳》:“初, 元祥 為儒生,以文行自厲,而 源邃 負氣狂放,不相類。”

耳聞

耳朵所聽到的;親耳聞聽

他的一些事我早有耳聞

詩詞推薦

  • 疏影 梅影

    周密宋代〕冰條木葉。又橫斜照水,一花初發。素壁秋屏,招得芳魂,彷佛玉容明滅。疏疏滿地珊湖冷,全誤卻、撲花幽蝶。
    送諸進士赴試禮部原文_送諸進士赴試禮部的賞析_古詩文
  • 題譚秀才居

    洪皓宋代〕眼見雲林百慮肖,人間靜處即雲霄。時時醉臥聽流水,低拂垂楊欠小橋。
    送諸進士赴試禮部原文_送諸進士赴試禮部的賞析_古詩文
  • 香山曉景

    乾隆清代〕老人自鮮寐,匪曰勉夙興。披衣引銀燭,或書或梵經。胥足益心神,須臾亦質明。問稱無邊報,徜徉步閒庭。曉氣
  • 賜浙江學政竇光鼐

    乾隆清代〕士習民風首,端方系厥司。況茲文盛處,所重行修時。熟路輕車試,迪人克已為。前車應鑒已,自立尚勤思。
  • 梁教病起

    陳造宋代〕側聽長須得好音,笑譚已復替呻吟。逃知二豎今無地,仇想三彭亦就禽。定免帶圍憂沈約,可須檄手待陳琳。尚須
  • 芳草

    蘇曼殊〔近現代〕芳草天涯人似夢,碧桃花下月如煙。可憐羅帶秋光薄,珍重蕭郎解玉鈿。
    送諸進士赴試禮部原文_送諸進士赴試禮部的賞析_古詩文
  • 好事近

    向子諲宋代〕初上舞茵時,爭看襪羅弓窄。恰似晚霞零亂,襯一鉤新月。折旋多態小腰身,分明是回雪。生怕因風飛去,放真珠
  • 孫光憲《瑣言》引古語

    佚名唐代〕乘船走馬,去死一分。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
    送諸進士赴試禮部原文_送諸進士赴試禮部的賞析_古詩文
  • 春遊

    朱繼芳宋代〕雨過青青草,湖邊信馬蹄。夕陽沙路遠,春水板橋低。柳暗漁人屋,花香燕子泥。摩挲酒家壁,留著醉時題。
    送諸進士赴試禮部原文_送諸進士赴試禮部的賞析_古詩文
  • 汪聖權自開壽域作小亭其前植桂環之謁予作扁

    方岳宋代〕老蠶作繭自纏裹,不肯生前只麽休。卻後百年牢記取,滿身明日桂花秋。
  • 別同年曹時中僉憲

    江源明代〕兩顧勞君憲節來,幾年懷抱到今開。青樽且對故人酌,畫舫何妨候吏催。楊柳謾從南浦折,梅花先寄北人回。同年
  • 七月二十日雨中

    晁公溯宋代〕浮雲淡高天,清雨灑廣庭。池館颯以涼,始知秋氣生。蒲荒葉亂委,荷折蓋已傾。微風經草木,獵獵有寒聲。炎蒸
  • 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

    高適唐代〕良牧征高賞,褰帷問考槃。歲時當正月,甲子入初寒。已聽甘棠頌,欣陪旨酒歡。仍憐門下客,不作布衣看。
  • 牛渡問舟

    白玉蟾宋代〕歲晚行人苦欲分,山昏水暮鳥尋群。舟行棹進空回首,一望蒼梧但白雲。
    送諸進士赴試禮部原文_送諸進士赴試禮部的賞析_古詩文
  • 微雨(四月十七日)

    乾隆清代〕四更聞雨聲,颯沓止以頓。詰旦望雲氣,曉曦映為縉。少旋聚復陰,西南雷起奮。須臾到天中,雨勢霔成陣。而何
  • 秋溪

    李廌宋代〕秋溪已澄徹,山色貯溪中。雲度前洲白,霞生別嶠紅。波瀾寒自監,魚雁共游空。棄置功名念,羊裘作釣翁。
  • 乾隆清代〕山莊秋仲寒已峭,季月木蘭氣轉溫。細毳清晨渾不冷,薄綿卓午尚嫌暄。翻風綠葉雜紅葉,晃日霜原作露原。最是
  • 和人松江

    李洪宋代〕塵纓快濯四橋水,曳履卻上三高堂。欲按新圖買漁具,短蓑篛笠混行藏。
  • 詠朋泉·其一

    李雲龍明代〕石竇忽涓涓,雙垂是乳泉。溪回行若遜,坎習勢嘗聯。過雨聞聲應,蒸雲得氣先。願將流水引,還為佐虞弦。
  • 題四得堂

    乾隆清代〕昨歲天恩八帙臨,論成四得謹為箴。舊堂遂與顏新額,切已因而慎志心。遇此何修恆作愧,逢之以偶祇增欽。頻繁
送諸進士赴試禮部原文_送諸進士赴試禮部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