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再題明人西山勝景冊·其八·文徵明石湖》
全文:
派分震澤洞庭濱,去越入湖此問津。
千載後能居此者,幸他猶是范家人。
參考注釋
派分
區分;分別。 宋 王禹偁 《謝賜聖惠方表》:“思欲囊括古今,派分類例,參驗百疾,稽合羣方。” 嚴復 《救亡決論》:“ 魏 碑 晉 帖,南北派分。”
震澤
湖名。即今 江蘇 太湖 。《書·禹貢》:“三江既入, 震澤 厎定。” 晉 李顒 《涉湖》詩:“ 震澤 為何在,今唯 太湖 浦。” 清 方文 《梅墩雜吟》之二:“ 震澤 多良友,招尋日不虛。”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問津
打聽渡口,引申為探求途徑或嘗試
使子路問津焉。——《論語·微子》
遂無問津者。——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無人問津
乾隆名句,再題明人西山勝景冊·其八·文徵明石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