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璿璣無停運,四序調歲籥。
但見春復秋,豈悟今非昨。
百年等瞬息,石火槁熲若。
北邙有郁柏,東海無大藥。
不如愛景光,隨時自為樂。
清風動帷幌,華月盪林薄。
洗心鏡至清,振衣踞崇崿。
天機存其真,詎因物止作。
可道非常道,希夷契沖漠。
詩詞問答
問:《擬古詩三十首·其十五·盧子諒(時興)諶》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藥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五十
2. 時興
參考注釋
四序
指春、夏、秋、冬四季。《魏書·律曆志上》:“然四序遷流,五行變易。” 唐 王勃 《守歲序》:“春、秋、冬、夏,錯四序之涼炎。” 清 顧炎武 《華山》詩:“四序乘金氣,三峯壓 大河 。”
歲籥
猶歲月。籥,指候氣用的葭琯。 宋 裘萬頃 《閒居》詩:“大椿歲籥祈親壽,斷簡生涯聽子傳。” 宋 司馬光 《謝提舉崇福宮表》:“再領於祠庭,遂十更於歲籥。”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瞬息
一瞬眼一呼之間。比喻極短的時間
瞬息萬變
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石火
石頭撞擊時發出的一閃即逝的火花,多用來比喻生命的短暫易逝
石火光中寄此生
北邙
亦作“ 北芒 ”。1.山名。即 邙山 。因在 洛陽 之北,故名。 東漢 、 魏 、 晉 的王侯公卿多葬於此。 漢 梁鴻 《五噫歌》:“陟彼 北芒 兮,噫!顧瞻帝京兮,噫!” 唐 沉佺期 《邙山》詩:“ 北邙山 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 洛城 。”《紅樓夢》第一回:“三劫後,我在 北邙山 等你,會齊了同往太虛幻境銷號。”
(2).借指墓地或墳墓。 晉 陶潛 《擬古》詩之四:“一旦百歲後,相與還北邙。” 唐 歐陽詹 《觀送葬》詩:“何事悲酸淚滿巾,浮生共是北邙塵。” 明 徐渭 《雌木蘭》第一出:“聽提刀廝殺把眉攢,長嗟嘆道:‘兩口兒北邙近也,女孩兒東坦蕭然。’” 王闓運 《哀江南賦》:“鬼躑躅於北邙,人蕭條於東市。”
東海
(1) 亞洲東部邊緣海,西接中國大陸,北連黃海,南接南海,面積77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廣闊的東海大陸架是良好的漁場
(2) 泛指東方的大海
大藥
道家的金丹。 唐 杜甫 《贈李白》詩:“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 唐 白居易 《浩歌行》:“既無長繩繫白日,又無大藥駐朱顏。” 清 孫枝蔚 《句容遇顏含章請予題二顏公祠》詩:“或尋神仙求大藥,或隨老衲坐 * 。” 章炳麟 《五無論》:“大藥既成,入腹不腐,神仙之説固然。”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景光
(1).猶祥光。《後漢書·郎顗傳》:“若還 瓊 徵 固 ,任以時政, 伊尹 、 傅説 ,不足為比,則可垂景光致休祥矣!。” 唐 李邕 《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增河海之渥澤,近日月之景光。”
(2).光陰。 漢 蘇武 《詩》之四:“願君崇明德,隨時愛景光。” 明 方孝孺 《上巳約友登南樓再次前韻》:“志士惜景光,登麓已知岑。” 清 李果 《示兩兒》詩之二:“努力愛景光,汝曹從此始。”
(3).光景;景況。 唐 劉禹錫 《問大鈞賦》:“抗陛級乎重霄兮,異人間之景光。” 清 汪懋麟 《送林淡亭視學中州》詩:“聖朝沐浴四十載,景光略與當年同。”
隨時
(1) 不論何時
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去問他
(2) 指順應時勢
隨時以行
自為
(從哲學範疇解釋,自為即)自覺,自由(掌握了事物運動規律,按規律辦事)
風動
空氣壓力使運動或作功
風動工具
帷幌
室內的帷幔。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聞疾雷於階枒,美奔星於帷幌。”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帷幌之間,有紫煙飄颻,風吹近人,其香非常。” 唐 薛調 《無雙傳》:“至於帷幌奩匣,悉為增飾之。”
華月
(1).皎潔的月亮。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劉楨<感遇>》:“華月照方池,列坐金殿側。” 唐 杜甫 《夏夜嘆》詩:“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疎光。” 明 劉基 《次韻和石末公元夜之作》:“八表流雲澄夜色,九霄華月動春城。”
(2).喻盛時。《文選·劉鑠<擬古詩>》:“芳年有華月,佳人無還期。” 劉良 註:“芳年、華月,喻盛時也。”
