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南北朝謝靈運的《入彭蠡湖口》
客游倦水宿,風潮難具論。
洲島驟回合,圻岸屢崩奔。
乘月聽哀狖,浥露馥芳蓀。
春晚綠野秀,岩高白雲屯。
千念集日夜,萬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鏡,牽葉入松門。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靈物郄珍怪,異人秘精魂。
金膏滅明光,水碧輟流溫。
徒作千里曲,弦絕念彌敦。
名句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早已厭倦了水上的長途旅行,因為風潮變幻不定,兇險難測,難以述說。
波濤遇到洲島,立刻遽分兩股,急轉猛合,又衝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
在清朗的月光下,聆聽兩岸猿類淒婉的叫聲;在濕潤的夜露中,飽吸著芳草的馨香。
春末的原野上鋪展著秀麗的綠色,高高的山岩上屯聚著一朵朵白雲。
舟行江上,遊覽沿途景致,思緒萬千;日日夜夜總是浮想聯翩。
攀登懸崖,登上了潯陽城旁廬山之東的石鏡山;牽蘿扳葉,松門山頂。
關於大禹疏治三江的傳說已成為往事,關於長江分成九派的玄理也難以推究明白。
江湖中的靈怪神異,因吝惜其珍怪之相,而秘藏其精神魂魄。
此江中有金膏、水碧,然都滅其明光,止其溫潤而不見。
我枉自彈奏了一曲《千里別鶴》,本想藉此消憂,誰知曲罷卻像商陵牧子一樣,思念之情愈加強烈了。
注釋
彭蠡湖:即今江西鄱陽湖。彭蠡湖口:即今鄱陽湖口,長江與鄱陽湖在九江附近與相接。
倦:厭倦 。水宿:棲住於水中的船上。此句意謂厭倦了水上長途旅行。
具論:詳細述說。
驟:急疾。回合:聚合;匯合。此言風浪拍打在洲島上。圻(qí)岸:曲岸。崩奔:水流衝激堤岸而奔涌。
狖(yòu):長尾猿。
浥(yì):濕。馥(fù):香氣濃郁。芳蓀:香草名。此句說露水沾在芳蓀的葉子上,散發出濃郁的香氣。
屯:聚集。
千念二句:各種感慨日夜纏繞在心頭。
石鏡、松門:山名,二山都近鄱陽湖口。李善《文選注》引張僧鑒《潯陽記》曰:“石鏡山,東有一圓石,懸崖明淨,照人見形。”又引顧野王《輿地誌》曰:“自入湖三百三十里,窮於松門。東西四十里,青松徧於兩岸。”
三江:《尚書·禹貢》:“三江既入。”鄭玄註:“三江分於彭蠡,為三孔,東入海。”
九派:潯陽的別稱。即今江西九江。上二句說古代關於三江、九派說法已成往事,其中的玄理也無從知曉。
靈物:珍奇神異之物。吝珍怪:惜其珍奇怪異之狀。
秘精魂:隱藏其精神魂魄。
金膏:道教傳說中的仙藥。滅明光:韜光而不顯現。
水碧:玉的一種,又稱碧玉。《山海經》:“耿山多水碧。”輟:停止。流溫:指水玉溫潤。二句說此江中有金膏、水碧,然都滅其明光,止其溫潤而不見。
千里曲:曲名,即《千里別鶴》曲。蔡邕《琴操》:“商陵牧子娶妻五年,無子,父兄欲為改娶,牧子援琴鼓之,嘆別鶴以舒其憤懣。故曰《別鶴操》。鶴一舉千里,故名《千里別鶴》也。”
弦絕:曲終。李善《文選注》說:“言奏曲冀以消憂,弦絕而念逾甚。故曰‘徒作’也。”
簡評
這首詩應當是作於公元431年(晉懷帝元嘉八年)晚春,作者由京城建康赴臨川(治今江西南昌)內史任途中。他悲憤難已,今番橫遭羅織,自然更添怨恨,進入彭蠡湖口,心潮更與風濤同起伏,遂以如椽雄筆,抒達幽憤。
謝靈運名句,入彭蠡湖口名句
名句推薦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其五》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老子·道經·第二十二章》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陳繼儒《小窗幽記·集景篇》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節》選賢於野,則治身業弘;求士子朝,則飾智風起。
沈約《宋書·列傳·卷五十五》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西鄙人《哥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