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道潛的《余初入智果院》
全文:
泰山屹天下,四海同仰止。
我公命世英,突兀等於是。
胸中廓秋漢,皎絕微雲滓。
當年事危言,軒冕如脫屣。
正貴知我希,寧慚不吾以。
風雲果再符,六翮排空起。
一昨厭承明,抗章求迤邐。
餘杭古雄藩,比屋富生齒。
立談政即成,興不負山水。
雍容敦末契,訪我頑且鄙。
大旆輝松門,禽猿亦驚喜。
森森門下士,左右粲珠履。
使君道德姿,圭角非所恃。
軟語如春風,薰然著桃李。
今朝真勝事,千載足遺美。
安得筆如椽,磨崖為公紀。
參考注釋
一昨
前些日子。《淳化閣帖·晉王羲之帖》:“多日不知君聞,得一昨書,知君安善為慰。”《北史·循吏傳·孟業》:“卿識 河間王 郎中 孟業不 ?一昨見其國司文案,似是好人。” 唐 顏真卿 《與蔡明遠帖》:“一昨緣受替歸北,中止 金陵 ,闔門百口,幾至餬口。” 金 元好問 《出京》詩:“一昨隨牒來,六月阻歸省。”
承明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寢稱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後,故稱。 漢 劉向 《說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寢曰左右之路寢,謂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後者也。”
(2).即 承明廬 。《漢書·翼奉傳》:“ 未央宮 又無 高門 、 武臺 、 麒麟 、 鳳皇 、 白*虎 、 玉堂 、 金華 之殿,獨有 前殿 、 曲臺 、 漸臺 、 宣室 、 承明 耳。”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陽尹荊州》詩:“驂駕乘駟馬,謁帝朝 承明 。” 宋 辛棄疾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詞:“想夜半 承明 ,留教視草,卻遣籌邊。”參見“ 承明廬 ”。
抗章
向皇帝上奏章。 宋 蘇舜欽 《兩浙路轉運使王公墓表》:“每改秩,必抗章辭避,若不勝任。” 元 劉壎 《隱居通議·古賦一》:“今公三登於朝,再以直去,咫尺禁從,抗章固辭,豈汲汲富貴歟!” 明 宋濂 《雷府君墓志銘》:“‘母年耄矣,忍縻好爵而不歸養乎!’即日抗章辭職。” 康有為 《東事戰敗》詩:“ 遼 臺膴膴割山河,抗章伏闕公車多。”
迤邐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連綿貌。 南朝 齊 謝朓 《治宅》詩:“迢遰南川陽,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鳳棲梧》詞之三:“玉樹瓊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輪上》:“她把眼從窗戶望出去,是迤邐不斷的青山。”
(2).指唱歌聲和鳥鳴聲的悠揚圓轉。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曉》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語,偏向閒庭戶。”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蘇軾 《錄進單鍔吳中水利書》:“蓋本處地勢,自 銀林堰 以西,地形從東迤邐西下。” 鄭觀應 《盛世危言·邊防上》:“在東北、西北,由 東三省 、內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與 俄 接壤。”
(4).緩行貌。《古今小說·眾名姬春風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別了眾名姬,擕著琴劍書箱,扮作遊學秀士,迤邐上路。”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屍,幸賴 法忍 扶餘,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陳》:“和這個胖女人較了半天勁,累得他筋疲力盡,他迤里歪斜走出來。”
(5).漸次;逐漸。 宋 蘇軾 《與楊元素書》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來千,餘可迤邐還。” 宋 賀鑄 《更漏子》詞:“迆邐黃昏,景陽鐘動,臨風隱隱猶聞。”《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釋道潛名句,余初入智果院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