林薄
草木生長茂密之處
洗心
(1).洗滌心胸。比喻除去惡念或雜念。《易·繫辭上》:“聖人以此洗心。”《藝文類聚》卷三十引 漢 董仲舒 《士不遇賦》:“退洗心而內訟,固亦未知其所從。” 唐 徐浩 《寶林寺作》詩:“洗心聽經論,禮足蠲凶災。” 明 李東陽 《洗句亭》詩:“洗句復洗句,洗句先洗心。” 梁啓超 《澳亞歸舟雜興》詩之二:“盪胸海風和霞吸,洗心天樂帶濤聽。”
(2).比喻改過自新。《後漢書·隗囂傳》:“今臣之事,在於本朝,賜死則死,加刑則刑。如遂蒙恩,更得洗心,死骨不朽。”《舊唐書·僖宗紀》:“如 王仙芝 及諸賊頭領能洗心悔過,散卒休兵,所在州府投降,便令具名聞奏,朝廷當議奬升。” 魯迅 《書信集·致黎烈文》:“夜裡又做一篇,原想嬉皮笑臉,而仍劍拔弩張,倘不洗心,殊難革面,真是嗚呼噫嘻,如何是好。”
至清
(1).過於清澈;極其清澈。 漢 東方朔 《答客難》:“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唐 劉長卿 《送鄭說之歙州謁薛侍郎》詩:“俗變人難理,江傳水至清。”
(2).謂上升到天庭。清,太清,指天庭。《楚辭·遠遊》:“超無為以至清兮,與泰初而為鄰。” 王逸 註:“登天庭也。”一說,至清,謂“俟時之清”。見 清 王夫之 《楚辭通釋》卷五。
(3).極其清虛的境界。即天庭。《淮南子·精神訓》:“契大渾之朴,而立至清之中。”
振衣
抖衣去塵,整衣。《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註:“去塵穢也。” 晉 陸機 《招隱詩》:“明發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唐 白居易 《偶作》詩之二:“日出起盥櫛,振衣入道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急起篝燈,振衣冥索。”
天機
(1) 上天的機密
(2) 泛指秘密
一語道破天機
(3) 天賦的靈機,即靈性
可道
(1).可言;可說。《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2).可真是。 宋 毛滂 《清平樂》詞:“銀河秋浪,遙出 崑崙 上,忽變澄瀾添碧漲,可道昇平無象。”《醒世姻緣傳》第十一回:“﹝ 蕭鄉宦 的夫人﹞問 孔舉人 娘子道:‘這一位是那一門親家?雖是面善,這會想不起來了。’ 孔舉人 娘子道:‘可道面善,這是 晁親家 寵夫人。’”
常道
(1).一定的法則、規律;常有的現象。《荀子·天論》:“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晉書·夏侯湛傳》:“政有常道,法有恆訓。”《魏書·食貨志》:“有無通 * 財不匱,勞逸均則人樂其業。此自古之常道也。” 宋 曾鞏 《兜率院記》:“古者為治有常道,生民有常業。”《元史·劉秉忠傳》:“國滅史存,古之常道。”
(2).通常的方法。《史記·范雎蔡澤列傳》:“進退盈縮,與時變化,聖人之常道也。”《北史·恩幸傳序》:“夫令色巧言,矯情飾貌,邀眄睞之利,射咳唾之私,乃苟進之常道也。”
(3).原來的軌道。《後漢書·襄楷傳》:“臣竊見去歲五月,熒惑入太微,犯帝坐,出端門,不軌常道。”
希夷
(1).《老子》:“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 河上公 註:“無色曰夷,無聲曰希。”後因以“希夷”指虛寂玄妙。 南朝 梁 蕭統 《謝敕參解講啟》:“至理希夷,微言淵奧,非所能鑽仰。” 唐 權德輿 《奉和鄭賓客相公攝官豐陵扈從之作》詩:“莫究希夷理,空懷渙汗恩。”
(2).指虛寂玄妙的境界。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臣聞上聖玄邈,獨超乎希夷;彊名之極,猶存乎罔象。” 唐 錢起 《奉和聖制登會昌山應制》詩:“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 。”
(3).謂清靜無為,任其自然。《北史·序傳·李行之》:“年將六紀,官歷四朝,道協希夷,事忘可否。” 唐 白居易 《病中宴坐》詩:“外安支離體,中養希夷心。”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靈駕發引輓歌詞》之一:“宵旰三星紀,希夷十閏年。”
(4).指道家、道士。 唐 元稹 《周先生》詩:“希夷 周先生 ,燒香調琴心。” 明 高啟 《與王隱君宿貞寧守道館》詩:“願從希夷游,稽首青牛翁。” 清 高孝本 《登華山》詩:“希夷雲際臥,毛女樹邊逢。”
沖漠
亦作“沖漠”。虛寂恬靜。 晉 張協 《七命》:“沖漠公子,含華隱曜。” 宋 梅堯臣 《寄題梵才大士台州安隱堂》詩:“達士遠紛華,於茲守沖漠。” 金 王若虛 《茅先生道院記》:“公以高蹈聞四方,賢愚少長,莫不仰其風,觀其擺落世紛,悽心於沖漠之境,始終四十年。” 清 施補華 《峴傭說詩》:“ 東坡 與 陶 氣質不類,故集中《效陶》、《和陶》諸作,真率處似之,沖漠處不及也。”