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靜佳齋有會》
全文:
聞之無極翁,動靜互為根。
其義本羲經,闡微直探源。
如是則動靜,應迭為主賓。
翁更詮之雲,主靜人極存。
斯齋曰靜佳,此理可與論。
既占山水秀,復遠塵市喧。
即所謂靜乎,未識濂溪門。
參考注釋
之無
(1).之字與無字。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金 元好問 《贈利州侯神童》詩:“極知之無不足訝,更恐洛誦難為功。”
(2).借指簡單易識之字。 明 劉元卿 《賢奕編·應諧·乍解張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識之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醫術》:“張曰‘我僅識之無耳,烏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醫何必多識字乎?但行之耳。’”
動靜
(1) 指動作或說話發出的聲音
(2) 訊息;情況
牢城營里都沒有動靜。——《水滸傳》
乾隆名句,靜佳齋有會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