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曾明府士章原文
茂宰題詩寄草亭,遠煩白鶴下青冥。
彩毫落紙留鴻爪,貝錦當窗織鳳翎。
百里仁風隨化雨,兩章秋月映華星。
林僧溪友爭傳寫,擬向青山共勒銘。
詩詞問答
問:贈曾明府士章的作者是誰?答:釋妙聲
問:贈曾明府士章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贈曾明府士章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青韻
參考注釋
茂宰
舊時對縣官的敬稱。 南朝 齊 謝朓 《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雄圖悵若茲,茂宰深遐睠。” 唐 杜甫 《送趙十七明府之縣》詩:“連城為寶重,茂宰得才新。”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爵位·知縣》:“茂宰:《山堂肆考》:‘ 漢 卓茂 為 密 令有聲,故用以比宰邑者。’”
題詩
(1).就一事一物或一書一畫等,抒發感受,題寫詩句。多寫於柱壁、書畫、器皿之上。 唐 高適 《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崔顥》:“後游 武昌 ,登 黃鶴樓 ,感慨賦詩。及 李白 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雲。” 清 金埴 《不下帶編》卷二:“頃見一士題詩隣壁,甚佳。”
(2).指所題寫的詩句。 魯迅 《南腔北調集·“連環圖畫”辯護》:“《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題詩一幅。”
白鶴
一種鶴,俗稱仙鶴
青冥
天空
青冥浩蕩不見底。——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彩毫
畫筆;彩筆。亦指絢麗的文筆。 唐 溫庭筠 《塞寒行》:“彩毫一畫竟何榮,空使青樓淚成血。” 宋 晏殊 《胡搗練》詞:“誰把彩毫描得,免恁輕拋擲。” 清 袁於令 《西樓記·私契》:“研朱露,蘸彩毫。這新詞全費敲。”參見“ 彩筆 ”。
猶綵筆。 唐 黃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詩之一:“五色綵毫裁鳳詔,九重天子豁龍顏。”參見“ 綵筆 ”。
落紙
落筆。 唐 杜甫 《飲中八仙歌》:“ 張旭 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宋 曾鞏 《答葛蘊》詩:“想當經營初,落紙有如神。”《紅樓夢》第十二回:“ 賈瑞 道:‘這怎么落紙呢?’”
鴻爪
宋 蘇軾 《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雪上偶然留爪印,鴻飛那復計東西。”後用“鴻爪”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跡。 清 黃景仁 《和仇麗亭》:“鴻爪遊蹤首重回,經年褦襶逐塵埃。” 茅盾 《<茅盾文集>後記》:“舊詩若干首,都沒有發表過,而今附印於紙尾,不是自覺得還像詩,而是為的可志鴻爪云爾。”
貝錦
(1).指像貝的文采一樣美麗的織錦。《文選·左思<蜀都賦>》:“貝錦斐成,濯色江波。” 劉逵 註:“貝錦,錦文也。 譙周 《益州志》云:‘ 成都 織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勝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 唐 李德裕 《斑竹管賦》:“始裁截以成管,因天資而具美;疑貝錦之濯波,似餘霞之散綺。” 清 顧汧 《桃源賦》:“若貝錦之澄鮮,而濯色於江渚。”
(2).喻誣陷他人、羅織成罪的讒言。《詩·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朱熹 集傳:“言因萋斐之形,而文致之以成貝錦,以比讒人者因人之小過而飾成大罪也。”《周書·宇文測傳》:“ 太祖 怒曰:‘ 測 為我安邊,吾知其無貳志,何為間我骨肉,生此貝錦!’乃命斬之。” 明 李開先 《事定公評後序》:“貝錦百端,讒舌千丈,始之者一線,而引之者滔天。” 康有為 《敬謝天恩並統籌全局折》:“交章飛文,變亂黑白,誣攻新政,貝錦如織。”
鳳翎
禽羽的美稱。 元 薩都剌 《同伯雨游凝神庵因觀宋高宗賜蒲衣道士白羽扇》詩:“蒲衣道士無人識,羽扇年多落鳳翎。”
里仁
謂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與仁人為鄰。《論語·里仁》:“里仁為美。” 何晏 集解引 鄭玄 曰:“里者,仁之所居。居於仁者之里,是為美。” 陸德明 釋文:“里,猶鄰也。言君子擇鄰而居,居於仁者之里。” 晉 潘岳 《閒居賦》:“訓若風行,應如草靡。此里仁所以為美, 孟母 所以三徙也。”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韻》:“蠻貊同車軌,鄉原盡里仁。”
隨化
順應時勢。《管子·宙合》:“所賢美於聖人者,以其與變隨化也。” 明 劉基 《吊諸葛武侯賦》:“委厥軀以隨化兮,亦哲人之所戚。”
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叩栧新秋月,臨流別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對月》詩:“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 清 陸圻 《與歌者陳郎》詩:“玉管謾吹秋月白,紅牙曾對綺筵新。” 殷夫 《放腳時代的足印》詩:“秋月的深夜,沒有蟲聲攪破寂寞,便悲哀也難和我親近。”
(2).秋季。《魏書·長孫嵩傳》:“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則 裕 首可不戰而懸。”《南齊書·州郡志上》:“土甚平曠,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觀濤,與 京口 對岸, 江 之壯闊處也。”
華星
明星。《文選·曹丕<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 李善 註:“《法言》曰:‘明星皓皓,華藻之力也。’” 唐 李商隱 《無題》詩之三:“歸去橫塘晚,華星送寶鞍。” 明 唐寅 《短歌行》:“躑躑躅躅,仰見華星。”
林僧
山林古寺中的僧人。 清 方文 《重過潤州上方寺》詩之一:“出郭尋香剎,林僧乃舊交。”
溪友
指居住溪邊寄情山水的朋友。 宋 黃庭堅 《和答子瞻》:“故園溪友膾腹腴,遠包春茗問何如。” 宋 陸游 《小舟晚歸》詩:“扶病尋溪友,忘憂泛釣槎。” 元 洪希文 《仙邑館所歸溪行書觸目》詩:“杏花深處酒堪賒,來訪漁翁溪友家。”
傳寫
輾轉抄寫;傳抄
競相傳寫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勒銘
(1).鐫刻銘文。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濁漳水》:“祠東側有碑,隱起為字,祠堂東頭石柱,勒銘曰: 趙 建武 中所修也。” 宋 陸游 《夜泊水村》詩:“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 燕然 未勒銘。”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會 飲馬川 西,忽得 明成祖 勒銘紀功之石於石崖。”
(2).指刻在金石上的銘文。《晉書·郭璞傳》:“ 會稽 當出鍾,以告成功,上有勒銘。” 宋 楊億 《成都》詩:“ 張載 勒銘堪作戒,莫矜 函谷 一丸封。” 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由制義以及弦詩對策,仿闈試而略有變通,加經解而迨論史勒銘,備眾體而學兼今古。”
(3).喻建立功勳。《後漢書·隗囂傳》:“夫以二子之賢,勒銘兩國,猶削跡歸愆,請命乞身, 望 之無勞,蓋其宜也。” 明 梁辰魚 《浣紗記·允降》:“上 稽山 看妖氛清盡,勒銘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