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學問本伊洛,康李從之亦不惡

趙蕃代書寄候毛伯明李叔器康叔臨張王臣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蕃的《代書寄候毛伯明李叔器康叔臨張王臣》

全文:
巴陵洞庭在何處,我昨移官向其所。
士所得者毛李康,兼之舊識祁之張。
毛公學問本伊洛,康李從之亦不惡
皆能脫去科舉累,相與探求聖賢事。
張侯英爽固絕人,亦復降志相友親。
誰雲巴陵洞庭側,有此四士寧易得。
別來書疏猶數通,辰溪隸與巴陵同。
張侯再把蒸湘酒,別後不聞安與否。
遙知歲晚巾屨從,當亦念我窮山中。
嘗疑昔人重離別,生不相逢死何別。
偶逢鄂渚行人去,懶復作書題此句。
巴陵渺渺若個邊,何時重泛洞庭船。

趙蕃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趙蕃毛公學問本伊洛,康李從之亦不惡書法作品欣賞
毛公學問本伊洛,康李從之亦不惡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毛公

(1). 西周 文王 子,名 叔鄭 。 成王 時為三公之一的司空。 毛 ,為其所封之采邑名。《書·顧命》:“ 成王 將崩……乃同召 太保奭 、 芮伯 、 彤伯 、 畢公 、 衛侯 、 毛公 。” 孫星衍 疏:“ 畢 、 毛 、 衛 ,皆 文王 子也。” 曾運乾 正讀:“ 太保 、 畢公 、 毛公 ,以三公兼領卿職也。”

(2). 戰國 時 趙處士 ,“藏於博徒”, 秦 兵攻 魏 時,曾與 薛公 共勸寄居在 趙 的 魏公子 信陵君 回國救援,擊敗 秦 兵。 三國 魏 應璩 《與滿公琰書》:“雖昔 侯生 納顧於 夷門 , 毛公 受眷於逆旅,無以過也。”

(3).借指豪放不羈而有才能的布衣之士。 清 陳維崧 《滿江紅·贈婁東周逸園兼懷毛亦史》詞:“博徒中,歸及見 毛公 ,言相憶。”參見“ 毛薛 ”。

(4).指 漢 初傳授《詩》的學者 大毛公 、 小毛公 。 三國 吳 陸璣 以為即 漢 毛亨 與 毛萇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 毛公 述《傳》,獨標興體。” 清 錢大昕 《答問三》:“ 毛公 釋《詩》,自《爾雅》詁訓而外,多用雙聲取義。”參見“ 毛傳 ”。

(5).指 漢 人 毛義 。 唐 孟浩然 《書懷貽京邑同好》詩:“慈親向羸老,喜懼在深衷……執鞭慕夫子,捧檄懷 毛公 。”參見“ 毛子檄 ”。

(6).指 漢 人 劉根 。傳說 劉根 成仙,身生綠毛,故稱。 宋 范成大 《吳郡志·古蹟二》:“ 毛公壇 …… 漢 劉根 得道處也。 根 既仙,身生緑毛,人或見之,故名 毛公 。”

學問

(1)

(2) 系統知識

(3) 泛指知識

伊洛

(1).亦作“ 伊雒 ”。 伊水 與 洛水 。兩水匯流,多連稱。亦指 伊 洛 流域。《國語·周語上》:“昔 伊 洛 竭而 夏 亡, 河 竭而 商 亡。” 韋昭 註:“ 伊 出 熊耳 , 洛 出 冢嶺 。 禹 都 陽城 , 伊 洛 所近。”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 伊 洛 廣且深,欲濟川無梁。” 唐 杜甫 《北征》詩:“ 伊 洛 指掌收, 西京 不足拔。” 宋 歐陽修 《送徐生之澠池》詩:“我昔初官便 伊 洛 ,當時意氣尤驕矜。” 清 葉襄 《禹陵》詩:“泉源留儉德, 伊 洛 想神功。”

(2).指二 程 理學。參見“ 伊洛之學 ”。

不惡

(1).謂不為惡聲厲色。《易·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程頤 傳:“遠小人之道,若以惡聲厲色,適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莊威嚴,使知敬畏。”

(2).不壞;不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 王凝之 謝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還 謝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釋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惡,汝何以恨廼爾?’” 唐 白居易 《雪後早過天津橋偶呈諸客》詩:“紫綬相輝應不惡,白鬚同色復何如?” 魯迅 《野草·死後》:“在手背上觸到草蓆的條紋,覺得這屍衾倒也不惡。”

趙蕃名句,代書寄候毛伯明李叔器康叔臨張王臣名句

詩詞推薦

毛公學問本伊洛,康李從之亦不惡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